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0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早期行医。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孔立夫 孙中山
孙文(1866.11.12~1925.3.12),字德明,号逸仙。
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
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成为国母。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
他是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透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
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
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国父孙中山。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
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
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
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
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
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
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
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 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
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目标。
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
孙中山以志业相近,遂与辅仁会社接洽,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于是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干亨行”。
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 President),孙为秘书。
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
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
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经加拿大,转往日本。
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00年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也答应与其会见。
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不过是个清廷陷阱。
而后李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无疾而终。
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
孙中山的亲人
简介: 孙达成(1813-1888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
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6岁往澳门鞋店当学徒三年,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工资四元。
32岁回乡务农时成婚。
孙达成在乡间没有自耕土地,佃入祖堂田二亩五分,及弟媳程氏田地四亩,种水稻及杂粮。
一年辛勤劳动只获得微薄的租馀入息,致使孙达成除白天劳动外,夜晚还兼做村中更夫,年俸二百斤谷以帮补家讦。
直至1880年才辞去更夫职责。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寿终。
勤劳忠厚的孙达成 达成公,名观林,号道川,生于清嘉庆暌酉年九月初三日,即1813年9月26日,卒于光绪戊子年二月初十日,即1888年3月23日,亨年75年。
达成是结婚的字,是“成”字派,其下一代为“德”。
如孙眉字德彰,孙中山安德明。
达成公在翠亨村因生活穷困,为了养活妻儿,除高价佃耕2.5亩祖尝田外,在村中每有农药就替别人补鞋,收点工钱;晚上又为村中打更报时,每月赚取稻谷一石,以帮补家费。
一家6口人的生活担子全落花流水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他性情耿直,不贪半点不义之财,养成了良好的家风,他常在晚饭后,在住宅附近的榕树下休息,为小孩子讲故事。
村中的富家子弟,多瞧了起他。
有时他挑着粪便往园地里施肥,经过村中地主家家门前,地主主杨宝就出辱骂他,并说:“粪味真臭,以后再不准你挑粪经过我家门口!”孙达成不敢置辩一词,默默走开,又一次,地主杨启焕妻,诬蔑孙达成夫妻偷了她的一只鸡,气势汹汹扬言要捉人,可后来发现鸡是跌下粪坑淹死的。
孙达成有长者这风,从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笑骂,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亏心事。
他早岁以务为生。
务农的人在当时的翠亨村六七十户有家中,比例仅得三成。
务农人不少是早佃耕农,自耕农占全村土地15%,而仅占全村户数5%的富豪,却垄断村中80%土地。
因为翠亨村“土地贫脊,地多砂碛,不宜于耕,故乡人多游贾于四方”。
除农业?外,还有靠侨汇过话的华侨户和小手工业户等等。
其中有3户是被场卖身当奴隶的,称为下户,称为下户。
下户不处与戎他平发通婚。
