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龙脉与风水是息息相关的,可是现在又有多有人会知道龙脉和风水的相关之处呢?现在就让小编带领大家详细了解一下龙脉与风水。
一、龙脉
龙脉即山脉的走势,风水术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分别龙的不同级别,认为作为某处的一条具体的龙,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凭空出现的,与人一样,龙也有父母祖宗。穴位后面的山峰叫做父母山,依次往后是少祖山,太祖山,......山脉的源头是为龙的老祖宗(中国所有龙脉都起祖于昆仑山)。
中国有三大干龙,即北龙、中龙、南龙(因各风水门派对干龙的地域走势有所不同,故此处不列举三大干龙的具体走势),三大干龙都是自西向东延伸入海,在此过程中一路分枝劈脉,孕育出各级枝龙,孕结出成千上万的富贵之穴和大大小小的垣局,有如群星撒落,星罗棋布在神州大地上。
二、山峰的星体
山峰的星体识别是辩别风水吉凶的一门知识,是风水学中不可缺少的,龙之美恶在于身,身之吉凶见于星,未入山,首先看见的是星峰,尖、园、方、秀者为吉,破,碎、欹、弱、骨露者凶。
1、五星,即用金、水、水、火、土,用五行把山峰进行分类。
(1)金星形:头园,足阔,形园,歌曰:"金似覆釜兼仄月,是武星"。
(2)木星形:头园而身直,形直,歌曰:"木星顿笏形差别,是文星"。
(3)土星形:头平而体秀,形方,歌曰:"土如橱柜或覆盘,是财星"。
(4)水星形:水平而生波浪,形曲,歌曰:"水似蛇形腰带同,是秀星"。
(5)火星形:头尖而足阔,形尖,歌曰:"火星菱角犁头铁,是武星,也兼文星"。
2、九星形,即杨公九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
(1)贪狼星:正木星,头园身直,"贪狼顿笏笋初生"。
(2)巨门星:正土星,头平体秀,"巨门天马屏风列"。
(3)禄存星:土金兼形,头如顿鼓,脚如爪匏,"惟有禄存猪屎节"。
(4)文曲星:水星,形如匹练,生蛇形,文曲多为遇脉星。
(5)廉贞星:数火星连座,头尖而贵,带石棱层,"廉贞梳齿挂破衣"。
(6)武曲星:正金星,头园足阔,"武曲馒头园更曲"。
(7)破军星:形如走旗,头高尾低,园头脚尖,几个金星相手脚飞扬,"破军破伞拍板同"。
(8)左辅星:是眠体作护这星,与武曲星类似,但较低矮,"左辅馒头无别法"。
(9)右弼星:为陷耀,无形锡,在山龙过峡,穿田,平坦无背处及平地。
3、杨公九星吉凶
杨公认为: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峰以星名取其类,星辰下照山成形,故用北斗九星的名字来命名不同形态的龙脉山峰——星体,星体共有九种:即贪狼、武曲、巨门、文曲、破军、禄存、廉贞、左辅、右弼。
其中,贪狼、武曲、巨门、左辅和右弼是吉星,文曲、破军、廉贞、禄存是为凶星,统称为五吉四凶,也叫九星行龙。贪狼属木,武曲、破军属金,文曲属水,廉贞属火,巨门、禄存、左辅、右弼属土。
龙之星体以尖、园、方而有神为吉,僵直死硬、歪斜、破碎、空洞、过刚、过柔、带煞、无
神则为凶。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质是神的本体,神是质的表露。星峰秀丽,其神必清;星峰丑陋,其神必浊;星峰饱满,其神必厚;星峰峥嵘,神中带煞;星峰无力,其神必弱。
三、龙的过峡
龙过峡,好象人的喉咙,是致使的地方,是龙的真气聚泄的地方,所以风水师辩认过峡非常重视。峡也有吉凶之区别,蜂腰鹤膝最贵,忌风吹,水劫,所以真龙过峡必须有迎有送,有扛有夹,护卫周密,分水清晰,避免风吹水劫。
1、审峡定穴的几种情形
(1)、峡正出,则穴亦正,左出,则穴居左,右出则穴居右。
(2)、正出斜过者,则穴亦正出而斜倒,侧出而正过者,则穴亦侧出而正倒。
(3)、透顶出脉者,则穴居脚下,脚下出脉者,则穴居顶上。
(4)、山护者,穴结山薮,水护者,穴结水边。
