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子方
如果喜欢请点关注!
人类自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学习怎样与大自然相处。
早在原始部落中,就已经有了朦胧的风水意识,居住的地方和墓地以及遗弃动物残骸的地方是要区分开的,这种划分就是后世风水术阳宅与阴宅的意识雏形。
部落时期已经有了方位的概念,懂得日照和风寒的关系,“近水向阳”已经成为宅地选址的目标。
殷商时期,盛行卜筮,事无巨细,皆要卜定。殷王想在鹿之东北修建城邑,曾多次问:“何时为吉,何地为吉。”龟卜不但用于卜宅,还用于国事。可以说殷周是风水的孕育时期。
据《国语·周语》记载,虢(guo)文公劝周宣王举行籍田之礼后,有“阳痹惮(dan,da)发,土气震发”、“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周幽王二年地震时,伯阳父说:“阳伏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从这些文字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阴阳来解释天文地理现象。
《老子》一书中说:“万物负阴可抱阳,冲气以为和”,指的也是阴阳二气。
阴阳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的基础,世界万物均可用阴阳来解释。
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正如《列子·天瑞》中所说:“天地之道,非阴则阳。”
这便是古人常有的宇宙观。
文/墨子方
如果喜欢请点关注!
商周时期的鬼方是什么国家,有考古发现吗?
关于鬼方的探讨,实际上还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代的鬼方是一个集民族、政权和地域于一体的称谓。
如今许多人习惯将有别于中原政权的族群,概称为“少数民族”。这样的称呼实际上是不甚允妥的。事实上,曾经许多像鬼方这样的古代民族,在人口和势力方面,也不见得就是“少数”。而且,“少数民族”是一个近代概念,套用于古代,并不合适。
关于鬼方的研究,着实复杂。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先秦史、古文字、考古学和民族学等不同的专业,以及各自专业内的不同学者,都曾提出过各自的观点。而这些研究成果,也绝非三言两语能够介绍清楚的。
但通识性知识中的“鬼方”,是一个与商王朝敌对的游牧民族,处于西北地区。这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也是高中历史教材所选取的学术主张。
那么,历史上的鬼方究竟在哪里呢?她又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或政权呢?
这是一个困扰学界的难题。在甲骨文发现之前,研究先秦史所依据的,还主要是二十四史和其他传世文献。因而对于先秦古族的认识,往往是十分模糊的。
后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先秦史研究的史料,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术争议。对于鬼方的研究,亦是如此。
甲骨文大家、二重证据法的首倡者,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俨犹考》一文中,首先利用甲骨文、金文资料与传世文献相对照,比较严谨地勾勒了鬼方古族的历史。但限于当时材料所限,最初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也有一些讹误。
后来,王玉哲先生发表了《鬼方考》一文,指出了王国维文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鬼方在今山西南部地区。之后,王玉哲又在《鬼方考补正》一文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基本把问题说清了。
事实上,王国维与王玉哲两位先生,都是主张鬼方是一个位于西北的古代民族,只是,在族属和具体位置上存在差异。而这种认识,也是目前关于鬼方的主流认识。
历史上的鬼方,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商王武丁在位时,曾耗时三年才攻克这一劲敌。足以想见,当时鬼方势力之强。
正如开篇所讲的,鬼方是一个具有民族、政权和地域概念的称谓,它与甲骨文中的“鬼方”还有一定差异。
甲骨文中提到的鬼方,主要是商王朝的敌对势力,也是对商政权构成威胁的那一部分。事实上,鬼方这一族群的分布范围,应该要更广泛一些。
先秦时期,常常将方位、族群和政权统称,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区分。而商代的鬼方一词,也是如此。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鬼方这一群体也存在着分化和迁徙。特别是在商王攻克鬼方后,这一族群的一部分臣服于商王,另一部分则被迫迁徙。
所以说,商代的鬼方的核心分布范围,应该在山西南部地区,而整个族属分布范围,则要更为广泛,主要以太行山西麓为聚集地,在山西、陕西等地多有分布,并曾进一步向西、向北迁徙。
至于鬼方族群的考古发现,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存在的,但实际上也很难界定。
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是万能的,考古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在界定先秦古族的文化遗存时,更是充满了重重困难。
由于没有明确的出土文献作为支撑,只能采用合理推测来分析文化遗存的族属。比如,有人推断李家崖文化为鬼方族的文化遗存,但这种假说是否能够成立,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因为,尽管李家崖文化在时代、地域和风格上,具有商周时期的游牧文化特征,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因为当时许多古族存在复杂的混居和迁徙情况,此处也绝非仅有鬼方一族,诸如土方等古族也曾在此活动。
也正因如此,虽然李家崖文化有“鬼方文化”的别称,但学者仍多用李家崖文化来命名这一考古学文化。
关于鬼方的研究,虽然历经多年,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时代久远、材料匮乏,今人对于这一古老民族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以上文字,也是极为简略的勾勒而已。暂记与此,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进行补充。
为什么商周以后就很少有神话故事了?
