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桂平市人民西路的桂山钟楼,是一栋典型的哥特式和罗马组合柱式建,是黄埔军校桂平旧址的唯一遗留建筑。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钟楼,当年是桂平黄埔军校的总部,并设有李宗仁办公室,当属桂平解放前的第一高楼。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山钟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101平方米,高近20米,因顶楼形似大佛钟得名。
桂山钟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砖墙结构的典型的哥特式和罗马组合柱式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长方体。整座建筑分为五层,其中一至三层原是三间房,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机炸毁右次间,所以,现在我们仅能看到的为左次间和中间这两间,往上四、五层均为一间,第五层为穹窿顶,呈八角形,开八个拱门。
桂山钟楼建成之初,曾作为桂平浔州中学和国民中学的校舍。到了40年代初,随着抗日烽火漫延,黄埔军校第四分校迁移到桂平后,浔州中学和国民中学便搬迁出去。
由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官学校,从第七期起迁离广州黄埔,留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实际上是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先是迁到广东德庆,1938年初又迁到广西桂平,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第十四期七总队”,第十四期有学生1400人,编为两个学生营。
当年校门两旁,张贴着一副对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门口上书“军人魂”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校园围墙、宿舍壁面写着“亲爱精诚”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等标语。
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军校师生在野外训练结束后,在一棵大榕树下集中总结。突然,日军的几架飞机直向军校冲去。轰炸结束后,那里到处是断砖残瓦。钟楼左侧两层被炸毁了,仅留下中间和右侧部分,一位战术教官和因病不能参加训练的9名同学不幸遇难。
这年9月底,校本部命令将300名学生集中到湖南零陵工兵学校受训,其余师生随总队迁往广西宜山。
想证实,是不是跟祖坟风水问题有关系?
对于阳宅
风水
,因为它与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被引起重视,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承认它是科学的。而对于阴宅风水
,则许多人认为它与现代人日常生活无关,阴宅风水
好坏对后代有影响,认为不可思议,心存疑惑。阴宅是安葬死人的地方,骨骸或骨灰安葬地方的好坏,为何荫佑子孙后代的祸福?甚至还有一些高深的风水大师
也一筹莫展,谈不出其中缘由。其实,世间上的事物,总是阴阳平衡的,有阳也就有阴。人在生为阳,人死后为阴,其骨骸是物质的,物质是不灭的。凡属物质都是有一定特性的,有一定能量的。作为能量物质信息是可以发射的,也必然被相同的基因物质所接受的。现实中许多事实,早已证明了,阴宅对其后人的影响。一、人体是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发射源人体是由多种化学元素构成的最高级的有机生命体,人体本身也不断地产生各种信息与能量;这些信息和能量也必须与自然界中的信息和能量协调同步,或者相互交换信息和能量,以达到和谐共振效应。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既受周围自然物体、信息能量的影响,也可以影响周围的自然物体,包括人或事物。人体既是接外界信息能量的天线,是接收源;人体同时也具备向外发射信息和能量的功能,是各种信息能量的发射天线,是发射源。人的接收是靠身体的感应、感受、感知和感觉来体现的。人的发射是靠与生俱来遗传基因密码和后天修炼而来的精、气、神,而向外界发射和影响的。大自然的各种食物,包括空气、阳光和雨水,能够不断地补充人体的能源。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和必要的食物疗养,能够不断调节人体信息能量与自然信息能量的交换,达到协调同步、和谐对应。人体还可以通过五官、皮肤和肢体对外界的物理现象进行感知感觉和认知。人体也可以通过五官(如声音)、肢体运动及气质神态对外界作出展示和传递信息。人体作为一个导体,它能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经研究,如各种微量元素和可以产生的微波、电波、电磁波、静电……在人的身体上客观存在,勿庸置疑。人体还有像其它生物一样的超强功能,如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海洋鱼类发出的电波等等。人类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已经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人类对自身人体的研究,则还刚刚起步。