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就告诉大家,这位历史上最神奇的一位风水术师就是袁天纲。袁天纲生平事迹至今无法解释,可以说千百年来就这一个!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隋时为资官令,唐武德年间为蜀郡火井县县令。
袁天纲年少时孤苦贫寒,但他爱读书,好学问,精通技艺,对相术深有研究,隋朝时赴洛阳任资官令。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此时他以相术预测已是赫赫有名,许多人都来家里找。在当时,有杜淹、王珪、韦挺三人来找他算命,袁天罡曾预言,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他又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袁天纲返回故乡,依然卖卦为生。初唐重臣窦轨曾于这段时间客游德阳,此时他还很潦倒,而袁天纲恰好也在德阳,窦轨便请托袁天纲给自己看相,袁天纲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下巴右侧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必定在梁州、益州大树功业。”窦轨说:“如果真如所说,能成就功业,我定不忘您指点过我的大恩大德。”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从嶲州召回因受太子李建成牵连而被流放的杜淹、王珪、韦挺,从他们口中得知袁天纲是蜀地卜相方面的旷古奇才,于是下诏要袁天纲到长安晋见。唐太宗在九成宫显德殿召见了袁天纲,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他与你相比怎么样?”袁天纲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 之后将袁天纲留居长安,以备垂询,袁天纲自此成为唐太宗的智囊。
贞观八年(635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叫他给岑文本看看相,袁天纲过目之后说:“印堂光滑平坦,眉毛长过眼睛,以后写文章出名。头有生骨但没有完全长成,直面来看,应该能做到三品官。可骨跟肉不对称,不是长寿的表现。”接着张行成和马周请他观相,袁天纲看了之后说:“马君伏犀贯脑,背有点驼,是显贵的表现。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可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没有隆起,寿不长也。而张君晚得官,但最后能当上宰相。 他预测的,后来也都逐一应验了。
然而,袁天罡算命最准、最神的案例当属给武则天算的一卦。据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一天到扬州都督府长史(即副都督)武士彟家中做客,见到武士彟的夫人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这引起了杨氏的兴趣,赶忙招来大儿子武元庆和二儿子武元爽,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
相传,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纲“断龙脉”时“锯”断的。因为唐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袁天纲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
传说《推背图》是李淳风和袁天纲共同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纲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历史上的雍正怎么样?
由于各种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清王朝的了解也逐渐加深。而对于电视剧创作热点的雍正帝,人们对他的了解应当都不少。诸如《雍正王朝》、《宫》、《甄嬛传》等等,这里面有对雍正各种各样的描写。
在我看来,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对于雍正勤于政务我是非常佩服的。
雍正帝一生勤于政务、生活俭朴。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这样一个字数就算是放在最忙碌的高中学生身上都很难达到,更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政权首脑。
谁是历史上最早的风险投资家?
要说我国历史上的风险投资家,应该是还是有不少的,比如慧眼识珠任用奴隶身份的伊尹为相的商汤,为登大位愿意退避三舍的晋文公,谋划扶助落魄王子登王位变商为政的吕不韦等等,像这些都是最后成功获得大回报的风险投资,但也有出现过一些风险投资失败的案例。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失败的风险投资家,因为他的风险投资,个人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却引起了惨痛的代价,灭国不说,还让中国从此进入五百多年的大混战时期。这个人就是恶名昭著的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他的投资项目就是“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这家伙跟夏朝灭亡君主夏桀是有得一比的,当时周室王畿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但周幽王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这时候对内不是想挽救国家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盘剥百姓,百姓怨声载道,对外攻伐西戎又惨遭大败。有个叫褒珦的大臣向他劝谏,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的族人为了解救褒珦,知道周幽王好色,于是把族内美女褒姒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看到国色天香的褒姒,就被摄了魄丢了魂,马上就下令放了褒珦。只是这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之后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做出一切投资,可是褒姒就是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幽王做一个风险投资,这个投资项目就是烽火戏诸侯,投资这个项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博得褒姒一笑,风险大小忽略不计。周幽王哪里还计较风险有多大,为了美人一笑,马上就把国家安全性命作投资,批准了这个项目。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无故点烽火,诸侯就会白走一趟,而且损失很大。但作为天生风险投资家的周天子批准这个项目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谁知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就看到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才知道被戏弄了,个个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果然嫣然一笑。周幽王见状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而且发现这个投资项目的收效实在是太快了,为了能再博得美人一笑,竟又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知道上当,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达到了,但风险却依旧还在,而且越来越大,终于让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屡次受了戏弄,这次都不再理会。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前来救驾。就这样周幽王为他的风险投资自食恶果,自己一命呜呼不说,还带来更加恐怖的后果。
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继位,东迁洛阳,东周开始,但天子威望日益衰退,诸侯们各自为政,中国从此进入礼崩乐坏,五百多年诸侯大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以说周幽王确实是风险投资最失败的第一人。
历史上的匈奴是如何消失的?
