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学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五千年的历史,它的形成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至今风水的每个阶段性的发展却并不为人所知,今天就来为大家说说风水学的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
虽然没有风水学的说法,但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提出的生存挑战,又值农牧社会之故,当时的人们必须“择地而居”,选择“近水向阳”适宜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从后世发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商周时期就以将陆地区分为山、埠、丘、原、陵、岗等不同的地行地貌,将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沱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致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尚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地的知识系统。《逸周书》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二字呼应天时,附天观地是当时百物的遵行规则,也是治事的方法,也因此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尚书》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战国先秦时期
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从《晋书》知“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当时有了“望气者”的说法,可见已有风水行业的专业工作者。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秦朝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家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还有始皇陵,占地广阔规模宏大,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从中不难体会秦代地理勘察技术的高超,也可以归功于相地术的发达。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的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是用占卜的方法择定地点。
西汉
相地术更是盛行。司马迁《史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说不可。此时的堪舆家精通天文地理,相地术也称为“形法”。到了东汉,人们开始重视丧葬,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兴起。王充的《论衡》中就详细叙述了葬礼的忌讳。东汉人非常注重居住环境,《后汉书》提到的“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瞥,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的家居原则,在后世都成为阳宅的基本理论。在汉代还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魏晋时期
中国出现了不少风水大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书》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迄今传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巍然不倒,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大放光芒。中国人习惯把郭璞称为风水鼻祖。
隋朝
比较而言不太信风水,但出了一位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为后人景仰。他曾给皇后择吉地,当皇帝不听他的建议时,他预测到隋朝运数不长。隋朝宰相杨恭仁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来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地下之物而受到重赏。可见当时还是盛行风水的。
唐朝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也广泛兴起,同时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从那时起,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宫宅、乡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风水,《大唐新语》、《太平广记》中有很多风水的记录。当时的道士也多懂风水,唐代设有“司天监”,专门看天文现象,因此司天监里的官员必须懂风水。杨筠松就在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可见唐代的风水不但民间相信,朝廷也更是重视。杨筠松后来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反响极大。唐代国力强大,版图扩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献中找到《宅经》、《阴阳书》等,就可知风水观念远播西北地区。
五代十国
因袭唐代兴盛的风水观,各代皇帝都信风水,到后周时风水术被加入了许多迷信色彩,使世人真假难辨。
宋代
陈抟、邵康节、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一些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宋徽宗相信风水,他原本无子,有一位术士告诉他,将京师西北隅地势加高数倍,就可得子,于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风水,又命人择宝地筑“上清宝篆宫”,结果劳民伤财,国库空虚,以至政权衰败。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徐仁旺、吴景鸾、傅伯通、蔡元定等都很有名。
明朝
朱元璋建都金陵时对风水极为重视,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朱元璋不悦,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同时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秃黄。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风水观念建造。明成祖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这也导致民间全都讲究风水,风水成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准则。北京名胜“十三陵”就是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荐给明成祖,成为明朝皇帝的陵地区。明朝还有个传奇人物刘伯温,民间传说他精于风水,说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清代
设有司天监,除负责观天象记天文外,还负责修建陵墓的堪舆工作,因为清代各皇帝都笃信风水,很重视陵墓方位。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6公里,地跨北京三个郊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个极其庞大的帝王陵园,由此可见清代皇帝对陵墓风水的重视。而至今保存完整的故宫紫禁城,就更是严格按风水学建筑的经典杰作,其恢弘磅礴的气势不知征服了多少世人。清朝还设有国师府,共有400多名国师。这些国师因为得到优厚的俸禄,所以一生都死心塌地地为王朝为皇帝效劳。国师府的任务是:一为王朝找到好的风水宝地,安排好使用方法;二是破坏民间的地理风水,使之出人不敢向朝廷造反,不能夺皇位。这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应用地理风水这门无形科学做他们的统治工具的一个例证。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明清两代,通过对各类风水学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学者们的不断探研,风水理论已相当完备。风水师的勘察活动已普及到从帝王宫殿到城乡民宅各类场所。
从民国到现在
学者们主要是对中国风水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研究。上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的,国父孙中山的中山陵地就是请著名风水大师沈竹礽进行反复踏勘后确定的。解放后,风水理论受到沉重打击,作为一种风俗继续存在,死而不僵。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现在,一大批“学者”为寻找风水的科学内涵都在苦苦的追寻。2005年中华太极风水研究院韦善国院长研究发现地球光磁感应场(太极场),科学揭示了中国风水的神秘面纱,发现风水的科学内涵。利用太极探测仪科学寻龙点穴,科学对每一个区域的环境进行风水评估认证,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阴阳宅风水开始步入科学运作的时代。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如何评价美国的发展史?
