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说明因果报应的故事,或者是讲有一必有二……
回答关注(1)|查看更多问答
1个回答
兔雷年
06-05 14:1129赞踩
百度百科目录
3图
因果报应[yīn guǒ bào yìng]
《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主要讲:一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1]果循环报应规律。因果报应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宗教认为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报。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生报,或
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
来生报;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中文名因果报应外文名As a man sows, so let him reap出处佛经解释佛教认为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报。起源佛教
词语解释听语音
【词语】: 因果报应
【音节】: yīn guǒ bào yìng【注释】;它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词语辨析听语音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英文释义】:As a man sows, so let him reap.
词语典故听语音
《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太上感应篇》也讲: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俗话说: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报应听语音
一切众生,心性原同,而其身心受用,苦乐悬殊者,以宿世之修持不一,致今生之感报各别也。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感应篇云,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君子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聿修厥德, 自求多福, 以期消灭宿业,培植来报也。世之最可怜可悯者,莫过于贫无衣食之瞽目残疾人。均是人也, 人皆眼目明了,彻见一切,彼则虽处光天化日之下, 无异暗室幽谷之中。人皆手足完全,随意动作,彼则肢体残缺, 诸凡不便。如是之人,又加以无家室以庇身,无衣食以养体。彼等同为天地父母之所生, 固为吾之同胞。吾人幸受天地父母之所覆载, 而境遇稍亨。若不设法,令彼身有所托,心有所依,俾其宿业消灭,来报胜妙, 便失天地父母平等生育之心,兼负天地父母锡吾福乐安适之念。况乎博施济众,老安少怀,视民如伤, 恩先无告, 古圣贤无不提倡而躬行之,以为天下后世法。岂可不仰体天地圣贤之心,以行一视同仁之道,而漠然置之乎。以故一亭王居士,特发大心,纠集同志,立一残疾院,于上海南车站附近,俾彼无家可归之残疾人,安住其中,供其衣食, 以尽天年。有手足不完具者,派人照护,其有目能视,手能作者,随彼身分,作诸工业,以稍贴补其服用。又请通达佛法之人, 数日一往其中,为彼演说改过迁善,闲邪存诚,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之法。俾彼等了知前因后果,聿修厥德, 一心念佛,以期往生。庶可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 其为彼等虑者, 可谓恳切周挚, 至极无加矣。然人众既多,所费实繁, 端赖富有力者,发同体之悲心,捐无尽之宝藏,补天地化育之遗憾,培自己庄严之法身,则幸甚幸甚。
生报即是前生作孽今生报,今生作孽下世报。这种因果报应,同样分福报和祸报。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积了德,犹如在银行存的款还未用完,故转到今生来用,故今生享福。如他今生虽然享福仍行善积德,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多,故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为福报。
有的人上世作的恶太多,或者老来作恶,当世清算不完,这一世就苦。如某人对前世的恶,后世的苦认识不到,继续作恶,那他下一世还要继续受苦难;如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改恶从善,或许当世即会转运,通过努力化苦为甘。
速报即是
报应来得快叫速报。如昨天做坏事今日遭
恶报,上午做坏事,下午遭恶报,或者九点作坏事,十点就遭恶报。因果报应不仅只是恶报,福报也如此,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样得速报。速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此人上世作的恶,这一世还未了结,而他更加变本加厉,干了更加伤天害理惨无人道之事,如有的杀人放火,有的行窃抢劫,有的暗害别人,有的贩毒吸毒,有的卖假酒假药毒害群众,有的行贿贪污,有的诈骗钱财……后来被押上历史审判台,有的被判刑,有的被枪决,有的或者遭祸而伤残,或夭亡。
忘恩负义,知恩不报,反而相害,这种人得恶报也特别迅速。如有一个人,她在特别困难时,本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丈夫的饭碗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老人出来帮助她安排工作,并且借房给她家住,有了饭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学,她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贪污老人的钱,结果苍天有眼,让她跌断手,看她还贪不贪。
遭凶必报又有一人,多年来,他有困难,其朋友总是无私帮助他,可他总觉得一年给一万两万元太少,心有贪念,就起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着其朋友给的钱,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对朋友进行敲诈钱财,当朋友看出他良心坏,就警告说:"你这样做,定遭恶报",结果不仅家中凶灾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断痛得要命,后又突生奇病。还有一人,他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对象,对象遗憾地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多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听后,回家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该上天享福了。"然后把刀和纸条藏起来。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气,这一天万里无云,下午5点左右,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呜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其老母痛失其子后,收其遗物,发现枕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因此,忘恩负义之人,极易遭凶速报。佛门讲
