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秦始皇当政的时候,有术士告诉他说现在的南京那地方有王者气。
古代的中国人是很相信风水一说的,于是秦始皇就很担心,是不是这意味着那地方将会出生一个未来的皇帝,会不会有一个竞争者将出现和自己抢夺天下。
他就命令术士想办法消灭那王气。
术士用了两个办法,一是挖断紫金山。在风水的说法上,紫金山龙盘虎踞,是王气的一个来源,而术士对付这情况的方法就是斩断龙脉,杀死猛虎,所以一定要挖断紫金山。同时,他们还在紫金山上埋了许多的金玉宝物,据说这些东西可以“镇压”住那龙虎,南京古称“金陵”就是从这事情而来的名字。第二个方法是挖了一条秦淮河,据说这条河的作用是可以“泻”掉这里的王气。
据说这两个方法效果不错,以后的南京,虽然先后有很多人在那里建都,但是这些人从孙权到蒋介石最后都没有能统一中国。唯一的例外是朱元璋,不过他死后不久,由他指定的继承人建文帝就被推翻了,战胜了建文帝的永乐帝则迁都到了北京。
风水我不谈,我只会从心理象征的层面做分析。
在象征意义上,挖断紫金山象征着什么呢?实际上挖断紫金山就是杀龙或至少是阉割龙,象征着把民族中优秀的人物尽快消灭掉,也象征着把民族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破坏掉。这也就是所谓的“武大郎开店”的原则,谁也不许比我高。
前秦的情况还不完全是这样的,那时有才能的人物是各国争夺的对象。而秦以后的中国,有才能的人物是被防范和压抑的对象。原因就是专制统治者内心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并不那么得民心,随时有可能有反抗者。因此他们必须把任何潜在的英雄消灭,从而镇压住有可能出现的反抗。
一次次的挖断紫金山和大大小小的其他山,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破坏了风水。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心态下,中华民族不知道有多少优秀人物惨遭迫害杀戮,使我们民族的元气因此大大受伤,这是确定无疑的,
在心理象征意义上,为什么用金玉宝物可以镇压“王气”呢?用金玉宝物镇压象征着的是“收买”,也就是说,对可能会反抗的人,除了可以杀掉也就是残酷镇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收买,给他荣华富贵,金玉宝物,从而让他放弃反抗的意志。
至于秦淮河,象征意义也很简单,就是让人在旖旎的风光中,在衣香鬓影中消磨斗志,从而失去反抗精神。
这也是从秦开始到清一切专制统治者的惯用手段。他们的行为目标,是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能维持下去。为此,他们不惜伤害中华民族的元气,这二千多年的破坏中,中华民族的元气受到的挫伤是极为严重的。
风水也许只是一种迷信,但是在风水中体现的心态却正说明了中国民族性。
南京从古至今有几个名?
张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将 张居正,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 张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今草书法大师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域的旅行家 张謇,最早创建博物馆的人 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
张仲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中医理论家 张之洞,最早推广普通话的高层官员 张元济,张姓最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家 张志和,张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诗人 张衡,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制造者 张学良,国民 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姓最长寿名人。
张勋,最后一支“辫子军”的北洋军阀统帅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大的叛徒。
张瑞芬,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家。
h还有张艺谋
秦始皇与秦淮河的关系
秦淮河是南京城的标志,在历史上极富盛名,素来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之地。
十里秦淮,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如同一幅如梦如幻的长卷,深深嵌入在江南文化的历史影像中。
而说起秦淮河的历史,它名字的由来还和秦始皇有着脱不了的关系。
话说秦始皇扫灭六合,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帝国的万世之基,他开始在全国遍寻有“天子气”的地方,一经发现,便破坏当地的风水,以杜绝江山被他人夺取。
据说有一年,秦始皇东巡来到了当时尚不发达的南京。
之所以来南京是因为他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曾言,“江东(即南京)有天子气”,而且预测了时间,说五百年后将出天子。
秦始皇要让自己的帝国万世永存,并且自己还要做长生不老的皇帝,一听这话还了得,于是决定以自己的真龙天子之身,亲自前去镇压。
当时的秦淮河本名“龙藏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
“龙藏浦”这个名字就预示这里会出真龙天子。
懂风水的人都知道,水能扭转气场,河流如果改道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
据说龙藏浦原本并不流经南京城区,秦始皇令人将水流汇合处——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于是水流改道向北,从南京城穿城而过,企图把南京的王气给冲泄走。
而龙藏浦也被改姓为秦,作为被秦始皇“征服”的标志。
这就是秦淮河名字的由来。
但秦始皇并没有真正镇压住南京的天子之气。
距离术士说的五百年还不到,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孙权。
但这对秦帝国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那个企图万世永存的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就土崩瓦解了。
在唐朝时期,一个小城市"建邺城"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城市?谢谢解答....
