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说A股久违跳空高开,2647大底论断成立你怎么看?
我敢保证李大霄这次2647大底成立观点绝对会再次市场打脸,可信度太低了,一个久违的跳空高开缩量上涨李大霄就能论断A股市场大底成立,未免也是太幼稚了,真是把散户投资者忽悠的团团转!李大霄作为一个财经网红,作为一个财经评论员的言论,会不会有些不负责任呢?
今天A股久违的跳空高开明显是受消息刺激的中美贸易战的谈判,也就是意味着2000亿征税还是不确定,这是对于股市一个缓冲的时间,但谈判不代表贸易战结束了,从而提振投资者信心;其次就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提振投资者信心;两大消息刺激股市走强仅此而已,所以今天的跳空高开并不是市场自身真正底部成立的特征!
A股早盘跳空高开低走随后午盘再度震荡上扬,总体走出了一个V型走势,最终缩量收涨30个点,收出一根小倒TK线图;从技术面看很明显的这是一个超跌反弹而已,如果真像李大霄所言2647点成立的话必然会出现放量中大阳,个股全面出现绝地反击,出现反转信号;从这就可以说明今天的跳空高开收涨只能一个超跌反弹,每次超跌反弹过后都是老乡别走,反弹之后又会进入新一轮的杀跌模式;
最后奉劝各位投资者,对于李大霄的言论仅供参考,李大霄从2691点开始就确认是儿童底,每当大盘下跌到一个台阶就说是市场底部,2672点,2654点,2647点已经是第四次猜测底部了,但这次跟前面三次猜底也是一样的,李大霄必然会被市场再次打脸;
在当前A股人气底部,紧缺资金,没有政策利好释放流通性之前,A股是难于成立市场底;我敢断言2647点肯定不是市场的底部,跌破2638点也是时间问题,所谓不破不立。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是谁用“奇技淫巧”这个论断狙击了中国几千年的科技发展?
从昔日的碧波万里到今日的星辰大海!
昔日的碧波万里
1405年六月的一天,太仓的刘家港锦旗飘扬,在一番送别的氛围中,明朝初年的海上远航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时的大明帝国,不久前完成了最高统治者的更替,明成祖朱棣击败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如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位军人出身的帝王有着天生的开拓精神,庞大的航海船队便在这位皇帝的支持下,在其极为信任的三宝太监郑和的率领下扬帆出海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长久以来甚至成为了历史的一团疑云。
但无可置疑的是,郑和船队的航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远超前人,甚至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大明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同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活动,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这样巨大的成就即便是在今天也被国人视为一种荣耀,海军以航海先驱郑和来命名海军的训练舰,即是对这一荣耀的珍视。
但在支持航海的明成祖去世之后,大明的航海事业便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明仁宗以航海浪费钱财,无所用处为由,想要就此结束大明的航海事业。
郑和却掷地有声、慷慨激昂地向仁宗陈述了这样一番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样的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正确的且具有战略性质的认真考量,但对于更乐于追求国库充盈的统治者来说,这样的话却是不痛不痒。
于是在宣德年间进行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大明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舰队便从此消失在了远洋之上。
郑和怀着事业夭折的不甘含恨而终,可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了。
当英国的坚船利炮威逼中华,傲视全球时,这些华夏土地上忙碌的人们恐怕不会想到,几个世纪前中国也有这么一支庞大舰队,只不过埋葬在历史的风尘中了。
郑和故去,舰队消逝,但这种能够毁灭舰队的思想根源仍然健在。
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帝想要重新恢复航海,派人到兵部索要郑和下西洋历史资料,但没有找到。兵部尚书项忠要处分档案官,在旁的刘大夏便说: “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这句话正是大明船队消亡原因的真实表露,在大明的统治阶层中,把航海当做浪费钱财是占主导的思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明朝统治者,没有这个魄力去突破这样的思想禁锢,始终认为安安生生地过日子,老老实实地促生产就是作为一个贤明皇帝的必修功课。
