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这个评价最早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王志坚则在《读史商语·卷三》中评唐太宗云:“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因此后人用此代指历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出色建树的帝王。然而,围绕着“千古一帝”这个称号,许多人都在争论李世民的资格。相比较秦始皇嬴政,这位首创大一统中国的伟大领导者,李世民的功绩在他们看来是不足以相媲美。
其实,秦始皇统一六国,李世民恢复大一统中国,还扩张了不少疆域。李世民的功绩担得上他的皇帝大位,唐太宗皇帝为国家奋战与贡献可谓建树颇多、影响深远,也正如此,才铸造了他千秋知名度,而他所做的一切也达到了封建君王的最顶峰。李世民受到天下百姓的尊重也体现在当时最受推崇的佛学之中,连观世音菩萨都给改名了。我们在读《西游记》的时候都是听别人叫观音菩萨,这正是因为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他的“世”字需要避讳。观世英菩萨被鸠摩罗什翻译出来的时候李世民还不存在,直到唐朝建立之后,才改名为观音菩萨。
生前可以让神仙改名,这等威力世间罕有了吧。可人们不仅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十分畏惧,就连死了的李世民也足够让人恐惧,盗墓贼们都不敢去盗掘李世民的陵墓呢!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昭陵规模十分庞大,其陪葬墓就180余座。开国功臣如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秦琼、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等人都陪葬其中。当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带着部族归顺大唐的时候,李世民也放下对异族的偏见,极力款待他们,还允许15位少数民族领导者陪葬昭陵,这无疑对民族融合、团结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故而,最终的昭陵博物馆是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
有皇帝陵墓的地方就意味着金银财宝,更何况还有大批贵族陪葬,昭陵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大盗墓贼温韬就打过唐代帝陵的注意,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唐朝皇室真的倒霉,碰上了这么一个瘟神。可是唐代帝陵中仅有乾陵是幸免于难,温韬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哪里管你什么千古一帝李世民了。
当时的唐昭陵里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李世民的陪葬物,还有大量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昭陵真的是富得流油。可是,不同文墨的温韬竟然对我们的文化瑰宝再三破坏。这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昭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家们认为,《兰亭集序》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销毁的。
到了今天,国家将唐昭陵给保护了起来,国家考古队都不敢进入昭陵进行工作。原因之一固然是昭陵依旧存在一些机关,擅自闯入难免有风险;二者就是出于尊敬死者,保护文物的态度,如果突然进入密封了数千年的墓室,珍贵的文物可能就会随风飘散,不复存在了。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陵墓昭陵被盗过吗?
据史书记载被盗过。昭陵,位于陕西咸阳礼泉县城西北九嵕山上,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
昭陵开辟了唐代帝陵因山为陵的先例,其建造之时,大唐正值贞观盛世,富庶强盛,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营造陵墓。
昭陵依山营造,气势雄奇、占地极广,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为唐代帝陵的经典之作。
据史料记载,昭陵依山凿石建造地宫,深邃幽秘、富丽堂皇,不异人间。
据《唐会要·陵议》记载:
陵在醴泉县。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玄宫。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玄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德皇后即玄宫后。有五重石门。
昭陵地宫墓道口(下图)
如此庞大的规模,加之野史记载陵内附有丰厚的陪葬品,很难不让人觊觎垂涎。
唐朝末年,战乱纷争,军阀温韬遍挖唐代诸陵,昭陵也未能幸免。
据《五代史·温韬传》记载: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甚至,唐太宗的尸骨也不得安宁,据宋代野史嘉祐杂志记载,北宋初年,宰相赵普在长安就曾买到了太宗的遗骨,后将其葬在了昭陵之下。
由于昭陵地宫尚未考古发掘,没有直接的证据印证被盗的具体情况,我们只有从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中去探索猜测,至于真相,还是让它静静地保留在昭陵之中吧。
答毕,供参考。谢谢!