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另有数据为963万,包括美属五大湖及内河、港口等水域),人口3.23亿(2016年)。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由来自全球各大洲、各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其族群构成和族际关系既独特、又复杂,不同于其他国家一个占人口多数的民族和若干少数民族的模式,这充分体现了如下美国观:一国能够因为拥有不同族裔的民众而受益并因此繁荣昌盛,这座民族大熔炉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
这里史上只有印第安人,统称土著美洲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族群,使用的语言多达250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像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为掠夺、冒险、谋生、逃难、发财等不同目的纷至沓来,也有被贩卖或掳掠的奴隶。
全球移民美国,使其族群更趋复杂化,一般认为移民及其祖先所代表的族群在125—200个之间,二分法最简洁直观:土著美国人和移民。土著美国人是指所有在1492年欧洲人抵达美洲时就已在美洲大陆生活居民的后裔,包括夏威夷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移民族群包含了98.5%以上的美国人,他们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根据一方祖先的出生地分为非洲、亚洲、美洲(拉美)、欧洲、太平洋各岛屿、中东北非、北美(加拿大裔阿卡迪亚人)七类。
与“饱受颠沛的人们”在自由灯火的引领下踏上新大陆同步,美利坚的历史短暂而不暗淡,踌躇满志且无蹉跎岁月。
欧洲人涉足之前,土著印第安人已经在北美大陆生存万年以上,他们捕鱼打猎,以氏族部落为单位聚居生活,族群呈多样化特点,有250多种语言,成百上千个部落(1995年美国政府承认的印第安部落有300余个,另有百多个在争取承认中)。
15世纪末哥伦布美洲之行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开始跨洋探险移民之旅。1607年,一百多名来自殖民冒险团体伦敦公司的英国人登陆现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建立首个殖民点詹姆斯敦。1619年,一艘荷兰船向北美运来首批20名黑奴。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从荷兰乘“五月花号”抵达现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朴茨茅斯,他们订立的包含平等、公正和自治内容的“公约”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深刻内涵。隔在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之间的新阿姆斯特丹曾为荷兰所有,1665年以“纽约”新名易手至英国人。到1701年,英国在现今美国东海岸建成从北到南的12个殖民地,1732年,佐治亚成为第13个。
17世纪英国殖民北美期间,移民和教育当为重大事件,1628—1640年,两万多清教徒举家逃避宗教迫害,他们中有富兰克林、爱默森、霍桑、林肯和亚当斯家族的先人。1700年前,共有38万英国人、1万—1.5万荷兰、法国人、近35万黑奴移居该地。1636年,哈佛大学在波士顿奠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名副其实。1693年,美国第二所高等学府威廉—玛丽学院在威廉斯堡成立,它培养出包括杰斐逊的3位美国总统。
英国“王权至上”的殖民统治在一个半世纪后走到尽头,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列克星敦打响争取独立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上通过《独立宣言》,它开宗明义:“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经过6年半的浴血奋战,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独立的国家”。美利坚独立史短暂而辉煌:独立战争开创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新纪元;它最早从宗主国独立,对拉美乃至全世界的殖民地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最先建立共和制国家,宣布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诞生地。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并签署宪法,三权分立、联邦制和公民基本权利等原则贯穿全篇。1789年,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他不恋军权,不迷权力,创下8年两届总统任期即告退的先例,卸任后归隐“桃花源”弗农山庄。他与同代人富兰克林、杰斐逊、汉密尔顿、亚当斯、麦迪逊等共同缔造了国家价值观与根本大法,并身体力行,美国正是以先哲和他们恪守的法律制度而伟大。
