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之后一共修建了两座皇家园林,一座是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一座是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清东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第二位皇帝康熙的陵墓所在,而到了第三位皇帝雍正时,却没有跟随爷爷、父亲葬在清东陵,而是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了距离清东陵几百里之外的河北易县。
第一、篡位说
阴谋论者相信,当年康熙皇帝并不是要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是通过篡改遗诏才登上的皇位。所以他心中有愧,死后不敢面对父亲康熙皇帝,只能另选地方安葬。
第二、好大喜功说
根据清朝野史笔记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杀戮成性,认为自己功比千秋,不葬入清东陵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
第三、所选清东陵陵墓位置风水不佳
根据《工科史书》记载,最初雍正皇帝选定的陵墓,就在清东陵的朝阳山。但是后来在礼部官员仔细看过之后,觉得朝阳山虽然规模宏大、风水绝佳,但是形局末全,做皇帝陵墓条件不够。而且在前期勘探时,又发现沙土中带有砂石,不宜营造帝陵。
1975年,考古工作者进入清东陵的乾隆地宫,清理被孙殿英盗掘后的现场。在这以后,学术界就不断有声音要求发掘清西陵的泰陵,希望可以解开雍正皇帝死因之谜。当时在泰陵的宝顶边上,有一个不知年代的盗洞,文物部门考虑到地宫可能被盗,就批准了考古发掘。
1980年4月8日,由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正式开始对泰陵进行挖掘。上午九点,考古队顺着盗洞口向下挖掘,在挖到两米深时,却发现盗洞不见了,原来这个盗洞并没有进入地宫,说明泰陵并没有被盗。
雍正皇帝陵墓里的“八大未解谜团之金头之谜”是怎样的?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极有争议的皇帝。也是一个谜一样的皇帝,他的暴卒的不明不白与他的登基的不明不白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雍正的登基经历了“九子夺谪”的反复无常、敌我交错之后方夺得皇位,直接催生了密储制度的诞生。那么,胤禛(雍正)真的是光明正大的继位者?至今还是个谜;同样,雍正皇帝暴卒于园明园,于是传言不胫而走,说雍正帝尸身无头,无法完尸,只好铸金头下葬。这就是八大未解谜团之金头之谜。坊间传言说的活色活香、绘声绘色。
吕留良是浙江石门县儒生,主张反清复明,案发后,雍正帝大开杀戒,把吕氏家族几乎斩尽杀绝,株连被杀者就有100多人,仅逃吕留良一个14岁的孙女吕四娘。后来她逃往深山,拜一道士为师,决心为全家报仇。长大后她嫁到京城一户姓李的人家,伺机行事。一天深夜,吕四娘提回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说是雍正帝的头颅,事后,她就隐遁江湖了。由此产生几个刺杀版本,让此无头案欲加扑朔迷离。
那么,鉴于史料对雍正皇帝死因的记载很少,仅在《东华录》卷三十二中有寥寥数语:”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患急症突然去世。”很显然,雍正因为比较怕热,他在园明园的时间是不少,而且在园明园内住处不少,如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而且,雍正帝在紫禁城内也有寝宫,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轮换着住。
对于皇帝当夜的居所,自然是大内的最高机密。一个普通百姓凭什么知道呢?即便想买通大内內部几个知情的高级人士,恐怕也找不到门路吧。即便找到了门路,以弑皇篡逆之惩罚严厉,若被发现,满门抄斩,凌迟处死是板上钉钉之肯定。又有谁愿意为区区金钱或了了关系而置家族和身家性命而不顾呢。即便告诉你,雍正帝今夜的住址。以这种情报的时效性如此之短,估计还得马上领着吕四娘去,否则怎么可能找到正确的地点去行刺呢?
那么在防守严密,固定哨和巡逻队密布的园明园,二人又怎能一一躲过盘问检查呢?即便吕四娘会飞檐走壁、凌波微步,领路人莫非也有如此玄幻的武功?如果有如此身手且对每夜的皇上住宿地,又了如指掌的大内高手,还得对雍正帝有刻骨仇恨且不怕死,愿以被诛九族之气概去帮吕四娘,那自己直接刺杀就是,何用吕四娘这个角色多此一举呢?而且雍正帝驾崩之后,清史也无追查内应之载。《清史稿》和《东华录》里都没有。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之事纯属无中生有、无稽之谈。小编妄加猜测,以雍正帝之勤于政事,“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也许真抱急恙而暴卒也说不定。
还有一种可能,由于雍正帝的多项锐利和铁腕的改革,极大地触动了士绅阶层的灵魂。而触及灵魂往往是最难的,这么难,都给雍正帝给做到了。士绅阶层对雍正帝的白眼视之和咬牙切齿当然极易理解的。所以,文官集团也许借大内高手杀了雍正帝,官方上秘不录史,再放出似是而非的坊间传言,嫁祸给遭“文字狱”灭门而死无对证的吕留良族中子虚乌有的吕四娘。倒也有处事上踏雪无痕的高明,也有动机上合情合理的逻辑,且还不暴露皇权与士绅阶层矛盾的尴尬,给皇家以脸面,就当雍正帝是皇帝中异数,过了就算了,毕竟大家还要一起玩不是。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雍正皇帝陵墓里的八大未解谜团之石像生之谜是怎样的?
