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大富之家,两次拜师学艺,叶问如何获得咏春拳的真传?没有当时的叶问就没有之后传奇李小龙!可是叶问作为一个衰弱的孩子,在普通人眼里并不适宜习武。可是叶问怎样就成为了习武奇才一代宗师咏春传人呢?
这就要从咏春拳本身说起,我们说咏春拳,它不大适宜胳膊粗、力气大的人练,反而那些身体弱小的人,包括一些女子,适宜练咏春拳。叶问多高?一米六三,按照北方人看,就是很矮。但是叶问这个人有两个显著特性第一点:假设叶问从你身前走过,龙行虎步,非常有生气。第二个:你对着照片你认真看,会发现他的眼睛特别有神。练武的人,内练一口吻,能表如今眼睛上,眼睛是灵的窗户,它也是全身经络能否畅通的一个标志。
有人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学文学武,干什么都便当。叶问是怎样走上习武这条道的呢?这得说说叶问的师承。我们知道咏春拳的来历,说有个女的叫严咏春,避难时师从五枚师太,习得一套拳法严咏春就把这个拳术教给了自己的丈夫,姓梁,叫梁博俦,夫妻两个一同斗恶霸。又传了三辈,传到佛山名医梁赞。梁赞下边有两个徒弟,一个是他儿子梁璧,另外一个叫陈华顺。这个陈华顺,就是叶问的师父。
叶问还小,陈华顺就收了他,当关门徒弟。可惜陈华顺生来短命叶问也并没有习得咏春的真传当时的叶问才十来岁。后来叶问学来的咏春拳最基础的都是当时的大师兄吴仲素教给他的
叶问后来又拜过一个师傅,是谁呢?梁赞的儿子,梁璧。这就等于咏春拳往梁赞这一门下来的俩徒弟,都成了叶问的师傅。那么,他是怎样认识这梁璧的?这段事儿特别有意义。叶问当时国外留学不能忍受中国学生受欺负,于是就经常靠着学来的咏春拳仗义执言,渐渐地叶问就小有名气。梁璧知道之后就找他来商榷,这下可好三下五去二就把叶问打趴下了,故事讲到这里叶问总算遇到了影响他终身的师叔。
梁璧当时说,我知道你师父死了,这么着,你想学,我再接着教你,你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就这么得,梁璧在香港接着教叶问。所以,叶问的拳法突飞猛进,抵达一定高度,是在香港的时分。再回到广东佛山,他那些师兄弟都曾经不是对手了!就这样叶问成为了咏春一代宗师!
怎么才能拜师学艺?
谢谢邀请!
在古代拜师学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一个说法。想学习本事,就得跟师父家打帮手,就像一家人,必须把师父当父亲一样孝顺。苦活累活抢着干,师父见了偶尔就会教教你一些东西了!
到后来,一些农村的老人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里的裁缝店,照相馆等等学门手艺养活自己,还得先去给先生送礼物,带孩子去说说好话,师父看看如果心情好就会留下来,没有工资,管吃管住,家长会给师父说,不听话你就打骂。如果是小丫头,家长就会交代要给师父洗衣做饭,所以还有一句俗话说,要想学会,就得和师父睡。当然这些都是老一套的传承方式了!
就是因为这样的传承方式在消失,所以现在很多的国粹成了绝学,现在的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国粹都没有人愿意去花真功夫学习了!
拜师,心要诚,心要静。拜师学艺,也没有那么人太在乎,就是拜了师,也是学习去见师父,平时都不去和师父走近,就不要说过节拿些礼物去看师父了,所以师父知道谁亲,自己就会教谁了。
关羽、张飞不过是卖枣杀猪的,没有拜师学艺,为何功夫却天下顶尖?
谢邀!
就服很多回答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甚至正史还是演义都分不清楚。演义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为了剧情需要,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说不清楚的事就假借鬼神之说。所以我们通过演义来讨论本来就没有价值,和做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一样。
至于关羽、张飞现实中为什么这么厉害,我认为十五个字“天赋异禀,生死搏杀,狭路相逢勇者胜”!