因此他们宁愿把钱财留在国库里,也不愿去探索外界,因为探索外界会消耗钱财,却又看不见什么价值回报,这样就使中国白白失去了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机遇。
在此之后,欧洲人逐渐航行世界,占领了大明船队消逝后留下的真空位置,中国由此变成了世界史上的一个配角,毫无讲话的权力。
今日的星辰大海
1970年4月24日,中华大地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在此之前,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中国拿到了核国家俱乐部的入场券。
空天事业之后,中国面临的是无法想象的艰难,一切都是在被包围、被封锁、一穷二白、经济极端困难、最困难时粮食定量被压缩,靠野菜、瓜、菜和小球藻等来充饥的条件下完成的;
是在土洋结合、算盘、手摇计算器、计算尺和最初级的电子计算机一起上阵的条件下完成的;
是几个小时的计算机机时、磁带、上计算机运算的小汽车的使用都极其珍贵、都需要惊动钱三强这样部长级领导的条件下完成的。
就是面临这样的等级的困难,新中国的领袖和人民也绝没有要把航天事业废弃的念头,人民都明白,没有这些东西中国就不可能摆脱受人威胁的局面,也就谈不上中国的未来。
这些资金投入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改善人民生活中去或许真的不会出现困难时期饿死人的现象,可那是去吃中国的前途,去吃中国的未来,国家艰难至此,宁愿人民吃不饱也要搞这些空天事业,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民就要世世代代忍饥挨饿,遭人歧视。
艰苦卓绝的努力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到了近代以来最高水平,空天事业成果更是层出不穷。
神舟飞船系列已经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世界性名片,嫦娥系列探月卫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长征火箭推力更有了质的突破,北斗卫星系统即将世界性时刻……
成就太多太多,我们早已将外人心目中的重大理解为我们心目中的一般。
敢于将吃饭穿衣的钱财投入到民族前途的奋斗中去,中国取得今日的成就实在理所当然,一个为了民族前途敢于牺牲一切的国家不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性大国,那才会令人怀疑呢。
即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前行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在反复强调,与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宇宙的探索事业中去,倒不如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探索宇宙一时看不见价值回报,而改善民生却可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如此“实用”的看法,恰恰折射出他们的头脑无知和眼界短视,不要一见到一些资金投入到看不见回报的事业中去,就不停地哀怨如果投入到民生事业中该多好,实话实说,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他们的意思听起来好像是必须要厚此薄彼,两者选一,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误导,起着有害的作用。
在今天这样一个国际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国家来说,任何一个领域的落后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更别提中国人自己毁掉自己的发展前途,去追求所谓的小康之福。
笔者讲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为了前途而牺牲掉了钱财,那么这个国家最多只是付出了钱的代价,可如果一个国家为了钱财而牺牲掉了前途,那么这个国家至少也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句话听起来不无道理,对今天的国家发展同样有着指导意义。
先辈开拓出了万里波涛,终因历史的局限和眼界的短视葬送了这一片大好前途,今人正在步入星辰大海,这是我们唯一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切不可再因为所谓的民生幸福和现时安稳再葬送中华民族崛起的光明前途。
对于世界性大国的国民来说,我们不仅热爱当前的安稳,更钟情未来的恢宏,我们不仅追忆碧波万里的昔日荣光,更追求星辰大海的浩瀚无垠。
二手房惨淡,一手房疯抢,多空论断百出,买房人该如何对待?