小小的翠亨村,阶层复杂,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孙达成本来生活还过得去,后来家道中落,不处不出外谋生。
原因何在呢?从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回忆,就能理解这一点:“初,父亲家尚小康,以迷信风水;遂致贫苦甚。
不得已,乃至澳门,就业于外国鞋匠,每月资,仅四元耳。
如果数载,始复印返里。
三十三岁与母亲隔杨氏结婚,其时母亲才十八岁。
”达成公长期养着一们来处嘉应州姓钟的风水先生。
这位与师达成公长信达18年这久,曾为其父亲贤公以安葬于“皇帝田(土名),又为其母亲黄氏安葬在”黄草岗“(土名),。
后来,长子孙眉出洋到了檀香做工,经过勤力劳动,稍有积蓄转做生意,后经营大型牧场而发迹。
自此,侨汇源源不断地寄加家中,达成公的家境也由贫苦农民,上升为农业资本家。
他不下再当打更人,自耕的土地也雇请别人帮助劳动,不像过去那样劳碌,可以安度晚年了。
达成公妻子杨氏,虽是缠足女子,但为人精明,识在体,勤劳慈祥,懂得用道德教育儿女,是一位贤内助。
她生于清道光?子年六月十三日,即1828年7月24日,卒于宣统庚戌年六月十三日,即1910年7月9日。
若她再长命一处,就可以见到她儿子孙中山领导发主革命推翻清皇朝,荣任中华民中临时大总统了。
杨氏养育3男3女: 长子德彰(眉),1854年生,1915年卒。
次子德佑,6岁殇,。
生于感丰庚申(1860)九月二十五日,卒于同治乙丑年(1860)年十二月初一日。
后来,孙眉把养子亚威(檀香山土人)、养银过继给他作子女。
三女金星,3岁殇。
四女位茜(1863年—1955年),她和弟弟中山年纪相近,童年时代一起劳动,如打柴挑水,感情非常融洽。
她于1924年携带长孙连合(念过大学)到广州长孙中山夫妇,要求孙中山为长孙安排一份差事。
宋庆龄十分热情地接待她婆孙俩。
隔宿一宵后,孙中山答复姐姐说:“阿合耕田也好,我们快要实现耕者田了。
今后耕田也有好日子过,你们回家乡崖口去了。
孙中山逝世后,她悲伤过度,器坏了眼睛,以致视力下降,最失明。
她常为青年及访问者热情讲述孙中山的事迹,珍藏着孙中山的重要族谱及契据文物,后由她的亲人将这些文物献给翠亨村孙中山纪念馆收藏,她和崖口乡杨紫辉结婚,无所出。
紫辉于28岁在台湾过世,生前经营树胶业。
由其四弟之子(礼政)过继紫辉为子。
杨聪婚后生1男3子,女名为惠娥,与冯汉树结婚;长子连合,生3 子 1 女;次子连鑫,在广州作画糖业工程师,已退休;三子连逢,在中山新华书店工作,已退休。
五子名帝象,学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
1897年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用名中山樵,后正式用名中山。
他在革命活动中还有七八个化名。
如高野、陈文、陈载之、吴仲、高达生、杜嘉偌及公武生等。
他出生于清同治丙戌年十月初六日,即1866年11月12日,卒于1925年3月12日。
生前任过中华民国两任大总统,两 任大元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不少海内外人士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六女秋绮,生于...
孙中山父亲简介
孙达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
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16岁在澳门鞋店当学徒三年,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工资四元。
32 岁回乡务农时成婚。
孙达成在乡间没有自耕土地,佃入祖堂田二亩五分,及弟媳程氏田地四亩,种水稻及杂粮。
一年辛勤劳动只获得微薄的租馀入息,致使孙达成除白天劳动外,夜晚还兼做村中更夫,年俸二百斤谷以帮补家讦。
直至1880年才辞去更夫职责。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寿终。
达成是结婚的字,是“成”字派,其下一代为“德”。
如孙眉字德彰,孙中山字德明。
达成公在翠亨村因生活穷困,为了养活妻儿,除高价佃耕2.5亩祖尝田外,在村中每有农闲就替别人补鞋,收点工钱;晚上又为村中打更报时,每月赚取稻谷一石,以帮补家费。
一家6口人的生活担子全落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他性情耿直,不贪半点不义之财,养成了良好的家风,他常在晚饭后,在住宅附近的榕树下休息,为小孩子讲故事。
村中的富家子弟,多瞧不起他。
有时他挑着粪便往园地里施肥,经过村中地主家门前,地主杨宝就出辱骂他,并说:“粪味真臭,以后再不准你挑粪经过我家门口!”孙达成不敢置辩一词,默默走开,又一次,地主杨启焕妻,诬蔑孙达成夫妻偷了她的一只鸡,气势汹汹扬言要捉人,可后来发现鸡是跌下粪坑淹死的。
孙达成有长者之风,从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笑骂,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亏心事。
他早岁以务农为生。
务农的人在当时的翠亨村六七十户有家中,比例仅得三成。
务农人不少是早佃耕农,自耕农占全村土地15%,而仅占全村户数5%的富豪,却垄断村中80%土地。
因为翠亨村“土地贫脊,地多砂碛,不宜于耕,故乡人多游贾于四方”。
除农业外,还有靠侨汇过话的华侨户和小手工业户等等。
其中有3户是被场卖身当奴隶的,称为下户。
下户不处与戎他平发通婚。
小小的翠亨村,阶层复杂,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孙达成本来生活还过得去,后来家道中落,不处不出外谋生。
原因何在呢?从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回忆,就能理解这一点:“初,父亲家尚小康,以迷信风水;遂致贫苦甚。
不得已,乃至澳门,就业于外国鞋匠,每月资,仅四元耳。
如果数载,始复印返里。
三十三岁与母亲杨氏结婚,其时母亲才十八岁。
”达成公长期养着一们来处嘉应州姓钟的风水先生。
这位与师达成公长信达18年这久,曾为其父亲贤公以安葬于“皇帝田(土名),又为其母亲黄氏安葬在”黄草岗“(土名)。
后来,长子孙眉出洋到了檀香山做工,经过勤力劳动,稍有积蓄转做生意,后经营大型牧场而发迹。
自此,侨汇源源不断地寄加家中,达成公的家境也由贫苦农民,上升为农业资本家。
他不再当打更人,自耕的土地也雇请别人帮助劳动,不像过去那样劳碌,可以安度晚年了。
孙中山先生临逝世前为什么把位子传给蒋介石,而不是别人?
