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strong>国学谈‖通俗易懂谈风水:什么是风水?就是场能和变化:风、水、风与水、人与风水的关系简析</strong></li></ul>
(此图采自网络 谨致谢)
风水学,期根本基础和核心思想依据来源于国学经典《易经》。但何为风水?则众说纷纭。
最早的定义来自晋代郭璞,其有语:
<strong>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strong>
其实,我们简单理解,风水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场能代号。本小文就用通俗点的话,来说一说风水,希望对大家理解风水这一历史悠久的国学传统文化有帮助。
(太极图 此图采自网络 谨致谢)
<strong>风水——风:</strong>
风就是元气和场能,风是自然界的动态能,它来源于宇宙天体的运动变化而产生。
地球是绕太阳自转的,它的变动与天体诸大行星的变动速度都不一样,有快有慢、有顺有逆。诸星的大小远近对地球的感应也不一样,这种天体之风中带有诸大行星放射的光、磁、电能量,这些能量也称为信息。
但地球的表层不是平坦的,它随风一再运动,遇阻则廻荡分散,只要不是真空的地方,它每个角落都可以到达,但流动的速度受地形的影响就不一样,风的急流处称为“风口”为死绝、阴滑、贫寒之地。
反之,风处于稳定状态的地方称为“藏风聚气”的宝地。得此地者,益于自身,荫及后世,正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山青水秀养俊才”。
<strong>风水——水:</strong>
水就是流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场能的代号。它属阴性体,处于静态场中的动态,这种能量场的水和自然界的水一样,随天体及地球的运动而变动,遇江河则川流不息,奔腾不止,遇大海则相汇,遇深潭则聚而迴旋成形。
这个形即是随风而形成的,所以古人把这种水随风汇聚后而产生的能量场称为“地气”。
自然界中的人与万物同时都受到这种地气的影响,故人类万物的吉凶祸福与此气则息息相关。
(此图采自网络 谨致谢)
<strong>风与水:</strong>
风和水如同夫妻,养育着世上的万物,他们俩个互相对立、统一、依赖和吸引。
他们和睦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风调雨顺,气象万千,给人类万物带来无限吉祥;反之则翻江倒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给人类万物造成莫大的灾难。
人类是在这两种场能的交合后产生的。天、地、人合一的理论也由此产生。因人类是万物之灵,为了生存不息,则择地而栖之。
风和水受地形的制约,则有直有曲,有聚有散,聚(弯内)的地方即为藏风聚气的吉地,主大富大贵,兴旺发达。散(弯外弓)的地方即为凶地,主孤寡贫寒,破败夭寿。
风遇水则止,水为风之界。风随水变动、聚散,两者合一为“风水”,也为天地、阴阳、真气的场能效应。
这种效应产生的吉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是自然界中的公有资产。
人类万物都可以夺得它,利用它,但可惜的是它多不被人们认识掌握,而造成此种资源的浪费。
(风生水起 此图采自网络 谨致谢)
<strong>人与风水:</strong>
如何把握自然,使风水为人类服务,把这种无形资产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运用,这才是自古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而怎样掌握它、运用它达到趋吉避凶之目的,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阳宅风水对人的生克吉凶之关系。
“风水”与建筑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就要提前规划好,不要装修完毕住进去后,有什么毛病改来改去的劳命伤财,得不偿失,造成无谓的损失。
住宅是永久性的,购买一套住宅也不容易,如果住进去后出现很多不顺的事,是最苦恼的,谓之“出力不讨好”,故讲究“住宅风水”的布局还是很有必要的。
住宅风水并不是迷信,而是几千年来祖先们根据实践经验和大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宝贵遗产,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文化精髓。
从古至今,每一部风水书籍都没有提到迷信的东西,只有根据大自然“气场”的顺逆周转而定出吉凶方位,供人们选择利用,“趋吉避凶”起到平安、稳定、兴旺的作用。
学习风水知识,并不是太难的事,只是局限于从古到今论述风水的书籍多而繁杂,并有许多以讹传讹,又加进神秘迷信糟粕,使后人学者觉得高深莫测,无从着手。
我觉得作为风水师们,有责任为普罗大众服务;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使风水知识大众化,易学易懂,使得人人都能了解我们的风水文化、掌握风水基本常识;使中华民族这一优秀的国学文化和技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发展发扬光大,使它起到利人益己,造福人类的作用。
(注:1、本文原创,节选自郭学立先生文章,编辑有修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2、郭学立,道号玄易子。广东郭学立玄海禅易中心创办人。中华当代易学名家,中国河洛易经研究院院长,易学命理堪舆教授)
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
就是加强个人的修养,自己独处时,也要约束自己,不能做有悖伦理之事,人在作,天在看。
这个词特别适合现代人,有些人在人前为人,人后作鬼,多“慎独,慎独”吧!
