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明,中国风水自三代起有实践,但不见载。春秋战国渐入佳境。秦、汉以降,进入活跃期,多见书载。至晋,已大成。
晋前堪舆著述,称经典者无几。有《宅经》二卷,旧本题曰黄帝撰,据清代《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等研判,断为后人伪称黄帝所作。
汉朝丧葬文化较为发达,文献也较为丰富。论其价值,首推青乌《葬经》。东晋郭璞所作《葬书》,亦称《葬经》。为区别于郭氏的葬经,史称“青乌葬经”。
青乌是汉朝风水名师,生卒不详,“青乌先生”乃一托名。由于“史失其名”,史书少有记载。
秦、汉时期丰富的民间风水实践,为青乌《葬经》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葬经》,因其精地理阴阳之术,被后世奉为“阴阳之祖书”,以致后人有称风水术为“青乌术”者,其内容为后来的风水书所承袭和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青乌《葬经》又可谓风水之宗。要了解中国风水文化,不得不从青乌《葬经》始。
管辂,字公明,山东平原人,三国时有名的术士。《管氏地理指蒙》,旧题管辂撰,书前有管辂的自序。但据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考证,《管氏地理指蒙》为晚唐时期作品,实与管辂无涉。
青乌《葬经》偏重于“术”的归纳研究,虽未形成体系,但作为风水从民间实践到理论升华的有益尝试,开启了中国风水理论探索的先河,对后世风水理论研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葬经》之后,则为《葬书》。汉有青乌《葬经》奠基,晋始有郭璞《葬书》。青乌《葬经》,乃郭璞《葬书》基础;《葬书》,则是《葬经》集成及其巅峰之作。郭璞《葬书》中引“经曰”为证者,即此。两书内容关联,承前启后。
(汉)青乌先生《葬经》、(东晋)郭璞《葬书》书影
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以满腔热情与坚韧毅力探索、检验、创新风水理论,指导风水实践,是中国风水学得以深扎民间而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古今风水大师,理论与实践朋比双辉。特别是到了现场,仿佛如鱼得水,解决疑难问题,破译奇形怪穴,作出精确预见,活用理论的功力尤见深邃,郭璞正是这样的天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集风水术之大成,深刻揭示风水原理及规律的《葬书》,以其亘古未有的高度,横空出世,使郭璞成为彪炳千秋的风水宗师。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中国风水理论进入成熟繁荣阶段。青乌《葬经》、郭璞《葬书》的出现,将这一时间提前了数百年。
风水学在经历了民间、宫廷、再民间的循环反复后,走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至此臻于完善。
以青乌、郭璞为代表的一大批擅长风水术的隐逸之士,在民间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风水理论,为风水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墓葬择地的总论著,内容博大精深,是风水学的光辉文献,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以《葬书》为标志,开辟了中国风水的新纪元。其理论成就,近两千年来无人超越,难以取代。即使在今天,《葬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西垂未央》第五章“郭璞《葬书》”,略有改动。)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请关注桐源居士头条号。
中华文化的根源,源自哪些著作?
中华文化的根源源自《封神榜》,《女娲补天》,《》《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三国志》《聊l斋志异》,《水浒传》《武则天》太多了。
《周易》是谁的著作?
全归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人有待考古考证,凭一己之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完成这部巨作,肯定是集体创作,巫史(周朝的占卜家,也就是当时的科学家)起了重大作用。只要把原文读懂就行,何必在乎谁写的呢?
《三体》到底是一部怎么样的著作?
一,什么银河帝国,沙丘等等,在三体面前,分分钟被秒掉,三体之后,硬科幻还有谁??一直以来,人类中心论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二,三体之后,你才会明白,自以为是,宇宙第一的人类,可能分分钟被秒掉,甚至连个水泡都不起!而我们现在还在尔虞我诈中沾沾自喜。三,三体的末世黑暗,是宇宙的假设,却是地球文明至今的写真,什么玛雅文明,印第安文明……呵呵!更是现今社会个人小心谨慎,砥砺前行的引言。
风水物品真的有用吗?