就是南京,在秦时称金陵,秦始皇出巡至此时,官员称金陵有王气,赢政当然不容许天下有第二个地方有王气,便砍树挖山,破环这里风水,又改金陵为秣陵。
直至三国东吴时,孙氏政权先改秣陵为石头城,之后迁都石头城改称建业,以示雄心!正如秦时官员所称金陵果然有王者之气,成为我国古都之一!
我家祖坟被人用黑狗血公鸡血纸人震了怎么破?
啥年代了,还信这个。
上学,学过历史课没有,比如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帝陵上面花了很大心思和本钱,找了一批醉优秀的算命大拿 钦定龙脉,在南京的钟山之阳(即“明孝陵”)。
但那么好的风水有保佑他的子孙和江山吗,没有,第二个皇帝时就爆发了“靖难”之变,叔叔把侄子皇帝打死了(建文帝不知所终)。
其后,明王室又在北京算到了宝地,就是昌平的天寿山麓(明十三陵),但是明朝的皇帝和国运 没多少年是好的,最后一帝,即被史学家和后人皆认可“作为勤勉”的崇祯,下场更惨(在故宫后面的景山上吊自杀)。
明朝被内忧(农民起义)、外患(满清)和家贼(吴三桂)的交错冲击下灭亡。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例子 以及更甚的例子也很多,比如秦朝,二世就亡了,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的风水宝地能不好?但有啥保佑效果;三国时期的蜀汉,还有诸葛亮的辅佐,但也是二世而亡。
论算命的本事 谁能算的过皇帝?因此 哲理说“事在人为”,信科学,不要信迷信。
有人用迷信来捣乱,你不用理他,自然就没事。
南京2日游合理攻略
Day 1A.M.5号早上9点到的南京汽车站,在公车总站搭乘506(或536)到四平路广场北站,走5分钟便到古南都大桥饭店(打的13块左右)。
饭店是准四星,环境很好,交通便利,住宿也不贵。
check in的时候加78元升级了房间,送了两张阅江楼的门票(每人20)。
放下行李之后出发开始南京第一天的行程。
饭店离阅江楼就900多米,沿着建宁路往西走,10分钟就到了狮子山南门。
阅江楼位于狮子山山顶,山脚就是明初京城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的仪凤门。
狮子山高78.4米,不一会就爬上山顶。
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高51米,在这小山上显得气势恢宏。
爬上楼顶,长江就在山下不远处蜿蜒而过,南京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观赏角度极佳。
可惜阅江楼晚上不开放,不然此处的夜景便是极好的。
下山可以绕过去仪凤门城门楼,清初梁化凤为化解郑成功围城之势,出其不意开通仪凤门,大溃郑军。
穿过城门,便到了天妃宫。
天妃宫供奉妈祖娘娘,风格与福建的天后宫如出一辙,香火还是挺旺的。
出了天妃宫往西走便到了静海寺,是明朝的十大律寺之一,始建于永乐年间,《南京条约》的具体条文就是在此处议约。
以上三处是狮子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如果参观速度较快的话,还可以过去附近的宝船厂遗址参观(公车150路到江东北路定淮门大街站下,打车13块左右)。
之后打车来到玄武门。
玄武门是明初十三座城门之中最大的一座,1928年之后才称为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并不是发生在这里的,现为玄武湖公园大门。
玄武门是免费的,但是城门楼要另外收取30元,我们就没有上去。
玄武门翻新的痕迹很重,砖块很多被替代,完全没有仪凤门古朴的感觉。
走过玄武门便是玄武湖,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皇家禁地,清朝时期辟为公园。
湖中有多个小岛,可以租个脚踏船在湖中游荡。
去的时候湖里的船多的跟饺子一样,完全没有下湖的欲望。
由于人太多,十分破坏意境,待了一下决定出发前往下一站。
坐地铁到大行宫站,出来便是南京图书馆,延太平北路向北走右转入长江路便到了总统府。