国学中的天干地支?
首先说,天干地支的用途在于历法,是远古计算时间与方位重要工具,远比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准确得多。下面用我解读《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一段文字作简要说明,太深的我也没学好,即使是学好了也不便说的。
我发现越是为人熟知的名言越多是理解走样的歧义,就拿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来说,其中的天时的涵义现在的理解变窄了,简易化了,而歧义却发生在“人和”上。
先说“天时”,我们通常理解是合适的时间和有利的天气气候。我们还是先看看朱熹在《四书集注》里为“天时”作的解释吧。朱熹的解释非常简单,寥寥几个字而已:“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
所谓“时日支干”,“时”是指时辰,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不用数字来标记时辰,而用十二个怪字来标志十二个时辰,这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怪字,古人称之为“地支”。说完“时”再说“日”,这里的“日”可未必就是指“一天”,而是指“十天”。十二个时辰是“地支”数,而十天则是“天干”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这就是朱熹所谓的“支干”——我们现在一般倒过来说,叫“干支”。古人用干支系统来标记时间,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干支纪年,像“戊戌变法”就是发生在戊戌年的变法,“辛亥革命”就是发生在辛亥年的革命,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到六十年走完一个周期,然后从头再来。其实古人用这套干支系统不仅仅是纪年的,而是从年到月、日、时无一不包。比如,说一个人的生日,是“戊戌(年),辛亥(月),甲子(日),丁未(时)”,如果数一数,一共是八个字,这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
再看看什么叫“孤虚”。要说“孤虚”这两个字,听说过的人恐怕不多,可要说起“奇门遁甲”,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不错,“孤虚”就是奇门遁甲的祖师爷。“孤虚”这套东西的全名应该叫“六甲孤虚法”,如果想把它搞得更神秘一点儿,也可以叫“六甲孤虚秘法”。据说这东西是黄帝他老人家传下来的,第一代传人叫风后,是黄帝手下的一个小弟,后来姜太公学了它才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平定天下,张良学了它才辅佐刘邦打下汉家江山。看看,这可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秘技,是历代高人的不传之秘,而现在,各位简直太幸运了,因为我这就要把这门盖世绝学无私地(免费地)传授给大家。
六甲孤虚法是建立在天干地支的基础上的,“孤”和“虚”各有其意。这套法门分为两个体系,一是“年孤”和“月孤”,一是“日孤”和“时孤”。“年孤”和“月孤”的实用意义不大,这里只谈“日孤”和“时孤”。什么叫“孤”?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十个天干分别配了十个地支,还剩下两个地支没地方摆,这剩下的两个地支就叫做“孤”。把十二地支放到带有刻度的表盘上就能说明问题,按照顺时针从12点开始分别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完了你会发现:十二点是“子”,六点是“午”,一个在最顶端,一个在最底端,两端之间拉上一根直线,这就是所谓的“子午线”——干支系统既表示时间,也表示方位。如果把干支画在地图上的话,“子”就是正北,“午”就是正南,北京故宫的建筑群就是按照这个子午线来布局的,北京发展到现在,原来的子午线就成了中轴路。什么是“虚”呢?在表盘里与“孤”相对的两个地支就是虚。“孤虚”都是指的方位。六甲孤虚法的原则就是四个字:“背孤击虚。”也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军队安排在“孤”的方位上去攻打处于“虚”的方位上的敌人。可是有两个方位,按哪个为准呢?继续给大家透露不传之秘——阳日用阳孤击阳虚,阴日阴孤击阴虚。问题又来了,何为阳日,哪为阴日,孤虚又怎么分阴阳呢?(我无语,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普及的太差了,简单说,农历单数日为阳,双数日为阴,十二地支也是同理,其中子为阳,丑为阴,依此类推。)古人打仗军师会根据进攻的日期计算出进攻方位,或者根据进军路线去反推适合进攻的日期和时辰;作为防守一方,也会根据日期计算敌人可能进攻的方位以便有针对性地将计就计。六甲孤虚法不只可以用在战争上还可以用在谈判和对弈等对抗性的事务上,通过选择有利于己方的方位和时间来提供成功率。
还有就是“王相”,这个很复杂,简单说是说事物发展的五种状态,配合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消长来进一步计算。总之一句话六甲孤虚法才是“天时”,其复杂程度可以用一部书来解释清楚,我在这里就不继续解释了(虽然我自己还不太懂)。
国学中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无为,是老子极力推崇的一种治事理念,简单两个字,却蕴含了古人的智慧。说说个人理解,供参考。
为了能说的更明白一点,先看看周易坤卦六四的爻辞:括囊。无咎无誉。
括囊,字面理解是扎紧袋口。无咎无誉,跟“无为”一样,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没有过失损利也没有赞誉收益”。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扎紧袋口为象,意示人要收起自己的私欲以及锋芒,不会害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不为(无咎),也不会因自己的私欲名利而肆意而为(无誉),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
所以,“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让人要置身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我境界,遵循天道规律而为。
如觉得有所帮助,请点个赞或者下面留言互动,谢谢阅读!
