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夫子
我们仔细看看《山海经》,尽管它披着面纱、蒙着灰尘、裹挟着垃圾,而剥去这些杂质,它也给后人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先民及其生存环境的浩瀚画卷:
有崇山峻岭,有丘陵平原,有莽莽大川,也有涓涓细流;有奇花异草,有巨木杂树,有珍禽,也有异兽;有非凡物产,有神奇传说,有已知的美好,也有未知的恐怖……
而我们回眸历史,发现《山海经》并不孤单,它甚至还有朋友”——《易》。
《易经》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名字,当然熟知的也可能只是名字,比如有人就管它叫《周易》,其实谬矣。
《易经》其实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
《易经》传到夏代,时人对它进行阐释,名之以《连山》;到商代,时人对其阐释为《归藏》,可惜此二书皆已失传。
到周代,周文王及其后人阐释《易经》,故称《周易》,并保存至今(期间当然免不了增删修改)。
现在,人们习惯性把《周易》和《易经》等同起来,但我们心里应该要清楚,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
《山海经》是一部糅合了人文历史志怪传说的地理书,《易经》也是一部具有多重属性、内涵极其广博的典籍。卜筮只是其中价值最显著的部分,至于是不是最大,另当别论。
单就卜筮而言,大约是远古先民出于对未知好奇及试图把握自身命运的需求,大到部落、族群生存发展,小至鸡毛蒜皮,进行的预卜。鸡毛蒜皮忽略掉,大事被记录在案,并形成惯例。进而在记录素材的基础上,反复、不断地针对“规律推演”这个关键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提纯”出《易经》。
在记录和总结的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庞杂及时间累加(可能是一万年,也可能是数万年)等因素,导致《易经》内容所及大大超出预卜的价值点,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更被后世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一是内容广博,二是着眼点在“大道”——预卜自然是形而下学的事。
古人研究《易》,叫“治《易》”或“玩《易》”。治,是说严谨,郑重。玩,是说反复,卷不离身。不论是治还是玩,推演的也是宇宙、人生的大数,其次是政治、军事、祭祀、外交等国家大事。
当然也有重于“器”的好《易》者,专以卜测为乐。也有出于生存需求,以《易》为谋生手段的。
在今天中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群落,一些部族仍保有本民族的传世经典或文学作品,且有的内容跟《山海经》《易经》等多有重合之处,如壮族人民创作的《鸡卜经》(又名《司诺介》),据说可称是《易经》的“近亲”。
《易经》用蓍草作演算工具,《鸡卜经》则通过观察鸡的走路姿态、看鸡的眼睛、听鸡的鸣叫声、烧鸡骨头等进行占卜。《易经》有卦象六十四,《鸡卜经》据说有上千,用古壮文记录。而对应《易经》中“系辞”的部分,《鸡卜经》居然是使用汉字记述的!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流传方式多为口头,其内容多涉及本民族远古神话。如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哈尼族创始史诗《十二奴局》,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纳西族创世史诗《崇搬图》,傈僳族创世史诗《鬼经》等等……
注意到了吗?我国南方少数、尤其沿北回归线一带的民族,其史诗呈“区域化”“群落化”形态集中出现,绝不仅仅只是巧合。如果将这些少数民族的口头传说与《山海经》《易经》结合起来,或许可以帮助破解《山海经》和《易经》的一些奥秘。
算命和看相都是源自易经吗?
对,都源于易学之道。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易经的最早起源在远古,传说优義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而得八卦,到神农时代出易经为《连山》黄帝时代出易经曰《归藏》,到商周时期由文王演绎64卦,并作卦辞爻辞为周易,后来到战国时期孔子与众弟子做出十翼,自此称作《易经》。而至今《连山》与《归藏》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一支就是《易经》。
而仓颉造字据古籍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负责造字,呕心呖血几十年,将在先民中流传的象形文字搜集,整理起来,又受到星宿的运动趋势,龟背纹理,山川形势的启迪而造出了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一直沿用到夏商周时期未作过改动。
由此看来,现在所流传下来的《易经》是晚于仓颉造字的。应该是仓颉造字在前,《易经》在后。
《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籍?
要回答?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这个问题,需要知道?易经?是如何产生的和?易经?的作用及其应用成果。
太愚早先在回答关于周易方面的问题时曾指出,?易经?具体是指?卦辞?和?爻辞?,后人(孔子?儒家?)为便于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增加了?十翼?,?易经?+?十翼?=?周易?。这就是说,先后经,后有传。
一、?易经?是古人用连山、归藏两种方法演绎成书
?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人们据此认为,古代早期存在三种独立的易系统,事实不是这样的。连山和归藏都是周易模型的应用方法。
1.什么是周易。
现今一些大师,靠命理、风水、奇门等吃饭,都称自己所宗者为周易。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周易?
