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阴宅
某年清明过后才一个月的时间,村子里已经有三个人死了,有一个是久病在床的老人,另外两个则是出了事故意外的死去的,基本上每十来天村嚅便有人家办丧事,虽然也有人感叹不知道今年的风水是怎么了,但人们最看重的还是为死去的人挑选好的阴宅,一是让逝者入土为安,二是好的风水地可以福荫祖孙,但这事也急不来,意外死去的人家里没有准备,只好先把骨灰寄存了,在慢慢找合适的日子和地方安葬。
尽管一个月左右村子里死了三个人看着已经很紧凑了,但大家知道这应该不会是结束,因为还有两个久病的老人,生命也只不过是在数着指头算日子,他们就是同住在村西的张发的老父亲老张头还有宋安的父亲老宋,这张家和宋家经济条件都很好,至少在村子里已经算得上是富户,老宋早年的时候是个很有名的风水先生,就连城里的人也会慕名的前来找他算上一卦,所以他应该是村子里先富起来的,而老张头却不同,早年的家里条件并不好,到后来干脆的就诸事不顺起来,尤其是结婚以后,老婆接连几次怀孕都莫名其妙的流产了,最后老张找到了老宋,拜托他给看看自己的家,算算自己的命,老宋帮着老家家改了房门又下了些镇物,做好这些便告诉他没事了,最初老张还是半信半疑的,可从那起,家里竟真的慢慢好了起来,还顺利的生下了张发,家里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大富贵,但老张头觉得很知足,于是就和宋家像朋友一样的走动着。
到了张发他们这一代,情况有点不太一样,张发是比较有心计,投机取巧的还爱占些小便宜,虽然无伤大雅,但在村子里的口碑并不算好,而宋安则不同,他没有心计,对人也很和善,只不过不太爱说话,在人们看来有点木讷。
图文无关
老张头和老宋好好坏坏的病了也近一年的时间了,大家也都觉得是时日无多,老人一般到了这种情况下就会想自己能找一块好地入土,所以家里人也不忌讳的在村子周围看风水,看能不能找到个好风水的阴宅,但张发并不听老父亲的催促,似乎也不急着给找墓地,其实在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那老宋会看风水,自然早就有自己的墓地选址,因为张发已经不只一次的看到老宋在身体好的时候徘徊在村西头的一个山脚下的空地那,他选的墓地肯定是个绝好风水这地,如果自己父亲百年后葬在那里可就几世无忧了。虽然以前父亲也总跟他说家里能过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多亏了老宋的帮忙,但张发不以为然,他总觉得老宋留了一手,要不自己家肯定能更加富贵。
村子里那时候对用地不严格,只要说明用处申请一下就可以,张发于是就早早的在村子里备了案,说申请那块山地给父亲做阴宅,回家也把这事说了,当然没提那是老宋以前看好的,父亲觉得那里依山,也觉得满意,也算是了了一块心病。
转眼又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张头和老宋相继的去世了,老张头就埋在了村西的山坡下,而老宋呢,只是埋在了自家的一处自留地里,也有人议论,这老宋到死了也没给自己选个好的阴宅,也说老张头的坟地选的不错,有个靠山儿。
日子转眼又过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宋安家依旧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逸生活,而张发家却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的波折,那还是在老张头下葬后的二个多月,一直在家里靠倒腾山货为主业的张发接了个不小的订单,也就从那时候起,张发可以算得上了飞黄腾达了,生意越做越大,钱也是越赚越多,还在城里买了车买了房,据说还找了个情人,就这样过了一年的时间张发被钱烧的有点找不着北了,也跟着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沾上了赌瘾,最初的时候还真是赢了不少,慢慢的他就开始专心的赌博,生意上的事情全都交给手下人去做了,没过半年,不光先前赢的钱都输了回去,还搭进去不少钱,赌场的人都知道他是大老板,也就让他欠着,回去取了在来还,张发觉得可能这阵子手气太背,想休整几天在杀回来,于是回到公司想划些钱,结果不过几天没回来,此时的公司早已经乱成一团,原来一直打理生意的手下卷了公司里所有账面上的钱跑了几天了,现在供货的,催账的都来找他了。
就这样为了还账,张发卖了名下的所有的车子和房子,才算勉强缓和了下来,不过接下来的也是漫长的还债之路了。
在张发还富贵的时候有人问过宋安,老宋是那么历害历害的风水师,而且又去过村西山坡地看过,咋就没有想在那建阴宅呢,宋安则老实的告诉人家:
“我爸也说过那的确是块难得的好地方,但人有多大的命才能享多少的福强求不来,否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留不住的,怕日后还是损了以前所有的福报还偿还这。所以最后他选了那块平稳的自留地做为自己最后的去处。”
故事就是故事,各们看官们万勿较真儿哈,但求看得开心就好。
注:本故事为黑夜故事驿站原创,欢迎看官转发评论,谢谢支持,会陆续更新各类民间听来的小故事,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哦。
配图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平原阴宅风水案例?
