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2、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3、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
现代一里的来源:
“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
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
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
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里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刀剑用“口”字为计量单位?比如一口宝刀,一...
择除日,或青龙,白虎日。
取堠雄鸡冠上之血洒摸于刀剑刃之上。
雄鸡冠中之血被视为是纯阳之物,能驱阴邪鬼魅。
中国人特别注重风水的说法,镇宅辟邪的物品很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放把宝剑在家里辟邪,原是宝剑看起来比较凶煞,正气凛然。
在我国的风水文化中,剑是最独特的破解“阴、煞、病、劳”的宝物。
《当代风水》描述:“剑为王佩,取其势;剑为凶气,取其凌;剑为青钢,取其金;剑为祖器,取其智。
” 1、宝剑在五行上属金,可以镇宅、辟邪、化煞,摆放时要根据住宅的内外环境和主人的八字五行等因素综合衡量,以免金气过盛。
2、宝剑有助煞气,在古代中也是权力象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收藏,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摆放桃木剑。
3、开刃的宝剑,最好不要裸放在外面,因为宝剑有肃杀之气,气能伤人,开了刃的宝剑可以放进剑鞘里。
另外宝剑不能直接尖冲下摆放,对楼下住户不好,化解方法可以在宝剑尖部垫些木块、皮革即可,如果平放就没问题。
即使是带鞘的宝剑,其剑尖和刃口都应朝向户外。
剑尖刃口朝外可以涵养房内正气,消灾避邪。
4、房间内的宝剑摆放不能摆在西北边,西北属乾金,宝剑放在此处助长金气,很容易影响家人健康,容易出现扭伤、於肿等病,也会促使夫妻不和,路遇小人。
放在南和东等方位比较合适,也有人将宝剑放在东南角。
5、如果房屋阴暗,窗口对尖角之物、岔路,则可摆放宝剑化煞。
具体事项还要问问高人。
6、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最好不要使用仿古宝剑镇宅辟邪。
因为古宝剑是古人曾经使用过的武器,所以剑刃上极可能沾血,刀剑里的阴魂不散,会招惹很多不吉利的事情。
如果是新开刃刀剑,最好开光,不然会吓到小孩子,伤了小孩子的气。
化解方法可以使用鸡冠血封刀剑即可。
7、宝剑应该光明正大地摆放在办公室、书房、客厅或卧室,不应摆放在阳台、卫生间等处。
8、与人欣赏刀剑时,最好刀刃冲下,这样既不会伤到对方,也不会伤到自己,最好是刀剑不动,抽出刀剑鞘。
9、铜钱剑、桃木刀剑斧,其形制是刀剑,摆放参考以上。
10、如果要悬挂,最好不要挂在东墙、镜子对面、楼梯口。
11、如果遇到鬼压身、失眠一类的,可以把宝剑放在枕头下,男子阴气重也可以。
12、如果一段时间不顺或意外比较多,应将宝剑挂在进门正对面的墙上,斜着挂,箭头朝下,箭头离地1至1.5米之内。
《王宝仙评宅》中讲的剑还有下面三种说法:: 1、剑于卧,取意镇宅。
意为:剑镇内堂则家安。
2、剑于厅,取意招财。
意为:剑刃于厅财得利。
3、剑于厨,取意无役。
意为:剑置厨以躲徭役。
据说中国直到明代刀剑不分家,是吗刚刚看到有人说中国古时刀剑不...