谢邀。如今很多历史问题都愿意用“谜”来吸引眼球,尤其是皇帝的陵墓,更是给这个谜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
雍正帝死后葬在了泰陵,关于这座陵墓,实在是有很多“谜”,比如他下葬时到底有没有头颅?头颅到底是金头还是没头?墓中珍宝到底有没有被盗?。。。
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但到底是不是八大,这个就不好说了,也许比八大还要更多。
咱们接下来就讲讲其中一个谜团——泰陵的石像生!
“什么是石像生?”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石像生”。(如下图)
这东西其实就是排列在帝王陵墓前的一堆石人和石兽,它起源于秦始皇时期,相传最早叫“翁仲”;
翁仲本为秦王手下的一员大将,特牛,善于和匈奴作战,把匈奴人打的服服帖帖,可人终有一死,据说他死后秦始皇怕匈奴人再犯,所以在咸阳宫前特意树立了和翁仲长得一样的铜人,这样匈奴人来了见到就真以为是翁仲还活着,而演化到后来就成了今天的“石像生”。
历朝历代皇帝都愿意在自己陵前的墓道上树立石像生:
一来是装点陵墓,毕竟活着的时候都是万民敬仰,群臣跪拜,死了也得搞点石人石兽,把它们弄成文臣武将和牛马狮的样子继续跪!
而第二个作用就是体现身份和等级。在《明会典》里有明确记载,说是“公侯和一品、二品官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其余品级依次递减,而六品以下官员不得设立。”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
清朝的记载则是:“三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
“泰陵的石像生”
简单了解了“石像生”后,我们来看看泰陵的。根据史料记载,泰陵原本没有石像生,是后来给加上的,可这一加,却把泰陵搞得很奇怪!
为啥呢?
据记载,当年雍正在给自己建坟时特意不让建石像生,理由是“费材料,又费人力,劳民伤财”。这么看,雍正还是个挺体谅的好皇帝。
可雍正死后,监察御史玛起元给刚登基的乾隆皇帝上了个折子,说是得给先皇雍正增建石像生,毕竟他是清西陵里第一座陵墓,按照规制也得建,同时康熙的景陵也没石像生,也提议得建,还给乾隆说这是体现孝心的时候。
乾隆看了当然同意,毕竟建石像也不花钱,还能捞个孝顺的好名头,何乐何不为。
可在建时,负责勘探的大臣给乾隆提了反对意见,说是这泰陵不能建石像生,因为泰陵的甬道是根据山川走势来建,弯弯曲曲,如果排列石像生,一排多,就无法整齐划一了,还破坏风水!
“泰陵甬道系随山川之形势盘旋修理,如设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齐安供,而甬路旋转之处,必有向背参差之所,则于风水地形不宜安设。”
咋办呢?这时的乾隆想出了拓展原来的甬道,硬将弯曲变平直的办法来增建。
可大臣又提出异议了,说你拓展甬道就是破坏风水,使不得。
那最后呢?乾隆屈服了吗?
并没有,不知道何原因,用了何办法,乾隆还是将石像生安置在了泰陵中(如下图)
它们总共五对——狮子、大象、骏马和文臣武将。
(马也雕的好萌)
如果你从天空俯视的话,就会觉得这几对石像生对于泰陵来说真有点画蛇添足,而且仅设五对,这对于身为皇帝的等级来说,好像也远远不够。
所以关于它的修建和原因至今也成了未解的谜团。
其实还有一个谜,是我个人一直疑惑的:泰陵里的这些石像生为啥都雕的那么萌?