这个问题语言描述的倒是比较清楚,大家都知道看风水的专业称谓是堪舆,意思是要现场勘察辨识,因为语言表达会有出入的。我的理解是这块地还是不错的,做阴宅是很好的,东偏北的机井是个比较明显不好的因数,不利长房,其他的看图片不明显,整体评价此处不错,有点小毛病都是有办法避免的。
“弱水三千”的典故出自哪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其实源起于佛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是说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美好的故事,用心把握其中一样足矣。《红楼梦》中贾宝玉只是借用此典表示对林黛玉的喜爱,自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才被正式用来形容爱情。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
讲到这里,佛祖露出笑容,对菩提树下那个苦恼的人说:“你记住,你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中曾两次出现弱水,第一次应该是用来形容跛足道人的神仙居所:“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第二次则较为出名,是宝玉向黛玉表明心意:“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源起佛经,《西游记》中也曾用“三千弱水深”来形容流沙河的险要,《红楼梦》中“弱水三千”首次被用以表达爱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因此著名,被沿用至今,故而后人一般会误以为其出处是《红楼梦》。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感谢悟空邀请,前哨为您解答。
所谓"四王抬棺",指的是位于西班牙维利亚大教堂中的一座著名青铜雕塑,如下图:
这尊铜塑表现的是四位身着华贵服饰的君主肩扛一方棺椁。而棺椁中躺着的正是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而在抬棺的四人中,有两位不仅是夫妻,还是当年资助哥伦布远航的贵人:费迪南国王和伊萨贝拉女王。
正是当年伊萨贝拉女王在费迪南国王面前极力说服,才为哥伦布的大航海伟业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不过在开启航海前,哥伦布就和伊萨贝拉女王已经约定好了航行获利的瓜分计划。
对于哥伦布为何会被四位当时地位至高无上的君王抬棺,似乎没有固定的说法。但笔者更倾向于此举是为了肯定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由此极大的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繁荣。
另外,在这尊哥伦布的棺椁前,碑文的内容也是十分有趣: 这里躺着一位英雄,他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这里躺着一位魔鬼,他的出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咸猪手”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咸猪手」就是男子对女子性骚扰动作的代称,这个俚语来自粤方言。
我看到有的回答说「咸猪手」出自《资治通鉴》是什么鬼?
目前只能确定「咸猪手」是粤方言,「咸」肯定就是粤语中的「咸湿」,也即「好色」的意思。
如果追溯「咸猪手、咸湿」词源掌故的话,其实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
「咸猪手」为何有「性骚扰动作」的隐喻?