孙中山曾经能让位给袁。
自然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把位传给谁的行为动作。
如果硬要猜他临终最希望谁接班。
终其一生,国父努力的方向都是去外国势力、团结并培养一切纯中国人势力。
我猜想他的排名意向应该是:一、黄兴(可惜死早了)。
孙中山从好听来说是思想家、先行者,但当时却有个外号叫“孙大炮”,从白话翻译为普通话的意思就是“孙吹牛”。
能以一堆目标忽悠洪门青帮华侨出钱出力,能设计出一堆思想纲领建立各种团体。
但很多时做不到承诺的目标。
而黄兴则是实干家。
基本上孙设计出来的东西是由黄兴去尝试,去实验.......文雅点的说法就是黄兴才是大都重要的革命活动的组织及发动者。
虽然基本都算是失败了,但经验却是慢慢累积了下来。
黄兴无疑是孙焦不能孟的第一好基友。
除了实干之外,多次主动让位这应该也是孙最能看中黄兴的地方。
在国父设计下大总统本来就是反终身、反传位的。
黄兴这方面绝对可以放心。
二、廖仲恺。
与其说孙中山是“不分左右”,不如说孙是为了团结、培养一切纯中国人势力。
而廖仲恺是当时最适合这一意向的。
他同时也符合能上能下的标准。
三、胡汉民。
同上,如果不是胡在孙的最后两年,为了获得政治资本上位而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走上了能上不能下的路,他应该是孙的现实第一选择。
四、陈炯明(前)许崇智(后)。
让位给袁是因为袁是中国军阀,看到中国人统一的可能性。
当然后来的急转直下这里略过。
而醒悟过来后,粤军成为孙的新期望。
事实上,从北伐护法到抗日,到纯赤军、解放、甚至到抗美援朝,虽然粤军被拆了又拆、嫡系了又嫡系。
但一直都能从中找到粤军的影子或种子。
事实上证明了不负孙的期望。
可惜的是陈炯明不是黄兴,罢明能上不能下。
虽然比袁好,但严重不是一路人。
再后来,炮轰总统府这就注定陈失去所有机会。
结果就是搞散了粤军,到许崇智手上只是个烂摊子,火种倒是多,可就是太多了,赤滇桂等各有插手。
而许崇智倒不是能上不能下的人,可一直表现不出军头老大的霸气。
五、汪精卫。
这个政治资本是足的,主张孙中山让位给袁、多次响应孙的召唤,最后的秘书,这些都是加分点。
应该说当时比胡更适合。
失分最大的是与军方、准确来说是与粤军格格不入。
而且没有自己的明确主张。
六、蒋(隐形)如果说让位给袁是失败的尝试,陈炯明、许崇智,是失望,廖仲恺建黄埔就是孙的第一后手,蒋是第二后手。
枪杆子出政权这是孙一直努力的方向。
------------至于孙科。
一直都是按吉祥物的方向去培养的,我看孙根本不想让他接位。
=================最后说说蒋是怎么上位的吧。
第一种子选手是左派廖仲恺,被右派暗杀。
(至少明面上这是事实)蒋这时候联合第五种子汪选手,说我代表军方支持你驱逐胡。
于是汪组织了一系列动作,第二种子选手胡汉民定义右派,定义与凶手有关,要避嫌。
出局。
第四种子选手许崇智虽然也是右派,但有军权啊,暂未出局。
蒋这时跟第四种子许选手说了:”老哥,你看现在你嫌疑最大,不如我先帮你看着家当,你给20万你出国旅游,避避风头可好?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什么时候还军给你。
“第四种子选手许崇智,中了冻结技能,暂停2回合,1回合1年。
这时候的第五种子汪,明面上既得军方支持(蒋),因为驱逐了右派大佬,右派无力反抗,也得左派支持,于是第五种子汪选手上位。
截止到此为止,大获全胜,成功接了孙的位。
(这下够说明孙没传位给蒋了吧?)清点一下,这时第五种子汪的两大支柱:军方小蒋、左派。
就在汪春风得意时,蒋跟许说,我要帮你恶心一下对手,整合整合粤军,于是“中山舰事件”出来了。