唐末五代时期,温韬是怎样祸害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
李世民生前有贞观之治,一直标榜勤俭治天下,说什么自己的昭陵“足容一棺矣,务从俭约”,但其实他是言行不一的,昭陵其实规模巨大,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只有泥车木马,瓦鼓芦笛,其中金银财宝众多,富丽之极。
李世民为了迷惑天下人,尤其是盗墓贼,还特意立了一个石碑,宣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之类,说昭陵里,没有金玉人马,都是些土木制就的形具,根本没有发掘价值,所以让奸盗息心,不再生盗墓的意思。
结果到了晚唐乱世,盗墓贼们文化程度粗疏,都不认识几个大字,哪里懂得碑文上的意思,于是胡乱发掘,为首的盗贼是温韬。温韬本来是个土匪,但是在官做贼,贼做官的晚唐时代,他投靠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认其为干爹,所以得以成为一方军阀。温韬驻守的地区正好在大唐皇陵一带,于是他也像军阀孙殿英一样,盗掘了皇陵。除了发掘乾陵(唐高宗武则天合葬墓)时,因风雨大作,雷电交鸣,震慑得贼众不敢动作得以幸存外,均被盗掘。
温韬打开唐太宗的陵墓后,从墓道进去后,见地下宫殿非常壮丽,和人间的宫殿无异,除了巨量的金银珠宝外,钟王法贴,包括《兰亭集序》之类,都被贼人盗走,有传说称温韬等人不识书法珍品,以致于丢弃损坏,想必不准确,还是《资治通鉴》中说的比较准确:“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想这些传世法帖也是珍宝,盗贼中的官长也不会如此不认货。
李世民的遗体经历了几百年,已经朽坏,但头发还没有完全腐烂,于是给当时盗墓者的印象是“披头散发”的形象。这些贼兵连尸骨也不放过,将李世民的骨头架子也拆了拿走卖钱,到了宋代时,宰相赵普到长安街市游玩,就买到李世民的一节骨头,他心生怜悯,于是四处收购,把李世民零散骨头收集了大半,又葬回昭陵。其中李世民的头盖骨,被一个富豪收藏,要价极高,还不愿意出手,费了很大的周折才买到。
可见,李世民的昭陵被温韬糟蹋得有多惨!
后来,连昭陵墓旁的石刻“昭陵六骏”也都被切碎盗走,当然这和温韬无关了,是近代所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昭陵的宏伟建筑,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产物。
你认为《兰亭序》真迹会在李世民的昭陵墓里吗?
史传温韬是“背叛大师”、“贼星”。据《新五代.温韬传》中记录:他为节度使时,盗掘了历代唐陵十八座中的十七座。
在他盗至昭陵时,因其坚固挖不开,最后从陵墓中的下水道进入墓室。见墓室中富丽宏伟,不似人间。正中为寝室,东西两厢室有石床数列,床上有石函,石函中又套有铁函,其中秘藏有前世的图书及钟繇、王羲之的真迹,纸墨如新。随后温韬“悉取之”,从此流传人间。后在发掘乾陵时,因风雨大做,只有作罢。至使乾陵保存至今,未遭破坏。
在前人留下的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据说被盗物品“清单”中并没有具体记录有《兰亭序》,因此推测“兰亭”真迹并没有随葬于昭陵。又因乾陵还未发掘,据此推测“兰亭”真迹还保存于乾陵之中。
此推测的根据是,李治和武则天却极好书法。很可能被他们“调包”。而据现今对乾陵的考古物探发现,以地宫规模比例判定至少随葬品多达500余吨,不排除《兰亭》真迹就存于其中,这也是世人对发掘乾陵最观注的原因之一。
而反回来说,在唐太宗驾崩时,曾留遗嘱要求把《兰亭序》陪葬,唐高宗李治也遵照了,而另一说法是:唐人刘餗在《隋唐嘉话》中记载:“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笔者认为,不管哪种说法,都指向了“兰亭序”是随葬在了昭陵。古人“视死如生”,唐高宗李治不可能为了本字帖而违逆父亲的遗愿,再说还有大臣们的监督呢?