(5)、去山小而无迎者,气将欲伏,其结穴于近处,去山大有迎者,气正发其穴必结在远处。
(6)、峡中左砂短,则穴前左砂必先到,峡中右砂短,则穴前右砂必先到。峡的种类很多,有阳峡、阴峡、曲峡、直峡、长峡、短峡、阔峡等等。
龙的入首看龙的美恶和贵贱,不必要从很远的地方看,更不要从太祖看起,那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从入首后二、三节,四、五节内,或者至少祖山这段距离最重要,好龙必须要近穴,所谓来龙看到头,就是这个道理。来龙入首,有远龙来得不好,将要入首近穴时剥变为好龙,是吉地,但年代久了,行到跌断后,龙气不接即败,还有远龙来得好,在入首近穴时变坏不吉,主凶,不可下葬。
2、五种常见龙入首格式
(1)、直龙人首格,此格最吉,龙从后入首,顶对来脉,而结穴,这种撞背龙结穴发福最快,这种风水格局气势雄大,必有余气为毯、为唇。
(2)、横龙入首格,龙从横边来,横脉入首而结穴,或从左来,或从右来,但一定要穴后有乐,有鬼,才有真穴,这种穴不宜元辰直长。
(3)、飞龙入首格,即是上聚仰高而结穴,其势高而昂,故曰"飞龙",必须四应皆高,立耸上聚,仰势受穴,方为真结,此穴力量最大贵重富轻,主要是来水不聚,必有交牙关锁。
(4)、潜龙入首格,龙气撒落平地而结穴,叫潜龙、必须要平而有凹,或有开口,水势环绕,方为真结。
(5)、回龙入首格,翻身顾祖而结穴,叫回龙,经云"宛转回龙似挂钩,未作结穴先作朝,朝山皆是宗与祖,不拘十里远迢迢"。其他还有大回龙、小回龙及盘龙空等。
龙脉之说是封建迷信吗?
神树传说据说,清王朝的龙脉跟一颗神树有关。
明末,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在辽东方向有一团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崇祯皇帝大惊,他怕这是混龙出世,担心自己皇位不保,于是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道行高深的风水先生去东北破除这些龙脉。
风水先生经过实地测算,发现了100条龙脉,他就带着一班人马走东串西,一连破了99道龙脉。只剩下最后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风水先生正要破坏龙脉,忽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根本没办法继续工作,而他看见云雾中一条金龙对他们左顾右看,然后腾空而去。他马上领着人去追赶,想要把它杀死,但是根本追不上龙的速度,最后连个影子也没看见。他仰天长叹:“如此悬龙,无法捉拿!不过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谁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风水先生带着人马回到了北京。
悬龙见风水先生不再追赶自己,便栖身于一棵老榆树身上休息,等待着真龙天子的到来。恰在此时,努尔哈赤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被人追杀,他背着祖父的尸骨,沿着长白山逃下来,打算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准备先住进附近一个小店。但是当地人认为客人带着骨灰入住,怕犯忌讳,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店,无奈中努尔哈赤只好把祖父的骨灰盒取下来夹到了山前的一棵树杈上(当地习俗骨灰盒是不能着地的,不然就等于落葬了),准备第二天来取,然后回客栈住下。
第二天,努尔哈赤到树上取骨灰盒,却发现怎么也拿不下来,于是他拿出腰刀猛力朝小树杈砍去,但转瞬间,小树杈上被砍开的口子又合上了。他觉得很奇怪。这时,有一位老者来到他面前说道:“此乃天意,这位施主,树上的骨灰是你的什么人?”
“祖父。”
“听我一言,你就将你的祖父葬在这里吧!”
“为什么?”