这种问题来邀请我,首先我要说我是不懂房子的事情。按说,我可以立马闭嘴了。但是我有说下去的勇气,来源于中国不管买没买房子,也不管你有多少套房子,绝大多数人都不懂。至少,越走到这个阶段,越来越看不懂了。
如果仅仅把商品房按字面意思理解,那首先是商品。作为一件造价只需要小几千的商品,售价却达到万甚至几万,问题还是一个超大件,关乎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这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既然存在必有其道理,因为商品房还有别的属性:金融。基于本人对于宏观经济理解有限,网上又铺天盖地如此之多的经济牛逼成天叨叨,不想在此多赘。
房子既然拥有这双重属性,注定其意义非凡。它关乎国运,更关乎民生。国运跟民生,原本应该是夫妻两口子过日子,国运兴则民生强,民生落则国运衰,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极值现象,大多时候这两者关系也像家庭一样绝大部分时候夫妻两口爱恨纠缠吵架打闹平凡度日,出现极值散伙或者超甜蜜,都是少数时候而已。现阶段国情就是平淡期,国家远未兴盛,老百姓也没有过不下去日子。
既然关乎国运,那么房子的价格,就不是芸芸大众能决定了。这得由一小部分决定,而且很可能就是一念之间。爱国家还是爱平等,两难的抉择。最后的结果大多数有选择权的人会选前者。这倒不一定代表其不爱平等,实在是“平等”太难征服。人类可以征服大海可以遨游星辰,唯独平等,是人类自身为同类设置的障碍,不论科技如何发展,到目前无法克服。因为穷困者当中也有好逸恶劳之流,富豪者中更有坚苦强干之辈。太难了,难自人类自身天性的弱点。
扯了这么多,还是说回房子吧,知道房子背后的本质意义,买不买房已经搭上了国运。那么就好比生活里对另一半,你感觉摆脱对方你能过得更好就闹掰,如果不能就将就着过吧。
为什么说健身减肥时练哪瘦哪是错误的论断?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全局观点。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肥瘦当然基本上也是“均匀”的(即胖人其全身各部位也肥,瘦人全身基本上也肉少)。所以不论增重或是减肥都要从整体上考虑,这样你才能“减”(增)出一个既“美”又“匀”的好身材。
我觉得减肥是一项比较“艰巨”漫长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以上咱们说的整体观念,也就是要从全身考虑,局部减肥是不可取的,因为你的“局部”没有脱离你的身体,你下了功夫减了某个地方,可能当时也有点“效果”,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因为你的身体这部“机器”是整体连接的,比如全身的血液循环、营养输送、分泌排泄、新陈代谢等功能机制都是统一“集体”供应、分配 的,而绝不会“厚彼薄此”!比如你通过“推油”或是其他办法只局部减了你的腹,它暂时可能“小”了,可那是不会持久的,因为它每天照样得到全身“公平”的“待遇”——所需营养,它能不继续“发达”吗?
动起来吧!为了你的健美!要动就动你的“全部”!有条件就去健身房,没有时间就抽空自己“干”!比如平时多活动:自由操、集体舞、多走路、适当调整饮食(营养搭配等)等等,这绝对对你有好处!而局部减肥则只是幻想,靠强制控食、人为排泄等等都是有害无利的!
生命在于运动!健美遵循科学!
谢谢邀请!
‘科学的判定标准是可证伪’,这个论断出自何处?
这是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假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将科学与非科学的论断加以区别,但科学并非如此简单的东西,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其性质,而且任何对科学本身的研究如科学哲学这样的学科,对于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或者科学家而言,都颇有隔鞋搔痒之感。就像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和鼓手费曼所言,“科学哲学对科学的用处,就像鸟类学对鸟类的用处”。意思是说,鸟儿会飞不是因为看了鸟类学的知识才学会飞的。
物理学家费曼是个典型的美国人,有着特有的美国风格的直率和幽默,他曾经应邀去演讲,什么是科学这样的难题,去看科学哲学家怎么说,不如多看看大科学家们的演讲之类,可能对科学会有更多体悟,如果不是直接看论文的话。
在另一个层面上,费曼也说过类似证伪的话,但其立意差别盛大。不如让我引一段原文。
我要谈的第三个科学层面,是追根究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是认定观 测(observation)是“检验某些事物是否为真”的大法官。当我们明白,观测才是“判断某个想法是否包含真理”的终极大法官时,科学的其他面相或特色就都变得明显易懂了。不过,科学上的所谓“证明”(prove)在这里的意思其实是检验(test),对大众而言,这整个想法应该翻译为“任何法则都必须接受异常情况的考验”;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例外』证明了某个法则的错误。”这就是科学的原理。
到这里为止,费曼说过的话,与可证伪这个概念颇有相似之处,但也仅仅是相似罢了,仔细体会可知,这是证明和检验之间微妙的差异,科学假说或者理论并不是在做逻辑题或者数学题,因为假如例外真的证明了某个法则的错误,那正是让科学家兴奋的事情到来了,因为科学家乐于发现已知的错误或者不足,从而将认识不断的向前推进,这才是科学家真正做事的方式。
任何法则如果出现例外情况,而如果这例外情况经过观测之后证实不虚,那么原先设定的法则就错了。这些例外本身都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它们显示了旧法则的谬误。而因此,找出正确的法则(如果有的话),就是最教人兴奋的事。大家会深入研究这些例外个案以及其他出现差不多结果的情况。科学家总是在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外,判定这些例外情况的特性。这种过程愈发展下去愈教人兴奋。科学家不会企图掩饰 法则出了错这件事;刚好相反,这是一种进展和刺激十分的事。事实上,他还想 尽快地证明他原先的想法有错误不周之处。