极有可能的结果是:《兰亭序》真迹秘藏于昭陵的另一极隐秘之处,在温韬等众人进入地宫抢掠时,因人员混乱匆忙、黑灯瞎火,没有仔细搜察,至使“兰亭”真迹幸免于难,至今还静静躺在昭陵。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兰亭”真迹已被温韬盗得,因某种如私藏或不识真宝等原因而遗漏了。此推断“兰亭”真迹已流于人间收藏,或因战乱遗轶,灰飞烟灭?或还存于世间某一乡村、古刹之中。。。?静待重现光耀于世。
唐代弘福寺怀仁和尚的书法水平怎么样?李世民为什么让他来写序文?
能搞出圣教序你认为水平怎?不用问
昭陵建成“山陵”防盗效果好吗?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这是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之际留下的遗言,李世民尊重长孙皇后的选择,并且也认同之前虞世南提出的依山为陵的俭葬制度可以让盗墓贼少光顾点的观点。于是李世民就在九嵕山开建昭陵,这将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安息之地。
昭陵是大唐第一座依山为陵的陵墓,之前唐高祖的献陵还是堆土为陵。李世民对于自己的陵寝格外的关心,为了不至于被后世打扰,他做了很多安排,在长孙皇后下葬之后,李世民撰写碑文,其中写道:
“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用意自然是想断了盗墓者的挖掘心思,但是这毕竟是帝王陵墓,即便李世民真的不放金银财宝,而只是字画书籍等,后世谁又会真的相信呢?
过了不到三百年,昭陵就被盗了,盗墓者就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盗墓贼温韬,温韬将关中十八唐帝陵都问候了个遍,其中进入昭陵的事情就被记载在两五代史中,当时就是乾陵是温韬想进而始终进不去的。这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
昭陵地面上的东西也遭到了破坏,昭陵祭坛的东西两边曾各三座石刻骏马浮雕像,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为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騧。这六匹马可不是一般的马,它们都是唐初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战马。
白蹄乌:纯黑色骏马,四蹄为白色。曾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割据陇西,是薛举的儿子,薛举本来实力强悍,一度大败唐军,却在618年猝然病逝,其后薛仁杲继承父志。不久,李世民率大军征讨薛仁杲,经过两个多月的僵持后,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这一战中李世民所骑的战马就是白蹄乌。
特勒骠:黄马白喙,毛色黄里透白。曾跟随李世民平定征讨宋金刚。宋金刚依附于刘武周,并建议刘武周南下取太原,于是和唐军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619年冬天,李世民奉命征讨刘武周和宋金刚,在这一战中,尉迟敬德降唐,第二年,刘武周和宋金刚大败双双逃往突厥,都被突厥杀死。当时李世民所骑的战马就是特勒骠。
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此三匹马曾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和窦建德。其中飒露紫的前胸中了一箭,丘行恭在帮它拔箭。620年开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所到之处各地纷纷投降,王世充的洛阳城成了一座孤城,不得不求救于窦建德,窦建德在吞并孟海公之后支援王世充,结果李世民把这两个割据势力一起灭了。此战中,李世民骑了三匹战马。
拳毛騧:黑嘴黄马,毛作旋转状。此马曾跟随李世民平刘黑闼叛乱,身中九箭。621年,李渊下令处死窦建德,不久,窦建德的旧部以刘黑闼为首反叛,徐圆朗也起兵响应,他们很快就攻占了大部分原来占有的地盘。622年,李世民率军平叛,刘黑闼带着一千余人逃亡突厥。李世民回师,这一战中,勇将罗士信被刘黑闼所杀。此战中李世民所骑的就是拳毛騧。
现今,飒露紫和拳毛騧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个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假设唐代的时候李世民或者武则天统一全世界,现在会怎么样?
谢邀,我的猜测:一、日本是小弟,韩国是属国,印度是渣渣。
二、工业革命不会发生,英国等日耳曼人还在吃生肉烧烤。
三丶印弟安人统一美洲,土著统一欧大利亚,华侨统一东南亚。
四丶会有印度奴隶,阿拉伯民工,日耳曼挑夫。
五丶佛教统一世界,到处是寺庙。
六丶男人有N个老婆,什么肤色都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国家考古队为什么不敢挖掘李世民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