天赋异禀
现实世界其实就是不公平,有人天生就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每个人班里就有那么一两个平时不用功,考试却总能拿前几名;有些老板就是能够一天睡四五个小时,一年365天无休;我们提个十几斤就觉得重,有些人就是能够举个一两百斤没事人一样。
所谓的武术,其实就是总结各种实战技巧,合理的锻炼身体,并形成肌肉记忆,成为本能。会功夫的一定比同体格没练过的强,但100斤的小个子就很难打赢200斤的肌肉巨汉,不然这个小个子就是一个看着小的肌肉大汉。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武术大师都是虎背熊腰,为什么说拳怕少壮,为什么现代搏击要分重量级。
(高手无一不是身强体壮,别看李小龙外表瘦弱,脱了衣服,这肌肉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
关羽、张飞长什么样,甚至连身高正史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侧面的写到: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在《程昱传》也的确记载有程昱的评价:
“ 刘备有英名,关羽 、 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陈寿在总结时也曾提到,另外还称二人为“世之虎臣”。关羽张飞是《三国志》中唯二获得“万人敌”称号的两人,而正史中上一个有资格被称为万人敌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魏营中,许褚典韦也是以长得高大威猛著称,却也没有能够获得如此的评价。
可见两人即使是在猛将如云的三国强人群里,也属于顶尖的高大强壮。在冷兵器时代,更高、更壮、力量更大,就是最大的优势,已经很难用技巧弥补。
生死搏杀
现实中很多名将都没有老师,即使有学习的也不过是正常的锻炼方法和老兵存活技巧而已。如果能够通过拜师学艺就能成为顶尖高手,那么老师的老师,最初的老师是谁?或者现在人人都能买到《孙子兵法》,专家教学也很多,那不人人都成孙武、吴起了?
真实的战场,生死搏杀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没学好的学生都不可能活下来!
关羽、张飞早年并没有记载,甚至卖枣杀猪也都是文学家之言,瞎编的,我之后会另外解释。
《三国志》中只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只知道关羽是河东解人,因犯了事逃到涿郡,那时候刘备正因为黄巾之乱招兵买马,于是关羽就投奔了刘备。张飞的生平更是不知,只知道是涿郡人,和关羽一起投奔刘备,因为比关羽小几岁,把光羽当兄长对待。
后来两人充当刘备保镖的角色,寸步不离,不避危险的保护刘备。
但中间有个问题大家考虑过没有?刘备当时好结交豪杰,当地的少年都争相依附他,后来又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得以招兵买马。
那之后招集的人马不提,就是前面依附刘备的豪杰也不少。但是到最后,除了关羽、张飞,我们知道的还有几个?
刘备是通过平定黄巾之乱崛起的,不像后来成为诸侯,这时候都是亲自带头上阵杀敌,关羽、张飞周旋左右保护安全,接触到的危险肯定很多。
现实不是小说,最初追随刘备的少年豪杰绝大多数肯定在黄巾之乱时就战死了。而关羽和张飞两人随刘备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经过一次次的生死搏杀,活到最后,也一定早就成了“高手”。
狭路相逢勇者胜
小时候打过架的都知道,两伙人打架往往是更勇更狠的更容易赢。历史上也是一样道理,战场上狭路相逢,一定是勇者获得最后的胜利。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关羽曾经被流箭射伤,贯穿左臂,后来虽然好了,但是每到下雨天,骨头就会疼痛。医生说:“箭簇上有毒,已经入骨,需要划开手臂,刮去毒素,才能够根治。”关羽于是伸臂让医生按这个方法划开手臂医治,但是关羽和众将喝酒吃饭,这边血流如注,把盆都装满了,关羽另一只手还在割肉喝酒,和众将谈笑和平常一样。
正史中的刮骨疗伤比演义中更让人心惊肉跳,试问现实中对自己都这么狠的彪形大汉站在你面前,胆小的估计直接就腿软了吧。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长坂坡上,刘备抛弃妻子而逃,命令张飞率骑兵二十人断后,张飞据守断桥,瞋目横矛的喊道:“我是张翼德,来和我决一死战!”当时曹军虽有千军万马,却没有一个人敢接近。
战场上一靠身大力不亏,二靠机智运气,三靠的就是勇气。关羽、张飞之勇,读遍世界历史都是少有的,如此勇气相同武力的人面对他们气势上开始就弱了三分。
这就和拼酒一样,你的酒量也许是半斤白酒,但上来就面不改色的一口喝了一杯,大家肯定都认为你酒量很好,有些人虽有七八两的酒量也会胆怯而发挥失常。
关羽张飞,卖枣杀猪?