因果报应,确有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今观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者,均有原因,只缘世人不细心观察耳!从古至今书中都有记载,善恶报应不爽毫发,余素览世俗故事,每读至得福报处,顿然心欢!遭恶果者无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为善为恶影响显然。故选录《因果报应》,以醒世人,如能细心体悟,力行善道,获福非浅!倘行不善,业缘日积月累,待至恶贯满盈,报应临头岂不赫然!不过善恶报应迟早不同,到时必然应验。有人说:某某并未行善,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这是何道理?这种情况常有见之,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如银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可祖德耗尽,存款取完,福泽随之消失。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虽然不顺,但是恶迹去完,定然发福。古有楹联曰:“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本书所载事迹,昭明着目,世人能改恶向善,必然后裔昌盛,福禄绵延。
印光大师谈因果听语音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
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
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
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复陈伯达居士书二)世有倡(宣扬)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为护身符。而不知已着于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着、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着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
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复周伯遒居士书)且人之常情,纵恣则易,摄束则难。教以持斋念佛,便觉口头失美味,身心常辛勤。魔子则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汝本是佛,何须更念他佛?”以此恰合自己懒惰懈怠,不愿摄束,任意放纵之机,如囚遇赦书,庆幸无已。又进而叩其所以,则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汝但看一话头,自能见性。既见性已,即名成佛。既成佛已,则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彼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因果,培福德者,皆不知自性之中无一法不具,亦无一法可立。执着法相,不肯舍离。舍本逐末,无绳自缚。如是之人,名为小乘。何可以为知识而亲近之哉?须知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皆是以黄叶作金,为止小儿啼故。彼等反执为实,则其智与小儿何异?若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等法?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汝但识得自己是佛,一任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一法不是佛法?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huò这里指地狱中用来烹煮地狱众生的大锅)汤炉炭,何一境不是佛境?自己即是弥陀,当处即是极乐。岂待汝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家浪走,岂非知见颠倒,错乱修习乎?”种种魔说,大抵如是。今试论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杀彼之身,悦己之口,是好心耶?非好心耶?且兵劫之时,贼来杀人,亦当皆是好心。设杀汝时,为感恩乎?为怀恨乎?汝本是佛,尚不肯念他佛,何肯杀而食彼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众生乎?如是,则汝之心性,本来是佛。汝之行为,原是众生。何可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以念他佛为辱,以杀众生为荣哉?“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者,欲人彻证本体,不以徒诵语言为事。若契本体,则文字即是本体,即解脱相。终日读诵,依教修行,毕竟无文字相可得。如永明寿、首山念、栖贤湜、育王微等诸大老[1],皆尽寿读诵,岂彼尽皆不知不立文字之旨乎?只因汝错认不立为废弃,遂谓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无量法门,皆是黄叶作金,哄骗小儿。若然,则
迦叶、
阿难、
马鸣、