总统府门票40,购买总统府加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的套票是55。
南京总统府所在地明朝初年为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也是康熙、乾隆下江南时的“行宫”。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在此兴建了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重建为两江总督署。
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职后为国民政府办公地。
我们去到是12点来钟,人群涌动,景区的大堂、二堂和子超楼都寸步难行,展出的物品很难见到,加之对近现代史不是很感兴趣,匆匆略过之后转入总统府的东花园——复园,复园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园中东湖上修有一个船型亭子,设计精妙。
总统府里面有个邮局,旁边有一条长柜给大家写明信片和盖印章,直接可以投递。
逛完总统府已经是一点多,走到总统府西侧的1912街区吃午饭。
1912街区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和“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是酒吧一条街。
那天还有创意集市,跟沙面的创意街区风格相仿。
绕了一圈后,在一家名叫洪七的餐馆吃了牛肉面和烧鸡。
P.M.吃完午饭,开始下午的行程。
在1912街区的斜对面就是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与总统府汹涌的人潮相比,这里显得静谧许多。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由吴良镛院士设计,2013年对外开放。
博物馆是在江宁织造旧址上建造的,一楼展馆展出织造府历史,游览出来便是江南园林,形制与《红楼梦》所述大观园缕缕相似。
二楼展馆是旗袍展,负一楼是历代云锦织物展及《红楼梦》展览,还有一个红楼茶馆·脂砚斋,可以在里面品茗梦回大观园。
博物馆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3D版的《康熙南巡图》,制作效果不比电影院播放的3D动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的盛景。
江宁织造府从博物馆出来已是4点多,走到总统府站坐游2公交前往明孝陵。
游2途径西安门、励志社旧址、原国民党政府旧址、明故宫、南京博物院等景点,每过一处都有下车去游览一番的冲动,只是时间不够,便一路坐到灵谷寺公园。
下车后有小巴接驳去明孝陵和中山陵,票价5元。
明孝陵门票70,中山陵免费,想想还是孙中山老先生比较为民着想。
明孝陵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
小巴下车的地方是墓区的主体部分,经过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就来到宝顶。
有一条小路可以直上宝顶,我们逛到下午腿已是很酸,但是想上去看看所谓风水宝地究竟如何,爬上去之后深感失望,树木太过茂密,加上天色已晚,根本看不出全貌。
本人觉得去的话宝顶可以不用上去,站在明楼上便可观望全景。
从墓区主体部分出来后往左走是去中山陵,往右手边走200米就是神道。
神道是墓前的通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
设立在神道两侧的石人石兽称神道石刻,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并富含威仪吉祥和驱灾避祸。
在这里想说一下,我们走完墓区再走神道的参观顺序是错误的,应该先走神道,再...
