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有点沉重有点神秘,关于死亡。
小学时,去学校的路上总要经过一个破旧的没人住的老房子,房子外面搭了个棚子,停放着两具红色的棺材,每次路过,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不敢瞧上一眼。妈妈说那是老人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当时我
很不理解,问妈妈人还没有死,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没有回答我。
很多农村老年人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棺材,死亡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禁忌的话题,但为什么农村能对死亡如此“坦然”?
然而现在的我知道了,坦然不是选择而是必然的面对。
农村老人这样做的原因或许有这么几点:
1,对死亡的尊重,这是人类都有的尊重,外国人也是这样。古代,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并不是腐烂和虚无。而是带着神圣和神秘的看法,就像是去另一个彼岸世界,可以拥有新生活、新生命。
2,对自身的尊重,人老了,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既然已经别无选择,那么不如选择面对。用仪式也好,建筑也罢。这些都是对生命自身的尊重。
3,约定俗成。当一个习惯被传承,就变成了风俗。
从古至今,一代始皇帝,始登基,就大修皇陵38年。终成世界奇迹。多少皇陵、族陵!现在还在矗立。
平民百姓没办法建陵筑墓,但对于自己死后的容身之所还是可以选择的。
不是老年人才会这么去做。在造自己的棺材之前,一般还会选择自己的墓地。他们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只是因为子女、工作、生计等把这个事给拖后了,等子女成家,自己无所担忧。就开始考虑这些“终生大事”。
爷爷奶奶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家子坐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爷爷指着前面的山头,对着爸说“以后我和你妈死了,就把我们葬在那边山上的自家地里,我找人算过了,那边风水好,看的远,对后人好”。当时我爸爸就急了,才60岁不到,就这些不吉利的话。爷爷笑着说他要早做安排,人老了,就这样。
也有人说,早备棺材可以冲喜。
朋友的爷爷60那年,还能上山打虎的时候,就自己定做了棺材,几道漆几存厚,年年上漆年年整修,最后98高寿仙逝。这也是冲喜的一种。好像提前准备好了寿材都能活得长久呢…
其实做一口好棺材不容易,最难的就是挑选棺木材,松柏木容易成材,有做棺木的尺寸但是不赖水泡,容易腐烂,坟三五年就塌陷了,所以农村家里有长辈,都会在其老年阶段物色好的木料制作成棺,以防止老人突然离世匆匆伐木刨棺,活料太沉,不易上油漆等诸多问题。
这几年这种风俗习惯慢慢在我们村里消失了,相信这在其他农村也是这样的吧!究其原因主要应该是农村人经济条件好了,另外受到火化政策的影响也是一方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有些老人会提前做好自己棺材放家里,你怎么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有些老人,会提前做好自己的棺材放家里,你怎么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有些老人们,会提前做好自己的棺材放到阶梯上,堂屋里,那是讲究落叶归根,以免自己百年之后"赶通脚板",意思就是说防止自己死后,要临时请木匠师傅去做棺材,一不刷漆,二不合身,三个原因担心自己死后,睡在新做的棺材里那口木材气味把眼珠子都冲出来,其实这都是老人家们的一种担心而已。
在过去,农村父母亲们儿娶女嫁,父母亲百年送上山了之后,就意味着自己一生的事业都完成,这时候,老一辈人都普遍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们认为,人到六十岁称之为一世人,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七十岁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大家到了六十岁都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了,为了以防不测,个别的父母亲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他们就先请木匠师傅为自己老两口准备一付棺材了。
在七星老农家乡,七八十年代都是实行的土葬,农村人百年之后,都是"叶落归根",那时候我们农村人做棺材,都是用自己家山上最大最好的杉木做的,有"见棺发财"之说,家中有一付棺材是一种老人家享福的事情了,为什么?因为七八十年代,一付七四三小棺材,把它漆好,就价值1800元,一付八五四中型棺材就价格3000元,一付十搁大棺材就值6000元,相当于现在的低档小汽车的价格了。
不过到了新世纪社会,国家提倡农村人也实行火葬,节约土地,象我七星老农60后这一代,死后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我们认为无所谓了,人死不能复生,百年之后回归大自然,火葬土葬都只不过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杯泥土而已,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为什么有些农村人喜欢用柏树和杉树做棺材?
