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温州,想必关键词肯定是 温商 土豪 江南皮革厂。其实早在1600多年前,温州设郡建城,而且是中国风水第一人——郭璞 亲手操刀。只不过如今的温州已高楼林立,再难寻觅那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今天我们来回顾历史,看看古城温州的风水是有多炸裂(已经找不到词语形容)。
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规划修建温州郡城时,恰巧郭璞客寓温州,由于他精通风水,所以郡守请他堪舆卜城。按风水原理,温州郡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郭璞经过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发现北岸的土轻,南岸的土重;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瞭望,后他对大家说:西郭四山的华盖、松台,海坛,像北斗星的“斗魁”,远处的积谷,翠微、仁王三山则像“斗柄”,这里绵延的群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如果城绕山外,会立即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灾。如果城建于山内,则兵寇不入,可保长治久安。因此,城池应该建于山内为好。恰巧突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于是就将此地命名为鹿城。
根据郭璞的建议,最终温州城建于瓯江南岸。这样温州城北以瓯江相隔,西南皆有群山环绕,东面向海而望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建城大方向定好之后,郭璞又进行了城内建设的细节考虑,比如他设计在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还在城内开五个水潭,各潭与河通,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包围,在断水的情况下,城内五水(象征五行)足以应付。
后来北宋的方腊起义,曾围困温州四十多天,始终不能破城,只得撤军。到明朝嘉靖年间,倭冦屡屡侵犯我沿海各地,攻陷城池无数,温州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始终未能攻入城内,只好在乡间到处抢劫虏掠。除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郭璞斗城的设计,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也有很大功劳。郭璞的风水设计构思巧妙,通过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和五行等的安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不愧为人居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堪舆佳作。而后来的温州从一穷二白到创造“温州模式”,屡屡出现奇人上演奇事,我想除了与他们的胆识、智慧、冒险精神外,或许与温州的风水有关吧!
很可惜,这样的山水格局,很快就被经济飞速发展所破坏,古城墙早在民国时期就被拆掉;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千年孤屿——江心屿建了桥造了儿童游乐园;老城中树立起了高高低低破坏景观的高楼大厦;七星北斗之一仁王山被炸掉建造了发电厂。每每细数这些都会倍感痛心。杭州为了保护西湖景观,对周围建筑进行限高,造就了世界的西湖,也让杭州成为最辛福的城市。我想,如果温州能重现山水斗城之奇景,那么温州应该会再次兴旺发达。
为何温州人均GDP会在浙江省排名倒数第一?
长话短说,温州人口浙江最多,有九百多万。
而温州创造的gdp只有五千多亿,和绍兴差不多。
分子小,而分母是浙江最大,这样导致温州人均gdp全省最低是正常的。
但温州的富裕确实公认的,也是比较发达的区域。温州也很难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这个城市。
温州在浙江地区,长远时间内,肯定是浙江第三城,无论人均gdp再低都无所谓,这个完全不影响温州在浙江第三城的地位。
有喜欢城市经济建设的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学习,我是阿力品百城,专业经济领域学者。
温州人均GDP为什么会沦落到浙江省倒数第一?这是什么原因?
温州人均GDP沦落到浙江省倒数第一,原因比较复杂。温州人乃“东方犹太人”,遍布全中国、世界各国中温州人亦是华人中的强势群体。
这些在外的温州人除去,温州人均GDP浙江省倒数第一符合客观现实,无需大惊小怪、过度解读。然而,无可否认温州近年来发展滞后的事实,特别是产业升级换代明显没有新经济的特色。
早在20世纪7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就领跑全国,而且产品质量升级换代比较成功。但是,互联网企业没有亮点,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互联网+没有到位。其中,缺乏大型国有企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毕竟国有企业有上级领导下来指导和推动。
温州炒房团,民间资金拆借等金融风险,亦制约温州的发展,透支了温州的成长红利。还有温州的贫富差距较大,这是一把双刃剑。但可以化作发展动力,加快温州城市建设的步伐。
温州乃藏富于民,简单的统计勿能说明温州的实际情况。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顺祝周末快乐!
温州瑞安怎么样?