龙树、永明、首山等,皆是弄黄叶汉。汝既以彼为非,何得承嗣其法,言是禅宗?彼若果是,则汝之禅宗,便非彼之禅宗。汝的的是冒彼之名,以坏彼法之恶贼耳。且汝执着废弃文字为不立文字者。六祖云:“只此不立,便是文字。”况尚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八字。且此达摩西来十六字,是文字耶?非文字耶?又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何又立破斋谤佛,怙(坚持)恶废善,瞒因昧果,折福损德等法,而不肯令其俱空乎?上智知空而进德,下愚知空而废善。佛祖于千百年前,早为汝判断停当矣。汝谤人执着善法为舍本逐末,为无绳自缚,为小乘。汝执着恶法,不肯弃舍,现生当遭国宪(制裁),死后永堕阿鼻,应是弃末循本,应是即缚无缚,应是大乘矣。汝谓:“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是佛与因果修证,皆是尘,皆不容立。而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得便非是尘,便皆容立?且问:“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之心,是佛心耶?是众生心耶?”若道是佛心,佛岂存此心,行此事耶?若道是众生心,何得便超因果之外,便非是尘,便是佛法乎?(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1】 大老:元老,称年高,品德高的人。狂妄者,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拨无因果,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诚可怜悯。(复智正居士书三)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1]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bǐ使)上智者徒生怜愍(同悯),下愚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法苑珠林》一书(一百卷,常州天宁寺订作三十本,苏州玛瑙经房订作廿四本,玛瑙经房板残伤模糊,天宁寺板系新刻),详谈因果,理事并进。事迹报应,历历分明。阅之令人不寒而栗。纵在暗室屋漏[2],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归于偏邪狂妄之弊。梦东[3]所谓“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梦东此语,乃千古不刊(修改)之至论,亦徒逞狂慧者之顶门针也。(复邓伯诚居士书一)【1】具眼:具有慧眼。【2】屋漏:屋,小帐也。漏,隐也。泛指屋之深暗处。【3】梦东: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号梦东。以上摘自印光大师《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2][3]
古今寓意故事(导人向善)听语音
孝顺儿孙重庆市,某处,有一
贤孝之家,婆母及儿媳孙子共有四人,家庭和睦,儿媳贤孝。婆母高龄已87岁,身体逐趋衰弱,行动迟缓,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媳妇关照,如夏天沐浴与之抹洗;冬季严寒备其暖器;每餐食物炊之和软,均亲手奉给;如在病中医药调理不失母意,尽量做到老人心中愉快不生忧郁。由于身体衰退已极,经常粪便不能自控,均由媳妇换洗,不计肮脏气臭,事奉母亲从来未有怨言。更可嘉者,婆母突然右臂跌伤,即护送医院治疗,出院回家后,仍然护理,做到无微不至。老母在床上,由于昼寝时间较多,到晚却精神兴奋,难于入睡,其媳感到母亲寂寞,长夜难度,她就移被与母同床陪睡,以便叙言,欢畅婆母心情,令其胸中愉快。由于睡卧时间长,有时不免胸中烦闷,儿媳就在床上将老人抱着,将老人背部贴在自己胸中让老人观赏电视,并与解说故事情节,令其宽畅心怀等。真是家庭出孝子,后裔必昌盛。其孙子自幼性格驯良,天赋聪俊,读书成才,由小学直上,步步前进,达到研究生以至进入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全家幸福。可见孝友家庭,福报显然。
奉父诚心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 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并且对 他说;“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故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
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经上说:“孝莫大于严父。”像本篇故事中 的顾态先生,诚心尊敬其父,可说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贵的儿子,真是善有善报。
竭力孝亲杨蒲是安徽省
太和县人。他听说四川省高僧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辞别双亲,到四川省访师求道。刚到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从哪里来?到四川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想到四川参访高僧无际大师,修学佛学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见无际大师,那还不如见佛。”杨蒲问:“我更想见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行,那你现在赶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子,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蒲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租船回乡,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乱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蒲看到披衾倒屦的妈妈,这才顿然觉悟老和尚说的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引导使父母吃斋念佛,调养心性。后来杨蒲享八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读《
金刚经》的四句偈语,安详而逝。佛教的《
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则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古德说:“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
金彩装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乃是释迦
弥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佛在《
四十二章经》中又说:“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显灵。”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蒲的开示,确有至理。意义:现今不少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去孝敬奉养,而且还百般忤逆不孝,使父母忧心愁闷。而在父母去后却又大操大办,出巨资看风水、建豪华墓、焚烧大量纸钱冥物、宰杀动物拜祭等,这些都是本末颠倒的行为,不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增添亡亲的罪苦。生前不奉一滴水,死后枉掘百重泉,值得读者三思啊!
