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风水大师杨筠松的学术重地和生命归宿地
曾祥裕 曾海亮
于都县地处江西南部、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因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更名为“于都”。“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始发地,而且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传承中国风水文化,传播风水的福地,也是他生命的归宿地。
据明嘉靖 15 年(西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我们一行人考察宁都风水名地后,转道往于都进军!
第一考察点: 曾文辿父母亲墓(由杨公扦穴,蜘蛛结网穴)
车沿着国道行至葛坳乡,在熙熙攘攘圩镇中穿行,导航至曲洋小源村。路经一桥,往左转,不到十分钟便见到村落。我们的目的地是小源村,这是杨筠松的首席大弟子曾文辿故里。
据史料,清同治版《雩都县治》载:曾文辿唐崇贤里人。师杨筠松。凡天文、谶纬、黄帝内经之书,皆所究晰。尤精堪舆术。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相传曾文辿隐居雩都黄禅寺时,偶遇杨筠松,被杨公的学识所征服,遂拜杨公为师,得其悉心指点终成一代名师。
当年曾文辿请师傅杨公到老家点穴,安葬了父母亲,此后曾家丁财贵皆全。此地外环境已破坏,民宅纷乱,后龙上堆满了民宅,右砂己斩断。但堂局还在,从巽方来龙蜿蜒叠嶂,起伏有力,支龙落脉有情,左青龙依然高昂,案山和朝应峰依然秀丽端正,水口砂和玉屏风捍门依然镇守水口,江水滔滔不绝,向右前方缓缓流去。
墓碑系重修,字迹清晰可辩,其中有一块碑记载着各房后裔官衔者名单:
七品冠带嗣孙贯道
明钦天监五官灵台
明钦天监漏刻博士进陇正七品
清钦天监五官灵台度君子之郎兼掌天文科
清钦天监博士
广信府学训导广东东安县
恩科进士广东博罗县
明经进士临江府清江县儒
明经进士吉安府万安县儒
诚进士瑞州府上高县儒学正堂
恩授进士考授县丞异撰
益府赞孔汉典膳继烈扎部儒士
修茂郎应宠敬秩宗亮汝秩应良举明举士
贡生上淀魁士光鲁嘉宾旭浤兴淇
增贡例授州同昌照正宾高柏增生大宾生
经测墓坐向:甲向庚兼卯酉。入首:丁卯火龙入首。
纳水:癸丑、(小)丙午、巽巳(较大)、坤申上堂;呈左水倒右格局,辛戌出水。
消砂:巽、丙、午、丁、癸、丑、子、艮、甲、辛、丙乙交峰。
穴情分析:群山环抱,尤其朝应峰秀丽,明堂宽平,水口砂秀拔, 交牙闭合,水出辛戌库位,后龙东南发脉,其风水格局符合风水名著《玉尺经》所云:“财禄必根於官旺,官旺聚局,食禄万钟,丙午丁秀拔,独占乎魁元。曲曲旺神归墓库,也应仲叔均荣。”
据了解,曾氏三房开,长房居本地小源村,发男丁500余人,发富出贵较少;二房迁居今三僚村,发人丁13000余人,发富出贵较,;三房迁居广东梅县,发丁15000余人,发富发贵着也较多。
第二个点: 曾氏宗祠。
考察完曾文辿父母墓地后,走至墓前下坡处考察曾氏宗祠。
这是一个走出一代风水大师曾文辿的宗祠,
我走进祠堂上香恭恭敬敬拜了老祖宗。后引领学生走到左侧宽广处观察左青龙和来水处以及水口。
经测祠坐向:大门甲卯山庚酉向(丁卯已卯小空),左门同大门,右小门丁卯火龙,右侧门壬午 庚午小空,左侧门甲子金龙。
纳水:丙午来水,出水乾亥。
天井辛口出水。
第三个考察点:管氏宗祠
从曾文辿故里出来,继续前进,向最后一个考察目标挺进。
管氏宗祠是于都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管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这栋占地七百多平方米的管氏宗祠,据管氏家谱记载,是当年杨公祖师(即杨救贫)亲自择向的。
管氏宗祠临近梅江,祠前筑有围墙,门楼向北。祠堂大门前的狮子院里蹲着一对石狮,祠堂前栋开了三条门,中大门顶上镶着一块长方形红条石,刻着“管氏宗祠”四个大字。
从大门走进祠内,一进门便是舞台,午台前面有个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座供观众看戏的走马楼。中进的大厅,左设“藏经所”,右设“试卜轩”,都为办学而设,在中门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继述堂”的大匾。后进是祖宗堂,神龛上摆放管氏历代祖先的神牌。祖宗堂前面还有两个小祠,左廊厅为“尚羲祠”为纪念杨公而设,现祠内设有杨公雕像,并立有“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杨公筠松先师神位”的神牌,还设有供桌、香炉等敬神用具。右廊厅为“崇功祠”为修祠有功的仲清所设。祖宗堂后面还有一栋横屋,分上下二层,供外来人祭祀或演戏的在此歇宿。
该宗祠规模之大,设计之巧,装饰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在于都来说是一个豪华版的古祠。