很多南方方言都有「猪手」这个词,北方一般称为「猪蹄」。问题下很多回答都是搬运的百度百科,什么「禄山之爪」,安禄山是「猪龙」,所以「咸猪手」跟安禄山有关。
这种说法也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其实,百度百科又是抄袭自《咬文嚼字》杂志的一篇论文:
(引自:李玉平; 邓波, 《咬文嚼字》 2009年04期)
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证据过于薄弱,有穿凿附会之嫌。
词源追溯的考证必须给出完整的源流演变脉络,「咸(湿)、猪手」完全是粤方言词汇,必须要有证据证明「咸猪手」和「禄山之爪」完整演变线索。
其实,安禄山的「猪龙」完全没有好色的贬义,「猪龙」在古代也算是一种祥瑞,所以,《太平广记》中唐玄宗说「安禄山是猪龙,我拿他没有办法」。
如红山「玉猪龙」:
「猪」是有「好色」的隐喻,但不是来自「猪龙」,而是来自「种猪」也就是「公猪」,因为公猪能不知疲倦的配种,有巨大的睾丸:
所以,古往今来都将「公猪」比喻「品行不端淫荡」的男子,古代把「公猪」叫做「豭」。
如秦代将「通奸行淫男子」叫「寄豭」,秦始皇和吴越遗民约法,这种人杀了没罪——
- 秦始皇《会稽石刻》: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 《史记》司马贞《索隐》:豭,牡猪也。
在福建和广东方言中,「公猪」叫「猪哥」,就有「色鬼、淫棍」的的隐喻:
引自:汉语方言大字典,页5620
所以,「公猪」有「好色男子」的隐喻,「好色男子的骚扰之手」,当然可以叫做「猪手」,就是的一种拟人化修辞,但是「猪手」容易发生歧义,所以要加上粤语中表示「好色、淫荡」的形容词」——「咸」,也即「咸湿」之省。
关于「咸湿」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外来词:英语「hamshop:肉店、火腿店」的音译词,比如百度百科:
粤妓行话:衣着土气的好色者
晚清学者徐珂指出「咸湿」来自粤妓行话:好色男人
《清稗类钞·方言类》:鹹溼,譏人行為之不正,如喜看女人等事,故有鹹溼先生、鹹溼伯爺公之名也。
《汉语方言大字典》引用了徐珂的解释:
引自:引自:汉语方言大字典,页3962
另《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页668)引《切口大词典》指出「咸湿」来自粤妓行话,指「土气而又喜看女人的男子」:
我找到了这本民国时代编纂的《切口大词典》,确实专门为「娼妓——粤妓」设一类别:
「咸湿」是粤妓之口头禅,意思就是「好色的土鳖」:「人之性情言语举止衣服,带有乡下土气,而性喜爱好女者」
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很多从未听说过的隐喻行话,比如粤妓把弯男啪菊叫「烂棉胎换烂布」:
引自:吴汉痴主编,《切口大词典》(上海东陆图书公司,1924年),页279
以上两种说法,我对第一种说法——「咸湿」一词来自英语「hamshop」表示怀疑:
「hamshop」应该起源于上海,是民国时代一种叫做「台基」的妓院 ,有点像今天的「情趣旅店、私人会所」,外国人称「台基」为「hamshop」,所以也叫「咸肉庄」、「咸肉店」:
引自:吴汉痴主编,《切口大词典》(上海东陆图书公司,1924年),页280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叫做《北上广泊来词有机夹杂渊源》的文章,文中对「咸湿」一词起源的解释是:
清民年间,广州的下层市民——苦力、工人、学徒等工余找乐子,全然不理会天气炎热,常常浑身臭汗地钻进妓院里,炮寨(下等妓院)的姐儿事后少不了拿他们开涮,笑话这些又咸又湿的汉子“擒擒青”(鲁莽急色),由是“咸湿”融入淫秽下流的语境从妓院流出坊间。
引自:上海老年报:http://www.shmzj.gov.cn/gb/lnb/node12/userobject1ai13046.html
我觉得这个解释是合理的,比较符合粤妓切口「咸湿」一词「好色的土鳖」的意义。有晚清民国《切口大字典》、《清稗类钞·方言类》这样的文献支撑。
---------------------------------------------------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倾向是:
「咸猪手」的「猪手」是「公猪」的隐喻变化而来,「公猪」古往今来都有「好色之徒」的隐喻。在粤语等很多南方方言中,用「猪哥」一词表示「好色男人」。
「咸」则是「咸湿」的简化,词源意义是「好色的土鳖」,来自广州妓女切口行话:对那种底层嫖客的蔑称,因为他们没钱又老土,干完苦力之后,浑身臭汗,又咸又湿,不洗澡就钻进妓院寻欢。
后来渐渐在粤方言中,「咸湿」演变成「咸」,泛化可以表示「色情」的意思,如「咸片」「咸书」等俚语。
另外,「咸湿」在粤语中只是对「好色男人」的称谓,「女子淫荡」在粤语中称为「姣」:粤语中有「发姣」就是指「女人风骚、发浪、淫荡」的意思。比如粤语中有俗语「又怕生仔又发姣」。
当然,「切口」乃三教九流的隐语行话,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亚文化,一般辞书、文献都记载非常有限,色情业就更加。所以,考据起来也只能凭有限信息进行推断。
因此,我说是「倾向」而不是「结论」。读者也可以审视以上列出的证据,自行判断。
成语“唾面自干”出自什么典故?