蜀汉本身不修史,以至很多蜀汉名臣留下的记录很少,连关羽张飞在跟随刘备之前的记录都不可考,以至于演义中瞎编了卖枣杀猪的身份。
不过,清初康熙年间,关羽墓砖的出土,让我们知道了关羽的一些家庭情况。
关羽实际出身一个文人世家,祖父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
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汉代时,书籍是高档奢侈品,普通人家一年不吃不喝都不一定买的起一卷书,而关羽出身一个文人世家,说明在当地至少是一个地主家庭。尤其是关羽好读《春秋》,可是春秋曲笔,晦涩难懂,如果只是启蒙识字是完全看不懂的,说明关羽从小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只是因为犯了事情才逃到涿郡投奔刘备而已。
张飞的出身到现在还未知,但是据说张飞擅长书法绘画,尤其善于画美人,在四川还有很多遗迹,只是其中不少被人证明是后世假托张飞的名字伪作。不过如果是真的,那么张飞是杀猪屠夫的可能性就很小。商人在汉代地位低下,屠夫更是其中的贱业,何进因为屠夫出身,即使当上大将军还是被人看不起。因此,张飞如果是杀猪出身,连识字都很难,更别说如此高的书法绘画水平。
所以,关羽、张飞应该都出身于地主豪强家庭,这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营养长得那么高大,同时有条件锻炼,接触到各种兵器。正所谓“穷文富武”。
关羽靠刀马快?
很多人分析关羽杀颜良文丑是因为马快刀快,靠着偷袭,对方反应不及,但是两军对垒不是脸对脸,关羽骑的是和谐号吗?能够让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杀。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才是真相,关羽远远望见的是颜良的麾盖,知道那是敌人的主将。策马冲入万军之中,刺死颜良,然后斩首而回,袁绍的其他将领都没有能够阻挡的。
而且关羽使用的应该是矛、槊一类的兵器,而非刀,实际上长柄刀要到唐宋之后才会出现。而偃月刀最早出自《武经总要》,是当时练武之人,日常锻炼身体用的,所以都非常的重,是绝不会带上战场上使用,这和你扛着杠铃上战场一样古怪。
学习书法,只认真临习古帖,不拜师学艺。可以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习书法,只要认真临习古人的经典碑帖即可,完全不必拜师学艺!因为现在的不少所谓的书法老师都是为了赚钱而办班,大多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咣当之人,若拜他们为师,不但学不到真东西,而且还会被他们学书歪理所误导。比如:他们提出的“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学书法必先学楷书”等,这些都是瞎胡扯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这些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可能只是会写几个不伦不类的、形神有两三分的楷书而已。像这样的所谓的书法老师,不拜也好!拜了,反而会使自己陷入“泥潭”。
学习书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多个书友听了我的建议后,都是临习坚持临习古人碑帖的。他们有学篆书的,有学隶书的,有学草书的,有学楷书的,有学行书的,都是临摹的古人的经典名碑名帖。现在,他们大多是省级及以上书协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入省展和有关专业书展并获奖。
学习书法,只要是真心想学,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书体的名碑名帖,坚持临习就可以了。在临帖的同时,还要深入读帖和领悟所临碑帖的书法精神。
如果题主想拜师学艺,就到中书协下设的书法培训中心去学,那里的书法老师才是真正书法高手,都是传统书法的继承和传播者、时代书风的倡导者,践行者。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如何找民间手艺人拜师学艺?
要看你所在的地区有无直得你想学,爱好的民间技艺,学艺很苦,有的好学难精,不能半徒而废,做手艺人不到一定的水平,收入很低,你能坚持下去吗?
清华大学部分校友呼吁免除胡鞍钢的职务,重视“浮夸学风”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夏日常炎炎,江湖多风雨。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国家级智囊胡鞍钢先生,近日因“中国全面超美国论”引起轩然大波,一些清华校友认为其浮夸风式的学术研究方法、违背求实诚信学术立场,从而提出联署,呼吁罢免其教授、院长之职。一时间,学界江湖血雨腥风,暗潮汹涌。
可以说,这是继八年前汪晖抄袭门之后,中国人文社科学界又一起声势浩大的内部群体斗殴事件。在我看来,这场公共群架的起因乃至目的,都远比表面所呈现的深晦。笔者愚昧不才,力求不偏不倚,冒昧提出三点看法,留待叱正。
一,胡鞍钢是学有专长者,批评者应有一说一,不应以一眚而掩其成就
在这场批胡炮轰战中,很多指责者别有用心地将胡鞍钢塑形为一个不学有术的纯粹投机者,这首先就是不公平的,也非事实,难以服众。