过去农村的人老了,唯一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寿棺,我父母不到六十岁我己给他们准备了寿棺。上世纪七十年代木材是非常紧俏物资,要弄好点杉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好在我当时负责物资採购,和市物资局长比较熟,说明情况给我批了一个立方杉木,当时价格165元。这是一个计划价很多人没有办法弄到,后来我让厂里木工师付帮忙锯成2.3米一根,用车带回农村。
我们农村时兴十二圆花寿棺,就是十二根木料制成,这样规格在农村寿棺中最高。棺材做好后用桐油浸刷一年后再上漆,这样棺材才会防雨水,防瘸蚀。
杉木寿棺优点抗腐蚀较强,但不算上品,柏树棺材抗瘸蚀更强,只是材料不好找,一般人也做不起。过去古墓外围都是用柏树做的,叫什么名字我也忘了,主要保护里面的棺材,那种棺材一般都是楠木,那死的人不是一般的人。
现在农村做柏树棺材人很少,一个几百斤,没有起重吊车是没有办法弄上山的。
现在农村死一个人,一个塆的人很难抬出去,因为年轻人在外打工,年老人沒力气,弄一个柏树棺材那无法上山。
所以现在农村杉木棺材还是比较普遍,一个人老了,一付好的棺材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农村有一种草药叫“麻雀棺材”,有哪些功效呢?
农村有一种草药叫“麻雀棺材”,有哪些功效呢?
“麻雀棺材”这名字甚是怪异,年轻人更是闻所未闻,这网上一查,原来是“老鸹瓢”,老鸹瓢又称为羊婆奶,割断它的茎叶,就会流出乳白色汁液而得名。
关于老鸹瓢还有一句儿歌“水嘎啦瓢两头尖,养活孩子一大堆,一阵大风刮离去,气的你老农胡子一卷卷”,这么一句儿歌,体现了老鸹瓢的多种特性。
水嘎啦瓢两头尖,养活孩子一大堆
这句讲得就是老鸹瓢的果实两头尖尖,是农村孩子们小时候手里喜欢玩的玩具,也被用来给鸟喂食,所以唯有雀瓢的说法,而老鸹瓢还是一味中药材,常用来治疗虚弱、缺奶、咳嗽等情况,这不就是养活孩子一大堆吗。
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老鸹瓢两头尖,果实成熟后会从中间裂开,种子随风飘荡,落地生根,成功繁衍了后代。
儿歌的后半句多半是老农想除去老鸹瓢,可风一吹,种子四处飞扬,当然气的老农胡子卷一卷啦。
老鸹瓢学名叫萝藦,是一味中药材,其性味甘、辛、性平,有清肺化痰、散瘀止血的作用。民间老话“离家千里,勿食萝藦”,据说和枸杞一样,有壮阳之功效,民间老话有待考证。
萝藦虽好,全身是宝,但切勿乱用,误食过多会导致中毒,所以内服切记莫要乱来,好东西往往副作用也不小,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遵循医嘱了。
农村下葬棺材为什么会越抬越重?
抬过一两次你都不可能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像我这种太过几十次的是深有体会,我是农民,农村还流行丧失大家帮忙的习惯,本人因为身板好,力气大,这种活是躲不过的,抬了三十多年,年轻的年老的都遇到过,水泥的,木头的,玻璃钢的,我都抬过。玻璃钢的最轻,水泥的次之,最重的是木头棺材。
我们这里的棺材一般都是三四五和四五六的,偶尔会有混六六,三四五就是指三寸厚的底,四寸厚的帮,五寸厚的棺盖。四五六是四寸底,五寸帮,六寸盖,混六六是底、帮、盖,厚度全是六寸,体积非常庞大。重量看材质,松木稍轻一点,栗木得重一些,木材的干湿度影响也很大,一般在600-800公斤,加上绑具和架子,最重的接近一吨。16个人抬。理论上每人分担45-55公斤上下,与一袋水泥的重量相近,100市斤上下。
十六人抬的方法
对于身体好的,这个重量还是可以承担的,但是路太远的话就会吃力,原因不复杂,分量是这么多,但配合别人抬,就会产生一个相互协调的问题,你必须女里与整体保持适应的节奏和步伐。自己的调整余地很小,实际比单独扛100斤东西要吃力。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不管是多么熟练的人绑杠,都不可能把分量均匀地分配给四个角,加上横担母的不平整,放在两根横担上的棺材会出现四个着力点不平衡问题。棺材的放在上边可能一个点悬空,力量会转向其他三个角,特别是对角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杠压一角现象。如果绑不好,轻的一角可能只承担重的一角一半的力量。
我所抬过的,什么情况都遇到过,有一次我赶上不着力的一角,我可以轻松用拇指顶起扁担,承担的力量不会超过25公斤。前面的人一直叫喊不行太重了,停下来后我换到了重的一角,肩上的压力至少超过70公斤,没走几步我就叫停了,最后调整了一下棺材的位置,才继续前进。
农村老人过世为什么会在棺材底下点一盏油灯?有哪些讲究?
农村老人过世为什么会在棺材底下点一盏油灯?有哪些讲究?