建国之初国家面临两条道路之争,汉密尔顿主张强力联邦、工商立国、对外亲英,为联邦党(第二次独立战争中不得人心,遂于1815年瓦解)领袖。杰斐逊则力倡各州分权、兴农抑商、反英亲法,创立民主共和党(当时简称共和党,即现今两大政党之一的民主党前身。而共和党前身系1825年从民主共和党中分裂出的一派,1834年称辉格党,1854年正式组建为共和党。1860年林肯成为该党首任总统,共和党别称“林肯的党”)。治国实践中汉密尔顿的政经之道更适合国情,形势比人强,杰斐逊及两位同党总统继任者追随华盛顿—汉密尔顿-亚当斯的方针路线,体现出利益当先、抽象原则让位的实用主义,它也成为两党政治乃至美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美国历史既是美国人的迁徙史,也是国家的扩张史。最初的13州面积94万平方公里,加上英国放弃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合计230万,此时美国已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1790年全国人口400万。1803年,拿破仑将215万平方公里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1819年,美从西班牙手中得到佛罗里达。1835—1848年,美国又从独立国家墨西哥手中夺得从德克萨斯至加利福尼亚、占墨全国半数以上的230万平方公里土地,仅支付1500万美元“补偿金”。1846年获得落基山脉至太平洋之间的俄勒冈地区,1867年,用720万美元从俄国买下15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1959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第50个州。
急剧扩张加深了南北矛盾,内战前的南部经济以奴隶制种植园为核心,东北部和西部自由资本主义“高歌猛进”,后者在土地、人口、经济总量上占据七成以上的优势,当时全国有近400万黑奴。1861年,林肯就职,他“天生反对奴隶制”,并“赞成把荒地分成小块,使每一个贫穷的人都能获得一个家园”。4月,南方迫不及待竖起分离大旗,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一举扭转战局。1865年4月,内战结束,其代价高昂又影响深远:全国人口的12%、350万人参战,62万人丧生,远超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献身者。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将“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传遍世界。
人的解放与工业科技革命相互促进,“美国世纪”悄然开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技术奋勇赶超英法,爱迪生的发明、汽车与飞机的出现、煤炭、油气成为能源主力,有学者亦将彼时出现的股份有限公司视为现代美国的缔造者。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之首。19、20世纪之交,美国不失时机地走向世界,挑战老牌殖民者西班牙并大获全胜。两次世界大战中,它如出一辙上演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好戏,成为最大的赢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以新政深刻地改变美国社会。
战后美国“如日中天”(确切应为1945年至1950年代),拥有全球半数的制造业和服务产出,以北约和马歇尔计划牢牢掌控大半个欧洲,发起“遏制”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在经历越战泥潭和“金本位”不再的双重打击后,里根—布什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士气,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和阿以纷争中的偏袒让它蒙受“9·11”之灾,全球反恐领袖能赢得战争,却难以换来和平。
有观点认为,或许是历史经验害了美国,他们认为“以往每当美国参与国际事务,其作为总是能够获得迅速的成功。他们曾经击败过英国人、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德国人和日本人,而它又和其他大国不同,从未有过被侵略、击败或占领的经历......对这样一个国家,失败会是全新的体验。”
21世纪,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依然,2016年实现GDP18.5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5%,预期寿命78.7岁。只是渐失“包打天下”的胆识和能力,全球事务需要更多的协调、共识与合作。
风水八字好学吗?
学习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不容易的。学习八字和风水,除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也要看缘分。不是每个人斗适合学习风水和八字的。学好八字和风水学,一要感兴趣;二要勤奋;三要有天赋。只是学习或者了解八字和风水学,准备前两者已经足够了。如果要学好它们,有兴趣和够努力是不够的,有一定的天赋才行。
有了天赋,还必须要勤奋才可以。有些人悟性很高,一看就懂,但浅尝辄止,殊为可惜。须知:天赋高只是成功的可能性,勤奋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
风水物品真的有用吗?
