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神针:考察刘伯温故居风水
村居四周环山,中成小盘地。村子背靠五指峰,形似五指微微弯曲。掌心就是武阳村,田垟中镶嵌着七个小土墩。如天上北斗七星有序排列。故名“七星落垟”。村尾水口山形如金龟上山,左边弓箭山,右边宝剑山,形成了左弓右剑,七星落垟,金龟把水口的格局。按风水模式来看,武阳镇四灵俱全,众水归堂水出东南。山环水抱,深藏不露。
清乾隆26年青田知县福建闽县吴捧日游《刘基故里》诗云:一岭摩上天,风云拥古树,高疑通上界,俯可数中原。
易海神针考察刘伯温阳宅:坤申壬子来水,水口乙辰,阳宅后方有常年不干涸之真应水泉,冬不结冰,夏不干涸。后方来龙长远,宝柱龙作后靠山,中间一脉斜出,跌宕起伏后复起金星结穴,前方白虎近案,远方官帽山作朝山。入村口处为外堂水口,水出乙辰,水口砂交锁紧密,金龟把水口。整个堂局之水缓缓从这里流出。明堂宽阔平正,远近距离舒适,藏风聚气周密。堪称风水美地!
上联:层楼思故居,下联如何对?
上;层楼思故居,
下;豪宅念茅屋。
上;层楼思故居,
下;娶亲恋旧情。
(谢邀)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刘基的《活水源记》写的是什么?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刘 基:活水源记
【原文】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①。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②,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③,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④;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⑤。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⑥,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
① 金鸡之峰: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② 槠(zhū朱):树名。结实如橡,可食。
③ 潴(zhū朱):水停聚。
④ 鉴:本指镜子,这里形容湖水清澈如镜,可以照见东西。
⑤ 滑:形容鸟声流利。
⑥ 属(zhǔ主):适,值。
【品读】
这篇小品结构严谨,层次非常清楚:首段写山,次段写水,末段抒发感想。
前两段以生动传神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及其形成的生态环境的清澄可爱,作者着重从泉水奔腾流注的动态变化中,从人文物象的精神形象里,揭示了“活”字的真谛,“活”就是不停息的运动,“活”是生命之源。末段即借水清不穷,活水源有泽及万物的“君子之德”,寄托思致,作者表明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为世人造福的美好愿望。
此篇不是单纯的写山水,而是对原始形态的自然风景加以淘洗和冶炼,提炼和升华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使自然美和精神美相互辉映,这是刘基山水小品最得称赏的一大特色。
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江晓英”和“一块儿吃吧”!
刘基的《松风阁记》写的是什么?
《松风阁记》由上下两篇组成,内容的重点各自不同。第一篇以议论为主,先从风和松谈起,接着谈到松声的特点,再归结到金鸡峰上三棵松,用四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风吹松的声音。第二篇是第一篇的补充,着重描写作者耳闻目睹的风吹松的情况,并继续用五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风吹松的声音,笔墨简炼,形象真切。
曾国藩的故居在哪?
曾国藩故居叫富厚堂,在双峰县荷叶镇,故居里有藏书楼,藏书达30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风水物品真的有用吗?
我看了多年风水了,我来给你解答一下。首先风水主要是讲的气,道家认为所有的物品都由气化而成,这个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看风水,无非看的就是气,这个气跟玄空里面的气不是一出,我所说的气是阴阳之气。风水里面藏阴阳,风水师要做的就是将阴阳之气平衡。关于你问的风水物品,我可以跟你说是有用的,但是得用对位置,比如我们讲的五行之气,如果房间内五行不调和,就需要用到风水物品,比如带有五行属相的摆件,当然我很少用这些,我通常用动物的毛发。还有镜子,比如门外有煞,就需要用的凸镜。这些只是浅显的道理,关键还是一句话,风水物品有用,但需要用对地方,有些是需要开光的。
刘基为什么不用避讳朱瞻基的名字呢?
刘基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生于公元1311年,卒于公元1375年。而朱瞻基则是朱元璋的重孙,是大明王朝的第5位皇帝,生于公元1398年,1425年即位,卒于1435年。而且,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明朝第四帝),生于公元1378年,1424年即位,卒于公元1425年。
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刘基在世的时候,朱瞻基还远未出生,甚至朱瞻基的父亲都没有出生,即便朱元璋能够给他每个儿子的都代都详详细细地定下字辈,也无法确定他重孙子的名讳,更谈不上避讳了。
而且,古人避讳帝王名字,往往是在帝王登基以后方才避讳,刘基连朱瞻基的老爹、爷爷登基都没有挨到(朱高炽1424年登基、朱棣1402年登基),又哪里用得着为了这两个小辈提前改名儿呢?