胡氏今日的学术地位与话语力量,并非不学投机、邀名射利即可得来。他是新时期国内最早的一批海归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在80年代中期即开风气之先,系统地从事国情研究,著作斐然;他长期参与国家规划与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和政策咨询工作,是此中首席专家顾问;投身学术近三十年间,他撰写的系列国情报告与出版著述,早已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涵盖分税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业优先、“以人为本”新发展观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酝酿出台等等。
可以说, 胡氏的思想与观点,因位尊言重、宠备荣爵,往往既是一家之言,也是一国之言。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政策建言上的贡献度上,环顾宇内知识分子,可说难有人及。也因此,他的学术生涯,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但最后总是四平八稳。
他当然是一个有争议的学者。但是,倘若只是因为对他的观点有所保留,就要还之以人身攻击和抹黑的方式,对他过往的学术成就一概抹杀,甚至以运动的方式必欲除之以后快,同样也是一种危言耸听、浮夸宣传和罔顾事实的野蛮干预。
二,学术精神首在“立其诚”,胡鞍钢的言行确实不免曲学阿世之嫌
此次倒胡事件,看似突发,其实也是怨诽长期聚集的一次泄洪。胡鞍钢所引发的,是一场学术界自觉性的公愤,类似一出门户清理运动。
一者,胡鞍钢长期学术研究、学术论点,往往刻意哗众取宠,迎合上意与社会情绪,存在显而易见的学术不端、浮夸风式的学术不诚现象。比如,他的“人民社会优于西方公民社会”论点、比如他所谓的“集体总统制世界最优论”、 比如他的“中国综合国力早居世界第一结论”、他的“人口理论和国家人口政策”研究等等,已经完全偏离了一个客观学者的客观分析立场,而沦为对柄政者赤裸裸的吹捧;而他在研究模型设计、样本选取等环节上为得出自己所需结论而作手脚的伎俩,也几乎将学术研究堕落为信口开河、胡拉乱扯的小闹剧。
二者,胡氏本人的言行,早已泛出学者本位,而将学术发展成为一种晋级、加爵、寻租的手段,把研究成果堕落曲学、附权、媚世的工具,必然招致反噬。可以说,胡公后期的一些研究,摧眉折腰,昭显了他之于公理、常识的冷漠和忽略,充满着浓厚的官本位与利益套现意识,辞惭、辞枝、辞多、辞游、辞屈, 当年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锷锷”的清华前辈学人们的誓言,被胡鞍钢先生这些后学彻底粉碎为一团笑话。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居其室,出其肓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所以,表面上,此次事件,是因胡氏的“中国全面超美国论”的引起攻讦,实际上不过就是长期累积的不满的一个借口和出口罢了。
可以说,胡鞍钢先生是当代知识分子曲学阿世、先把自己换算成权力符号再登上学术舞台的一个样本;而此次纷争,如果真有意义,不妨可看做一群自视尚存学术底线的学人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意在与权力直接对话的一次尝试。
三,罢免提议者,实际是以反学术自由的方式倡导学术理性,适成悖谬
此次事件中,那些清华大学部分校友发起联署,并有社会大量话语权力者参入阵营,以维持清议、学术公正、学者操守、研究理性等等高大上的理由为名,要求清华校方罢免胡鞍钢所担任的国情综合研究院院长职务,以及教授之衔,指其“上误国家决策,下惑黎民百姓”,引起他国戒心与恐惧,需为中美之争负责云云。
这样的方式显然是野蛮的。这不是校友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的合法合理行使,而是以制造舆论暴力的方式,干涉清华大学自主决策之权、学者的言论自由之权,不仅与学术自由精神不符,而且有违学术道德的底线。因为显而易见,假设你不赞同胡鞍钢的学术观点,正确的方法就是“以学术解决学术”,完全可以以学理方式展开论诤乃至批判,以客观事实证明自己的正确与对方的荒谬,而不是动不动就要求大学解除对方的职务,让其没有说话的权力。
可以说,这群自诩清流者,实是以反学术自由的方式在倡导学术理性,这是讽刺而荒谬的,在手段上并不见得比他们所反对的胡鞍钢清白多少。他们在呼吁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霸道言辞与野蛮思维,可见同样是喝着捍卫自己而不尊重对手的专制一元化的文化奶汁长大的群体,是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现代文明价值观,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的生活态度与学术精神格格不入的。甚至在我看来,他们比胡鞍钢更为下作,是无视文明精神,特别是学术底线的群体。
学术的底线,并非是言论不能客观,而是对于异见不能容忍,采取非正常、乃至舆论暴力等手段加以打击和排斥,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立言不能客观,无非是一个个人学风不正的问题,而学术论争的集体泛暴力化,才是对学术自由真正的、也是最深重的践踏。
在这场论证中,我们看到了,学术界的左右搏斗、同行之间的私人恩怨、理念上的意见分歧、还有一些趁乱打劫者、聚众闹事者、唯恐不乱者,纷纭而来,各取所需,学术争鸣犹如江湖械斗,实在是中国知识分子集体在丑剧舞台上的粉墨登场。
我为这群人,无论是胡鞍钢es,还是驱胡者,都感到挺悲哀的。
2018,8,6, 晚间闲敲
感谢大佬们阅读。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出身富贵之家,两次拜师学艺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