为什么中国的风水学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我不认同“为什么中国的风水学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这个观点,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后指将各科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一门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有二点,一是揭示宇宙万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二是对万物的原有状态的重组,使其成为有某种性能的能满足人们某种实践需求的一门学文。例如:玄空大卦的龙、山、向、水,艮方来龙,左水倒右,立子山午向,水口在坤,为龙、山、向、水得到阴阳和谐,一卦纯清辅星之吉局。玄空大卦的要求是:一、上元龙向下元山水,下元龙向上元山水。二、龙、山、向、水必须要相互生成或合成阴阳夫妇。三、卦气元运要同元或相互媾通等等。又如:三合风水的龙、山、向、水必须要符合四大局“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其实风水学的要求就是科学里讲的“概念、定律”,它好比数学中的“减法是加法的互为逆运算”一样。科学是检验结果的唯一标准,数学的加减运算的结果是和数或差数,而风水的结果是阴阳和谐,天人合一。所以我认为风水学是实实在在的研究宇宙万物的一门科学。
国学中,有哪些书籍是专门讲解学习方法的?
国学教材里,很少有一本书是专门讲学习方法的,但很多书中,却对学习方法都有所提及。
据我了解,古人的学习方法有这样几种。
徐灵胎的“活学死磕”法
徐灵胎,清代医学家,但他同时也是国学家,水利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很多人把他奉为天才,其实徐灵胎的学习方法就是活学加死磕。
先来说说徐灵胎是怎么成为音乐家的?起因为徐灵胎的妈妈喜欢听唱曲,经常从外面请人来唱给她听。但是那些曲,只有音乐,没有词。徐灵胎觉得如果加了唱词,应该会更有趣味。
于是,他就去找了关于音乐的书籍,认真的研读,了解其韵律后,他就自己填词,并教那些唱曲的人吟唱,进而传遍整个民间。
徐灵胎就这样成了音乐家。
至于他学医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起因是,他的父亲,兄弟在疾病中相继去世。让徐灵胎非常心痛,发誓自己也要学医,成为良医救人,不要让其他人再经受这样的切肤之痛。
那时的徐灵胎已经人到中年,但他仍然打算从从头学起。
他的学习方法是从源到流。他先学了《内经》《本草》《伤寒杂病论》等,再到《千金要方》等,把当时流传的医书,全看了一遍,然后再把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代中医大家。
徐灵胎的著作中并没有涉及学习方法,但他本身就是学习方法的典范。
曾国藩的持之以恒法
曾国藩本身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在《家书》中,他曾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所提及,总结起来就是持之以恒。
比如关于读书,他说“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关于读史,他又给自己定下这样的规矩,“每日圈点十页,且有事不间断”
除此之外,他还讲求“输出”,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通过这样来检验自己学到了什么,还缺那些知识。
王阳明的心流法
王阳明为帝师,非常专注于心法的修炼。他对读书的建议也和心法有关。
在传习录中,他这样写道:“诵读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诵,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聪明日开。”
言外之意就是在学习时,务必做到心神统一,口里读着,心里想着,字字句句,反复体味其中意思,心灵意念也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则心神意会,聪明才智逐日增长。”
古人的学习方法虽然看似不像现代科学总结出来的那么系统,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今的所有学习方法其实还是很难超越其高度的。
不过,学习到底是个人的事,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我觉得都可以了解观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个。
国学中的“先天学”和“先天图”是什么意思?
“先天学”和“先天图”是北宋思想家邵雍提出来的。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根据周易和道教思想,编制了一套图式用以说明宇宙的生成和世界的构造,并推测自然和人事变化。相传这套图式传自陈抟,经邵雍演化后包括《伏羲始画八卦图》、《伏羲八卦方位图》、《经世衍易八卦图》、《经世天地四象图》及《卦气图》等,主要关于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排列。
在邵雍看来,天地万物的生成和演变都是遵循着这套图式的安排进行的,所以这套图叫做“先天图”,意思是天地万物都在其中。
邵雍的“先天学”以太极为宇宙生成根源。他说: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这是说太极生阴阳,阴阳变化神妙无方。然后在阴阳的基础上产生数和象,继而产生万事万物。通俗的讲,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另外,邵雍还把“太极”和“心”等同起来。他说“心为太极”,所以图中所说一切皆自心中起,心是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变化生发于心。
从这一点出发,邵雍构造了“元会运世”的世界年表,认为人类今不如古,最后会走向毁灭,然后再次开天辟地,如此循环往复。他还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为由,提出了“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地”的说法,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正因如此,他也可以被称为算命界的重阳祖师了
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国学吗?