如果有人告诉你别人把唾沫吐到脸上别擦等它自己干,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这家伙是疯了。如果他还是当朝宰相的话,那么大家肯定会认为这是个老好人官僚。只是,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这位“老好人”叫娄师德,初唐时的进士(相当难能可贵)。本是文官出身、已经升到监察御史的他却在高宗上元年间意外地成为了一名武将,这一点还要特别感谢吐蕃人。
娄师德
这一年吐蕃侵犯唐朝边境,在洮河与唐军激战,唐军大败而主帅阵亡。娄师德奉命前往集结残兵并且出使吐蕃议和。吐蕃首领本有意轻慢这个文人,结果被礼数丝毫不减的娄师德震慑到了。经他一番侃侃而谈后,吐蕃不但同意与唐朝议和,更对这位使臣报以了最高的敬意。
唐吐大战
世界第一强国的尊严哪里容得吐蕃挑衅?很快唐军就展开了报复性的军事行动。年逾四十的娄师德自告奋勇地走上战场,并在白水润和吐蕃军遭遇。双方连续交战八次,唐军全部取胜,这就是刚刚弃笔从戎的娄师德所取得的战果。
唐蕃关系稳定后,娄师德继续带领士兵在丰州边境驻守。他走出营房,亲自和士兵们一起耕种,短短几年内就储存了几百万担的粮草,一举解决了边境军队缺粮缺饷的难题,更为国家财政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丰州今貌
这样优秀的人才自然要好好任用。很快武则天就把娄师德内调为夏官(即兵部)侍郎并代理尚书职务,不久又拜他为宰相。娄师德感激皇后的知遇之恩,奉命将他在丰州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整个西部边境,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然而世事无常,天威难测。一手提拔娄师德的武则天在高宗去世后加紧了篡唐的步伐。她一方面实施酷吏政治对大臣们严加防范;另一方面又恩威并施,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手段将大臣们收拾的服服贴贴。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娄师德虽然天性宽厚,却也只好夹紧尾巴做人,这一点在和他另一位宰相李昭德的关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昭德
娄师德身形肥胖,却又健步如飞,和李昭德一起走的时候常把他甩在后面。有一天李昭德就愤懑地说:“我怎么被你个泥腿子甩在后面了!”听完这句话,娄师德不仅没生气,反而憨憨一笑:“我要不是泥腿子,那谁还是泥腿子呀?”一句话把李昭德说得又愧又佩服。
前面说到那个吐唾沫的事,源于娄师德的弟弟在出京为官前和他的一番对话。娄师德告诉弟弟要能忍,弟弟说:“哪怕别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就默默擦了不声张。”娄师德摇摇头:“不能这么干。你给它擦了,这不是更让他生气吗?你就让唾沫自己干了不就好了吗?”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典故。
唾面自干
娄师德确实是个好脾气不惹事的主,但倘若要是认为他是个纯粹的老好人、尸位素餐的官僚就大错特错了。他忍辱负重、不与世争,只是因为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非如此不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更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瞾登基后,吐蕃再次进犯。此时的周(唐)军由于频繁地国内斗争,实力已远不如太宗、高宗时期那样强大。尽管如此,娄师德还是率军毅然与敌人在素罗汗山激战,终因敌我悬殊而失败。武瞾将娄师德贬到外地。但不久,由于契丹人叛乱,朝廷又再次将这位老将召回,并且负责招讨安抚事宜。
古战场今址
相比于这些事,娄师德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发掘了狄仁杰这位千古名相。然而由于娄师德做好事不留名,使得狄仁杰直到拜相都不知道自己是被娄师德举荐的,甚至还因为娄师德那副老好人的样子以为这是个混饭的,想要把他挤走!
