第一首:
右边白虎北联山,左有青龙绿水湾,若居此地出公相,不入文班入武班。
意思是,右边有山,左边有河。因为坐北朝南,所以就是西边有山,东边有河。举出此处,出高官,要么文官,要么武官。
还记得刘欢那首歌曲吗?“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反了,反了,所以才“迷迷瞪瞪,稀里糊涂”
第二首:
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人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庭。
故宫就是最标准的玉带水,一般不用全围起来,有点围的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首:
住宅乾地有丘陵,修宅安庄渐渐兴,女人人宫为妃后,子孙代代做公卿。
乾,就是西北方,西北方高,为吉。
如何阅读古籍?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籍?
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国学热”。国学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优秀思想和文化,通过“国学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的国学班到茶道、烹饪、养生等活动,再到学前儿童诵读《三字经》……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人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智慧,提升了修养。
然而,除了一些通过当下社会现象阐发经典的畅销书,真正的古籍仍然遭受现代人的冷遇。这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当下的国学热有些“虚热”。现代生活背景下,读古籍究竟有何意义?面对汗牛充栋的高文大册以及其中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究竟从哪里入门?本期“书香无锡”,记者邀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史应勇、刘桂秋两位教授,和读者分享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心得和建议。
■古书能给予人文化上的滋养
太湖周刊:在现代社会,阅读古籍对于个人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史应勇:阅读古籍,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滋养。中国人讲究创新,首先思维上需要一种营养。中国当前的文化走到了一个瓶颈状态,表面上很多元,其实是趋同,想要有些新的变化,传统文化会给一些启示。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很好的素材,可以给你滋养。 刘桂秋: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们无法割裂自己的传统,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其最终形成,还是要从自己所在国度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而中国的文化、思想的源头都在古籍里。
太湖周刊:对于孩子来说,读国学意义何在? 史应勇: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孩子读这些书,这种滋养是潜移默化的。孩子读国学经典,就是要念诵,念着念着自己就悟了。这些启蒙书,看起来比四书五经要容易,但是对孩子来说,不一定能懂其中的全部道理,所以只有通过念诵来感悟。
■读古籍,首先要学会甄别 太湖周刊:中国的古籍浩如瀚海,可以选择哪些书来读? 史应勇:考虑到初学者的文言文水平,刚开始要挑选一些比较文从字顺的古籍来阅读,比如《史记》的文字就非常顺畅。如果把一本《左传》和一本《史记》放在一起,一般选择先读《史记》。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问题和以前不同。以前是没有机会读这么多的书,而现在是机会非常多,却不会甄选。书很多,但是印刷、注解的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学会怎样甄别。
刘桂秋:读哪些书没有一定。根据每个人的基础、兴趣和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如果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可以读一些所谓的“元典性”著作,即一个民族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确立下来的对民族文化发展具有规范意义的典籍。这样的典籍在先秦比较多,是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比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楚辞》等。如果想通过读古书让生活充满诗意,提高审美情趣,可以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元曲。如果想培养自己阅读古籍的兴趣,可以读一些明清时期的小说,这些书一般是浅近的文言文,甚至是白话体,有趣、生动。比如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也很有趣,阅读《聊斋志异》还有一个好处,当你被故事情节吸引时,读文言文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太湖周刊:那么在选择古籍读物时,应该如何来甄别呢?
史应勇:甄别古籍读物,可以从出版社和书店入手。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大出版社,相对来说可靠度比较高。各大古籍出版社也不错。如果不太会甄别的话,最好不要买地摊上的读物,那上面误读、错字非常多,读来无益,是在浪费宝贵青春时光。从书店来讲,无锡比较专注学术性的书店是百草园书店。 刘桂秋:当下的国学经典注解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一定要选严肃的著作来读。比如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等。
■读经典,要慢慢品读
太湖周刊:能否介绍一些阅读的方法?
史应勇:有的人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尤其是阅读先秦古籍,语言、思维的扞格往往让人却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先读带有普及性质的浅近注本。读书不应贪多求快,还是要靠理解。读经典要慢慢读,品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问做起来。
刘桂秋:经典著作,要么不读,要读就要从头到尾认真读完,甚至反复读,而不是翻过就完了。一些不急着看的书泛读即可,再想用的话找起来就方便了。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之间并无明确界限,有时候泛读的书过两年又会开始精读。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阅读古籍还是最好辅之以注本,读完注本后还可以读一些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著作。
太湖周刊:怎样可以培养阅读古籍的兴趣?