汪就B了那个汪了,我是政、军双主席,你这么大动作居然完全无视我?这不乱来吗?那个谁谁谁,马上给我扣留小蒋。
然后........没有然后了,根本没人鸟汪。
肿摸办?凉拌。
汪于是“迁地就医”,我看不到就不生气了。
可是蒋会放过汪吗?毕竟双主席还在汪手上啊。
于是蒋跟汪说,李之龙与苏顾问要绑我到海参崴去,我能不反抗么?我跟左派你得二选一。
好吧,这时选左打不过蒋,只能选蒋进行清党了。
于是汪从此失去了左右派的支持,军方则被蒋掌握掉了。
之后的事就锁碎了,蒋把胡汉民请回来捅汪几下后软禁胡;汉宁分流;娶老婆、手上除了江浙财团再加上美团;对外银弹买中原战胜、对内军队玩嫡系化。
几起几落后,才渐渐坐上第一把交椅。
但其实蒋也很可怜,手段出尽了,从上位到最后转战小岛前,第二能打的粤军嫡系化不到60%,自建的纯嫡系第一次松泸就完了9成。
而党内第一能打桂军掌握最多也没超过1成。
如果说国党内第一人,他算是做到了。
但如果说是接孙的位子,只能说他把所有种子选手给打败了,最后依然没接到位。
至少在孙的年代,一说北伐,桂、赤都能出工出力。
而蒋坐镇的年代,赤被清掉了,还越剿越大,桂被几次用银弹买败,而国则被日入侵了。
孙中山爷爷的资料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孙中山的遗体还在中山陵吗?
在中山陵呢 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于北京,临终时他希望将遗体葬于南京钟山,故死后其灵柩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内,为了尊重他的遗愿,于翌年3月12日在他逝世一周年之日,在钟山开始建墓,至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就将其灵柩从北京移葬于此。
孙中山安葬之迷 公元198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
南京中山陵奠基60周年也是这一年。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75周年又在这一年。
然而,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何没用水晶棺?为啥建陵紫金山?遗体为何移南京?谁人抬奉紫铜棺?腹中内脏存何处?墓内有无随葬品,葬后密封谁督看?大量礼品是否在?遗体到底在何方?抗战时,蒋介石移灵重庆之事为何落空?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带着这一连串问号,特地采访了孙中山生前贴身卫士范良。
范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二,他是目前在世的孙中山唯一的贴身卫士,又是孙中山逝世后参加过建陵工作,安葬时抬过灵柩,安葬后长期守陵的唯一代表,是孙中山葬事的历史见证人。
周:孙先生1925年3月12日与世长辞后,他的遗体一度安放在北京,为什么后来在南京建造陵园? 范:这是孙先生的生前遗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解放后,孙先生辛亥革命时的卫队长郭汉章来找我,谈起孙先生在南京选墓址的事情。
那还是先生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有一次他带郭汉章骑马去紫金山郊游,路过明孝陵时赞叹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风水也好,北有横卧的大山,南濒明湖暗溪,可谓“山高水长”,便对郭说:“我身后能够在此向人民讨一块地作墓,死也足矣”。