人体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人体甚至还有许多超能量的物质和功能未被发现,还需要我们的科学家们去努力研究和探索。二、人类血缘基因有同步共振和相互传递的功能根据现在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每个人体细胞包含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人类染色体由DNA构成,DNA是人类遗传的基本载体,而DNA是由数以万计的核苷酸构成的。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俗称人类基因系统)。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核苷酸系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在亲子鉴定中,只要获得微量的DNA,根据人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稳定性原理,即可精确地进行亲子鉴定。因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不同,人的生、老、病、死,归根到底都与之有关,为了破译人DNA分子顺序,建立完整的遗传信息库,由美、英、日、德、法及中国6个国家共同参与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人体的基因和染色体,在直接血缘关系上是一样的,根据亲子鉴定:孩子与父(母)亲相对机率RCP≥99.99%,人类遗传具有多态性和稳定性,遗传的基因染色体具有物质性,凡属物质性都有同步共振和相互传递的特性。我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大厅里放有多台古筝或杨琴,如果拨动其中任何一台乐器中的任何一根弦,那么,其它乐器同音律的那根弦也相应振动,发出同一个音调的声音。这就是物理同步共振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母亲在家,孩子在外地工作,远隔千山万水,当母亲或孩子任何一方发生灾祸或意外,其另一方必定有所反应。有一天晚上,我与朋友在河边散步。突然朋友心口发痛,他马上反应说:我母亲有危险!我说你母亲前两天我们都见过面,很健康,不会有事的!我们刚散步回来,朋友家里就来紧急电话:他母亲病危,请速回去!俗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同理,母亲在家也会感觉到自己亲生儿女在外的安危。以上的例子很多很多,甚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亲历。我们也常听别人说:我梦见死去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要我怎么样、怎么样……。综上所述,人体是有感知的,直系血脉亲人之间是有相互传递信息的功能的。三、阴宅是靠电磁波向后辈传递信息的众所周知,地理是一个大磁场,磁极则在地球的南北两端。风水
中应用的罗盘,运用了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的原理,N代表北方,S代表南方。另外,磁性有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有记录功能,它可以录音,还可以录相。我们平时应用的录音机、摄影机中的磁头,则是磁性功能的体现。同时,磁也有转化为电的功能,因此,磁亦有传播的功能,也有人把风水学称之为地磁学,也不无道理。因此,阴宅(坟墓)建在某个地方,则地磁场忠实地记录了阴宅周围的一切。对阴宅周围的来龙去脉、来水去水、坐山案山、左右护砂及明堂格局的风水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在自然转化中,产生一种带有阴宅内骨骸遗传基因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传送到了空间,从而影响到外界。阴宅风水如何只能对自己子孙产生影响,而对其它人无影响呢?因为子孙与长辈具有同等类型的遗传基因,其生物电磁波之间具有同位共振现象,信息能够相互传递、感应和沟通。而其它人遗传基因不同,接收不到不属于同等类型遗传基因发出来的信息。就如收音机的音频、电视机的视频音频一样,要能收到某电台广播和某电视信号,必须具备同频道同频率和同赫磁的信息,人体接收到同类型的电磁基因信息后,将在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果先辈阴宅的风水
好,如龙脉踊跃、山环水抱、穴位准确、明堂平敞、罗城无缺、山峰秀丽、四神护卫、理气合法。那么这个阴宅的先辈就会发出信息:“孩儿们,我这住的地方太美了!我很高兴,你们可以放心地搞工作、奔前程,发财发福、平常健康,幸福地过日子吧!”带着这种良好信息的电磁波,被后辈子孙接收到后,能取到加强人体器官功能和思维功能的良好作用。假如某阴宅的风水不佳,山水混乱无序、无龙无穴、恶水穷山、形体粗浊、山水反背、直射无情、风吹人劫,理气又刑冲破害。那么这个阴宅的先辈就会发出信息:“儿孙们,不得了啦!我这住的地方太差了,简直住不下去了!你们快来救救我吧!”这种带有坏消息的电磁波被后辈子孙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坏作用,破坏削减人体思维功能和调控心理情绪的功能。自然而然,后辈子孙必然工作无业绩、财源枯竭、人丁受损、灾祸连连。羊祜为何要破坏自己祖坟的风水?