狄仁杰
武瞾心里很明白,于是就问狄仁杰:“娄师德是不是个贤人啊?”狄仁杰很硬气地说:“是个好将军,但能不能做好宰相臣就不知道了。”武瞾又问:“他能知人善任吗?”狄仁杰说:“我虽是和他同朝为相,但还真不知道他有多知人善任。”
电视剧里的武瞾和狄仁杰
武瞾笑了:“朕之所以用爱卿,是因为娄师德力荐你是个贤才,看来娄师德还是有点识人的嘛!”然后把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折子拿给了狄仁杰看。狄仁杰惭愧得满脸通红:“娄公如此好的德行,我竟然还想着排挤他,我真不是个东西啊!”
娄师德出将入相三十年,恭敬勤勉而又朴实忠厚。在武周革命前后,酷吏横行,高官多不得善终。只有娄师德在这样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不仅保全了一家性命,更为国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贤才。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在我国,“男左女右”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又影响深远。古人很早就在文献中明确提出“男左女右”一说,唐人所绘《女娲伏羲图》中亦是伏羲在左持矩,女娲在右持规。再如,男女共同出席社交场合的座次,也要遵从“男左女右”,就连中医问诊都是“男左女右”。总的说来,这一俗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阴阳观念和尊卑观念的影响,但又不乏一定的科学性。
一、阴阳之道男左女右习俗的发展,与阴阳学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阴阳最初指的是日照的向背,古人常把阴阳与天地、高低、东西、左右、刚柔等相配合,甚至延伸到男女。《易·系辞上》就说到:“乾道为男,坤道为女”。而乾为阳,坤为阴,自然也就是指男为阳,而女为阴了。
《礼记》的注疏中又说“左,阳也;右,阴也”,故而男为左,女为右。其中又说,“左阳道,嘉庆之事”,“右阴道,为忧凶”,这又是将左右与吉凶联系起来了。阳为左、为吉、为男,阴为右、为凶、为女,此中便可以看出男女所代表的地位尊卑差异。
二、尊卑之道
古代专制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尊男而卑女的,“男左女右”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尊卑之道。但若只是单纯以左右的尊卑,来证明男女的尊卑地位之别,又显然不够有力。因为在不同朝代,左右之尊卑并不是固定的。
例如,秦汉基本尊右,而隋唐尚左。古人经常将贬谪称为“左迁”,但又有“虚左以待”之说,将先贤称为“右贤”、宰相为“右席”,但又有“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之说。因此时代不同,所处境况不同,左右的尊卑地位也不同。而“男左女右”的尊卑之说,更多的是由其引申义来决定的。例如,古人视左为吉、右为凶,君王坐北朝南则以东为左为尊,西则次之。综合左、右的象征义才可看出“男左”之尊。三、科学之道
除了固有习俗和观念的传承,“男左女右”也有其科学依据,这也是为何中医看诊时,要根据男士的左手和女士的右手来进行判断。
相较女性来说,男子性刚强,故为阳为左,女子性温和,故为阴为右。中医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提出“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之说,确有其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礼记》、《男左女右习俗及其社会内涵》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九鼎之尊”的典故从何而来?