夏朝的遗民,西晋之后,剩余的一部分匈奴人汉化,改汉姓,生活在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另一部分逃往欧洲,构成今日的匈牙利人!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什么样的?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三寸丁”,一个是“红杏出墙”,武大郎矮小丑陋,潘金莲水性杨花;可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不是书中所描写的那样,真实的武大郎身高有一米八左右,武大郎、潘金莲和施耐庵都是同时代的明朝人,武大郎还是百姓喜爱的父母官。
武大郎原型名叫武植,字田岭,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的夫人潘氏,名门淑媛;武植幼年父母双亡,从小就在隔壁村的潘家做学徒,武植打小就很好学,白天干完工后,晚间就自己学习,早起勤练武功,潘家见武植少年有为,人又身材高大,而且乡邻都说他人品好,将来必能成大器,淑媛潘家就将女儿许配给武植。
果不其然,武植中年考中进士,官拜七品,为阳谷县县令,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得百姓的尊崇。
然而武植有一个“猪”一样的队友,把他给害惨了。
武植在少年时,就有一王姓同窗好友,对武植特别友好,经常资助他,他们表示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一同进京赶考,武植中了进士,而这个王姓朋友却名落孙山,武植就到阳谷任县令,在任期间,武植不亡自己的清贫出身,为当地百姓任劳任怨。
此时的这位王姓朋友家道中落,家里又失火,生活过得很艰难,实在无奈才想到了武植,于是就来到了阳谷见到了武植,武植是热情招待,并安慰他,自己一定会帮他度过难关,可他在武家呆了半个月也没有见到武植的人,他认为武植是不想帮助他而故意躲着他,,非常恼怒,他不辞而别就回家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是越想越气,就沿路贴了许多的大字报,上面尽是各种诋毁武植的话,说武植在阳谷不是做官而是卖烧饼,,人也不是一米八,而是身材矮小的武大郎,夫人潘金莲更是水性杨花、红杏出墙等等谩骂之词。
等这位王兄回到家中,见到自己原来破败的老屋已变成新的宅院,还添置了许多家当,他急忙问夫人这是怎么回事,夫人告诉他,在他走后的第五天,武植就派人来把房屋进行了翻修,安置了生活必需品,又留下了许多钱,王姓朋友听到这里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武植,对于自己的鲁莽行为非常后悔,他急忙原路返回阳谷,将自己贴的大字报全部撕掉,见到武植后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他,武植说自己这段时间忙于全县的生存,就没有时间陪他,王姓朋友懊悔不以,他又撰写了许多歌颂武植政绩的文章,在原来的地方张贴来挽回对武植的影响。
但人们往往对于负面的新闻比较感兴趣,因此武植和潘金莲的所谓负面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在阳谷和清河是家喻户晓,也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他也不经核实就写进书里,这下可好,天下人都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了,武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武植后人为了洗清父亲的冤屈,一直保留有武植以后的家谱,记载着武植迁到清河县以后族人的记录,现在到清河县武家那村就能见到武植墓和碑文,并且有自称是施耐庵后人画家亲自将一副字画送给武家后人,表达自己的祖先对于武家和潘家所造成的伤害给予正名。
历史上真实的袁崇焕?
袁崇焕前期三件大事,宁远之战,丁卯之役,宁锦之役。
宁远之战,天启六年一月,总共三天,后金一看宁远防守严密就没硬来,试了一下,第三天屠杀了旁边的觉华岛后勤基地数万人撤了。
后金损失不大,档案记载五百人,两员低级军官。明军斩获两百七十,是满桂抗命乘敌军撤退时追击获得的,也就是城市防御战时后金损失只有二百多。对一个只有五六万男丁的部落来说,几百就是大数字了,所以他们退了。
觉华岛的防御是袁崇焕命令的,就地防守不准撤退,天气冷海面结冰,袁崇焕没有料到。
努尔哈赤受伤是胡扯了,之后半年多,东征西讨都是亲自出马,没养过一天伤,毕竟六十七岁了,撑不住,他的子孙除了乾隆都没超过六十九,还都是当皇帝过好日子的。
总的来说,宁远之战的表现还行,他出名了,被提拔辽东巡抚,负责山海关外的所有军政。
丁卯之役,天启七年一月至四月。战前,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派人吊唁努尔哈赤,他称议和用间。皇太极进攻毛文龙和朝鲜,袁崇焕乘机抢修大小凌河,锦州等前线要塞。他违抗朝庭的命令,既不攻击后金牵制,也不对毛文龙和朝鲜提供任何支援。他的战略部署是“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这些堡垒基本构筑抢修完成。
丁卯之战结束紧接就是宁锦之战,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回过头,借口袁崇焕不守信,在越境筑堡垒,发动宁锦之战。关宁军二十座要塞立刻丢了十七座,只剩下宁远锦州大幅堡三个。后金抢割了明军数千倾军屯粮食,把二万多关宁军抓回去做了包衣(大凌河一城就有四千关宁军不战而降)。