管氏宗祠留传一个传奇故事。
据传, 管氏建祠之前,曾派人聘请杨公在起工那天择基定向。开工那一天,杨公穿着旧长杉,手里拿着雨伞,背上背包袱,风尘仆仆来到管屋建祠的芒筒坝,他看见许多工人正忙着平整地基,便坐在边上张望。干活的工人见他衣着平常,也没太在意。杨公在芒筒坝四处走动,东张西望,最后累了,自己找了一张板凳坐下,休息了一会,见还是无人招呼自己,心中甚为不快,便起身走了。杨公离开后,管家负责施工人员急冲冲赶来,忙问杨救贫来了吗?有个泥水匠才说:“哎呀,刚才那个人好像是杨救贫。”管氏头儿立即派人去追赶,要把杨公请回来存祠堂定穴。人赶上杨公后,向杨公说明头人的要求,杨公不肯回去,无奈这俩个人拉拉扯扯,杨公脱身不得,只好说:“我刚才坐的地方,有一张椅子,你们的祠堂就照那张椅子的座向做吧。”这俩人回去复命后,头人就照椅子的座向建祠。
据说,过了一年,杨公又路过芒筒坝,这时祠堂已经完工。管事人见了杨公,赶紧拦下来,请他看看有无风水上的破绽?杨公绕着祠堂转了一遍,看见大门前有个帮工在挖坑,就过去问他挖坑做什么?那工人说挖坑树“桅”杆石。原来他是挖坑安放“旗杆石”,错说成了“桅杆石”,杨公就问管事人说:“你们是要会动的桅干,还是不会动的桅干?”那管事人认为会动是活物,不会动是死物,便说要会动的。古代习俗,要出了大官,门前才树旗杆石,旗杆是不会动的。会动的是船上挂帆的桅杆。结果,管氏祠堂做好后,管氏很长时间尽出撑船的,出不了官员。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后来管家后裔的发展情况正如杨公所预测,管氏宗祠,丁财两旺,贵气欠缺。
但尽管有如此缺憾,但是管家后人因祖祠系杨公祖师亲为定向, 世世代代以此为荣, 千年流传杨公板凳定向的佳话。
祠堂前那对威猛的狮子依然镇守古祠平安,与长流不息的梅江相伴。
我们在祠内墙上现今还见到一首这样的佚名诗:
板凳定向显灵通,
人丁兴旺在族中。
管氏宗祠今犹在,
芒筒坝人称杨公。
柱上还存有几幅楹联:
名扬百千万年仙踪永驻 文钳三十八代德泽长存
灵应九州
图书有象悟通消息达天机 造化无形参透盈虚成大道
万国朝元
自古天下重名此仙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惟公独尊
经学生勘测:
水口:位于缝针乙辰宫位。
坐穴:寅山申向兼艮坤。
朝堂水:乾亥(大河水),壬子水(小),上堂水辛戌。
朝应峰:丙,午,丁,未,坤,申秀挺。
在宗祠,我教学生如何排放三神水。管氏宗祠是典型三神排水案例,其有三个天井,内天井出辛,中天井出庚,外天井出坤。
从风水格局和消砂纳水来分析,管氏宗祠的风水效应符合《玉尺经》所云:“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主应后人财禄丰盈,从房分来说更主二房。现今管家后人有富翁管飞,他在北京城做生意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巨富。我记得1989年我在赣州市中医院医务科分管进修生时,他在我面前侃侃而谈时势,滔滔不绝,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学中医是走错了门道,你天生就是做生意好的料子。今天管飞商业成功,果真如我所言。
消砂所见丙午胎峰,丁未养峰,坤申长生峰,主人丁兴旺,主出长寿之人,也主长房应福。
为纪念于都之行,我们默默站在梅江河畔片刻,杨公坝青山依旧,梅江河依然无声无息流淌着,宁静的山河见证着这里发生的风水故事,无数海内外易友与我们一样来此考察杨公风水作品,来此凭吊杨公先师遗迹, 耳畔响起杨公的那句风水留题: “头顶八字水,脚踩寒信幛,谁人葬得中,代代出宰相”,心生念头:不负杨公所望,破解一个个中国风水玄机。
风水有源头活水,有实物可证,增加了理论自信。这次赣南风水朝圣寻根之旅,实地观摩,现场教学,让学生眼界大开,个个信心滿满,将自己所学的杨公古法得到验证。 这也是一次亲近自然的游学,放飞心情,三人行必有吾师。师生在考察中互相交流,互相切磋,脑洞大开,豁然开朗。
来自江苏昆山的高立松先生,为这次赣南风水寻根考察赋诗一首:
经书得来总觉空,
难辨砂水与行龙。
风水三僚扬天下,
阴阳二水绕其中。
蛇鲤虎犬形相应,
赖孙卢曾势不同。
金汤铸穴千古梦,
板凳定向展神功。
沈阳才女徐静抒发自己感受:在师翁召唤下我们再一次走进大美赣州实地考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却都是那么友善融入,对风水的执着和偏爱让我们结伴而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目标,一路上我们接触杨公风水作品真迹,学习着,感悟着,欢歌笑语随风灵动,长长的车程,我们不觉疲惫,高高的山头我们相互搀扶,爱在彼此间流动,情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展望未来,我们的风水学习研究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