其实真不知实情。私下估计,这恐怕是玩的“为臣之道”,就像晚清重臣曾国藩,怕太后猜忌,公布家书以表心迹。如果顺便往下猜测,那就是羊祜公看透了为官的险恶,或者朝廷的血腥,以期后人决不为官。
李宗仁为何要驱逐陆荣廷?
先看年龄,陆荣廷生于1859年,和袁世凯同岁;李宗仁生于1891年,足足比陆荣廷小了32岁。
陆荣廷在广西是被称为老帅的。他和东北张作霖的境遇极其相似,并称为南鹿北獐。他们都是小个子,不怕死,脑筋活,枪法好。
陆荣廷幼年丧父,出来流浪。中法战争时,入伍当兵。退伍后,娶了渡口船夫老大的女儿,带着小孩舅以及船夫一帮人,啸聚山林,以打劫法国人为主,经常深入越南,劫富济贫,保境安民,人称义匪。
后来被清廷招安,成为巡防营正式编制。
如果把上面的中法战争换成中日战争,广西越南换成东北,那可不就是张作霖吗?
孙中山镇南关起义时,派人联络陆荣廷。陆荣廷要钱要枪,革命党无法满足,以致起义失败。
辛亥革命时,陆荣廷也出来响应,他当了广西副都督。正都督北伐去了,陆荣廷转正。他成为广西王,这一干就是十来年。
李宗仁在干嘛呢?他还小,他是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生(以前叫陆军小学,实际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每个省都有一所,也有叫武备学堂或者速成学堂或者讲武堂的。陆军中学只有南京、西安、武汉等城市有,相当于硕士研究生。陆军大学全国只有一所,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初级军官,相当于博士生)。
李宗仁毕业了,没仗打。他当了小学体育老师。李宗仁个子不高,但是肌肉发达。浑身都是肌肉疙瘩,单杠双杠,玩的很溜。双力臂、倒立,扯旗,太空步,等等,都不在话下。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云南省起兵反袁,李宗仁的同学邀请他去云南参军,喝碗莲子羹(当连长)。这时候广西也参加反袁了。所以从心理上说,陆荣廷是不惧怕袁世凯的。他们俩相同的年龄,你袁世凯怎么能称帝呢?李宗仁被截留在广西,吃到了炒排骨(当了排长)。
袁世凯死了,护国讨袁胜利了。陆荣廷这把赌赢了,升任两广巡阅使,把广东置于羽下。58岁的老陆会不会膨胀?那是肯定的。作为排长的李宗仁,目前就是炮灰一个,算他运气好,被一枪打在脸上,牙打掉好几个,子弹从侧面穿出去,居然没死。必须升职,当连长。当然李宗仁的烂脸坏牙也一直跟着他。
1917年,黎元洪胡闹一番,张勋接着解散国会,复辟皇室。段祺瑞赶走张勋后,他不愿意恢复国会。孙中山这时候站出来,他把国会议员几百人都接到上海,号召护法(临时约法),要求恢复国会。唯独苦于没有根据地。
陆荣廷一看,机会来了。他想:若把国会议员全部接到广州,加以利用,他们说不定会选自己当总统。说干就干,陆荣廷派出专使,迎接孙中山及国会议员,南下广州。
段祺瑞大怒,下讨伐,进攻陆荣廷。陆荣廷既然不惧袁世凯,更不会怕段祺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怕谁?