刘桂秋:可以找到一群同好者,组织一些书友会共同研读古籍。我最近参加了一个《红楼梦》的读书会,读书爱好者们整整一个下午都在交流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这些书友对《红楼梦》痴迷到可以大段背诵书中内容,他们甚至通过击鼓传花、作诗吟诗等活动重现了书中的场景,这样的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新颖,相比请一位专家来做讲座更能培养阅读兴趣。在网络上建立一个有质量的读书群,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读古书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者,思想碰撞,互相启发,会更加提起读书的兴趣。(来源:无锡日报 朱名佳 实习生 殷星欢)
有哪些有意思的古籍值得一读?
学医修身,可读黄帝内经。为人可读增广贤文,中庸大学。学佛可读金刚经,学道可读道德经,为官可读罗织经。学孝可读弟子规,带兵可读三韬六略,学管理可读六十花甲,喜神秘可读山海经,周易。治国可读论语,知药可读本草纲目。古书中都有可取与不可取之处,书中的道理不一定都对。你要去认真深刻思考分析,判对错,不要死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见解。
古籍收藏的意义何在?
古籍收藏本人觉得很有意义,毕竟古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工艺,研究,和医学.……是历代祖宗的传承。上天文,下地理的,源远流长,可谓五花八门。本人学识有限,不足勿怪,谢邀!
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籍有哪些?
提问者说的是古墓里发现的古籍,一般来说,纸质书有点难保存。简帛更容易历经数千年留存(当然至少西汉之前也没有纸质书)
1.中国古代有一大简帛发现:《竹书纪年》和盗墓者
大家都喜欢看《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但是对于真正的考古学家来说,那些稀奇的金银玉器固然是珍宝,其他古代文物也是视若珍宝。盗墓者很短视,《晋书》记载: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发音fou biao)盗挖了战国魏国一个诸侯王的坟墓(魏襄王或说魏安釐王),里面倒是有宝贝,可惜,更重要的宝贝——竹简被这货当火把引燃物,烧了不少。后来发现的依然有竹书数十车,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里面经过当时学者整理,得竹书16种75篇。后来,大部分亡佚了,保存下来的至有《竹书纪年》(史书类严格意义上也散佚了,但是,类书等古籍里面集佚了一部分)和《穆天子传》(小说类)
2.近代的发掘
近代的比如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战国楚墓盗掘出土的帛书,盗出比较完整帛书一件和一些帛书残片。后来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补救性发掘。墓葬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
3.现代的发掘
武威汉简,1959年7月,在甘肃武威县6号汉墓出土了469枚竹简,共计27332字。有三个《仪礼》写本。
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2号汉墓出土了一大批汉简。比较有名的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为什么《孙膑兵法》比较有名呢?因为一部分学者质疑孙膑其人,因为没有存世之作,认为孙膑和孙子是一个人,《孙膑兵法》证明了孙膑这个人的存在。
河北定县汉简,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了2500枚竹简。内容多是古代书籍,如《论语》、《文子》(传世古籍)和佚书《儒家者言》、《太公》、《日书》。《论语》值得一说,早期《论语》有三个版本,齐论语,鲁论语,古文论语,然而这个《论语》学者纵说纷纭,四种说法,除了前面三种说法,还有学者提出这是一个独立的版本。个人倾向于最后一种说法。顺便说一句,没记错的话,海昏侯墓的齐论语发布的几句话,这部分类似的话在定县的《论语》也有。
长沙马王堆汉墓,马王堆的文物很有名,那具辛追老太尸体也有名气。比较重要的有其中有《周易》以及与今本有较大出入的《老子》两本(整理者称甲本、乙本)。
郭店楚简,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出土竹简800余枚,其中有字简730枚,共有13000多字。比较重要的包括《老子》甲乙丙三种抄本,《太一生水》(曾经湮没在历史中,是佚文)等等。
上博简。注意了,这个上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还有什么清华简,北大简,安大简,要么是从文物贩子手里依法没收的,要么是从盗墓者那里买来的。似乎盗墓者对待古籍很好,然而大部分盗墓者没有很好的技术保护出土文物,对文物更多的是破坏,而非保护,应该严肃对待盗墓者的违法行为。
比如重要的有《周易》、《孔子诗论》、《性情论》等等。
最近有名的,海昏侯墓,出土了齐论语,这个以前我在别的回答说过,个人头条号也写过,不赘述。
最后重点介绍,压轴戏!