“不为什么,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将为你今后的路指点迷津,不信,我为你预测一件事,不出二十年,你一定有能力在此建一座陵宫。俗话说:二山夹一杠辈辈出皇上。这座山形似一条龙,南面那座山形似凤凰,中间平原上有一条河(苏子河),这在风水上称为龙风夹一杠,预示着后辈必当皇上。” 这时,努尔哈赤才明白,原来后面的龙岗山就是一条龙脉,不着地,是一条悬龙悬在半空中,而自己在无意中放骨灰盒压中了龙脉。
于是努尔哈赤听了老者的话,将龙岗山作为爱新觉罗·觉昌安的坟地。安葬完祖父,努尔哈赤就回到了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一步步扩充自己的实力,直至实现龙脉赋予他的使命。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努尔哈赤为了得到祖上更多的庇护,就在这颗神树附近选择了一块平地,动工为其祖辈修建陵寝,原名“兴京陵”,在顺治16年(1659年)改称为永陵,那棵有着神奇传说的“瑞榆”后来也在乾隆年间被封为“神树”。
努尔哈赤做了后金国的始祖皇帝后,他不忘自己由一介草民到后金国王的启运过程是由祖父择地龙岗山开始的,因此,努尔哈赤将龙岗山封为启运山。
关于对神树的保护,清代制定律法,规定永陵四周的树林近者百里,远者数百里,均属“风水”禁地,其树木为“陵树”,一律受到大清法律严格保护,盗伐陵树者从重治罪。
此后,清代逐渐繁荣,并出现“康乾盛世”。不过,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神树”的生命也变得很脆弱。据记载,1863年,“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
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落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现在,神树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一段残根陈设在陵园,成为证明自己曾经存在的历史见证。
永陵宝地
祖坟葬于龙脉之地是否就能辈辈当皇帝,这个不得而知。不过清王朝非常看重风水,每一座陵园选址都是经过钦天监地理官员测量,这既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一种祈福方式。
在今沈阳,有三座陵寝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和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并称“关外三陵”。在这三座陵寝中,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也是关于龙脉传说较多的陵寝。
前文已提到,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京陵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里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顺治五年清世祖福临追封孟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并追封礼敦为武功郡王,塔察篇古为恪恭贝勒。
民间流传,满人能入关,爱新觉罗氏能坐拥天下,都和祖坟——永陵的风水有着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永陵背靠启运山,前朝烟筒山,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因此,永陵之龙,形势俱佳,有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苏子河如一条玉带一般缠绕其中,波光潋滟,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实乃天下难得的风水宝地。
令人称奇的是,启运山上有十二个山头,“青龙,白虎,近案”这些山距永陵都是十二里,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十二里,另外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十二相吻合。这似乎与清朝共产生十二代皇帝有某种玄妙的联系。
更让人觉得离奇的是永陵后山有十二山峰,后人评说为:山峰高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长,山峰低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越短。在这十二山峰中,中间的三个山峰最高,正好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从嘉庆帝以后,清朝逐渐衰落,到最后一个山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被民间解释为第十二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亡国之君,就是证明。回顾清朝历史,居然一一对应。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这一切都给龙脉之说涂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近三百年。也许天命说和风水说只是为渲染皇权色彩,但是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却写下了不能磨灭的一笔,并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