议员们到广东,决定先成立军政府,选举大元帅,以对抗北洋。陆荣廷满心期待当个大元帅,谁知结果是孙中山当选。
所谓为人做嫁衣,滋味不好受。陆老帅有苦说不出。对阵北洋的战事也不得不打,却一败再败。对手是吴佩孚。
陆荣廷决定转变思路,对外和吴佩孚讲和,对内则驱逐孙中山。这次他又成功了。孙中山唯一的一支军队(陈炯明、许崇智部)被赶到了闽南。
两年后(1920年),孙中山卷土重来。陆老帅扛不住了。他一败失掉广东,再败失掉广西。陆荣廷逃走了。
李宗仁此时代理营长,他趁乱收拢1000多人的部队逃往大山。然后出来投降陈炯明。
1922年,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伐之机,叛变。他把部队撤出广西。
广西的军队自由了。李宗仁自由了。陆荣廷趁机回到广西。
在孙中山看来,陈炯明就是乱臣贼子,所以必须成立讨贼军,讨伐他。而趁乱回来的陆荣廷也是贼,也要讨伐。
李宗仁何去何从?他决定自己单干,既不加入讨贼军,也不听命于陆老帅。他把自己叫定桂军。
事实证明,单干是不可能的。李宗仁必须在陆荣廷和孙中山之间做出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孙中山,加入国民党,驱逐陆荣廷。
题外话,孙中山在世时,李宗仁思考再三才去投效。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完全镇不住李宗仁。为以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埋下隐患。
桂林人是如何看待李宗仁的?
李宗仁出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一个普通家庭,在桂林的名声很响亮的,是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国民党“桂系”首领,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北伐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其中促成北伐,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抗日,为保卫中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丰功伟绩在桂林广为传承,尤其是台儿庄战役,让后人铭记在心,桂林人很尊重李宗仁的,老一辈人聊天的时候时常提起他的抗日经历。
很多桂林人称赞李宗仁是一位民族英雄,他不怕苦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值得后人学习。桂林人对李宗仁挺爱戴的,赞赏他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伟大功勋,如今他的故居由家族后人看管,对外界开放,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桂林人纪念李宗仁有两处地方,一处是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的李宗仁故居,一处是位于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的李宗仁官邸。昔日的建筑保存完好,游览参观李宗仁故居和官邸不仅可以感受到李宗仁起起落落的历史生涯,还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桂北民俗建筑文化。
李宗仁能守住台儿庄,为什么没去守南京?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答案很简单——因为李宗仁当时正在坐镇徐州。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遂决心进行全面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一个多月来中日战争的发展态势,决定将全国交战前沿地区划分为五个战区。这五个战区是: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后改为程潜);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亦由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到了1937年10月,蒋介石为分担压力,将桂系首脑人物李宗仁调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上,由其坐镇徐州,负责山东和苏北一带的战事。从此之后,李宗仁就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上整整坐了八年,一直到抗战胜利。
(抗战初期划分的五个战区形势图,南京属于第三战区范围内)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名义上是冯玉祥,但实际上冯玉祥既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也指挥不动三战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而三战区包含的区域又是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区,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都属于三战区,所以三战区实际上是蒋介石在亲自指挥作战。到了11月份,上海沦陷,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之后,南京的陷落其实已经是早晚的事了。因为国军的中央军精锐部队都已经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吴福线和锡澄线两条巨资兴建的国防工事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国民政府已经失去了守卫南京的力量,这个时候调谁来守南京都难逃失败的命运。所以当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问谁能守南京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临危受命,最后是蒋动了肝火,说你们都不守,那就我来守吧!这样唐生智才站出来表示愿意守南京。唐生智之所以愿意担任南京卫戍司令,留在危城之中,其实是为了能在失势多年之后再有掌握兵权的机会,否则谁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机来守南京。而此时的李宗仁远在徐州,他所统率的第五战区已经同日军在激战中,而且是南北两线作战——北面日军沿津浦线南下攻击山东,南面日军在长江北岸攻击前进,第五战区境内也是狼烟四起,李宗仁两线作战,自顾不暇,哪有可能再去守南京呢?
以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回答,也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及时收到更多回答。
如何评价李宗仁,何应钦?