这个有几个因素:
1、商周以前,人们传播思想和历史的方式主要是口述,因为文字还没有大面积普及,即使可能是有少部分人创造了象形符号作为记事计数的方法,但也只是少部分人使用,很早期的文字其实大部分是巫师在用,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有。今天也可以看到其他民族的神话“史诗”,这些神话史诗大多是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
2、商周以前,中国大地人类主流思想处于一个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阶段。这个阶段自然会产生很多神话,一方面以神话记录思想和历史,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神话使得群体性统一,这就是人类思想中观念的群体性作用,即信息熵减的作用,群体性行为有序化。
3、人类经历过多次思想大爆发。
3.1、我认为在史前1万年以前,地球小冰河期在即将结束的那个时间段,地球人类有一次史前思想大爆发,诞生了卐字符号文明,中心区域大概在两河流域那片地区。后来这个文明的人向四处扩散,并携带着万字文明的标志。根据考古记录,卐字最早已经在新石器时代出现,考古学家在伊朗胡齐斯坦省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这些图案。在印度史前一万年的石洞里也发现了“万”字纹,它的形状与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别无二般。这个符号是世界各地远古文化中常见的图像,是世界共同的象征神秘性的原始符号。如下图《青海彩陶纹饰》中记载的这幅图,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里已经非常成熟地出现了“万”字符。
3.2、大致在距今5000年(上下1500年)中华大地的黄河流域,出现过一次人类思想大爆发,使得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成为今天炎黄文化的起源。这一次思想大爆发,不仅刺激了黄河流域在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方面巨大的发展,最终也实现了整个中华大地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流传至今的《易经》就是那时最耀眼的思想结晶,经过不断改造至西周时期定型为《周易》的结果。这一次思想大爆发结束是以“夏”、商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的,然后是漫长统一的时代,直到西周晚期。这段时期灿烂的文明,如下图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古天象台:
3.3、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有一次思想大爆发,最终是以秦一统六国而结束,然后是漫长的朝代更迭时期,基本上以后的思想延续都是大爆发时期奠定的,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后来中华文明主流思想。
3.4、距今400多年前欧洲文艺复兴至二战结束,诞生了近现代科学,出现了如繁星般的著名科学家,人类认知迅猛发展,而今天是一个突变后的平稳发展期,这个平稳期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每一次的思想大爆发,最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文明中心发生转移,落后文明取代原先的先进文明,并且以后持续较长的平稳发展时期。
如果孙悟空出生在《封神榜》中的商周时期,表现会如何?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我非常热爱。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我也都读过,评书也听了不少,虽不敢说通读名著,但也略知一二。
悟空八戒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不用说,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放暑假后吃着西瓜看西游,我还记得86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还把我看哭了~
我想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应该不是想获得什么知识或者找个什么答案,应该就是想让大家讨论着玩。
这个话题也蛮有意思。咱们就随便聊吧,怎么开心怎么来。
我们知道猴哥当年大闹天空,那个威风啊。一根神器金箍棒打得天庭十万特种部队毫无还手之力!一双迷人的大眼睛还能闪瞎你24K钛合金电子狗眼!战绩辉煌,开了挂一样牛逼!要不是大卷毛如来给了猴哥一巴掌还真以为没人收拾得了它了。
要是把这么BUG级的人物放在封神里,那还不是呼风唤雨,什么妲己,魔家四将,截教的徒众那都是渣渣~可但是!但可是!我们不能想得太简单了。
每每说到这里都不得不说。中国的神话体系真的太庞大太复杂了。它不像希腊神话,一个宙斯扛把子,下面太阳神什么的都是他儿子。中国神话没这么清晰的脉络,大家各执一词,都能说出道理来。
在这种情况下,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就是中国神话体系脉络最清晰的两本名著,对神仙的排位最清楚。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直接还有一些关联,其中猴哥就曾在封神里出现过,为梅山七怪之首,名袁洪(谐音:猿猴)。帮助纣王阻挡武王伐纣,给姜子牙添了不少麻烦,还跟杨戬打了一架不分胜负。后来被哪路来的大神关进了山河社稷图飘到了傲来国化作花果山,并对杨戬说:“一千年以后你们将再有一战,届时你可要小心了。”关于猴哥到底是不是袁洪我们暂且不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封神榜里的大能人也非常多。鸿钧老祖,三清,这些都是站在巅峰的人物。
我认为猴哥就算带着他通天的本领出现在封神里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至少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猴哥,我认为他更像一个草根英雄。草根英雄的命运都很相似。出身时一无所有,早年也都是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后来为了心中的理想,冒着巨大风险不远万里拜师学艺。后来凭借着过人的天赋悟性,迅速成长,达到一个高度。再后来命运的推动下把他带上了一个人生巅峰(大闹天宫)。紧接着就是失败,感悟人生,再踏上征途。
纵观古今,草根英雄的命运都是惊人相似。像杨戬,李斯(争议较大,但也是草根逆袭)等等例子。
可惜草根再强大,终究敌不过体制。
一个人再强大,你干不过一个集团。
要么被集团收编,要么从此销声匿迹。
猴哥大闹天宫虽然威风,但都是背后的大佬放任他闹的。就像前段时间冯导炮轰万达,你冯导骂得再凶人家王健林不理你,你跟我儿子骂去吧,你还不够资格跟我作对。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以前的夏商周不都是统一的国家吗?