阜阳汉简,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联合对双古堆进行了发掘,当时叫阜阳市西南郊罗庄,就是今天的阜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喷泉广场。参考古籍和出土文献,墓主人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妇两人。
谈到夏侯灶,你们也许不知道,他父亲比他有名,就是著名的开国老司机——滕公夏侯婴。
夏侯婴当年,主要有两件事,我觉得比较出彩。第一件救了韩信,并推荐给了刘邦。当然,刘邦没有放在心上,才有了后来的萧何追韩信的故事。第二节,彭城之战,刘邦56万乌合之众被项羽打的落花流水。刘邦这个老流氓坐着夏侯婴驾的车逃跑,一路狂飙,刘邦看着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对不起,刚才韩乔生附体),刘邦为了让车快一点,把儿子(后来汉惠帝刘盈),女儿(后来鲁元公主)踢下车。夏侯婴不愧是好随意不是老司机,停车,下车救人。夏侯婴的行为激怒了刘邦,刘邦几次准备砍杀夏侯婴。最终,刘邦和他儿女安全了。(这功勋有一点类似赵云救阿斗,姓刘的都不爱儿子,呵呵,玩笑话。)后来,汉惠帝刘盈为了感谢老司机,封夏侯婴在汝阴(今安徽阜阳),又给他送了一个京城的宅子。夏侯婴没有真正来汝阴,他儿子才是第一个到任的汝阴侯。
阜阳汉简现已整理出的文献典籍有《诗经》、《周易》、《仓颉篇》、《年表》、《大事记》、《万物》、《作务员程》、《算经》、《行气》、《相狗经》、《刑德》、《日书》、《楚辞》、《春秋事语》、《儒家者言》、《庄子杂篇》、《荀子》、《国语》、《汉初闰朔表》等20余种。
出土漆器中比较重要的有“六壬栻盘”、“太乙九宫占盘”、“二十八宿圆盘”三件与古代天文、历法相关的珍贵占卜工具,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早期的天文仪器,具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
《仓颉篇》我想说一说,这是早期的蒙学,启蒙识字读物,秦汉的启蒙读物,后来消失在历史尘埃里,不过,幸而包括阜阳汉简等等发掘,我们能看见《仓颉篇》大段文字。
《儒家者言》同样很重要,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孔子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古代学者质疑《孔子家语》的真伪,后来近代主流学术界几乎就认定是王肃伪造的了。结果,出土文献证明了,古籍的真伪。
去年还是今年一个研究阜阳汉简的学者去世了,韩自强先生,所以,我要悼念一下他,写了那么多文字怀念一下研究者前辈。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想系统学习古籍有哪些书可以推荐?
