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洛地区,广泛流传着河图洛书的故事,伏羲根据 “图”、“书”画成八卦,后世成为伏羲八卦。我们耳熟能详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周易》的核心,而后便成为了风水师们看风水的重要依据。
伏羲八卦
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伏羲八卦作为易学体系的起源,根据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形成了夏代的《连山》(连山易)、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数学等方面。
八卦图
我们再来考虑下,《周易》核心:两仪指阴阳变化、四象指四个方位东西南北(不同的维度所指不同,四个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是一个道理),四个方位加上中央位置分别赋予金木水火土的属性是为五行,八卦在风水上可以简单理解八个方位(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经过人们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人们对于每一个卦象赋予一定的意义和解释,判断凶吉、命运等等。
风水的定义是“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是《周易》的重要应用之一。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风水师常常手握罗盘、立极尺用于测量尺寸和方位,运用的于宅邸、陵墓的选址等等。到了近现代,风水更融入了各个学科(物理学、地磁学、建筑学、医学等)的知识形成了科学风水体系。
伏羲八卦是《周易》完整易学体系形成的基础,而风水是《周易》的重要应用之一。阴阳变化、奇妙的事物规律,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比如医学上的阴虚、阳虚等,了解易学八卦可以对于生活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测风水用司南
可以通过研究周易八卦,来突破底层物理科学吗?为什么?
谢邀,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思想层面突破不了八卦太极图。这需要,思想,学术,思维的多方向都进入一个高层次才会达到的事情。至于周易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合理的解释。
现代人学习《周易》有什么好处?
《周易》确是一部奇书,其功能大无不包,小无不入,别说研究得多深多透,能够在日常应用,已受益多多,不管办什么事,都能少走好多弯路。
再多说两句关于命理,学会了取用神,起码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办事不致蛮干。
为什么不开设有关《周易》的教材?
因为周易这部书是用古文写的,而且很多专家对此书的争议很大所以就不适合当教材。
《周易》这本书有什么科学价值吗?
1.读懂《周易》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命,更可以知道这个人一生所经过的事,好事提醒努力,坏事提醒注意,身体易得什么病,怎么治疗,住什么样的环境利于健康长寿,学生利于文理,怎么做学习进步明显,工作者适应什么工作,哪样做工作才顺利,老板者适应干的行业,怎么做才能增加业务量,利润提高,技术行业者适应干什么技术,何时技术精,何时创造辉煌,当官者,何时提干,何时掌权,当官的能力,权利等,……,《周易》在研究人类方面的科学意义是其它不能超越的!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开始讨论吧。
第一、《周易》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而后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其八,六十四。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发挥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孔子晚年才注意到《周易》的意义和巨大价值。所以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并且有“行止在囊,韦编三绝。”的典故。以上是《周易》从创造到定型的基本历史脉络。
太史公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得有所据和考证过的。尽管后人有争议,但是没有别的说法比这更可信了。毕竟,司马迁接触的史料,古籍,拜访过的汉代宿儒(前身是大秦朝的博士)。绝不是今天的史料和所谓的专家教授能够相与并论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问题有必要先行讨论。
1、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这点古来很少有异议的。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那个时候有无文字无从考证。但是,画八个卦的符号。完全是有可能的。总比什么河出图,洛出书可信,毕竟八卦总是人画的,不像河图,洛书说什么神龟负图,麒麟载书之类的。至少前人说八卦是人创造的,这个说法已经很科学,很难得了。我们的阴历历法,百姓称为农历现在还与西历并行而用。在夏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局限性和自然条件下,先民就能测度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算定日月岁差,以从事农时的种收。由此来看,在远古伏羲氏能画八个卦的符号,应该不难。
2、关于周文王羑里演《易》的说法。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七年之久,把人皇伏羲的《易》之八卦发挥集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五千多字,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商末周初,已经有简书的存在了。所以,司马迁说文王演《易》为六十四卦,我觉得不应该有问题。