周易是古人发明的用来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
插入周易模型之图,如下图。
周易模型图
上述这个模型,内盘为圆形,配置了天盘八卦、十天干和1-10数,表象天(天盘),天盘可以旋转;
外盘是配置了十二地支的正八边形的地盘八卦,加外置的星象、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等;地盘固定不动。这个模型称为周易宇宙模型。
2.连山、归藏、周易一体。
利用周易模型演绎,目的是以天盘旋转模拟天体运行(现代人都知道,其实是地球在转,但古人不知道,就不要过于计较了),由此产生八个基本卦象,称为图1,图2,……图8(后文随文插入)。
用八个基本卦象可以抽象概念,但手段有限,一些复杂的概念无法表达,因此古人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连山象的概念,并用它来抽象概念,解释一切(“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简而言之,两个连续关系或两个以上连续关系的基本卦象,组成一个复合卦象,称为连山象。
例如,天盘由图1发生变动,得到图2,则图1、图2就组成一个连山象,称为图1-图2连山象。又例如,可用图1、图2、图3组成图1-图2-图3连山象。
古人又用周易模型的天盘逆旋以解释概念,其天盘逆行而成的基本卦象,也可以组成连山象。
例如,天盘由图8而逆行,依次得图7、图6、图5之象,则成图8-图7-图6-图5连山象。
4.?卦辞?是连山象演绎的结果。
早期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古文等)都可以用连山象抽象而成字。结合重卦的概念,把连山象抽象出来的概念和演绎出来的文字组合起来,得到?卦辞?。
5.归藏演绎的结果是?爻辞?。
重卦的概念是很有限的,既不能对吉凶的精细之处判断清楚,更不能解释一些较复杂的概念,现象等,因此,古人又总结出动爻的概念(依筮数法起卦,得6数即老阴,此爻为动爻;得9数即老阳,此爻为动爻)。为此,要给各爻配置用于帮助断卦的?爻辞?。
?爻辞?是用归藏演绎原理演绎出来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归藏演绎原理较复杂,在此不能详述。
二、?周易?各章节的功能及作用
1.?卦辞?是对一个重卦提纲挈领的判断
懂卜卦的人都知道,起得一个卦之后,往往首先说一句,这是一个好卦。或者说,这个卦不是很好。?卦辞?的作用与此相同。
2.?爻辞?是对重卦作出更详细的判断。对一个事件的发展状态的判断,仅依靠?卦辞?难以满足,这样,就要用到?爻辞?来作出精细的解读了。比如说,?巽卦?上爻有云,“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判断。这些,要用归藏演绎原理作出解读。
3.?十翼?的作用。
1)?象辞??彖辞??爻象辞?也是用连山象对各重卦(各爻)作出解释。例如,?火泽睽卦象辞?有云,“君子以同而异”。这是指以图2的地盘离卦与天盘兑卦荡成火泽睽这个重卦之后,天盘旋转一个卦位,得到图3,然后用图2-图3连山象对“同”“异”的概念作出解释。
图2
图3
图2和图3有何异同?图2得离兑相荡,图3得兑离相荡,二者都是由离卦和兑卦进行荡卦,这是相同点;不同的是,图2离兑相荡为火泽睽,而图3却是兑离相荡(泽火革),异也。是为以同而异。
若没有周易模型,或有了周易模型却不懂得连山象(连山易)的概念,?火泽睽卦象辞?就是无解天书。
?爻象辞?是后人对?爻辞?作出的补充解释,目的是对一些概念作出新的解释。
2)?系辞??说卦传?主要是介绍了周易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方法。
?说卦传?第三章介绍了天盘八卦的卦位推演。具体不展开论述。
有了八卦排序图,还需要配置象数,这方面的内容反映在?系辞?(“天一地二”章节)。这反映出二者不是同人所著,且二者成书时代也可能不同。
因成书时代不同,致?周易?叙述较杂乱,是导致?周易?迟迟不能破解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卦图的论述见?说卦传?第五章。
有了两个卦图之后,古人要用它们来建立一个立体的,能够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系辞?对这方面的内容作了介绍(如“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至于干支,二十八宿等概念的配置,?周易?没有详细介绍,但古人所建立的模型无疑是包含了这些因素在内的。
?睽卦?上爻:“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曰之弧”,鬼是指鬼宿,张是指张宿。
至于干支,?系辞??卦辞??爻辞?都有论述,且?系辞?论述到周易纪时功能,而干支、二十八宿是古代实现纪时的基本要素(手段),因此,要根据?周易?的论述,结合古代典籍的有关内容,配置完成上述这些内容。
有人说归藏已失传,这句话在周易模型未复原之前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周易模型复原成功之后,以?系辞?的论述,结合其他书籍对归藏概念的有关表述,用周易模型就可以归纳出其演绎方法。
?系辞?:“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意思是说,用天盘之卦和地盘之卦相重叠,用归藏法就可以演绎出重卦的各爻(较复杂,具体不详)。
在演绎出一个爻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主爻象(八个基本卦象之一),然后用连山象对?爻辞?作出解读。
3)?说卦传?第七章-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八卦的表象。
所谓八卦的表象,是指古人把万物归类,与八卦建立对应关系,给八卦赋予具体的物象概念、现象概念、抽象概念。如果只有两个独立的不能关联的卦图,八卦的这些对应概念基本上是无用的。但有了周易模型之后,天盘旋转,就可以使这些概念产生几乎是无穷的组合,这样就产生新的概念。
例如,?睽卦?三爻云,“见舆曳,其牛掣”(见到大车拖踏前行,拉车的牛拼命往前拉)。这是图8-图1-图2连山象产生的概念。
图8
图1
图2
根据归藏演绎原理得到睽卦三爻主爻象是图8,然后天盘旋转依次得到图1、图2,“坤为牛”“坤为大舆”,所以,由图8变为图1、图2的过程,就像是一头牛(天盘坤卦)在前面通过天盘巽卦(“巽为绳直”)拖拉着后面的大舆(地盘坤卦)往前走。这是多么形象和生动!邵雍的八卦大概就做不到这些了!