我看了多年风水了,我来给你解答一下。首先风水主要是讲的气,道家认为所有的物品都由气化而成,这个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看风水,无非看的就是气,这个气跟玄空里面的气不是一出,我所说的气是阴阳之气。风水里面藏阴阳,风水师要做的就是将阴阳之气平衡。关于你问的风水物品,我可以跟你说是有用的,但是得用对位置,比如我们讲的五行之气,如果房间内五行不调和,就需要用到风水物品,比如带有五行属相的摆件,当然我很少用这些,我通常用动物的毛发。还有镜子,比如门外有煞,就需要用的凸镜。这些只是浅显的道理,关键还是一句话,风水物品有用,但需要用对地方,有些是需要开光的。
农家肥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史?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肥,自古就是指的农家肥,而不是现在广泛使用的化肥。
以前,在农村,家家都有露天茅房,老百姓叫做“茅子坑”,而且大家数农户,也把猪养在茅子里。到了秋天,家家都“出粪”,整修村子,便会弥漫在一片臭哄哄的气味中。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不要小看这臭哄哄的粪坑,以前,它可是农民手里的宝贝,庄稼产量高低,全指望着它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还号召大家上交杂草沤绿肥。还有就是,以前拾粪的比较多,翻一下以前的报纸杂志,领导干部下乡开会背个粪筐,小学生上学背着粪箕子,现在看起来是笑话,可那时候是习以为常,都当做好人好事来宣扬呢!
记得到了七十年代初,生产队开始进氨水。平时都储存了一个大橡胶囊里,后来又专门建了氨水池。那时候听说过因为清理氨水池,还有把人给薰死的呢。用的时候,把氨水装到小泵里,拿一根细细的塑料管,把氨水抽到浇地的水渠里,一起浇灌庄稼。
再后来,用上化肥了,主要的品种是硫酸铵和尿素,再后来是二铵。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生产队也不再沤土杂肥了。再后来,分田到户,老百姓都觉得化肥好用,也不脏,就再也没有沤农家肥的积极性了。
再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连农村的旱厕都改造成了水冲厕所,农家肥可以说彻底成为历史了。
农家肥退出历史舞台,化肥广泛使用,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从亩产原来的几百斤,到达现在的上千斤,可以说,化肥功不可没。
化肥的大量投入,虽然保障了粮食的高产,但与此同时,危害也开始显现,土地开始板结。板结会使土壤保持水分、养分的能力变差,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产量。此外,过量施肥还会造成土壤酸化。据报道,科研人员曾经拍摄到一块过量施用氮肥的田地,和旁边正常的田地相比,几乎可以用“颗粒无收”来形容。
有识之士提出,我们现在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恢复性发展绿肥种植。
相信,随着大家环保、生态意识的提高,农家肥会在化肥称霸天下的情况下,重新占领一席之地。有机、生态、绿色的各色农产品,也会随着新型农家肥的推广,重回千家万户的餐桌。
你会不会这样认为呢?
战斗机的发展史?
首先要搞清楚 战斗机 的定位,我认为在有充分的空对空战斗力能确保制空权的前提下还能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的机型可称战斗机,其实质还是制空为首要的。这是区分战斗机与战斗轰炸机,攻击机的重要区别,这些机型在对地上是递进的关系。早期螺旋桨飞机时代也大多能载炸弹的但攻击力有限,跟轰炸机没法比的!第一代的喷气机还是螺旋桨时代的使用方法,看看印巴战争中的巴方F86还是靠六挺机枪扫射地面目标的!只有到了二代喷气机两倍音速的幻影3为代表的这些才有了相对完善对地设备,该是战斗机开始独立成型的标志,苏联一直都没有战斗机的称谓,只有歼击机,对地寥寥,他们强调专机专用,有大量的飞机,各干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