福陵佑清努尔哈赤是清史中一位传奇人物,他虽未称帝,却是满洲开疆拓土的先祖,大清开国皇帝的父亲。他的陵寝位于沈阳城东的天柱山上,俗称“东陵”,初建时称“太祖陵”、“先汗陵”,后定陵号为“福陵”。
福陵论名气不如永陵,论规模不如昭陵,但是,它却是“关外三陵”中唯一一座完全按照风水学原理所选择的墓址。
相传,在努尔哈赤驾崩后,为了使子孙后代永远称帝,皇太极四处派人寻找埋葬“龙体”的“吉壤”。过了许久,仍旧未能如愿找到一块称心如意的“风水宝地”。
一日,他路过一处山麓,登顶观望,见一条长蛇和一只雉鸡正在嬉戏争斗。发现有人后,雉鸡立刻展翅飞上九霄云外,长蛇则化为一条光柱直冲天际。皇太极很是好奇,于是问身边随行的大臣:“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竟然能够出现如此奇妙的幻象。”大臣回答:“此地在明朝时被称作东牟山,老百姓叫它石嘴山。先王当年在此地与明军曾经交战,随后又将此地命名为天柱山。 ”
如此详尽的一番解答,让皇太极大为惊喜,随即他脑子里面萌生出了一个念头,便道:“游龙戏凤之地必为福地,想来乃是天造吉壤。而太祖也早有意愿,他将此山命名为天柱,所谓的天柱乃是古代神话中的擎天柱。想必这一处吉壤作为太祖的万年吉地,足可保我大清江山稳固、万世不绝。”
据《盛京通志》记载:“福陵,近则浑河其前,辉山、兴隆岭峙其后,远则发源长白,俯临沧海,王气所钟也。”也就是说,福陵背靠辉山、兴隆岭,前临浑河。(浑河古称沈水,山南水北为阳,沈阳之名的意思即是在沈水之北)按古代堪舆大师选择陵址,“风水”要前有沼(河),后有靠(山)的标准,福陵确是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戎马生涯,为大清建国奠定了基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正应了龙脉之说,起于天池而终于奉天。努尔哈赤的成就和气魄是很多帝王都不能企及的,他死后,子孙也把他葬在了奉天的旁边,希望他用真龙天子的气度守卫满洲龙脉,永葆大清江山。
后来,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三百年,不能不说也归功于这条龙脉的庇护。清朝历代皇帝深知这一点,因此下令封禁边关,保护龙兴之地。时至近代,清廷迫于压力废除柳条边关,开发东北,此后几十年内清朝便走至终点。所以,龙脉被扰之说,未必就是戏言。
大清朝的龙脉到底在哪里?
在中国风水学之中,延绵起伏的山脉,因为高低起伏和不同的走向,生气聚集,形成所谓的龙脉。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由昆仑山向东,发源延伸,形成大量的风水宝地。据说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龙脉,统治者拥有好的龙脉,就会国运长久,一旦龙脉被毁,亡国的时候也就到了。
比如传说中秦朝的龙脉在咸阳,但是八百里秦川的风水宝地,被修长城而阻断了龙脉,秦朝灭亡。
传说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长安一带,宋朝的龙脉在开封洛阳,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而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武侠小说、野史笔记以及民间传说,都对清朝的龙脉所在地很感兴趣。最有名的,当然是《鹿鼎记》中的所说的,清朝的龙脉在关外的“鹿鼎山”。
民间传说中,首先发现清朝龙脉的,是明朝崇祯帝。崇祯帝某日发现辽东地区有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翻滚一样。崇祯帝担心自己皇位不保,于是安排了风水高人去破坏龙脉。
风水高人带人来到了东北,只要发现龙脉,就让人挖一条沟,意味着割了龙首。就这样,一连破坏了99条龙脉。最后看到看到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风水先生认为悬龙成不了气候,也就没管它,回去复命了。正是这条“悬龙”,成了清王朝的龙脉。
这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但是清朝历代统治者,确实相信龙脉的说法。所以作为关外的龙脉所在地,一直是他们重点防守的地方。
清朝历代帝王都认为,龙脉所在的圣地,决不能让汉人进入。所以禁止汉人去东北,想办法隔离开来,还派兵把守。直到清末,内忧外患,这道禁令才慢慢解开,无数人涌进了东北。
那么清朝的龙脉到底在哪里?据说这条龙脉,就是当年没有被破坏的“悬龙”,位于清永陵后方的启运山。
清永陵位于吉林省永陵镇,埋葬着努尔哈赤以及他的祖辈们。后方的启运山,有高低不等的12个山头组成,正暗示了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不仅如此,这12个山头高低不等,也暗合了清朝每个皇帝的在位时间。比如康熙、乾隆、光绪在位时间长,所对应的山头就高大,雍正、咸丰和同治正好相反,所对应的山头就矮小。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是龙脉之说源自风水,在现代社会已经有很多人不相信了。
不管怎样,清朝的灭亡还是其自身的问题,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腐败无能,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把墓修在昆仑山上?