大家好我是农村农民万岁,我只能给你更正一下,老人过世后,都是在灵床前点一盏油灯,而不是在棺材底下点一盏油灯。就是点也绝对不能在棺财底下,哪样会出现火灾,农村人也没有这个做法,
农村老人过世后,都会在灵床前点上个长明灯是真。为什么要点一盏油灯,而不用现在的电灯。这就是农村的风俗习惯。
第一是说明后继有人,能续上烟火。点灯的人必须是儿子或者是孙子,会公得无量。继承祖业。
第二是人死后会出现异味,油灯能使小动物离开死者身旁。如老鼠,蟑螂等等
人死后都会让灵床放在正房,正房要是南屋的话,靠西南北趟着,灵床头放一面板,点上一盏油灯。东边为孝子守夜之地。
一句话,灵床前点一盏油灯,是给子孙们集得的,起到延续烟火的作用。
农村很多地方的老人活着的时候就做好棺材了,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农村有多种情况,有钱人于到好的木材,会提前下手,找人把棺材提前做好,放到家里,都是做成五寸头的硬货,有的是自己的树,长成材啦,也会提前作成棺材留作备用,有的是家庭老人有病,成年看不好,作儿女的怕那一天老人去世了准备不及,也作个棺材放家里,有一种说法叫冲喜,棺材做好后,果真老人的病好啦。
当然作好的棺材都是白茬棺材,放在家里,棺材里每年会放上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粮食。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存放棺材。只是看实际情况而定。谢谢!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会在自己还健在的时候给自己备好棺材?
在我们那农村,就有这个习俗,老人趁自己还健在时,就给自己备好棺材。
备棺材,在我们那是一件隆重的事,要放炮仗,办酒席,亲戚要送厚礼的。
棺材,也叫寿材,有福禄添寿的意思,给家里增禄,给老人添寿。
有的老人身体不怎么好,备好棺材,一者为了冲喜,给自己增添寿命;另有不备之需的含意,怕万一身体不见好,也提前作个预备。毕竟棺材是个大物件,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提前备棺材,还有一重意思,就是放心。趁自己还健在时,可以看到棺材做的怎么样,材质是否好坏,儿女也为了表示孝顺,尽量做大做好。
备好棺材,也是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老人看了安心,看着满意,自己百年之后有了好的去处,好的归宿,死也就放心了。
农村俗话说“后生发福,棺材当屋”,是什么意思,有那什么道理?
农村俗语“后生发福,棺材当屋”是什么意思?
农村很多俗语都在告诉后人各种为人处世,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因此很多俗语都是以前农村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长期生活的真实反映。好的俗语值得我们相互传承,那么对于上面这句俗语我们还怎么理解呢?
“后生发福”这里的后生一般是泛指30岁以下的年轻人、晚辈。这句俗语说的是后生晚辈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发福,那么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存在比较多隐患的。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比较爱玩,而且喜欢熬夜、喝酒等等。长期以往省体就会逐渐发福,现在一些年轻人患有“三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农村老话“后生发福,棺材当屋”,虽然说年轻人发福后果很严重,而且棺材都在家准备好,就是活不长的意思。这样的俗语在警示后人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太贪玩,而且经常熬夜,整天吃吃喝喝,最终一事无成,到了后面身体状况百出,后悔莫及。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在年轻的时候花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这样到了婚姻的时候有了足够的经济条件,家庭才能更加和谐,日子才能更加美满。大家对这样的俗语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
农村有回收棺材的,能干什么用?
农村有回收棺材的,能干什么用?
首先,见棺发财!
题主所说的农村有人回收棺材,应该是指有些地区为了环保,为了推行火葬禁止土葬而出台的一种棺材回收政策。
不少地方的农村老人们在生前就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和寿衣,一是为了防止死后子女们忙不过来,选不好料!另一个说法是为了冲喜,老人们有点病病疼疼的话,子女们准备付棺材就能冲冲喜,让老人活得更长寿。这是地方性习俗。
据说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江西某地就出台政策,对村民们已备好的棺材以两千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实现棺木处理三无目标,即“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销售”,对拒不交出棺木的店铺与居民,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并将棺材没收!以此来推动殡葬改革,确保2020年底全市火化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些回收的棺材,说是要作为生物质发电使用了!但也有不少人反映,有人回收做了板材,送到家具厂打家具了!这种说法,总觉得有点不靠谱!如果这样的板材打了床,晚上睡觉可能也会做噩梦的。但这些棺材都是没有用过的,应该也就没什么事吧!拆了打成板就与原来的棺材没什么关系啦。
除此之外,你说它还能有什么用处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为什么农村的老人提前为自己准备棺材 答案居然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