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说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皇帝,取三皇五帝以表盖世之功。秦始皇肯定是第一个皇帝,因为“皇帝”这个词都是他创造的,之前的夏商周均称“王”或“天子”。
秦之前,我国是封建制,所谓封建,封邦建国之意。天下并非一统,周天子也不直接管辖各诸侯国,这也是春秋争霸、战国灭国的原因。
秦之后,我国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帝制。
秦之前,华夏族最南只到长江流域
从秦灭六国、秦皇南征开始,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华夏的基本版图,所有的朝代版图都以秦朝为基础盈缩。
“百代皆行秦政”,无论如何称颂秦始皇都不过分,是秦始皇第一次统一华夏,从此所有的政权均以“逐鹿中原、统一天下”为终极目标。
有些人认为商周时期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这种观点对吗?对此你怎么看?
在我眼里最腐败的就是清朝,压制汉民族三百年,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男人读不了书,没文化。女人各个裹小脚,迈不了步。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扛还酸腐无能。官长出门穷吆喝。一朝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腐败到家!农业、国防、军事、工业、商业什么都没有发展,整个一吃大汉几千年的老本。所以最封建!看看鲁迅先生的几本著作无一不是揭露清朝黑暗的。
其他王朝总是各个方面都会向前发展。
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为什么生产力低下?
商朝和周朝所用的土地是公有制,那就是井田制,出现在商朝成熟在周朝。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那什么井田制的名称怎么来的呢?什么叫做井?什么叫做田?
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
九块方田叫一“井”。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
后来又逐渐演化成中间的是公田,四周八块私田。
至于所谓的生产力低下,这个问题毫无意义,说白了一句话,不是这个制度的问题,是工具的问题。因为当时的农业耕种工具非常落后,自然效率就低下,如果你现在才用大型的机械化,上面有无人机播种,你想想这个效率肯定是非常高的。但问题是那个时候没有。我想请问者可能是想问是不是人的问题,这不是人的问题,这就是工具的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井田制恰恰是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的低下,所以才采用了井田制这一种集约的方式,否则的话按个人的话从灌溉,挖渠,耕种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必须集中大量的人才可以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生产早期出现了这种制度的原因。包括为什么后来会出现帝制,有时间我也会讲的。
所以到后来铁器的出现,牛耕,生产工具的先进化,使得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些东西的出现,使得生产力提高之后,井田制这种制度就没有办法满足了,所以后来这种制度才消失掉了,井田制的消失,恰恰也证明了我的观点。
湘潭在古商周时期的发展如何?
湘潭在商周时期,其老虎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已充分证明了当时湘潭境内居民文明程度的发达,如响水乡桂花村出土的豕尊,十八总福建会馆出土的铜爵。
在齐白石文化区旅游,参观完齐白石故居后,顺带去尹氏祠堂,可以看到门联上联有“金天帝胄”四个字,这是因为湘潭尹氏自称为少昊的后代,而少昊是何许人也?少昊乃黄帝长子,东夷族首领。黄帝与炎帝大战时,黄帝命少昊入驻湘中切断炎帝北归之路。这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湘潭文化的融合,增添了湘中文化的多样性。
而在夏商时期,商的一个诸侯国楚,最初在河南新郑定居,后受到商朝人驱逐,楚人祖先带领族人南迁。商末,楚人帮助周文王起兵灭了殷商。后商王朝建立,封楚人首领为子爵,楚始建国。而后数百年征战不断扩充疆土,楚文化与湘土文化开始融合,大大促进了古湘潭的进一步开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在商周时期,古人是如何看待风水阴阳的,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