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墓。他的墓至今为止都是一个谜,很多人可能要说了,成吉思汗的墓不是在内蒙古自治鄂尔多斯吗?实际上那里只是一个他的衣冠冢罢了,真正的墓地所在,没人知道。
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所有人都想知道成吉思汗的墓到底在哪,我们已经可以想得到,在他的墓中肯定是有无数的珍宝的,古人陪葬制度非常的完善,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几十个王国的财宝都被他搜刮过,可想而知墓里得有多少宝贝。
那么成吉思汗到底是如何下葬的呢?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人死后三天就是要埋葬的,否则灵魂无法去天堂,成吉思汗是暴毙的,可以想得到,他的墓地肯定是找的很仓促,其实这些都抛开不谈,最关键的是他的墓地选到后,埋进去之后,立即是万马踏平,无数的马匹跑过去,墓地便看不出来了,这个时候还要留下一批士兵,等到第二年草长出来,彻底看不出来这里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的时候,便可以回去复命,蒙古人还没有墓碑,自然是再也分辨不出来墓在哪里了,这些士兵回去之后也会被灭口。
关于成吉思汗墓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下葬当日专门拉去一个母骆驼,当着她的面杀了她的孩子,这样一来母骆驼便永远的记住了这个地方,等到第二年成吉思汗后人独自祭奠的时候,便可以牵母骆驼到处走,等到骆驼落泪,则说明墓地找到了,等到该骆驼死了,墓地所在永远的成了一个谜。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了,不是没有陵墓,只不过传统习俗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惯就让他们的墓地很神秘,元朝的皇帝都是密葬草原腹地,没墓碑,周围更是全都是草。元朝皇帝墓不知所在也是正常。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雍正皇帝为什么建了一座清西陵?
清朝皇帝陵寝分为三处:
一、关外三陵。
1.清永陵。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
2.清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皇后叶赫那拉氏。
3.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二、清东陵。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以西的昌瑞山一带,西与天津市的蓟县为邻,北与承德地区的兴隆县接壤。
共建有皇帝陵五座:1.顺治帝的孝陵2.康熙帝的景陵3.乾隆帝的裕陵4.咸丰帝的定陵5.同治帝的惠陵。
三、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
共建有黄帝陵四座:1.雍正帝的泰陵2.嘉庆帝的昌陵3.道光帝的慕陵4.光绪帝的崇陵。
雍正皇帝选择建设清西陵的原因。
一、首先明确一点,清东陵和清西陵这样的称呼,是根据地理位置而定的。而真正左右皇帝陵寝的是清王朝的“昭穆制度”。看一下周朝的昭穆制度如下图:
始祖居中,1、3、5世居于左方,2.4.6世居于右方。清朝也是沿袭这种昭穆制度而安葬皇帝的。只有一位违反了清朝的“昭穆制度”,就是道光皇帝不该埋在那个位置。
二、清东陵选址不佳。本来雍正皇帝也选择了清东陵所在区域的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意思就是选择的这个墓葬的风水不是太好,墓穴中有砂石的话,这就意味着陵墓会漏水。康熙皇帝的陵寝,就存在这种现象,雍正皇帝是知道的。事实证明,以后乾隆皇帝的陵寝建设在清东陵,孙殿英盗掘时,发现乾隆帝和皇后的棺椁都因为漏水漂移了原来的位置。
三、再选陵寝风水上好。参与选陵址的官员,在“昭穆制度”规定下选择吉地。后选择河北易县永宁山附近,称该地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估计当时雍正亲自或者派遣官员和堪舆风水著名者,看了该地的风水。随即选择该地为陵寝所在地,并进行建设。
四、后人传说,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不和,改诏书而即位,到阴间没有脸面去见康熙帝。这纯粹是以讹传讹。
根据雍正朝记载,康熙帝的墓葬在建设中严重漏水,这个雍正帝是清楚的。他选择九凤朝阳山在开掘初期就发现砂石,他就明白在这里建设,陵寝肯定被水浸泡,从而选择了新的陵寝地。孙殿英盗掘乾隆的陵寝时也证明了乾隆的陵寝漏水很严重。道光皇帝在东陵的陵寝还没有建成就已经水患成灾,从而移葬清西陵。试想一下,谁愿意自己死后被泡在水里面。
雍正建设清西陵,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得而知了。不过此后乾隆皇帝规定:自己的后世继承人全部实行“父葬东陵,则子西陵,父若葬西陵,则子必东”的昭穆葬制。
也就是不违背“昭穆制度”的情况下,清朝皇帝多了一个选择。
雍正皇帝上位到底合不合法?
合不合法,鬼才知道,但一定流过血。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的手干净吗?一将功成万骨枯。
康熙坑儿子,留下一堆烂摊子,雍正上位,铁腕治理,日以继夜孜孜勤政,让大清国库充盈,让清朝继续繁盛。
这点上,他够厉害!
对此,何必纠结。
为何从未发现元朝历代皇帝陵墓?