在北伐战争还未开始之时,李宗仁就前去广州询问蒋介石,是时候开始准备北伐了。但是蒋介石当时的态度是果断拒接,后来还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李宗仁太幼稚,不从全局来看,现在时机未到。但是,李宗仁回去后直接开始起兵,他认为如今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不能牢牢把握很可能贻误战机。
就这样,李宗仁率先开始了北伐,而且上来就拿了首胜,一路势如破竹。蒋介石一看,原来敌人的战斗力如此不堪,这才开始北伐。为了展示自己的功劳,他安排李宗仁前去打江西,自己去打武汉。哪想到自己在武汉撞的血肉模糊,而另一面的李宗仁却捷报不停。
最终蒋介石还是请来了桂系军队前来帮忙,所以一时间李宗仁的第七军被人们称为“钢军”。不久之后的宁汉分裂,加上徐州失守导致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威信扫地。并且,当时的南京是腹背受敌,北面有孙传芳的军队对峙,西面有武汉的唐生智的东征军虎视眈眈。
两队人马对南京政府构成了巨大威胁,不过武汉提出了和谈条件,要求蒋介石下野。可蒋介石哪儿能同意,明确表态要征伐武汉。但是蒋介石却没想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倒逼了自己一把。最终蒋介石因根基不够,被迫下野。
不过,比起蒋介石的狼狈,李宗仁确实是对北伐战争有重要影响,为北伐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曾经评价李宗仁:“请多多保重身体,共产党是不会忘记你的。”还曾经说:“据说这几年没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作为新桂系的政治首领,李宗仁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李白黄以区区广西一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成为国民党内部最强劲的一股地方势力,李宗仁的能力、度量和智慧颇值肯定,确有两把刷子。抛开北伐战争和抗日时期的军事指挥生涯,李宗仁的政治成就可以浓缩归纳为:一统广西军政、二度王者归来,三次逼蒋下野。
一统广西军政。
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西南诸省动乱尤甚,兵荒马乱让百姓苦不堪言。广西当时由“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等土匪出身的军阀分别控制,李宗仁以3000人枪为本金,以黄绍竑和白崇禧为原始股东,以效忠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为企业精神,不出三年时间击跨全部对手,1925年统一广西军政,这算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李宗仁从此成为“桂系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纵横民国凡22年。
夺得广西全省控制权后,李宗仁大力经营这块根据地,首先是整顿新桂系军队,保证桂军高级将领的忠诚度,以四个旅八个团参加北伐,不出两年时间新桂系军队发展到两个军,这就算是上市IPO了;然后是建设和强化各级地方政权,尤其是对县以下政治组织抓的更紧,这一点甚至强过蒋介石,使军令和政令能够贯彻到底;再然后是建立“寓兵于民”的民团制度,保证兵源、控制基层,使外来势力很难立足,就连红七军都被迫转移去井冈山;同时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为桂系争雄天下提供人员储备,因此广西在当时被评为民国“模范省”。
(新桂系初创团队)
二度王者归来。
有归来自然就有逃亡,李宗仁曾经两次不得不逃离广西。第一次是1929年的“蒋桂战争”。由于北伐后期桂系势力急剧膨胀,引起蒋介石的警觉,双方矛盾因两湖事件集中爆发,在粵军、湘军和桂系叛军的三重打击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兵败下野出走香港。而被蒋介石任命善后和主桂的俞作柏把握不住局面,次年又与张发奎联手反蒋,遭到桂军全部三个师的一致反对也被迫下野,可是其他桂军高级将领互相不服,推举不出新的老大,结果又拥戴李宗仁返桂主政,创始人1930年荣归故里。
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后期,桂系部队被解放军全歼,大陆已无立锥之地,桂系大佬自谋出路,白崇禧在蒋介石和陈诚的“邀约”下逃往台湾,鸟入牢笼,而“代总统”李宗仁于1949年12月明智地选择去了美国。1954年被蒋介石隔空罢免职务,经过16年的流亡生涯后,1965年冲破重重阻力辗转瑞士和中东回国,总理评价李宗仁说:“一生做了二件好事,一是台儿庄,一是回归祖国”。