这就是建陵南京的来历。
周:据说孙中山先生死后内脏全被取出了,确有此事吗?内脏被人盗走之说怎么回事? 范:前者是事实,被盗属谣传。
当时先生曾有嘱咐,要求死后将五脏作病理解剖,因为他是医生出身,知道解剖的价值。
后来解剖时医生发现先生得的是肝癌,事后内脏单独进行了火化,现存放在紫铜棺内。
抗战期间,南京中山陵卧像前出现一桩怪事:汪精卫从北平协和医院迎来“先生内脏”,当时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郑介民中将来中山陵调查此事,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写份详细报告报蒋介石。
我下墓穴揭开玻璃罩,打开红布挡着的五只玻璃瓶,上面写着孙中山先生五脏切片模型,在我之前竟无人敢下去看个究竟。
事后蒋介石召见,我向他汇报了此事,并向当时《中央日报》提出了抗议,不找当事人就发失实新闻。
最后,经过奉安委员会各委员签字,此桩奇案方告结束。
周:有消息说,孙先生的遗体原来准备永远供后人瞻仰。
最后为什么密封了? 范:本来是有这个考虑,苏联政府还专门送来了水晶棺。
所以,开始,孙先生的遗体存放在装满福尔马林的楠木棺材里,当时他只穿麻织的短袖衬衣和短裤。
遗憾的是后来遗体接触了空气,发现局部变质已无法完好保存,苏联的水晶棺也没有用上,只好留在香山先生的纪念馆供人参观。
遗体南移时,又将楠木棺换成意大利进口的紫铜棺。
不过,也有一种传闻,而且也登了报,说是张作霖的部下被北伐军逼到香山,他们扬言再进攻就焚毁孙中山的遗体。
守灵者于深夜偷偷地将遗体从楠木棺中取出存放在附近的山洞里,以使遗体变质,这不过是传闻,我没有亲眼看到。
周:你刚才说的那具楠木棺还在吗? 范:楠木棺材连同那套麻织衣裤都封存在北京碧云寺孙先生的衣冠冢内。
周:1929年5月,南京中山陵第一期工程——灵寝竣工,定于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去北京移灵的有哪些人? 范:5月下旬,南方政府派出8名卫士前去北平移灵。
这里还有个巧合,孙先生在世时,贴身卫士8人,这次移灵又是8人,后来我们在南京接灵正好也是8人,其中的奥秘我至今还没有弄明白。
周:或许是八大金刚吧? 范:(笑)也许是吧。
斯大林元帅和铁托元帅等伟人的灵柩都是高级将帅亲自护送,而我们最高的只是校官,我当时是上尉,我们8名卫士是从先生80名生前卫士中挑选出来的。
先生逝世后,80名卫士一度成为蒋介石卫队的一部分,中山陵成立拱卫处之后,又担负拱卫陵墓的任务。
周:孙先生的紫铜灵柩用什么方法运到南京的?除了8名卫士,还有什么人抬灵? 范:先生的遗体是用火车运来的,抬棺材的是清朝抬过皇帝和皇亲国戚的后代,总共128人,棺材前后各64人,从香山到北平车站和陵前广场到灵寝前平台,都由他们抬。
这些人抬棺水平很高,不论是平地还是上下坡,前进中棺材始终是水平的,一点也看不出颠动。
从北平运到浦口后,就送上一艘军舰横渡长江,到中山码头后,用一辆特制的灵车运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现湖南路江苏省军区)大礼堂。
周:请你详细介绍一下奉安大典和下葬密封时的情况。
范:遗体运到湖南路中央党部大礼堂后,接着是三天公祭。
6月1日,灵车从湖南路开出,缓缓地驶向中山陵,参加送葬的人民群众、外国使节达20万之多,其中也有不少是孙先生的日本友人。
数十里长的马路两边也都挤满了群众。
周:中山码头和中山路都是为移灵赶修的对吗? 范:不错,从下关中山码头到紫金山南麓这条马路都是当时修建、命名的,中山门...