孝亲报恩福建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坚决不愿再嫁,尽心地把他抚养成人。承美长大后想到父母的深恩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应当寻求报答才能有益处。古语:说“行善于亲有益,作恶于亲有忧。’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报恩孝道。”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儿子、孙子都得到很高的科第名望。古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日称为“
母难日”。母亲怀胎十月,身体承受极大痛楚,心里万分忧虑胎儿,生产之日的痛苦、惊惧和担忧更加沉重。所以,妇女凡是孕产一次就是去了一次地狱的鬼门关,从投胎转世的事相来看,确实如此。因此母恩浩大。佛经中说,慈母健在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慈母已逝的人是最穷的人,慈母活着即是如日当空,母亲逝世好是太阳落山。佛经中还告诉人们,孝敬父母所得到的福跟供佛所获得的德是一样大的。不少人花费钱财千里迢迢到名山大川去祈福求禄,或东祷西叩地去妄求福运,岂不知,家家都有一尊佛,何须劳神向外求。人们在生日时大肆杀鸡宰猪、大鱼大肉地宴请庆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天道报恩荐亲的宗旨,这样做不但不会获得增益,反而会折损、 消耗他的福报和运势。因此,生日这一天应该买动物放生,或追思感恩天地父母赐予的生养教育的恩德,或去慈善布施穷苦,或印送善书,或诵经念佛等等善行,才是邀天地之福的正道。
竭力孝母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忧伤悲哭过度而得了眼病,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可是终于医治无效,双目失明。自此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得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每逢美景良辰,一定 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然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崔先生就把大自然的事事物物,描述得活龙活现,津津有味地讲给母亲听,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地谈论,解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十分愉快。后来,崔先生年龄渐长,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母亲去世后,他为了报答母恩,晚年终生吃素。由于崔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故官也做得很大,位至“
中书侍郎”的职位,他的儿子佑甫,也成为一代贤明的宰相。《
感应篇汇编》上说:“孝敬双亲,不可使父母老人有冷淡心,不可使老人生烦心,不可使老人有恐怖心,不可使老人生愁闷心,不可使老人有难言心,不可使老人有愧恨心。”人中的大孝,做到这样的孝行,天地人鬼神都会敬护他的。意义:作为儿女的,用物质的奉养、精神的关怀
安定老人的心,这是最基本的孝;努力学习、认真敬业,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为父母争光,这是大孝;引导父母老人学习佛学正法,劝导其念“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求生
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永远断除轮回之苦,则是最彻底、最圆满的大孝。
寿昌修忏宋朝
朱寿昌,他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 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 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门菩萨的灵感。果然
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 当时
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
孝护翁故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
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
顾成的儿子娶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至亲也不敢过问,唯恐逃避不及。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患上了疫病,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时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她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丈夫家去。可是钱氏深明大义,他说:“丈夫娶妻,本来是希望我有帮助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丈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其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神明的感应。
意义:现代社会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很少,而求能孝顺家公、家婆的女子,更是寥不可得。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病菌的感染,可人体自身
免疫功能低下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蜜西根大学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经常行善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健全和强大。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一位美国妇终生在印度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者,学生们被他的事迹感动了,事后科学家对每位学生的唾液进行检验,发现他们的