三次逼蒋下野。
第1次:1927年北伐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国民党分裂成南京和武汉两个政权,南京政府由黄埔系和桂系军队合作组成,武汉政府由汪精卫及粤系军队把持,在分别发动反革命政变清党之后,两个政权的合并提上日程,史称“宁汉合流”。武汉方面鉴于蒋介石动蹴以军权威胁党权和政权,开出的条件就是蒋介石必须离开北伐军总司令的位置,于是南京方面的四巨头蒋介石、何应钦、李宗仁和白崇禧开会磋商,白崇禧代表桂系要求蒋介石离开,关键时刻何应钦装死不表态,蒋介石无奈下野。
可惜桂系和粤系很快就在组阁时翻脸,政治手腕老辣的蒋介石随即与汪精卫联手,共同复职。
第2次: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全国各界和各派系纷纷指责蒋介石丧权辱国,加之蒋介石悍然软禁党内大佬胡汉民,遭至所有派系的一致攻讦,尤以桂系和粤系最为激烈,汪精卫和李宗仁打出了“打倒独裁、护党救国”的旗号,要求召开国民党大会制裁蒋介石,见局面不利,蒋介石于12月15日宣布下野。
次年淞沪抗战爆发,汪精卫调不动军队增援,蒋介石顺势复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第三次:1948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黄埔系中央军精锐被歼大半,政治和军事形势一塌糊涂,桂系以保存和掌握的几十万军队为后盾,逼迫蒋介石下野。由于美国也放弃了支持国民党政权,内忧外困之下,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文告,任命李宗仁为中华民国“代总统”,自己退居溪口幕后遥控军政。
逃台的蒋介石1950年3月正式宣布复职“总统”,李宗仁这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职15个月。
(李宗仁,字德邻,国民党和桂系内部称为“德公”,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891---1969.)
汤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抗战爆发,汤恩伯和李宗仁的首次交集,是蒋介石把汤司令的中央军第20军团划给了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一个地方派系的老大来领导汤恩伯、关麟征这样的中央军嫡系,矛盾是自然而然的,特意标明中央军,是因为汤恩伯并非出身黄埔。
所以台儿庄战役中汤军团是否抗命,成为80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李宗仁指责汤恩伯不遵调遣,迟迟未能完成对矶谷师团的合围 ,否则战果更佳;汤恩伯辨称要先扫荡外围的坂本支队才能放心南下,各执一词。从结果看,没有中央军八万精锐的收官,李宗仁赢不下台儿庄大捷,不过以中央军将领的习性,汤不接蒋亲电不出兵也似有可能。
这并非是刻意延误军机,这是做秀和做态 , 中央军将领都会这一套,以此证明我们只听委员长或校长的,是效忠的另外一个途径,偏偏老蒋就吃这一套,毕竟李宗仁一直是蒋介石的政敌 ,先后三次逼蒋下野。
徐州会战失利后, 第五战区司令部退至老河口,汤恩伯升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河南前线,愈发不听李宗仁这个战区长官的命令,万事只对重庆的蒋介石负责,拥兵自重,渐成“中原王”,中原大地只闻汤司令,不知李司令长官,李宗仁自然恨的不行。
到1942年河南大灾,汤恩伯驻军处置不力,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奏本,满希望将汤司令一脚踢开,结果是蒋介石干脆把河南和汤恩伯所部划归第一战区蒋鼎文指挥,没多久汤恩伯还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宗仁也无可奈何,老蒋用人,一向如此,亲疏分明。
解放战争后期,三大战役使蒋介石黄埔精锐损失殆尽,桂系乘机第三次逼蒋下野,1949年初李宗仁终于扬眉吐气当上“代总统”,结果老蒋临下台前一纸命令,衢州绥署主任汤恩伯升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整个长江下游包括南京的守备部队统由其指挥。
一半是老蒋可用之人不多了,一半就是成心的,汤恩伯怎么可能听“李代总统”的指挥,完全就是牵制桂系的大将。汤恩伯坚决执行幕后老蒋的命令,不守江防,不守南京,主力全部后缩到上海周边,掩护蒋经国抢运黄金白银美钞和其它重要物资去台湾。
“国防部”军事会议上,李宗仁与何应钦大骂汤恩伯不服从命令,汤司令慢吞吞拿出蒋介石的手谕:我只听总裁的命令,然后居然离席扬长而去。
估计,李宗仁当场枪毙老汤的心都有。
解放军渡江,白崇禧给李宗仁出了什么主意?