瑞安市,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地处上海经济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属江南鱼米之乡,郭沫若曾为玉海楼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
瑞安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辖5个镇、10个街道,2012年末瑞安市总户数31.96万户,户籍口径总人口121.60万人,除汉族外,还有畲、回等少数民族。本市汉族居民绝大多数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瓯江片方言,通行吴语温州话。
1987年瑞安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为中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浙江省小康县(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瑞安市位列第31位。2017年6月,瑞安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瑞安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瑞安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行政隶属随变。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泉山)南境置罗阳县,治北湖鲁岙(西岙、河埭桥一带),为瑞安建县之始。属会稽郡。太平二年(257),罗阳县属临海郡。宝鼎三年(259),改罗阳县为安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析安固县境南横屿船屯及其南境为始阳县(今平阳县,外含苍南县全境和泰顺县、文成县一部)。东晋太宁元年(323),安固县治迁邵公屿。隋开皇九年(589),省横阳入安固县,县属之。开皇十二年(592),省安固县入永嘉县。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置东嘉州,析永嘉县置安固、横阳等4县。贞观元年(627),省横阳入安固。大足元年(701),复析安固县置横阳县。唐天复二年(902,一作天复三年),安固县改瑞安县。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统瑞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两浙东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为温州路,县属之。元贞元年(1295),以瑞安县超五万户升州。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为县。景泰三年(1452),置泰顺县,割瑞安义翔乡5都12里属之。中华民国35年置文成县,析瑞安西部大峃、龙凤、金樟、峃口等10乡属之。1949年,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9月5日,瑞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5年10月,改瑞安县人民政府为瑞安县人民委员会。1955~1957年,北麂、北龙二乡曾—度划属洞头县。1958年10月14日,文成县并入瑞安县。1961年8月10日(上级发文时间),文成县从瑞安县内析出。1958年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迁到仓前街134号。1969年1月,改瑞安县人民委员会为瑞安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撤瑞安县革委员会复置瑞安县人民政府。1987年4月15日(国务院文件4月15日下达,7月1日召开撤县设市庆祝会,全市即日启用新印鉴)撤县设市(县级),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不变。1949—1996年,瑞安市(县)先后隶属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从仓前街搬迁到安阳新区新市政大院办公。2001年仙岩镇、丽岙镇划属温州市瓯海区,塘下镇的梅头办事处划属温州市龙湾区。经济概况编辑工业2012年瑞安市工业增加值2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3.7%,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总产值1102.7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0.5亿元,比上年下降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轻工业总产值240.40亿元,比上年下降1.9%;重工业总产值450.10亿元,比上年下降3.6%,重轻工业之比为1.87:1。三大主导行业产值422.76亿元,比上年下降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2%。大型企业竞争优势凸显。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8.1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速高于小型企业增速9.7个百分点。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8.03亿元,比上年下降0.8%,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108.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上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96 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5.7%。2012年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累计2家;新增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达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累计19家。瑞安市现拥有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5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1] 农业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94亿元,扣除物价,实际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林业产值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牧业产值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7%;渔业产值11.33亿元,比上年下降2.0%。瑞安市粮食作物总产量14.28万吨,比上年增长2.9%;亩产445公斤,比上年增长3.7%。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总计3.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9%。2012年年新建特色基地4900亩,新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温州级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新增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达1.58万亩,生猪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建成粮油产业农技服务基地、农机化产业农技服务基地等18个农技服务基地。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3个,浙江著名商标3个。已建立了3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8.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总数达62只。[1]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瑞安市扩大投资需求成效显现,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制造业投资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占工业性投资比重达到84.4%。1-12月全市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6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2年重点工程投资61.54亿元。江南水厂迁建、滨海农房集聚工程等27个项目实现开工;续建项目进展顺利,瑞祥实验学校、飞云江大桥改建工程竣工投运,丁山三期完成造地4500亩并通过验收,客运中心站、滨海大道、瑞祥新区保障房、飞云江标准海堤、仙降段护岸完成主体工程,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段、飞云江五桥完成栈桥平台建设。温州算几线城市?
三线城市。
温州历来有“三线城市”的戏称。
上世纪五十年代温州是解放台湾的“前线”。
上世纪六十年代温州是“派系”武斗的“火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是改革开放的“生产线”。
那时候柳市“八大王”风起云涌,温州的“供销员”遍布大江南北。
现在40多年过去了,
温州依然是“三线城市”!
城市基层设施落后,道路规划无序;
传统制造业凋零,小商品市场外迁。
城市经济没有新的增长极,政务环境一直差强人意。
2012年提出要赶超发展,以青岛厦门为标杆;
现在说要打造坚实“铁三角”,以杭州宁波为榜样;
目的都是为了向二线进军!
“营商环境提升年”
“改革攻坚突破年”
温州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