有关寿阳县景点的导游词300字左右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方山风景区参观游览。
方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中部,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
从远处看,方山风景区山体呈方形,山顶平坦,所以被称为方山。
在古代,方山也被称为天印山。
方山由于四角方正,四四方方,就像一枚玉印从天而降,所以也叫“天印山”。
关于“天印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闲暇无事,正在无意识地把玩自己的金印。
谁知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未等弯腰拾起,金印又骨碌碌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
玉帝本想派天兵天将将这颗金印收回,但转念一想,自己贵为天帝而丢了大印,若传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他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无用,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泽国增添一个山景吧。
”同时,他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防止金印被人偷去。
金印下凡形成天印山,双龙下凡使天印山上长出一个圆圆印纽,纽上盘着两条龙,一南一北,昂首窥视着过往行人。
而山外四周仍是水乡泽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再说这天印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这山脚周围却是红色土壤。
据说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红印泥。
南京周边...各位游客,欢迎来到方山风景区参观游览。
方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中部,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
从远处看,方山风景区山体呈方形,山顶平坦,所以被称为方山。
在古代,方山也被称为天印山。
方山由于四角方正,四四方方,就像一枚玉印从天而降,所以也叫“天印山”。
关于“天印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闲暇无事,正在无意识地把玩自己的金印。
谁知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未等弯腰拾起,金印又骨碌碌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
玉帝本想派天兵天将将这颗金印收回,但转念一想,自己贵为天帝而丢了大印,若传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他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无用,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泽国增添一个山景吧。
”同时,他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防止金印被人偷去。
金印下凡形成天印山,双龙下凡使天印山上长出一个圆圆印纽,纽上盘着两条龙,一南一北,昂首窥视着过往行人。
而山外四周仍是水乡泽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再说这天印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这山脚周围却是红色土壤。
据说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红印泥。
南京周边多山,但像方山这样孤立地立于平地之上,且如此正正方方的却是绝无仅有。
传说方山的形成和秦始皇有关,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途径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发现这里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具有帝王之气,为了防止南京诞生帝王威胁到自己的帝位,秦始皇决定凿方山,断长陇,引淮水以破帝王之气,于是抽出腰间的神鞭,对准方山,使劲拦腰猛抽了一鞭。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惊天动地,飞沙走石。
只见方山齐腰断裂。
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华里,落一大湖之中,因山通体赤色,后人叫作“赤山”。
说来也怪,鞭后的方山顶上平平整整、四四方方,就像一冲田,可以栽茶种粮。
那赤山脚与方山顶正好一样大小,正是鞭飞出去的上半截方山以及顶上的龟形印纽。
而且在方山与赤山这两个红土山之间,黑肥田土中还有一条若断若续的红土带,那正是当时顺鞭洒落下来的。
再说秦始皇回鞭时,鞭梢上又带回一些土石,较大一块落在方山西北约10华里外,成为今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称,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
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
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
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后又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
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
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
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
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
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
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
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
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
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宋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
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
明代对钟山和玄武湖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
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
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
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
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
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
明亡之后,清初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
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
清同治以后,元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
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
公益性...
河北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古今名人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
后人称其为唐尧。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7、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
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8、蔺相如,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8、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9、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0、李牧,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1、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2、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3、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
14、赵佗,嬴姓,赵氏,名佗,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
秦朝著名宗室将领,华夏族(汉族先民),南越国创建者。
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公元前207年[1]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帝”。
15、毛亨,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6、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7、韩婴,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18、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
功罪千秋评说。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21、窦太后,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
自她之后,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汉元帝刘?#93;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3、甄宓,河北省无极县人,庙号文昭甄皇后。
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
后人称其为洛神。
24、张角,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5、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7、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8、祖逖,范阳遒(今河北省涞水县)人,西晋名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由他而来。
29、刘琨,河北无极东北人。
西晋诗人。
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
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冲之,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
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31、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2、孙伏伽,隋河北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3、李春,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4、窦建德,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郡隆庆(河北隆尧)人。
37、魏征,唐初名相,巨鹿人,中华铁胆直臣。
38、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9、高适,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唐著名边塞诗人。
40、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4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42、柴荣,河北邢台人,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
43、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常年居住在开封,死后葬于郑州巩义的宋陵。
38、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4、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
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45、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46、郭守敬,河北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47、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48、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苏大年,河北正定人。
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
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50、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51、樊腾凤,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韵学家,著有《五方元音》。
52、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3、曹雪芹,祖籍河北,伟大的文学家。
54、张之...
请教玄武湖的历史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两江总督下令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
宋人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
历史上,像南京玄武湖这样命运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见;除了经常被迫更换名称之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行列经历,也不是其它湖泊所能比的。
[2] 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称,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
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
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3] 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
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后又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
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
由新庄立交方向远望玄武湖和南京主城西部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
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夏至玄武湖 (5张)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
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
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
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
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
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
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宋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
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
玄武湖的桥(25张)明代对钟山和玄武湖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
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
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