本人学习研究实践《周易》以及术数多年,对这类问题颇有兴趣和各位朋友探讨。所以先感谢邀请。要回答生活中需要不需要国学应该是先知道什么是国学。
那么,何为国学?
简单的说,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学问,是中国人的智慧。而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并不是非要学了很多知识,也未必是非要进入什么研究机构,或者是在什么大学里呆过才算。真正的国学在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之中。我们的思维习惯,待人接物,行为方式就在无意识的接受国学的熏陶。只是我们平常没有将其系统化条理化,没有把这一套中国人的智慧转化成知识体系,因而就没有自觉的认识,只是在无意识状态中流露出来,没有办法有意识的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它,也就没有办法让其中优秀的部分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就无法让其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就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古圣先贤们的智慧的结晶。它凝聚成为可以传播可以仿效可以有步骤的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国学的核心到了唐宋时期就被称之为性命之学。之所以说是性命之学,是因为这里的所谓的性命,不单是指我们的身体而是侧重于我们的精神本性,是指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命。如果我们没有对生而为人的天赋使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认真履行这种天赋精神使命,我们的一生就是糊涂的一生。国学经典之一《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上天所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上天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本质,这个就是我们的性。“率性之谓道”,我们遵循上天所赋予我们的生命、赋予我们的精神本质去立身处世,去投身社会,在人世间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就是道,就是我们人生应该走的道路。“修道之谓教”,我们每个人的天赋使命因为后天的很多遮蔽,每个人一生到这个世界,就会有诸多不良习气,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人的天性受到了阻碍,走上了歧途。要突破这些障碍,恢复每个人的天赋精神,这个就是修道。
修道就是要修正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的一生有价值、有意义。
如果看了我前面所讲的这些内容朋友,您觉得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国学吗?欢迎朋友们各抒己见,谈谈您个人的看法,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如何看待《易经》在中国国学史中的地位?
谢邀请!本人水平有限,不揣浅陋,略谈一下。(一)《易经》也就是《周易》的别名。当然还有不同观点不再絮叨。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西昌所著。本书体现了人神沟通和道出占卦预测的方法,深奥难懂、高深莫测。至于卜卦有多少准确率那是我等凡辈没有深研不得而知的。当时也是劳动生产率低下,没有什么科学技术,人们对于天地万物,还有人本身了解不多,许多现象难以解释,特别是碰到天灾人祸无法理解和处置,逐渐认为是否有巫神在掌握这一切,那么如何和神沟通交流,如何预先测知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能够很好解决,于是就有了巫神做法一类的,就是跳大神等,也是那时传下来的吧。叫做巫文化,再往后就进一步发展,于是当时有些文化、思想的人在这方面进行研究著述,该书就是这样出现的,就发展到后来的易文化。
(二)该书分《经》、《传》两个部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属《经》,《传》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统称《十翼》,相传是孔子所写。在春秋时间,由于孔子很喜欢《周易》,以致《周易》被儒家作为经典奉为六经之首,另外还有两支主流易学:一个是用竹签算卦的叫筮术,一种是老子的道家易,后继有庄子等多有研究发展。太极八卦就与道家易学,庄子都有渊源关联。还有典书把《周易》另行划分就不说了。
(三)《易经》世称大道之源头,其内容丰富多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的人多有研究探讨发展者,利用其研究成果来济世醒人,或成就事业。我手边就有一本《周易精读》小本,学之获益匪浅!当然学《易经》我们在思想上也要摒弃封建迷信的东西,真正把握其精髓,结合实际,我认为就会心中自成乾坤,有很好的体会和领悟。深感自己知识薄浅,还需努力,管孔拙见,各位大家可在评论探究!雅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学究竟是精髓还是糟粕?
买房的第一选择是坐北向南、这个大家都知道、大家所不知道的是“风水”。
真正的风水、就是住得舒服。遗憾的是、一些人迷信在作怪、好好的庭院好好的房间、由于听了什么“风水大师”的胡说八道、东拆西改、结果把家弄的怪怪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国学谈:什么是风水?——场能和变化:风、水、风与水、人与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