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在农村中很常见。也是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的时间。每到赶场天,街边便会出现比平时还多的小商贩。兜售各种东西的都有。小时候最爱热闹,没有钱也可以在热闹的赶场天四处看看逛逛,有一两块“巨额”零花钱更是高兴得飞起。赶场天,在农村中有月中的一四七,有月中的二五八,也有月中的三六九。乡镇上的赶场一改以前一周赶场定在星期天的习惯,基本满足乡村三天一场的习惯,要想天天赶场也可以在乡村周边的场镇轮着赶,乡村的人把赶场当作节日,因为它热闹、人多、活杂。
赶场也叫作赶集,对于很多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是对于从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却是无比的亲切,小时候,农村的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赶场了,因为赶场的时候不仅吃得多,玩的多,更是有机会能够饱饱口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赶场并不是每天都有的,要等好几天,在固定的时间才有,有些地方是“258"有些地方是“369”,还有些地方是“147”。你们那儿是多久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离开农村,去外面求学,工作,赶场这个词渐渐地淡忘在我们的身边。不过小时候的记忆,却是怎么都不会忘记的,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一看农村的特色,赶场。
对于赶场最深的映像,莫过于就是人了,赶场的时候人特别多,大人在去赶场前总会对孩子说,要紧紧的跟着,不要走丢了,不然会被人贩子抓走。
每次赶场,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卖的各种小玩意儿还有好吃的,往往吵着闹着想要大人买
有的人赶场是为了买需要的东西,有的是为了卖出家里挣得东西赚点零钱,有的是为了去街上办事,也有只是单纯的看热闹的。
最鲜明的就是菜市场了,除了现在的超市,以前赶场时候的菜市场可谓是最热闹,也是物品最丰富的地方,那种买东西的感觉,是现在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的。
往往在街角都会有卖鸡鸭鹅还有专门处理鸡鸭鹅的点,这里也是很受欢迎的地方。
还有卖小鸡小鸭的,小时候很喜欢过去逗它们,总想着家里人能买点小鸡回去养。
集市上的服装和现在的不同,那时候没有品牌这个概念,大都比较便宜,不过每次买衣服也都要砍好久的价。
还有纯手工制作的农具,箩筐扫把,质量都是很好的。
那时候最喜欢的吃的,莫过于街上的耙耙了,包子,馒头,油条,现在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小时候可谓是十分的美味。
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在街上看到耍猴戏的,通常都会里三层外三层的聚集好多人,看着猴子做出很多动作,总是会走不动路想多看看。
赶场,中午基本上都是在镇上吃饭了,那时候的一碗粉面一碗豆花饭也就两三块钱,老板人也很实在。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赶场的人也就只有一些留守的老人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记忆也已经渐渐地模糊,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赶场的那些事儿,那拥挤的人潮,飘香的小吃,还有婆婆爷爷温暖宽大的手掌。
赶场天的早晨,村民早早的挑着一篓篓鲜嫩嫩地蔬菜,乐颠乐颠的,喊着口号、双肩颤悠悠地走在山路上,一路赶到乡场的农贸市场,搁下一早的辛苦,换来一大把零钞。担子空了,又得去买洗衣粉、肥皂、盐巴什么什么的装在担子里。这一习俗承载着太多的特殊记忆,且有独特的购物乐趣,赶场天,属于农村人的热闹天。这里是小孩的游乐天地,是大人的歇息场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在农村有一种闹热叫“赶场”,你们那是147、258还是369?赶的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