感谢邀请!元朝皇帝他们是蒙古人,因为他们来自草原,死了要做养料,不能占用草地。所以,元朝皇帝死后不会像中原皇帝一样修坟头。元朝历代皇帝死后都这么安葬,所以他们的陵寝根本找不到。
汉武帝的陵墓叫什么?
汉武帝的陵墓叫茂陵。它位于陕西咸阳兴平市。它是汉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修建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几乎是汉武帝在位的全部时间。它从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39年开工建造,直到后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7年才建成,历时53年。
茂陵的陪葬品也是最丰富的,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生前武功赫赫,身边文臣猛将如云,死后也要这些人的陪伴。所以,茂陵周边还有很多陪葬墓,如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石单等。
茂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八月列入申遗项目。
中国古代帝王陵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如:茂陵、灞陵、乾陵,昭陵、定陵等等,很多容易弄混,很不好记。在记忆的时候如果把相关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记,就不容易混了。
李贺有首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一句被借用,成为名句。这首诗的第一句就写了“茂陵刘郎秋风客”,这里的“刘郎”,指的就是汉武帝刘彻。“秋风客”三字,我见到网上有人解释为“象秋风一样的过客”,这显然是不对的。“秋风客”是因为刘彻写过《秋风辞》,古人有女子怀春,男子悲秋之说。《秋风辞》也是一首男子悲秋,感慨人生易老,功业难成之意的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假如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与汉武帝的《秋风辞》,对于茂陵就不会弄混了。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雍正皇帝之死,史书中只是简单记载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天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就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皇帝的死亡,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大学士张廷玉在《自订年谱》中记述雍正帝之死时说雍正皇帝死前并没有病重之迹。直到雍正皇帝死亡的当夜十时许,张廷玉忽然被急召进宫,才知皇帝已濒弥留,而且当时雍正皇帝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皇帝暴卒的原因不明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关于他的死因,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出自稗官野史《清宫十三朝》,书中记载雍正是被一个名为吕四娘的女子杀死的。当时一个叫做吕留良的人因文字狱被雍正戮尸,他的家人都遭到了严惩。但是传说他的女儿吕四娘(也有说孙女的)逃跑了,她习学武艺,后来潜入宫中,取了雍正的首级,所以有雍正的尸身无头的说法。但雍正处置吕家除了戮尸、斩首之外,就是流放,吕家的后人杀了雍正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小。第二种说法是雍正是被曹雪芹和他的情人毒死的。这种说法是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中提出的。霍氏姐弟很喜欢读《红楼梦》,反复阅读之后他们认为金陵十二钗都是曹雪芹情人竺香玉的分身。竺香玉被雍正看上了并带回了宫里。可是曹雪芹和竺香玉依旧深爱彼此,他们就想杀了雍正皇帝。曹雪芹混入宫中和竺香玉一起就寻找了一个机会把雍正皇帝给毒死了。然而史书所记载的雍正皇帝的后妃中并没有姓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其实也不高。第三个说法出自《梵天庐从录》,书中说雍正是被宫女和太监勒死的。一宫女和太监吴首义、霍成等,趁雍正熟睡之际,用绳子将其勒死。这个传闻与明朝嘉靖皇帝很相似。嘉靖二十一年,宫女杨金英等人趁嘉靖皇帝熟睡用绳子勒住了他的脖子,幸运的是嘉靖皇帝气未绝并御医救了回来。有些人认为雍正与嘉靖的庙号都是“世宗”,宫女勒死雍正的说法,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历史上的确也没有关于雍正被谋刺的记载。第四种说法则是雍正是服食丹药致死的。这种说法是近代学者研究之后提出的。杨乃济先生《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一文,就认为雍正是死于丹药中毒。这种说法也是目前较为可靠的说法。雍正皇帝和历朝历代的很多帝王一样向往长生不老。他很相信道教,专门请了道士为自己炼丹。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使用情况的清宫《活计档》记载了雍正炼丹的情况。在雍正八年到十三年的五年间,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可见雍正对炼丹的痴迷。雍正长期服用道士所炼的“长生不老之药”,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长期服用体内大量积毒,必然会损害人的身体。而雍正勤于政务,事无大小,无不亲力亲为,晚年私生活有失节制,甚至乱服春药,身体亏损严重,当时朝鲜参赞官洪景辅就曾向朝鲜国王禀报说,雍正沉淫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矣。雍正皇帝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仍大量服食丹药,最终猝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关于雍正皇帝为什么不葬入清东陵?历史上众说纷纭,陵墓位置风水不佳,还是有其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