第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虽然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之祖脉、龙祖之脉、众神之乡,风水寰宇内无山出其右。但是昆仑远在西域距离中原王朝距离过远。很多时候昆仑山一带并不是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就算是势力范围也是属于边疆地带了。如果昆仑山修墓必须要有一个完全受到治理和控制的清平社会。而昆仑山一带显然各种势力纵横交错,无法提供这样的治世环境。
第二是修墓难度较高。昆仑山相对于中原来说不仅山峰险峻,气候恶劣,常年的高原气候对于修建帝王陵墓来说不只是工程巨大,而且修造工匠也受到高原反应的影响无法修改大型工程。同时,修建的材料运送和取材都是将要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在中原一带可以有运河水路运输,在昆仑山一带基本上只能是马拉人驮。可见建造难度是要成倍地增加的。
第三是古代帝王对昆仑山充满了敬畏。传统文化中的昆仑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和侵染的地方。古代帝王往往对天地,对众神有着极大的敬畏之心。不仅重大事情要问问众神的意思,而且每年重要的节日都要祭拜天地众神。如果贸然把墓修到昆仑山,古代帝王认为这是在冒犯众神之地,会让帝国遭受灾难。所以帝王出于信仰考虑,不会在昆仑山乱来。
南京的“龙脉”现在还在吗?
导读: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的省会。
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南京还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六朝古都”是唐代之前的称呼。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这六个朝代是: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
十朝都会是指前面的六朝,加上唐代之后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这四个先后在南京定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最早建都的是孙权,三国志中称之为“石头城”,说此地风水好,是帝王之地。
南京有长江这一天堑。南方政权依靠水军优势,进可渡江支持淮河,退可依大江据险而守。南京城四周防御条件也是得天独厚,但聪明的读者发现,除了明朝刚开始在南京建都,国运有277年外,其他的政权都很短暂。这到底是什么呢?
正文:关于南京的风水,当年诸葛亮顺江而下时,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声惊叫:“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晋大臣王导也曾说:“建康,古之金陵。”
然而,所有在南京建立的朝代,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南唐39年。后来,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终,仅仅50余年(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仅维持了9年。
为什么都如此短命呢?原来南京经过几番折腾,龙脉不在了。
最早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城还没有成为城的时候,先是吴王的属地,后来被越王占领。接着,楚王又赶走越王,驻军江边的狮子山。
有一次,楚王登上狮子山,环望四周,看到此处风景雄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跟随他的术士却说:“这地方风景虽好,但王气太盛!”楚王忙问,如之奈何?
用黄金镇压此地的王气,可保不再出帝王,就是出也是短命的。此乃黄金“镇王气”。术士言道。
楚王同意后,大臣们马上操办在狮子山顶挖坑砌砖,埋下一批黄金。以后南京又有金陵之别名了。
接下来是秦始皇当政的时候,有一天,术士告诉他说南京那地方有王气。
秦始皇最信天命之说,于是很担心,加之谶语“二世而亡”的流传,便命令术士想办法消灭那王气。
术士用了两个办法,一是挖断紫金山脉。
在风水的说法上,紫金山龙盘虎踞,是王气的一个来源。而术士的办法和以后的刘伯温斩龙脉是一样的。即杀死猛虎、斩断蛟龙。于是,秦始皇命大军挖断了南京龙脉了。
据说秦淮河的作用是可以“泻”掉这里的王气,我觉得这有点道理,秦淮八艳不就是亡国之优吗?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刘伯温斩杀了多少龙脉?后果怎样呢?
刘基,字伯温(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又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相传在明代洪武年间,刘伯温上朝启奏皇上说:"臣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即惠山)有紫气升腾,我掐指一算,这里将有龙脉生成。将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将",将要惑乱明朝。
朱元璋大吃一惊,急问:"如何是好?"刘伯温笑笑说:"待臣前往无锡细察一番,便有主张。
刘伯温来到无锡,登上龙山,四下张望一番,然后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攥成了一个泥团。刘伯温看着手里的泥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刘伯温立即吩咐随从,传旨龙山脚下众老百姓:大明天子深知民间疾苦,特派军师前来龙山察访,今发现龙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卖钱度日,变泥土为乌金,无锡人将永世享受不尽。
刘伯温跟着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那时候,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因日子过得十分贫困,都以为是朝廷为百姓着想呢。于是家家户户拿起铁锹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没几天,龙山街上开满了大小店家、摊位。刘伯温看到龙山脚下泥人店铺越开越多,暗暗高兴。
一天夜里,他与随同前来的太监开怀畅饮。酒过三杯,太监忍不住轻轻问他:" 军师,皇上派你来处理龙脉大事,你为啥叫无锡 老百姓做泥人?"刘伯温带着几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说:"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尽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将,这岂止三斗三升,我要刨得龙山一丝龙肉也不剩!"太监又追问:"军师计策虽妙,可龙山不死,后患无穷呵!"刘伯温安慰他说:"公公不必担忧,吾自有对策。"
过了几天,刘伯温突然调三百士兵,在龙山南面青山湾前的山坡上扎营下寨;并下令把这一带树林统统砍掉,从中选了一块地方,准备开凿一口深井。附近老百姓眼看树林被毁,断了他们樵柴生路,都跑来气愤地跑来找军师说理。刘伯温呵呵笑道:"我是见你们吃水困难,为你们着想,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浅呵!