3、关于三《易》之说。得何古人所授,出谁人之口,我不知道。但是根据《易经》的内容,演变史和各家的《易经》著作来看。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连山易》,《归藏易》。最大的可能就是《易经》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呼。“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只是《周易》在夏、商、周三代的不同称呼,并不是什么夏商周三代原本各有一部《易经》到周代殷商之后前两部失传了。因为《易经》不同于小说,文章,戏曲剧本,这些你可以创作或者另起炉灶。《易经》它本于阴阳八卦,以周文王至纯大德,也不过做了《易经》的发展推演工作;以孔子之至圣,也不过在伏羲,文王的基础上做了下《周易》的解释工作。孔子,删《诗经》,订《尚书》,作《春秋》。唯独于《易经》孔子不曾增减,更改一字,只作注解。以周文王至纯之德,孔子至圣之资,都不能舍伏羲氏而另创《易经》。夏,商二代,有何能人?能舍伏羲氏而各创一《易经》哉?因此,“古有三《易》之说。”我不敢信。“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是伏羲氏一《易》而三别名而已。哪里来的什么古有三《易》之说。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哪个古人,所受于何人之说。后人不察,转而附会,正所谓道听之而途说之,德之弃也。
(至于什么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伏羲氏卦位,文王卦位,数派,理派,义派云云的。对于这些穿凿附会,谶纬小术,何足以登君子之堂?遑称与之辩论了,所谓君子不屑与辩者,正是这类小人。拿着圣人的《易经》自封大师,招摇撞骗,占卜祸福,妄言吉凶,煽惑无知百姓。兜售其小智术,以达敛财邀誉之目的。是故,孔子曰:“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远离这些《易经》大师,远离这些《易经》算命骗子,就是最大的逢凶化吉。)
第二、《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但是和《易经》相比《道德经》的历史比较清楚。虽然,近代很多国学大师,包括梁启超等。怀疑派,考证派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代学者编辑拾缀的格言警句。并且说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甚至于怀疑老子,历史上没有其人,而是《史记》杜撰的一个人物。以饱学之士,而有此疑,诚是令人费解。
清末民初,这些大师和怀疑一切古籍的人士。之所以会那么的激进和凡古皆疑。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是、受西方治学者的影响,说什么以客观科学的方法,以西方的治学方法研究中国史;(典型的一时醉心西方厚于彼,必薄于此。)
二是、《道德经》的传世本,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再加上清代考据学的余绪。最后矫枉过正,不但怀疑古籍本身的真伪。甚至于怀疑作者有无其人。唉,对这种治学方法,我不知道该批评其过激呢?还是该赞扬其认真?
。。典型的两个实际案例:
1、《帛书道德经》的出土,证实了《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并且是出于一人之手。虽然,怀疑派还不死心,但是怀疑派的意见基本是闻者掩耳,视者闭目,没人听了。
2、《孙子兵法》被近代疑古派,怀疑是孙膑所做。还说什么孙武子,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司马迁杜撰的。后来银雀山《孙膑兵法》的出土,又给了疑古派一巴掌。(幸好那些国学大师逝世了,如果他们还活着,真不知会作何感想。)
由此来看,治学者先入为主,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和证据。这样得出的看似壁垒森严,天衣无缝,让他人无懈可击的结论。有时候却恰恰与事实真相相反。当然于古人,古事,古史,古籍不应该全信其说,但是也不能无底线的,固执的,自以为是的,凭空臆想式的去随便怀疑去。不然,会误人误己,闹出笑话来的。辛辛苦苦的做了一辈子学问,到头来反倒被学问所误,岂不可惜了。
第三、明了《易经》和《道德经》各自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史之后。再来讨论两者的关系就好办了。
1、《易经》在时间上早于《道德经》。所不同的是:《易经》的完善非成于一人一时,看其六十四卦爻辞可知。而《道德经》是出于一人成于一时,今天来看这是定论,这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2、从理解上讲两部经书都很难读懂。相比较而言《易经》的规定性,逻辑性,还有它的数理工具。应该是一套内在逻辑相当严密和完备的体系。《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可见,孔子平时讲学授徒,罕言鬼神。但是《易经》却有多处言鬼神的。譬如《周易·睽卦》的“载鬼一车。”《周易·系辞》的“知鬼神之情状。”等。而《道德经》通篇五千多字,就一句涉及鬼神。“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只是围绕道和德展开论述的。《帛书道德经》不分章节,就两篇。一德篇,一道篇。《帛书道德经》德篇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篇第一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无论是《帛书道德经》还是传世本的《道德经》都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自然,是最大的,是一切的主宰。并且是先天地而有的。所以说“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吾不知其谁氏之子,像帝之先,强字之曰道。”
3、《易》兼三才,包万物,无所不言。《道德经》只论道德人事而不言鬼神。两者的范围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不能因此就说,《易经》包着《道德经》。《道德经》没有《易经》大。因为两部经书,不能做这样的直线比较。因为虽然《易经》号称包罗万象,但是《易经》是以乾坤为基础,再怎么变化万千,论的也是天地之间的事物。但《道德经》还有一句“先天地而生。”所以,两者不能简单比较谁大过谁。
4、《易经》和《道德经》都具有合理的逻辑以及深刻的辩证法,并且都各自是一套完备的体系。作为个人,两部经书无论是哪一部只要你能理解其精义,实践其真理,我想于人生观的塑造以及个人的修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的“智者观其彖辞,思过半矣。”
5、《易经》也好,《道德经》也罢。不能因为什么它是儒家经典,他是道家经典。去人为的制造界域。毕竟,分派别,都是后人的事儿。而《易经》和《道德经》都是我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不易定理。孔子于卫主蘧伯玉,于周适老子,游郑于子产,于齐学乐,之楚接狂與而不得。圣人之量,何有门派之分,家宗之别?“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而已。”为什么后人分裂为百家九流。这或许就是“圣而不可知者也。”无往而非天理吧。
明星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八卦是什么?