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比看记录片以前明显增高。本文中由于钱氏至孝勇敢的伟大正气,增强劝驾的抵抗力(通过人的生物电波磁场辐射覆盖传递),从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这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得免火灾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 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
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 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故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故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陈氏养姑宋代有一位善良的女子陈氏,在二十岁那年出嫁,婚后正过着甜蜜的生活,哪知不到一月,她的丈夫奉命出征,新婚的离别,是多么黯然神伤。临别的时候,她丈夫谆谆地嘱咐她说:“我离家以后,你要好好的侍养我母亲。”她也温存的安慰丈夫,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她的丈夫在前线作战阵亡,英勇地为国牺牲,陈氏既遭生离之苦于前,复受死别之痛于后,悲哀之情,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为了要侍养堂上的婆婆,不能不节制悲哀,保重身体。她的父亲看她双十年华,忽然丧夫,倘若守寡,虚度青春,未免太可怜,故恳切的劝她改嫁。可是陈氏意志坚决,回答父亲说:“亲爱的爸爸,你爱你的女儿,你更应尊重女儿的人格。我受丈夫生前的嘱托,侍养他的母亲,而今丈夫为国牺牲,我怎可违背我对丈夫的诺言,抛弃堂上的婆婆不顾呢?我宁可自杀,决不愿再嫁。”她父亲看她意志坚决,怕她真的自杀,也就不再劝她改嫁了。从此以后,陈氏勤苦操作,为人缝纫洗衣,所得微薄的收入,孝养堂上的婆婆,一直经过五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到婆婆去世的时候,
丧葬都能尽礼。陈氏节孝的美德,感动了远近的人。伟大的事迹传到了朝廷,皇帝颁赐金旌,号曰孝妇。每月给以俸金补助,其寿之九十二岁,无疾而终。(取材自《女范》)
不良少年九五年的一天,
五台山某寺院的会客室里,大约有二十余人在等待向妙法老和尚请教问题。大家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轮流提问,而妙师那充满智慧、举重若轻的解答,每每一语中的,催人猛醒,令问者犹如醍醐灌顶,法喜充满。
“师父,我是从台湾来大陆看病的。三年前我得了一种病,先是头疼,后又发展到全身疼,说不清哪个部位,搞得我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四肢无力,非常痛苦。可是台湾各大医院都查不出病来,只说是植物性神经紊乱。打针、吃药全不见效,药吃多了,吃乱了还添了副作用,越治越坏。这次到北京也一样查不出结果,我已经心灰意冷。回去之前,我想来五台山拜拜菩萨,刚巧听同车的老先生称赞您,如果您能治好我的病,要多少钱我都给。”讲话的这个人三十岁出头,身材瘦削,五官虽然端正,但是脸色灰暗,浑身上下还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邪气,在一屋子的善众里犹为扎眼。师父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很严厉:“你不是我的徒弟,不要叫我师父。我也不是大夫,不会看病,更不敢要你的钱,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妙法老和尚下了逐客令,使在坐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他老人家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客人啊!这个台湾人(忘记他姓什么了)一定感到很难堪,原本灰黄的脸一下涨红了。他生气地说:“你们佛家不是很讲慈悲吗?为什么给别人看病不给我看?还要赶我走,我又没有得罪过你!”突然,师父声色俱厉地说:“你连生你养你的爹娘都敢打骂,还怕得罪我吗 ?”一句话,使那个人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呆坐在椅子上,目光惊恐,脸色灰白,变成了哑巴。会客室里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他脸上,屋子里雅雀无声。足有一分鈡,他心虚地问:“您怎么知道我的事,这里没有人认识我呀。”用不着别人告诉我,你的胸前清清楚楚写着四个大字,‘忤逆不孝,“。他惊呆了,下意识地低头查看胸前。屋里其余人的目光也都盯在他胸前,来回搜索,可并没有发现什么。突然他猛地站起来,上前几步跪在妙法老和尚脚下,使劲地磕起了头,颤声的求师父救救他。他说自己从小就是不良少年,偷鸡摸狗,打架骂人,什么都干。任父母怎么管教,他也不听。后被学校开除,就在社会上流浪,又跟上了黑社会干起欺行霸市的勾当。收保护费,欺负女孩子,抢劫外地人,无恶不作。自己长大后再也不怕父亲管教,父亲气极打他时,他三拳两脚就把老爹打翻在地;母亲求他别再干缺德事了,他就骂她,还曾把她推倒,并扬言谁要是再管他,就放把火把家烧掉。父亲被气得卧病在床,母亲每天既要照顾父亲又要为他担惊受怕。不久,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再也没有人管他了……他跪在那里,当着大众的面向妙法老和尚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说到爹妈去世时竟然痛哭失声。这么一块“难调难伏”的顽石,竟然被师父的威德熔化、降伏了。我心里十分感叹,看来好人、坏人还真写在身上啊!师父真是火眼金睛!“好了,起来吧”。妙法老和尚对他说:“既然你叫我师父,就要听我的话,能做到吗?”他欣喜地连声说:“能,能,能做到!我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好吧,我就收下你这个弟子。”他高兴得又磕起头来。在场的人也纷纷起立,双手合十,为今天能遇到这样感人的场面而欣喜不已。妙法老和尚对一位年轻的比丘说:“你带他到大殿去,教他如何礼拜忏悔,让他在大殿叩一千个头,到这里结束时再进来。”一个半小时后,会见结束了。当那个台湾人再进来向师父顶礼时,已神清气爽,判若两人了。他自述已在佛前发愿,从此皈依佛门,改过向善。并说发愿后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仿佛病已经好了。