人民解放军还未发起渡江战役前,国民党政府的行政机关即已南逃广州,“行政院长”何应钦因为连汤恩伯都摆不平愤而辞职,四年前成立陆军总司令部时,汤恩伯曾经各种肉麻让何总司令认可了他第三方面军司令的位置,甚至抢到了接收上海的肥差,现在翻脸就不认人了。
“代总统”李宗仁提议由国民党元老居正组阁,蒋介石操纵“立法院”否决;李宗仁无奈推举已经无家可归的阎锡山出山,蒋介石琢磨琢磨同意了,李宗仁再荐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老蒋又否,阎锡山亲自飞往台北斡旋,还是不准。
新桂系知道上当了,所有的权力蒋介石仍然遥控把持不肯撒手,下面的戏没法唱。
白崇禧对汤恩伯的防线已不抱希望,同时对李宗仁就任以来的表现也十分不满,尤其认为对蒋介石过于迁就。白崇禧为此特别将所有桂系大佬邀至桂林开会,讨论的结果是如果不剥夺蒋介石的权力,则军事和政治形势都难以扭转,会议出台了一个李宗仁致蒋介石的《备忘录》,中心思想是局势恶化全因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在幕后操纵,如果不肯放手,就请复职;如不复职,就必须答应六项条件,包括军政人事权、财政权和军队指挥权等,通通移交李宗仁。
白崇禧特别建议加了一条:“拟请蒋先生出国考察,并设法争取外援。”
意思是请老蒋滚蛋,别在这里碍手碍脚。备忘录转到蒋介石手中时,国民党总裁鼻子都气歪了,随即复信逐条驳斥,关于白崇禧提出来的出国考察一条,特别加重道:殊有重加商榷之必要,理由是:“国内即不许立足,国外亦无法安身,中正为一自由国民,不意国尚未亡,而置身无所,至于此极!”文胆陈布雷已死,不知捉刀者何人,总归言辞犀利,条条让桂系无可辨驳。至于《备忘录》中要求将运到台湾的美械和金银再送回来等等,充分说明桂系在政治上的幼稚,蒋介石即已决定退守台湾,如何能吐出来?
白崇禧心境一片暗淡,他原以为逼蒋下野后,由李宗仁出面在政治上可以有所作为,比如跟北平和谈,比如争取美国支持等等;军事上由他率领几十万精锐力保江南半壁,终于可以实现桂系22年来梦寐以求的局面。结果是部队无粮无饷,美国人态度暧昧,最要命的是北平方面有一条非常坚决:无论和谈成功与否,人民解放军必须过江!
当然,也是给了桂系出路的,原话是:“我们可以请他继续带兵,请他指挥30万军队,这样做,不是我们没有力量打赢他,而是让国家和人民少受损失”,白崇禧最终拒绝了,他希望以手中掌握的桂军为主的部队,在军事上能有所作为,拖延时间以待局势变化。而他所面对的,是第四野战军林彪的数十万精锐之师。
1949年5月5日,第四野战军主力全部抵达长江以北指定区域,随后同时发起了“湘赣战役”和“宜沙战役”,前者围歼白崇禧的30余万人马,后者攻击宋希濂的30万部队,然而在大雨中这两次战役都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小诸葛发现林彪有两翼包抄的企图后,及时下令主力部队跳出四野在湘赣边界的合围圈,退守湘桂边界;宋希濂则全力渡过长江,从南岸逃进川东南,四野的围歼战变成了追击战,所获不多,但是彻底割裂了国民党这两个军事集团的联系,从而可以各个击破。
衡宝战役之前有过专答,不再赘述,结果就是桂系精锐被歼,余部退入广西;而在接下来的广西战役中,桂系部队全军覆灭。现在,需要出国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了,政治上比较清醒的李宗仁选择去了美国,白崇禧不顾劝阻在李品仙的邀请下飞往台湾。
看看本文开篇阎锡山飞去请示的恭敬,对比白崇禧逼蒋出国的建议,两个人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日军轰炸屹立不倒,李宗仁视为风水宝地,现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