更何况,朱元璋是在公元1398年方才去世的,朱允炆也是在公元1402年方才被朱棣推翻的,刘基他又何必为了一个在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一个燕王的朱棣一房未出生的孩子避讳?世上哪里有为了一个亲王避讳的道理?
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四十。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分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大明律》
即便是在朱瞻基登基以后,按照上面引用的《大明律》中的规定,除非曾经有个人叫“刘瞻基”、“李瞻基”等等“瞻基”连用的,需要更改名字以外,像“刘基”、“刘瞻”、“刘瞻之”、“刘国基”之类的名字,是不用避讳的。
而且,朝臣在日常文书写作与口头表达的过程中,对于开国功臣这种类型的长辈,是绝对不可能直接称名的,而是称其爵位“诚意伯”或“刘诚意”,称其谥号“文成公”或“刘文成”(正德以后)的,如果有和刘基同辈的朝臣也可以称其乡里“刘青田”。所以,对于刘基而言,明朝官方文书与朝廷对话,除了史书上会称呼“刘基”以外,其他任何场合都不可能冒出“刘基”二字,即便明朝像汉朝那样没有字辈,朱瞻基直接名叫“朱基”了,作为长辈功臣的“刘基”,也绝无必要去为了一个从未谋面的晚辈避讳。
为什么诸葛亮刘基隐居大山还能对天下了如指掌?
诸葛亮是隐居隆中,诸葛亮本人是琅邪人,自小在徐州境内长大。但他的叔叔诸葛玄就是刘表的部下,兄长诸葛瑾是孙权的幕僚,姐夫蒯祺是襄阳蒯氏一员。襄阳蒯氏和襄阳蔡氏是刘表麾下最大两股势力。
诸葛亮的岳父是沔南名士,很可能是江夏黄氏同族。除了江夏太守黄祖外,还有东汉太尉黄琬。黄承彦的岳父是蔡讽,蔡讽就是蔡瑁之父,同时也是黄月英的外祖父。诸葛亮另一位姐姐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从子,而司马徽事庞德公如兄长。
诸葛亮的好友崔钧是东汉太尉崔烈之子,崔钧曾与袁绍共同举兵讨伐董卓,熟知当年反董卓联盟的事情。崔钧是河北名士,可以给予诸葛亮河北的信息。另一位好友孟建是汝南人,而袁绍、袁术兄弟就是汝南人,诸葛亮亦很合理的可以熟知当地名人的信息。
徐庶和石韬在中平年间就已经活动,并因董卓之乱才避难荆州,两人颍川人,而东汉末年的名士多出于颍川,司马徽、荀彧、钟繇、陈群、郭嘉、杜畿、郭图、辛毗都是颍川人。诸葛亮跟徐庶、石韬交友,自然也能听闻到这些颍川名人的信息。诸葛亮所谓的隐居就是不出仕,并不等于不交际,诸葛亮的朋友圈一直是相当上流的阶层。
刘基的祖父刘庭魂,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父亲刘炝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刘基自幼家学渊源,换句话说他的祖父是清华北大的教授,父亲也是地方著名的教授。
刘基十四岁就入郡庠读书,相当于国家最高级的大学,并且刘基学业出众,过目而能识,很快就得到神童的称号。刘基十七岁时离开府学,四处游学增强见闻和学识,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刘基在二十岁以前就已经有了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经历,不要说什么天生奇才,刘基固然有天赋,更重要的是他还花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二十三岁的刘基进京城考试,高中进士,但因为元朝末期形势混乱,刘基才返回家中隐居。
其后刘基也曾担任地方官员,任职五年,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政绩相当出众。其后辞官隐居,又再度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但终究没法迎合元朝的官僚系统而辞官,跟好友欧阳苏四处游玩,寄居于山野。但他在杭州期间的隐居只是不出仕,仍旧跟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后来又被征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负责处理浙江地区叛军,但叛贼方国珍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因此怒而辞官。可以得知刘基所谓的隐居,无非是在断断续续的休假和出仕,他只是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非没有交集,也并非没有阅历。
刘基效力朱元璋的时候已经四十九岁了,以刘基的学识和阅历,为朱元璋开国创业,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易海神针:考察刘伯温故居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