我看了多年风水了,我来给你解答一下。首先风水主要是讲的气,道家认为所有的物品都由气化而成,这个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看风水,无非看的就是气,这个气跟玄空里面的气不是一出,我所说的气是阴阳之气。风水里面藏阴阳,风水师要做的就是将阴阳之气平衡。关于你问的风水物品,我可以跟你说是有用的,但是得用对位置,比如我们讲的五行之气,如果房间内五行不调和,就需要用到风水物品,比如带有五行属相的摆件,当然我很少用这些,我通常用动物的毛发。还有镜子,比如门外有煞,就需要用的凸镜。这些只是浅显的道理,关键还是一句话,风水物品有用,但需要用对地方,有些是需要开光的。
如何品读《红楼梦》这本著作?
谢谢邀请!
人到中年,特别喜欢看《红楼梦》。
说实话,少时最爱看的是《三国演义》,羡慕那千军万马中直取敌方主帅的关羽等英雄气概,勇敢精神;神往那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诸葛亮智慧……
但是,中年后逐渐开始痴迷《红楼梦》,虽是清朝旧事,演绎的却是普世的真理,盛极必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等喻世名言比比皆是,参透人生的顿悟,让人沉思反省;上中下层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与现实生活更接地气,更能产生共鸣;人生如书,有贵妃省亲时的热闹繁华,有中秋赏月的雅兴诗情,有恋人之间的纠缠,有抄家的的悲惨,有中举的喜悦,有出家的空落……跌宕起伏,人生悲喜一书中!
看《红楼梦》,一遍又一遍,总有新发现;一段又一段,总生新感叹!我的感觉是:边品边写,切合现实,挖掘出一些亮点,让这些亮点放大成正能量,给现代人以沉思以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红楼梦》需要这样的深读细品!
朋友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欢迎留言分享!
三十六计是谁的著作?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兵书,共十三篇,六千多字,其中的三十六计,受历代兵家推崇,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孙子,原名孙武。现在的三十六计不仅用在军事上,也被引入商业创业创新竞争中,可见三十六计之谋略智慧。
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感谢明慧同学的邀请。
我们先来审一下题,不同的理解,得到的结果不同。
著作,我们可以近似的理解为以下几种意思:
第一种:原创;
第二种:有(创作)版权;
第三种:大家认为是孔子作的;
先来看第一种理解,原创:
《论语·述而》篇,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孔子一生只是口授,没有著述什么东西,从这种理解上来讲,孔子没有著过书,那当然也不会有著作流传。《论语》,《孝经》等都不是出自孔子之手,这是显而易见的。
再来看第二种理解,有(创作)版权:
从《论语》、《孝经》、《孔子家语》这些经典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孔子讲的。这种情况就看每个人怎么理解了,《六祖坛经》是慧能大师的学生写的,记录的都是慧能大师的教诲,慧能大师不识字,自然也不会书写,著书。他的弟子会写,但是没有老师的智慧。那记录下来的书——《六祖坛经》,创作权,著作权,乃至所有权是否该属于慧能大师呢?同理,孔子是“述而不作”——只是口授,并不写下来,但是写下来的《论语》、《孝经》、《孔子家语》等都是孔子的思想、言论。
第三种:大家认为是孔子作的:
这以《春秋》、《易传》为代表。《春秋》是国史——孔子所在国家的官方历史,相传孔子修订过。但是写历史和写诗歌不同,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对固定。换言之,谁去记录都大同小异,这一点大家都各朝各代各种官方历史和民间历史记录中可以得到印证——绝大多数记录都是大同小异的。
但是,孔子修订的《春秋》,除了按一般的历史记录法之外,创造性的引入了一样东西——春秋笔法,就是在字里行间寓意了褒贬,这种开创性,让我们更接受《春秋》是出自孔子之手,因为后世流传的《春秋》也是孔子修订的这个版本。
《易传》的情况也是如此,自古以来解释《周易》的著述很多,孔子读了《周易》之后,也写了读易心得,就是流传下来的《易经》的下半部,也叫十翼。
所以,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有广狭深浅的理解:
认为孔子一生没有留下著作,看法很高明,因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大思想家,他没有用著述的形式来垂范后代子孙,这种认知很了不起;
认为《论语》、《孝经》、《孔子家语》等是孔子的思想,是孔子口授,别人代笔也无可厚非,大家从这些经典的内容去看,确实如此;
认为《春秋》、《易传》是孔子所做,也有一定道理,这些说法流传很广,很久了。几乎是定论了。
不妥之处,望指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宅经》、《葬经》……哪本是风水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