这发生在眼前的一切令在场的人赞叹不已。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又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眼前,这个昔日的不良少年背负忤逆不孝的天谴,恶报现前,疾病缠身,幸遇名师点化,而知洗心革面。实在是验证了佛经所云:佛就是真正的大医王,佛法能治八万四千种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再一次体验到佛法的无穷魅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只要我们肯一丝不苟地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法躬身实践,就一定能领悟正信佛教之真谛,辨认消除佛教是迷信的错误。结论:因果报应乃宇宙自然法则,这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然而,它却是相对的,不在一定时间事物上永恒不变,而是随宇宙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因果规律,最终决定命运的还是每个人自身的价值存在观念,简易而言,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的一切,主宰自己的命运。
三世因果经真经听语音
三世因果经真经——月牙山人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果,欲知后世果, 今生做者因;因果有真假, 众生细辨清,假经图金银, 真经为民生。善男善女细端详, 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事非小, 真言细语实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 前世公道正义身。前世修来今世果, 紫袍玉带为民生。黄金赠与壮士行, 行侠仗义盖世功。莫说做官皆容易, 正义公平两边行。骑马乘轿为何因, 前世修桥救助人。穿绸裹缎为何因, 前世施衣济贫人。丰衣足食为何因, 前世茶饭施路人。缺衣少食为何因, 前世不助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 前世助学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 前世施粥济灾民。相貌端严为何因, 前世明礼敬重人。聪明智慧为何因, 前世读书用功人。娶妻贤惠为何因, 前世扶弱助老人。夫妻长寿为何因, 前世相敬如宾朋。父母双全为何因, 前世敬重孤寡人。无父无母为何因, 前世定是打鸟人。子孙多福为何因, 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 前世皆因卖婴儿。今生无子为何因, 前世偷窃贼盗人。今生长寿为何因, 前世救助爱生灵。今生短命为何因, 前世屠伤众生命。今生无妻为何因, 前世偷情奸淫人。今生守寡为何因, 前世欺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 前世忘恩负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 前世指路送路人。今生眼拙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今生缺德为何因, 前世不误正业人。今生聋哑为何因, 前世打骂聋哑人。今生驼背为何因, 前世耻笑驼背人。今生拙手为何因, 前世讥讽拙手人。今生跛足为何因, 前世绊倒跛足人。今生牛马为何因, 前世欠债不还人。今生猪狗为何因, 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 前世卖假贩毒人。今生无病为何因, 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囚牢为何因, 前世无知法盲人。今生饥饿为何因, 前世糟蹋五谷人。毒药死者为何因, 前世造假毒众生。伶仃孤苦为何因, 前世欺压孤苦人。眷属欢笑为何因, 前世扶助贫弱人。今生疯癫为何因, 前世愚弄疯癫人。今生吊死为何因, 前世心毒劫山林。鳏寡孤独为何因, 前世打骂孤寡人。雷打火烧为何因, 大秤小斗不公平。蛇咬虎伤为何因, 前世打架欺辱人。万般自作还自受, 来生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 远在儿孙近在身。不信修德多积善, 但看眼前享乐人。前世修善今享福, 今生作恶必沉沦。有人毁谤真因果, 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手持真因果, 天地庇护免雷击。有人书写真因果, 世代儿孙家道兴。有人顶带真因果, 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讲说真因果, 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高唱真因果, 来生为人受恭敬。有人印送真因果, 富贵荣华报来生。有人顶礼真因果, 事事件件皆称心。有人深信真因果, 同生共享逍遥人。三世因果说不尽, 苍天不负有心人。大众发心广劝化, 印送此经吉星临。一人传十十传百, 明因识果做善人。人人向善家家乐, 真假明辩永太平。——月牙山人 乙未夏 改编修正
[1]人生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之说.百度文库.2013-04-10 [引用日期2014-11-10][2]《佛法修行止偏法要》.菩萨在线.2015-01-02 [引用日期2015-02-19][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中国佛教网.2014-12-31 [引用日期2015-04-13]猜你喜欢
生辰八字算命
临沭的宾馆
谷朊粉
钕磁铁广告
因果 报应 你真的知道怎么超度婴灵吗?
因果 报应后如何因果 报应,怎样因果 报应后因果 报应?如何超度打胎后...
天津万实天元商贸有限公司
因果 报应 泰国高僧亲自慨叹超度
因果 报应泰国高僧龙婆阿赞超度婴灵法事以帮助婴灵尽早投胎转世,化解其怨...
天津万实天元商贸有限公司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hot速看,儿童节的鬼畜街访!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百度百科无任何收费代编服务
百度百科吧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百科协议
最有名的神仙是谁?
如题所示神仙系统一般指的是道教体系;道教系统最有名的神仙是太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和财神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盗墓贼是谁?