是网络上那些真假难辨的新闻,是论坛上点击率最高的话题,是新浪上转发率最高的那条微博,是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是好友间共同拥有的秘密。虽然很少有人会很自豪地承认“我喜欢看明星八卦、名人隐私”,但是网站上点击最多的就是这些新闻,报刊亭里卖的最好的也是这种杂志,好友聚会谈得最热闹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聊八卦为何让人快乐?
阅读明星绯闻能让人感觉良好。进化心理学家贝克博士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对明星八卦乐此不疲。在阅读明星八卦的时候,读者的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明星八卦和巧克力一样,可以刺激人脑分泌内啡肽。人们吃过巧克力之后可能会因为多摄入的热量而感到有些后悔,而明星八卦给人们带来了快感,而且还不用担心发胖!所以对于明星八卦的热衷有点儿像吸毒,对八卦上瘾是因为它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聊八卦可以排解压力?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在筋疲力尽之余,渴望通过某种渠道调节神经,舒缓焦虑。本着大众娱乐精神的八卦,不仅可以让我们通过调侃明星、名人为乐,还能借机发泄,排解情绪。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当今存世的只有《周易》,周易是姬昌根据先天八卦《易》推演的后天八卦,叫《周易》。《周易》一说,是演绎周天的学问。一说,是文王演绎,周公旦补足于大周的易学叫《周易》。孔丘作十翼解读《周易》,所以才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说。因此,儒家将《周易》视为经典,称之为百经之首。《周易》以乾卦为核心,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老子著述《道德经》解读的是《归藏易》,现今《归藏易》已经失传,仅有老子读经体会《道德经》传世,还是被历代儒生所篡改的读本。《归藏易》以坤卦为核心,讲地势坤,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孔子五十岁之前求教于老子,因此所言易者,多师从《归藏易》,如他讲述温良恭俭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师从《道德经》化生出来的。五十岁后,孔子得到《周易》真本,韦编三绝,如饥似渴,才完整领略《周易》的神妙,并为之折服。此后所做学问,基本原理是《周易》的易道之理。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从周公旦注释《周易》元亨利贞处化过来的。
另一部失传的易经叫《连山易》,虽然成为历史迷案,但也有踪迹可循。从易者口传心授,绵延至今。近日偶然发现有人曾根据口头文化传承,整理出这部经典,却难识真伪。不过《连山易》以艮卦为核心,讲养阴蓄阳,滋阴壮阳的易道,还是令人惊叹的。其中的理像数解读,自然不同于《周易》、《归藏易》,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三易各有不同,但都源自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只是入手的卦象差别很大,也就带来一系列不同的理念和变化。这就是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易经是总纲。周易、归藏易、连山易是流派。尽管分野清晰,但却是同根同源 ,均奉伏羲氏为人文初祖。
怎么读周易?读周易有什么顺序?