太监不知他葫芦里卖啥药,老百姓走后,悄悄地问道:"军师,你凿井到底为什么呢?"刘伯温嘴巴一努,回答:"这凿井处是紧连龙颈的龙脉,井一开凿,不就断了龙脉、斩了龙颈?嘿,我叫无锡人守着这座死山,世世代代尽出瞎子、聋子靠讨饭为生。"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冷笑起来。
谁也没料到,两人说的悄悄话,竟被龙山听得清清楚楚。
龙山越听越气,气得九个山峰顿时颤动起来,把刘伯温和太监颤得跌跌撞撞,滚到了山脚下。
龙山的龙脖子也气粗了,一股怒气迸发出来,一瞬间天动地摇,"哗"一声巨响,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
第二天一早,刘伯温赶到打算凿井的地方一看,只见那里已平地隆起一个山头,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带着随从回南京去了。
这座小山,无锡人现在还叫它"产山"。无锡有句谚语"一夜长产山",就是这个典故。龙山未死,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无锡人捏泥人的手艺却从此 一代一代 传下来了。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昆仑山在古代称为“万山之祖”中华“龙脉之祖”。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她是玉皇大帝的“皇后”。大闹天宫中的瑶池圣水就来自昆仑山六月雪融化而成。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取之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上段。
据说这里是长年积聚的无根之水。格尔木河两旁峡谷绝壁相对,有两座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 昆仑山是明末道教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是万神之乡。
根据《封神演义》记载,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
但凡神山都有它的神秘之处,据说昆仑山上有一座地狱之门,只要有人或者动物踏足这个区域,都没有生还的余地。在那个神秘的峡谷里,百花齐放,绿草茵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因为没有哪个牧民敢在此处放牧。牧人宁可让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愿踏足这个神秘的地方。 据说死亡谷里四周散布着狼和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飞机残骸,所有这一切,都默默释放出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
据记载,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和马群都消失了,后来牧民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人们从此以后不敢涉足这块禁地。
昆仑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灵性,昆仑山脉被相师和堪舆专家认为是中国三大龙脉得发源地,龙脉是术语,解释为:像龙一般矫健妖娆、飘忽隐现的地脉。地脉以山川走向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境内,风水专家一般认为有3条龙脉,而这3条龙脉的源头都在昆仑山。由昆仑山起源的3条龙脉,按地理可分为北龙、中龙和南龙。
①北龙龙脉。
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北三省等北部地区,最后通过长白山而止。 在北龙的龙脉上,有北京、天津两座城市。明朝燕王朱棣由燕王府(洪武三年封 朱棣 为燕王,改元大都内殿为燕山府,洪武十二年燕王府营造完毕)发动靖难之役。从北向南打,一举攻破了南京城,夺了侄子朱允文的江山,朱允文自此下落不明。朱棣做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迁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北京是北龙脉风水最好的一座城市。 然后清朝就是在东北那地方起家,据说长白山是大清的龙脉所在地。龙脉所在。
②中龙龙脉。
中龙脉是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 西安、洛阳、济南均为中龙龙脉上王气聚集的城市。西安、洛阳两座城市相距很近,并且都多次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风水好,皇帝自然都选这里。比如洛阳,九朝古都,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东汉和唐朝都把长安和洛阳作为京都。而洛阳的北邙山是中龙脉最好墓葬之地,是风水最好的地方。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北邙山上,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墓、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以至于有了“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
③南龙龙脉。
南龙龙脉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后终止。
撰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