皇太极围困锦州,朝庭要袁崇焕派兵救援,袁崇焕东拉西扯拿不出办法,一会儿说“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用寡法”,一会儿又说“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警其营”,再一会儿又说派“师东出而抄其后”,或是又要遣蒙古部落“从北入援,无所不用其力”。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要挟朝庭,要领蓟州兵与关宁军一起去赴死,并对朝庭明说,现在只能守,锦州没救了守不住。没想到赵率教守住了,这就很尴尬。
在这次战争中,关内满桂领一万精锐支援负责关外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出力很多。后金撤退时,满桂抗命出击后金的收粮队得到两百级就是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全部斩获,满桂甚至领两千兵去支援锦州(留八千给袁崇焕守宁远),结果功劳都被袁崇焕剥夺了,两人战后因这两百级斩获彻底翻脸。
宁锦之战造成袁崇焕的总体战略破产,他的“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工夫”成了空话,援也援不了,顶也顶不住。加上不救朝鲜,不救东江镇,不救锦州,于是战后被免职。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皇帝驾崩,崇祯即位。
崇祯元年七月,著名的平台问对,袁崇焕获得蓟辽督师。他到辽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获得东江镇的粮饷支配权,断东江镇后勤饿死无数,同时与皇太极再次议和。
崇祯二年三月顶着朝庭卖军粮给后金属下喀喇沁诸部落。该部崇祯元年与后金结盟打察哈尔部,崇祯二年初又被后金正式收编,定国制和军制,后金入关就驻扎喀喇沁喀喇城。那些粮食顺道成了后金军粮,所以资助强盗,指资助后金。特别指出喀喇沁联合后金和察哈尔作战,已经被满桂和张凤翼获悉,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后金,所以下旨来问。袁崇焕先是说哈刺惧三十六家未与奴通。后又答复“也给他们打了招呼,不许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没用。崇祯许其赈济,也就是按人数救济定时定量卖,禁止公开市买。袁崇焕不听,一直卖到自己仓库空了。
崇祯二年六月,杀毛文龙。袁崇焕与后金私下议和,为此杀毛文龙。即使是为袁崇焕洗白的满清明史,也承认这一点。袁崇焕与后金的议和朝庭和皇帝不知道,他私下写信给两个大臣探口风,对方不敢明确答应,没他的胆子,事后也第一时间把他卖了,洗干净自己。毛文龙难民军队战斗力不强,但仇恨深死缠烂打,但对敌人有很强的牵制作用。努尔哈赤曾曰:“文龙在,吾不得劳师远征,恐家中妇孺不宁。”满金大臣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最好的是双方还有血仇,后金杀光了毛文龙全族,毛文龙挖了努尔哈赤祖坟,双方绝不可能停战。
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绕蒙古入关。刘策在蓟门堵住了后金,结果被袁崇焕调回密云,尤世威被从通州调到昌平。关宁军援军两万多,其中核心骑兵九千,袁崇焕分散关宁军步兵到各地,只留骑兵在蓟州城内。玉田蔡裕及龚彰部关宁军步兵3千,丰润参将邹宗武部关宁军步兵2千,永平关宁军步兵参将杨春部3千并游击钟宇部(数量不详),迁安游击满库部关宁军步兵2千,建昌刘镇华关宁军步兵2千。其他当地援军,总督刘策部回密云,尤世威回昌平,三河侯世禄。几乎处处分散,结果造成关键要道蓟门和蓟州城本身兵力空虚,连出城都不敢,对手大摇大摆过去了。后面的通州也没军队,这条最重要的防线废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袁崇焕躲城里看着敌人经过,然后没有追击,而是绕了个大V字路线,路程翻一倍,避开后金行进路线提前三天到北京。袁崇焕到了北京坚请入城,明朝土木堡之变,救国英雄于谦规定,所有援兵必须背靠城门驻防,即容易内外支援补充,又激发军队战斗意志。袁崇焕一路上逛来逛去一仗未打,肯定不能进城。同时满桂一路和后金纠缠打到北京,军队基本都打残了,崇祯破例让他进翁城扎营过一晚。袁崇焕潜携用来和后金谈判沟通的喇嘛,并且在朝庭上吓唬皇帝和大臣逼朝庭议和。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广渠门之战,对手是一千后金白甲加两千蒙古人,他是关宁军加京营两万人,结果关宁军左路将领逃跑引起崩溃,被几路击穿到城壕,差点完蛋。同一时间,皇太极领主力在德胜门打满桂,满桂战败向关宁军靠拢,被误伤。之后,关宁军再也没有打过,移营左安门,避开敌人再也不打了,皇帝几次催促都没用。所谓左安门大捷,没有任何记载。
崇祯二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下狱。审讯八个月。
崇祯二年八月被处死。
他的罪名“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明明白白,没有什么虚假的。
袁崇焕的这一系列事情过于离谱,死刑是没什么意外的,放到今天也一样。例如美帝通过朝鲜半岛入侵,某将领下军令状获前线军队总指挥权,然后却与美帝私下议和,为此杀自家将领示诚意,还卖军需给美帝的打手韩国,对方入境后不阻拦不战斗,调开防守关键要道的军队,自己带军队绕路回首都,最后美帝军队到首都门口了。一句话死定了,什么理由都没用。
创建于2018.5.24历史上的康熙是什么样子的?