最著名的盗墓贼当然是曹操,“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主导的盗墓行动。
民间最出名的盗墓贼当推不准(fou pⅰαo)。他在西晋盗发了汲郡(今河南卫辉)的魏国古墓,在里面发现了著名的"汲冢古书",即后世流传的《竹书纪年》。这部书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较好地保存了先秦2000年的历史文献,使人们能够一窥古代历史的真貌(修改历史是中国专制社会的传统),其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的史实,对儒家传统的"尧舜禅让"理论以致命打击,动摇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根基,对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若论盗墓对后世的影响之大,首推不准。
出自常州的有名的古诗词有什么?
《游子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代一贫如洗,四处漂泊,一生不得志,空有抱负,无处施展。50岁时才得到一个小官,在常州溧阳做县尉,然后将老母亲接到溧阳一起生活。
《游子呤》写作于常州溧阳,歌颂母亲,发自肺腑,成为千古绝唱。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孟郊的评价。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明朝最有名的人是谁?为什么?
明朝排得上号的人物还是蛮多的,若论最有名的,先把他们排出来,对比一下。
朱元璋:由乞丐白手起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缔造二百多年国运的大明江山。堪称一代雄主。
郑和:七次下西洋,无敌舰队遮天蔽日,宣杨国威,壮汉族威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于谦:挽大夏之将倾,救大明于水火。京师守卫一战留青史,从此人间留清白。
王守仁:华夏文明第二个圣人,心学创始人,借势打力,从无到有,玩似的平宁王乱。学说被奉为经典,至今仍在世界流传。
张居正:大明中兴之能臣,续大明国运寿命,一时权倾朝野,变法成功的模范。
崇祯:极富争议的亡国之君,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的悲愤,遂着煤山一掉了结。
以上各位,要远处最有名的,就是说明影响力在现在是最大的,只有郑和和王守仁能一较高下,因为其他人物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对现在无影响,唯有他们两人对现在有影响。
而在文化交流和创造学说之间,后者胜出,因为对人的启发和指导至今还在影响后人和未来的人。所以王守仁是明朝最有名的人物。
同样喜欢历史的你,不妨点赞关注并留下你的意见。
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是谁?
我觉的是睿真皇后。说起唐代宗,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往往是独孤皇后。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独孤皇后之前,唐代宗其实还有过一个皇后,她就是睿真皇后沈氏。只不过这个睿真皇后最后却突然之间消失了,有人猜测是李豫抛弃了沈珍珠,那么李豫究竟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原配妻子呢?
睿真皇后一生经历过八位皇帝,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肃宗、代宗间还有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年号正德;属于被政治集团“拥立”的傀儡皇帝。 沈珍珠
李豫为何抛弃沈珍珠?
唐代宗这个人,相信大家是很熟悉的,热播剧《醉打金枝》说的就是他的大女儿升平公主的故事。如果搞个唐代知名皇帝排行榜的话,他可以排在第三位,李世民、李隆基之后,就要数到他了,比高宗李治的得票率要高,原因就在于他对原配妻子的负义。
在电视剧中,说升平公主和后来的唐德宗李适(音为Kuò)是一母所出,这是不对的。升平公主是崔贵妃(杨玉环的姨侄孙女)所生,而李适才是唐代宗的原配沈珍珠所生。
沈珍珠,浙江吴兴(今湖州竹墩)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即唐代宗)为妃。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曾深得李豫宠爱。安史之乱发生时,李适已十四岁,幸运地跟上了逃难的队伍,而沈珍珠自己则做了安禄山的俘虏,被掳到东都洛阳,后又成为史思明的战利品,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据《新唐书》记载:“安禄山之乱,玄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都,得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东都,遂失所在。”也就是说,唐代宗(当时是兵马大元帅身份)收复洛阳,找到了沈珍珠,可他回军长安时,却没有把沈氏也一起带走,着实当了一回“陈世美”。
沈珍珠极有可能已被乱军所污,贞节不保,因而被弃。要知道,她是肃宗亲自册封的广平王妃,又是嫡长孙李适的生母,且年纪才三十出头,风华正茂,唐代宗若无正当理由,是不能对她不管不顾的:上对祖父、父亲无法交代,下对儿子不好解释。
那么,唐代宗的理由是什么呢?《旧唐书》里记载说:“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这显然是个托词。就算他当年(757年)忙于战争,可是,第二年他荣登太子之位,应该对沈氏有个说法了吧。按礼仪,太子加冕,必须有太子妃在场,沈氏是元配,理应迎归。但他没有这么做,或许就存在其他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了,但这不能怪沈珍珠。