孙中山祖籍在哪里
孙敬贤(1789~1850),孙中山的祖父,翠亨村人。
早年读书,12岁丧父,以承继祖田十余亩为生。
23岁娶妻黄氏,生子孙达成、孙学成、孙观成。
迷信堪舆之说,常登山察看地形,与杨启文所养来自惠州龙川之风水先生钟盛扬常相往来,并请其为亡父寻找风水佳地。
嘉庆二十二年(1817)秋,以长子孙观林(即孙达成)的名义和堂侄孙观德一起,将父亲孙恒辉和堂伯祖孙殿侯遗骨合葬于翠亨村西南长沙埔土名“黄草冈”处。
道光八年(1828)翠亨村北极殿重修时捐银1两,显示其经济较宽裕。
道光二十八年前后,管理过翠亨孙氏祖尝。
道光三十年病逝,享年62岁,葬翠亨村后犁头尖山土名“黄帝田”阳坡,墓碑刻“显十六世祖考敬贤孙公墓咸丰四年五月十一日吉立坐戌向辰兼乾巽”字样。
夫人黄氏(1792~1869),晚年照料年幼的孙中山起居,同治八年(1869)去世,享年78岁。
葬翠亨村西南土名“黄草冈”的地方。
请问和孙中山熟吗?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两人没见过面,周恩来见过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享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家有父母和祖母,同胞兄妹中排行第三,上有哥哥孙眉(1854—1915)和姐姐孙妙茜(1863—1955),下有妹妹孙秋绮(1871—1912)。
孙中山的家境从祖辈起就非常贫寒,和中国农村许多穷人家的小孩一样,孙中山自幼就参加了农业劳动,早知稼穑之艰难。
因为家贫,十岁(1876年)才进入本私村塾读书,接受旧学教育。
十二岁随母亲从香港乘船赴檀香山,投靠他的哥哥孙眉,“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自此先后在英国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学校(13岁),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16岁),英基督教圣公会所办的香港的拨萃书室(17岁),香港英国当局所办的域多利书院(18岁),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20岁),香港议员兼医生何启创办的的西医书院(21岁)就读,在这里他与教务长英国人康德黎师生关系非常密切。
在西医书院五年多的时间里除正课外,他广泛研读西方国家的各类书籍,初步掌握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之基础知识。
开拓了正处于成长期的孙中山的胸怀和眼界,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他后来曾说:“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
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
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者。
” “文早岁志窥远大,性慕新奇。
故所学多杂而不纯,于中学独好三代两汉之文,于西学则雅癖达文(达尔文)之道,而格致政事亦常流览” “于圣贤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则无时不往复于胸中;于今之所谓西学者概已有所涉猎,而所谓专门之学亦已穷其一矣。
” 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因屡遭清政府的追捕,多次被迫流亡欧美各国。
伦敦蒙难前后,孙中山在那里专心研读政治、法律、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类书籍,进一步接触到西方民主理论,并接触到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
这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推动。
他所创著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会通中西、守常应变的典范。
民主精神是中山先生一以贯之的行为要则,民权理想是中山先生孜孜以求的思想的鹄的。
在不失中华文化大统的前提下,它广泛地吸收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达尔文主义、拉马克学说、原子论和星云学说,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和穆勒?斯宾塞的自由论……他在晚年的《三民主义》讲演中明确指出:“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从欧美传进来的。
所以近来实行革命,改良政治,都是仿效欧美。
我们为什么要仿效欧美呢?因为看见了欧美近一百年来的文化,雄飞突进,一日千里,种种文明都比中国进步得多。
” 在他看来,吸取和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是十分必要的,决非可有可无。
由上可以看出,孙中山一生在海外居住学习的时间要比国内长得多,这是他形成开放的文化胸怀和认同西方民主根本原因。
三 传统文化对的影响 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家有父母和祖父,同胞兄妹中排行老大。
共1902年-1909年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7岁(1910年),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8岁(1911年)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其间,曾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
半年后退出。
20岁(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21岁(1914年)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
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
25岁(1918年)同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同年6月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26岁(1919年) 从上海回到长沙。
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
撰写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
岁末,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第二次到北京。
在京期间,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从以上简略的叙述可以看出,与孙中山比较,两人在2 6岁以前所接受的中西文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以后经历也极不一样,终一生,除到过苏联外,没到过其它任何国家。
而且,也没能熟练掌握任何一门外语。
他和同时代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去认识和吸取西方思想,而且主要是马列主义。
的民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特别是列宁的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在论无产阶级专政时说:“无产阶级专政就对资产阶级即对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孙中山的坟墓到底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