古代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史料典籍呢?史学名家邓广铭先生曾经提出过史学研究的四把钥匙: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其中的目录学,可以帮助治学之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收集史料,按部就班地读书治学——即是一把打开古籍的钥匙。笔者总结了一些比较基础的目录学书籍,挂一漏万,供大家参考。
1《四库全书总目》
[清] 纪昀、永瑢 著
中华书局影印本2003
>>>>
作品简介
《四库全书》的编修虽是一件有争议之事,不过《四库全书总目》对于一般研究寻找史料仍是有帮助的。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目录,也是现存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收录古籍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类,大类之下又分小类,小类之下又分子目。每大类与小类之前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著作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缘由。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提要》等,共二百卷,中华书局出版了影印本。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第二》中谈到读书宜有门径,指出“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
2
《书目答问》
[清] 张之洞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作品简介
人们熟知张之洞是一位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目录学上的贡献。《书目答问》一书是为读书者准备的目录。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每一类都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作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故而在当时流传极广。
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进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另有来新夏等人的汇补。
3
《经部要籍概述》
董治安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作品简介
《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是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唯一一套古文献学学科教材,其编者均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名师,是一套名副其实的古文献学入门书籍。丛书中有经、史、子、集四部要籍概述,读后可以掌握四部基本典籍。
《经部要籍概述》所作解题的经部著作,上自西汉、下迄清季(酌收个别民国期间著作),兼顾到经学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今、古文之别等各个方面。现代学者有关《易》《书》《诗》、“三礼”、“三传”、《论》《孟》以及《孝经》《尔雅》等古籍的整理研究成果,体现了新的学术发展,虽与古代经学著作实已不同,但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因酌列重要书目于卷末,以供研读。
4
《史部要籍概述》
黄永年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作品简介
《史部要籍概述》是黄永年先生在其《文献学四讲》目录学史部目录的基础上的一个扩充,基本按照四库全书对于史部的划分方法来介绍。由于作者在唐史领域颇有建树,且撰写过《唐史史料学》一书,故本书与唐代相关的部分尤为出彩。辛德勇老师在北大所开设的目录学课程的参考教材之一也有这本书。
5
《子部要籍概述》
黄永年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作品简介
《子部要籍概述》亦是承袭四部分类体系,基本上以时间为序,介绍先秦诸子、汉魏以下议论、理学、考证之学和法律、军事、农艺工技、医药、天文算法、数术、谱录、艺术、小说佛道、杂抄、类书、丛书等子部类别的书籍,对于了解子部基本典籍有很大帮助。
6
《诗文要籍叙录》
金开诚、葛兆光 著
中华书局
>>>>
作品简介
此书时葛兆光先生在金开诚老师门下读研究生时写成,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其内容缺佚和真伪,讨论其选本和注本优劣。该书可作为一本简便有效的古典文学工具书,供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
最后再推荐两本研究古代目录的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目录书。
7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
余嘉锡 著
中华书局2007
>>>>
作品简介
本书并非是一本目录书,而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目录的书籍。古代的目录于今天的目录有所区别,阅读此书可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目录的体例。
该书是作者在1932年至1948年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其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
此本书有两个通行版本,一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余嘉锡集”中的一册,一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一册,可供读者选择。
8
《古典目录学》
来新夏 著
中华书局2013
>>>>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教材,共有八章,除第一章绪论、第八章结束语外,中间六章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重点地论述了历代著名的古典目录和有成就的古典目录学家,以及与古典目录学相关的学科,以使读者能对古典目录学获得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免费发送300张价值50元的优惠券
50多节微课讲座任你选
古籍如何防蛀?
古时读书人藏书,有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书放久了太容易被虫咬坏了。有诗为证:“百年手泽存无几,虫蠹尘浸秖涕横。”意思就是自己多年来的存稿都被尘浸虫蛀光了,简直哭都没地儿哭去。这个蠹,就是书中常生的一种虫。身体呈银灰色,又叫衣鱼、白鱼、壁鱼、书虫。它在地球上已经出现约三亿年。是相当古老的一种虫子了~如图,蠹鱼听着还蛮可爱,可实际破坏力相当大。书籍、照片、糖、毛发、泥土、棉花、丝和人造纤维等毫不抗拒,甚至连其他昆虫尸体、自己脱的皮也是照吃如贻。这胃口就问你怕不怕?古代可没有化学杀虫剂,难不成古人就任这个小虫子欺负了?可别小瞧了咱们祖先,他们从万千草本植物中找到一种草,对付蠹鱼有奇效。这种草就是芸草。将晒干后的芸草夹在书本当中,有非常好的驱虫作用。又有一股经久不散的自然香气。因此非常受读书人和藏书人的喜爱。“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书香之典也由此而来。
芸香草驱虫是非常环保又不损书籍的一种方法。宁波天一阁直到现在,也依旧延续着用芸香草防蛀的方法保护着大量珍贵的典籍。而事实上,芸香草不仅可以用做书籍防蛀,也可以将芸香草装入袋,做成香囊,放置在衣柜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用来驱虫防虫。芸香草不仅没有化学制剂的刺鼻气味,反而散发一股自然的草本清香,是不是会给我们现代生活添一缕诗意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风水古籍《阳宅十书》中的三首古诗,告之富贵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