制作铁器时代的兵器制造 中国的人工冶铁技术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发明。
战国之后,冶铁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铁兵器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集中表现为两方面:①提高铁兵器的硬度和韧性。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的一把春秋末期钢剑,已采用把块炼铁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成块炼渗碳钢的技术,比铁剑锐利而坚韧。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剑和戟,具有坚硬的高碳钢刃部和坚韧的剑身,经鉴定是先用低碳钢锻打,再经表面渗碳和淬火处理而成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土的汉武帝时的铁甲,甲片是用块炼铁经过渗碳、反复锻打、退火、表面渗碳等工序制成,提高了甲片的硬度。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燕王墓出土的环首刀,采用了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夹杂物质很少。
汉朝流行一种“百炼钢”技术,制出含碳量高、杂质少、组织均匀、耐腐蚀性好的优质钢。
山东省苍山县出土的汉朝“卅”钢环首刀,江苏省徐州出土的汉朝“五十”钢剑,日本奈良出土的东汉灵帝“百”钢刀,都使用了“百炼钢”技术。
三国时期,钢铁热处理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太平御览·兵部》引《蒲元传》记载,蜀国蒲元造刀必用爽烈的蜀江之水, 而不能用性软的汉水, 反映了中国人民很早就掌握了质量不同的水会影响淬火效果的科学道理《北齐书·方伎传》记载,綦母怀文造宿铁刀“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使用了多种淬火冷却介质,所造钢刀锋利异常,斩甲过三十札。
②提高铁兵器的生产能力。
初期的块炼钢费工费时,产量很少,故在秦朝以前,仍然是铜铁兵器并用。
汉朝以后,先后采用了生铁冶铸、铸铁脱碳钢、灌钢、炒钢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先进工艺,使铁兵器逐步增多。
如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中出土了用钢制造的消耗量很大的箭镞。
东汉以后,青铜兵器终由钢铁兵器取代。
维修保养加热后将刀刃打薄一点,缺口处会向外延伸,然后粗磨-淬火-精磨。
这样刀刃会比以前薄,但刀外形尺寸不会. 擦剑: 以纯棉毛巾布、绒布或鹿皮,先轻轻擦去剑身上之残油、灰尘,再以棉纱沾少许拭剑油均云涂抹剑身。
三分钟后以原棉布来回用力擦拭,持续约2-3刻钟,务使剑身产生温热,其目的乃为去除刃面杂质及促使鏻钙起化学变化,亦即自然加磁后填满剑身上之毛细孔。
此时务必专心一致,以避免被割伤或戳伤。
古法养剑步骤依擦剑、盘剑、上防锈油、保养配件、养剑鞘等五项循序进行。
2. 盘剑: 于桌上垫长条毛巾(大浴巾亦可) ,将剑身平放其上,以布或皮包裹一小木块(约1*3*12CM左右),用平整的一面在刃面上用力来回盘擦使其微微发热。
等擦至看似有油却又没油时,在剑身上敷以少许拭剑(面)粉,后再继续盘擦持续约一刻钟,其作用乃为去除刮痕及增加剑身毛细孔之收缩速度;而以上动作均须平心静气,因此实可视为修身养性之绝好方式。
3. 上防锈油: 若不是每天养剑或居住处所较潮湿,则剑归鞘前必需涂上一层薄防锈油,以避免与空气接触。
但若每日皆能定时保养,则保持剑身光洁亮丽,反有利于剑之养成,不需上油。
4. 保养配件: 以原保养用布或皮来擦拭配件即可,(若要使铜饰光亮,则可以布圈握之,再用力左右旋转)因布上已有余油自可产生保护作用,以避免氧化产生铜氯。
5. 养剑鞘: 为养剑最后一道手续;再以原保养用布或皮圈握剑鞘,上下左右用力擦拭,务使木质生热,如此木料内之油质,即会慢慢地浮现于表面。
长久以后,整把剑鞘表面覆盖一层木材油,有如一层亮光蜡,不只质感奇佳,而且往后只需稍加擦拭,即可永保光润。
新铸造完成之宝剑,每天最好保养一次,至少每三天即应保养,切不可超过七天不保养。
剑支在经过上述保养工作一年之后,每十天进行一次即可;两年后可十五天;三年后二十五天;四年后一个月保养一次即可。
剑经过如此养护,刃面上将会渐渐浮现紫色及绿色光芒神妙非常。
当养剑达如此阶段,刃面上将密布古色古香之白色斑纹(或斑点) ,此乃剑身内之鏻、钙质浮现所致。
若再用力擦拭使产生热效应,即可反射紫光或绿光。
此时应再继续保养约半年,剑身自然覆盖一层类碳质,可永保不锈,养剑至此方大功告成。
宝剑于铸造之时已尽收天地精华;养成之后,更因与人日月相处,养其灵性,加以其原有锋锐之气故可镇宅避邪,更可永留后世,成为传家至宝。
减小太多,可以做成双凹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