首先要说明,所谓的《周易》,它并非“一本书”,或者说,它不是连续的有条理的一气呵成的“一本书”,而是一系列古典文献的汇编。它的成书过程历时数千年,著者和编者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多已不可考了。具体可参见鄙人在悟空的其他回答。
所以说,怎么读《周易》呢?其实就是说,这一系列古典文献,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看。
这其中,你读《周易》是抱着什么目的?这个太关键了!因为周易包罗万象,按照《吕氏春秋》的说法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就是:“要帝王术有帝王术,要房中术有房中术,要生意经有生意经,要辩证法有辩证法”,目的不同,自然学习方法就不同。
一般来说,不外乎两个方向,易理和术数。换句话说,或者是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指导自己的人生;或者是学习其中的预测技术,能掐会算。
这也就有了两个主要的学习方向,一个就是荀子说的“善易者不卜”、孔子所谓的“不占而已矣”,有人认为这是儒家的易学。再一个就是现代易学家尚秉和先生,所秉持的观点“未学易、先学筮”,有人认为这是道家的易学。
当然,无论是哪一路,基础知识必须牢固,那就是——“卦”。
先要熟知八卦的卦象和名称,也即是:乾、坤、坎、离、巽(音迅)、震、艮(音根的四声)、兑,分别依次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然后,要了解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象,初学肯定记不住,但是一定要有印象。
然后,如果是想学易理,那么先不要看易经,先看易传。何谓易经和易传,也可参加鄙人在悟空的其他回答。
在易传之中,可以先看《说卦》,它主要是诠释八卦的。以八卦符号来指代万物,也许是古人画卦的最初目的。说卦从抽象还原回具体,分类列举了八卦所象征的世间万物,如人体、时空、性格、运动、动植物、家庭成员等等。
前面说到的八卦都有各自的象征物,即取自《说卦》。仔细体味一下,“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其中已隐隐浮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还算有些趣味性,可以联系实际,能够看得进去。
之后,可以看《序卦》,它是专门诠释六十四别卦的。《序卦》将六十四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解释了六十四卦从头至尾、循环流动的排列顺序,说明了卦名的含义,点明了卦与卦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如果需要先理解后记忆的,《序卦》是一部不错的辅导材料。
然后就是《系辞》,这是一部长篇大作,可以说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集中阐述,是整个《易传》最为灵魂的部分,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全文充满了名言警句,字字珠玑。
再往后,再试着看《周易》的本经,也就是易经。重点是乾坤两卦!!这两卦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过分。把乾坤看透了,大的规律至少是不错的。所以易传里说,乾坤是周易的门户!此处,可以配合着易传的《文言》,这一篇是后人专门解释乾坤的。
首先把经典看过,然后再看今人的作品,比如南怀瑾先生、曾仕强先生、傅佩荣先生,都出过一些周易的入门读物,这样可以加深理解。看完之后,再回头看经典,以原典为主,应该就算入门了。注意,仅仅是入门了!
第二,如果想学占卜,那么,首先就看《系辞》,那里有迄今为止最为原汁原味的大衍筮法的流程简介。
当然,这里讲得并不细致,存疑也很多,所以后来朱熹先生又做了校订。为了方便起见,大家可以不用找朱熹原著,看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古筮考》,书的前面部分,就是介绍筮仪的,很全面。看完之后,后面接续就是大量的案例,可以供学习。
这个觉得难,学不完?也没关系,说明基础不牢!与此同时,必须回头夯实基础!八卦、六十四卦、《说卦》,这三块内容必须熟练,就像学厨师先学刀工一样,否则一切免谈!!
其中,八卦主要是学后天八卦,业界有所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说法,占卜是实用领域,要以后天为主。什么叫后天八卦?在此不解释,只要看下图即可。和上面那个八卦图不一样,注意,排列不一样的!
接下来,如果想学简单一些的,有金钱卦,也即是六爻占卜法。这个好说,吃透《增删卜易》,再说一遍,一定、必须、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吃透《增删卜易》!!其实不用看周易原书,你也就会占卜了。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周易古筮考》,会有很多新的认识。如果还是不懂,说明象数方面还差一些,可以再看《梅花易数》,对周易取象就提升了一个新境界了!
这个时候,回头再看《周易古筮考》!!!是的没错,再看!
如果还是不通,说明需要就需要易理做辅助了,耐心吧,耐心去把周易原书、系辞、文言等等再看一遍,然后回头再看《周易古筮考》!
祝贺你,象数易学,入门了。仅仅是入门了。
学海无涯,祝贺你,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伏羲八卦、《周易》与风水三者的关系,您弄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