谢谢!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是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熟读经史,聪明过人,胸怀大志。除鳌拜、杀苏克萨哈,只要阻挡他治国大志的,功劳再大,也会被杀。…平定三藩打了八年,为康熙王朝的统一,夯实了基础。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立下功劳。攻占雅克萨。平定葛尔丹,。康熙与俄国的"尼布楚条约"也是一个平等条约,也努力打造了"康熙盛世",但由于连年战争,到康熙去世时,国库空虚,也就是走下坡路了。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代明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很大成就。…
历史上有没有小人物改变历史的故事?
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以生死状的形式完成了生产力向资本的转化,土地承包责任制。
他们当时是小人物,现在也是小人物。
只是从他们按下手印那一刻起,天翻地覆慨而慷。
历史上的鬼谷子是谁?
鬼谷子精通百家学说,尤其对兵法研究的十分透彻,他虽然没有带兵作战,他的徒弟孙膑,在战国时代,他作为军师亲自参加围魏救赵,以增兵减灶战朮,最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取得战役的胜利,整个作战方案都是孙膑一手策划,孙膑后来还写了一部兵书,他的作战谋略都是鬼谷子传授的。鬼谷子是我国古代的兵圣,但遗憾的是他没留下兵书,只有一部纵横术。鬼谷子一先隐名埋性,以修道为主,不过他招了许多徒弟,经常讲学,徒弟中有四个著名人物,文有苏秦,张仪,武有孙膑,庞捐,苏秦是六国丞相,张仪是三条国的丞相。战国七国,只有秦国强大,其它六国弱小,苏秦联系六国对抗强大的秦国,。这也是弱小国对抗强国办法,因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捐,鬼谷子从此出名。鬼谷子所著的纵横术成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只因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看的纵横术这手抄手的书后,他把鬼谷子书中的谋略用于办外交,成就很高。后来他对我们中国人说,他的办外交的学问来自学习鬼谷子,就这样鬼谷子出名了,全国各大书店到处都是鬼谷子的书,鬼谷子精通百家学说,又精通兵法,是古代的一个神秘人物。
历史上的女人你喜欢谁?
武曌 傲视着唐朝的男人们……
历史上的襄阳之战是怎样的?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是个侠义之地,承载着江湖。
桃花之岛,落英缤纷;漠北草原,一望无际……每个走过射雕时代的朋友,肯定都曾有过一段行侠仗义、行走于江湖的射雕梦。一部射雕,一个成人的童话世界。童话中,江河湖海,波澜荡漾,既有入梦时的香甜,也就有梦醒处的苦涩。江湖,波涛汹涌;人心,藏龙卧虎。
郭靖这个人物虽是书中虚构的,但文学来源于生活,是有历史人物来源的,并不是完全虚拟。
据《宋史·忠义传》记载,历史上的确有郭靖这个人。他本是四川嘉陵江地区的“土豪巡检”(相当于现在的民兵队长)。1206年,四川宣抚副使吴曦投降了金国,统军十万沿嘉陵江而下,声言约金兵夹击襄阳。但当地百姓却心向宋朝,不愿降金,于是纷纷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郭靖一家,也在百姓们迁徙的队伍中。然而,吴曦派出大军队阻拦住百姓,要把他们赶回去。面对奸臣的淫威,郭靖忍无可忍,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奸贼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于是愤然投江自杀。 与小说中的纵横江湖的形象相比,历史上的郭靖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角色,然而,他坚持气节、大义凛然的行为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同样堪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
郭侃应当也是金庸创作的郭靖原型之一,郭靖在蒙古那段金刀驸马的经历,基本上跟郭侃是重合的。 郭侃,字仲和,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出身。公元1252年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除了向即位的元世祖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之外,也曾进言制压南宋之事。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有子二人,长子秉仁、次子秉义。著名族人有郭守敬。
至于襄阳城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从公元12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前后历时长达38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为了争夺这个兵家的必争之地。南宋、蒙古双方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动用了当时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其真实战况远远要比《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之战”更加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