图示:无论你的理论多美,无论你多聪明,如果它与实验证据不一致,它就是错的。
是的,科学研究不会刻意的用什么东西去证伪某个已经经过初步检验看起来成立的科学假说,但是当我们依据假说去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假说或者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假说或者理论出了问题需要要么修正要么放弃。我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费曼所言,观察是终极法官的意思。在物理学史上,牛顿创建的体系解释了太阳系的日月星辰轨道问题,因此牛顿获得了无上殊荣。
但随着天文学观察仪器越来越精细,天文学家发现,如果依据牛顿万有引力的定律计算,那么水星进动的值为每百年5557.62角秒,但实际观测值仅为每百年5600.73角秒,两者相差43.11角秒,约0.77%的误差。
对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误差的追究,引出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广义相对论的简化版,当爱因斯坦考虑到质量会扭曲空间,而万有引力实际上并不真的存在的时候,他得到了描写刻画现实宇宙的一个更好的模型。依据爱因斯坦的创新理论计算出的水星进动值就只有两角秒的误差了。而与此同时,广义相对论的其他让人惊讶的推论,如:宇宙膨胀、黑洞等等,都在后来的天文学观察中一一被证实,注意是证实不是被证伪,而这些证实毫无疑问的显示出广义相对论的非凡之处,但这并非在说广义相对论就完美了 ,科学家早就知道广义相对论还有问题,甚至爱因斯坦本人也知道这一点,但目前为止尚无人能够解决,包括他自己。
主动或被动的寻找破绽和错误,并且不断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看到观察到前所未见的瑰丽现象和事物本源,大概是科学最吸引的人地方,但同时也是最让大众迷糊的地方,因为科学不断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更想要一个稳定不变的世界观,而不是一日三变的东西,但变化是科学的本性,也是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一旦停滞它就会死去。
而 科学究竟是什么,只有当你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大概才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否则,就像在问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的?终究只能想象,就算你知道蝙蝠靠超声波回声定位,靠听力在大脑中建立地图,但所有这些都无法帮助你真的体会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论断?
什么是论断?论断,就是根据某一事物,或历史的分析j后作出论证理由后的肯定,包括发展的必经路线过程和最后的结果结局。就从论断而言,必然论断是个人主观的看法,有的还属于论断在前,事实在后,所以不一定预测完全正确,甚至正好相反,属于错误的论断。如美国的的学者对中国常常作出错误的论断,在全球经济处于危机时,美国就论断中国经济不行,要走向衰退的论调,结果不但没有衰退,而是呈稳中有升的持继发展的良性转运。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问实践证明了的论断才叫科学论断。是无法推翻被证明了事实俱在的沧断就是科学论断。
有些人说肌酐高于707就能确诊尿毒症,你怎么看这种论断?
在早期医学教科书上确实是有这样的描述,肌酐高于707μmoI/L则为尿毒症,但过去这种解释已经被认为并不准确,医学在不断的进步,第七、八版教科书已经删去了这些内容。血肌酐确实能反应肾脏受损情况,但并非敏感指标。
正如我们所知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而体外,这其中涉及一个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事实上正是如此,我们人体内的血清肌酐浓度确实是由肾小球的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的,滤过率低,那么血肌酐是升高的,反之则降低。
我们人体有一定的代偿功能,有两个肾脏,当其中一个肾脏受损时,另一个肾脏起着代偿的作用,那么肌酐此时并不一定会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因此肌酐现在并不能作为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指标,而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当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也就是说处于尿毒症期。到了这一期的话,也就意味着肾脏已经没有什么功能了,那么身体里的废物、毒物无法排泄出,可发生一系列问题,如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脑病等,还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到了这一阶段,那么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或者有条件的话可进行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