独孤贵妃可能吹了枕头风,致使沈珍珠遭冷遇。在《醉打金枝》里出现的那个谋反的贵妃,不是独孤贵妃,但有她的影子。独孤贵妃,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女儿,可谓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她自己也知书达“理”、美丽娴雅。
据《新唐书》说:“妃(升平公主之母崔贵妃)倚母家,颇骑媢。诸杨诛,礼浸薄,及薨,后(独孤贵妃)以姝艳进,居常专夜。王即位,册贵妃,生韩王回、华阳公主。”可见她的得宠是偶然的,沈珍珠被俘,崔贵妃又死了,她才因容貌得宠,很快就代替了沈氏在唐代宗心中的位置。《旧唐书》说的更直白:“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一方面说明唐代宗确实喜欢她的美貌,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御夫有术,枕头风肯定是少不了的,在长安的“诸姬”尚无法跟她争,遑论远在洛阳的沈珍珠?不想做“秦香莲”也不成了。
未来太子之位的竞争,或许也是沈珍珠被弃的一个因素。至德二年(757年),独孤贵妃已经生下韩王李迥,从唐代宗对李迥的喜爱程度来看,似乎超过大儿子李适和二儿子李邈。
李迥排行老七,出生即封为延庆郡王,旋即晋封为韩王,在爵位上超过了郑王李邈,在封王时间上也明显胜过李适。当时唐代宗手握兵权,征讨四方,继承江山披黄袍,是迟早的事,他身后的继承人选择,也随即浮出水面。如果将沈珍珠迎归长安,势必就得确认她的太子妃或第一夫人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就等于确认了李适的继承人地位。别说唐代宗自己不一定乐意,独孤贵妃就肯定不会赞同。
好在肃宗李亨死的早,唐代宗接班也接得早,安史叛军余孽依然还在嚣张,韩王李迥来不及长大和经历磨砺,唐代宗不得不依靠大儿子李适。即位之初,马上任命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将最后平叛决战的使命交给了他。李适也确实有本事,率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全消灭了叛军。764年,李适被立为太子,这下子,独孤贵妃母子彻底死心了。
儿子做了太子,亲生母亲怎么办?唐代宗此时感觉愧疚了(陈世美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几乎是在太子册封的同时,下诏寻找沈氏。时间都过去七年了,他才想起来,心急火燎地派人到处寻访,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寻访沈珍珠的工作,在全国上下开展得如火如荼,十多年里却一无所获。779年,代宗驾崩,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于次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帝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终德宗一生,依旧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沈珍珠的下落成为当时数十年间最大的一个谜。
历史上最有名的屌丝逆袭是谁?
我认为最厉害的屌丝逆袭非马云莫属,
13岁起,马云因为打架记过太多,曾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之后马云参加中考,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
高考
,首次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后来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人。马云高考落榜,父亲马来法见他意志消沉,让他蹬三轮给杂志社送书。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马云的父母劝他死了上大学的心,好好学门手艺,之后马云又开始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杭州的大街小巷。
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
杭州师范学院
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变成了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后来被称为18罗汉的马云团队回到
杭州
,凑够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常州恐龙园为什么有名?
在上海迪士尼开园之前,常州中华恐龙园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主题公园,建园已经有18年了,在青年中有良好的口碑。
常州中华恐龙园位于江苏常州新区,交通比较便利,不论自驾还是乘坐高铁,都能方便地抵达乐园。
中华恐龙园自然以恐龙为主要卖点,其中的中华恐龙馆是其标志性的建筑,外形很像高昂龙头的恐龙,内部设有各类展厅,比较系统地介绍恐龙知识,寓教于乐。
除了恐龙知识和文化,作为针对年青人的主题乐园,常州中华恐龙园还有多组游乐设施,惊险刺激。
同时,现场演出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动物表演、童话歌舞、海盗船表演等,吸引了很多人。
总之,常州中华恐龙园18年来,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先进的体验活动项目,改进乐园内的硬件环境水平和软件服务质量,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现代主题乐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关于因果报应的寓言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