“鼎”单从字面解释: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白了就是军队的做饭锅。
但自夏朝以来,大禹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州的最高长官为州牧。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了九只造型古朴,雍容雅典的鼎。然后,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奇异之物仿刻于九鼎之身。
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我们现在说的”九州方圆”这个词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铸九鼎意思不凡,它象征了全国民族统一和王权高度集中,显示夏启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时,这“九鼎”也就赋予了权威和尊贵的象征。表示贵族之间身份的区别。夏启曾有严格的规定:
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这就是九鼎之尊的由来。拥有九鼎的人非王不可。
因此,‘鼎’从那时起,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后来,“问鼎”成了窥视王权的行为。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 雒 ,观兵于 周 疆。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 铸九鼎, 三代 视之为国宝。 楚王 问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
上面这段话大致是: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兴兵攻击陆浑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使者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
在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秦始皇所在的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九鼎却神奇的消失了。
撰文/ 秉烛读春秋
合肥逍遥津的典故,你知道吗个?
逍遥津位于合肥市旧城的东北角,是一座约2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逍遥津古为淝水上的一个津渡。公园外,有一座西津桥,又有逍遥桥,是合肥对外交通要道。
逍遥津名称历史悠久,以三国古战场闻名后世。曹魏与孙吴为争夺合肥,鏖战32载,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就在古逍遥津畔。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至今逍遥湖心3岛中还有一土丘,相传为张辽的衣冠冢~
“衔环结草”有什么典故吗?
谢邀!
先祝友元旦快乐!
结草衔环乃古人报恩的两个传说。
一,结草:春秋时晋大夫魏颗之父有一美妾,其父临终命魏颗将妾陪葬。颗不忍,放妾另嫁。妾己故的父亲为报颗恩,协助颗战场上结草拌敌获胜。
二,衔环:
东汉时,九岁童杨宝在林中救下受困黄雀,此鸟乃王母宠使。一日,衔四玉环赠与杨宝。令其享尽荣华富贵。
后人把这两个故事合并为结草衔环,教人知恩图报。
有哪些关于“四”的典故?
四大名著
指的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注
注”是注释体例之一。其中有四部,不论从文学史还是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最普遍的说法是: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李善《文选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另外一种说法是段注《说文》、郦注《水经》、刘注《世说新语》、李注《文选》。此外,还有把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郦道元注《水经》放在一起叫做“三大名注”的说法。陈寅恪先生《 寒柳堂集》《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一文中,指出“裴松之、刘孝标、郦道元网罗群书以注书,不独保存大量已佚古籍,且其注能较原作更具史料价值”。按陈先生的说法,三大名注是指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无疑。
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
陈寿写的《三国志》有些地方过于简略,有些地方甚至是故意地歪曲历史。晋以下一百三十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宋文帝已经发觉了这个不足,于是命中书侍郎裴松之进行增补、注解、纠错。裴松之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武断地进行取舍,而是把存疑、矛盾的地方“并皆抄纳,以备异闻”(裴《上三国志注表》)。
四大奇书
很多人都知道四大奇书多说的是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并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即《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是一部艺术上卓有成就、影响很大的浪漫主义杰作,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四大传说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民间爱情传说。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相关书籍较多,不推荐了哈。
四大演义小说
多指的是三国演义、东汉演义、隋唐演义、大明演义。
明清四大志怪小说
明清四大志怪小说指的是《镜花缘》《封神演义》《西游记》 《聊斋志异》 。
四大美女
西施 王昭君 杨玉环 貂婵(沉鱼落燕,闭月羞花)
西施 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貂蝉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人物, 陕西米脂人(一说山西忻州人,生于洛阳)。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董卓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大才女
蔡文姬 上官婉儿 卓文君 李清照
蔡琰 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四大名妓
苏小小 李师师 梁红玉 陈圆圆
苏小小 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她早年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树之下。建立慕才亭。杭州西湖苏小小墓。苏小小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
李师师 (1102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梁红玉 原籍池州(今属安徽),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1]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