4)?序卦?主要介绍六十四重卦排序的道理(不详述)。
5)?文言?主要是通过对六画乾卦和六画坤卦的演绎及其产生的概念的介绍,以达到介绍清楚重卦演绎方法的目的。
事实上,古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讲得令人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是这个内容出于儒家之手,里面有太多儒家的诡辩,终使人莫名其妙。
6)?杂卦?的内容作用不大。
三、周易模型的应用成果
第一,抽象概念,演绎文字。成果见诸于?卦辞??爻辞?等以及一系列古文字。
第二,纪时。如?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第三,观象制器。例如,图8离巽相荡于卦图顶部,其象得两个坎卦重叠,坎卦之数为三,故鼎者三足。
第四,占卜。后来发展到五行原理(算命,风水,中医等)。
第五,解释宇宙的本原及循环往复和万物的换新换代。
第六,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之原。
第七,古人以演周易产生的理念来治国。
四、结论。
?周易?(?易经?)既是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早期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书籍(主要反映在历法方面)。
以上参见拙著?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团结出版社出版)。
你认为《易经》是哲学著作还是占卜之书?为什么?
易经占卜,以小明大、以微见著,用龟壳、铜钱、竹签等,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
《易经》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易经是唯物辩证法,伏羲氏站在宇宙自然角度。观察宇宙自然现象,从物质世界规律中来准确描述自然现象。为八大自然现象取名天地水火山泽风雷,从阴是白天,阳是黑夜。比对出事物的两面性,也看见了大自然每天阴长阳消,阳长阴消的规律。四季寒暑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易经文化的创建是以宇宙自然现象为本体肯定是唯物主义,但是伏羲氏对大自然现象的认识总结并上升为文化,而文化是为心灵服务。有了认识大自然现象的文化,人心才能读懂宇宙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从这一点看,唯物在先唯心在后,唯物唯心不能分割,本是一体两面。西方文化并没有出自宇宙自然现象,所以,分出唯物和唯心两种学派,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片面的,偏激的,自以为是的解读世界。当下年轻人受西方文化流毒较深,周文王在伏羲氏以后又把八大自然现象延伸至六十四个自然现象,与化学元素周期表数目相同。六十四个自然现象又从表象到内涵取出相通名词,孔子作易传又深入解读六十四个大自然现象。形成天人合一的社会生活常理,这样的文化造物而不毁物,以宇宙为学校,奉自然为宗师。
有人说《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是三大奇书,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山海经为奇书,其它两部不为奇书。山海经的作者不详,它出自远古,是意境,还是得道后,对山海的自然写照,很多中国的哲人们都很认可!
学国学,是先学《易经》还是先学《诗经》?
诗经还可以看看,有些还是容易理解的。诗经是中国后来诗词的源头,就是至今中国语言文化,还会有诗经的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有三秋。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这个易经觉得很深奥的,好像特别的难懂,也没认真学过。总觉得易经有点云里雾里的,不好理解。国学,诗经是一定要学的。易经,肯定有人学,但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得了。
《山海经》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吗?
确实有学者研究过《山海经》和《易经》的关系,虽然对于观点我不太认同,不过对于在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易经》的“易”的本义,一般理解为“交易、变易”,朱熹的周易注里即是这么解释的。
《说文解字》中释“易”时说日月为易。一些学者从语音的角度去分析,认为日和月都曾经发音为“易”,因此主张从日月的角度去研究《易经》。
由日月的角度,那么就牵扯到了《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里面记载了大荒之中有七座山峰,是日月出入的地方,山是从南到北方向排列;《大荒西经》里也记载了七座日月所处出的山峰,是从北到南方向排列。
刘宗迪《失落的天书》里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证,结论是这这些山峰是古人用以观测太阳出入位置、判定季节轮换的,也是重要的历法工具。
这个结论我个人比较同意。
基于这一点日月的论证,一部分人就将这个观点与《易经》结合起来。甚至分析出了《连山易》、《归藏易》名称的由来——连山就是指用于定位日月的一系列山,归藏就是指日月落下的山,落下就是回归。
同时,太阳月亮的升落,对应了《易经》阴阳消涨的观念;《易经》中的两仪指日月,那么就可以与《山海经》中的常仪、羲和联系起来。
以上这些解释实在是太过牵强附会,不能使人信服。
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从《山海经》到《易经》,我们还有太多没发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