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人郭璞被第一次在他所著的《葬书》中界定了“风水”的含义,而《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理论,更成为后世风水学的经典。郭璞自此被称为风水鼻祖。
其实郭璞是一个相当博学的人他曾经为《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书作注释,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神学家,贯通儒道两家。
关于墓地风水坐向有何讲究
1、老阳穴得位出煞局坐乾亥向巽巳,右水倒左出乙方,对面有峨眉山案,坐乾宫为得位,子孙富贵,位列三公也。
2、老阴穴得位出煞局坐坤向艮,右水倒左出癸方,艮上有砂惟案山,坐坤申方顶龙,如葬,即为得位,富贵绵长,人丁大旺也。
3、太阳穴得位出煞局坐卯向酉,左水倒右出辛方,面前见蝙形案,坐于甲、卯为得位,子孙永远佩金鱼,富贵双全,威德远震矣!4、太阴穴得位出煞局坐巽巳向乾亥,右水倒左出辛方,当面天马山作案,坐巽巳本宫,子孙富贵多财禄,若坐巽巳为得位矣!5、中阳穴得位出煞局坐坎向离,左水倒右出丁方,当面有尘峰,名既济穴,坐坎宫为得位矣,顶龙如葬,以左边进神水上堂,出大富贵。
6、中阴穴得位出煞局坐离向坎,左水倒右出癸方,当面有云水大案挨金剪穴,结穴多成火字形,离龙大拜,故主贵,必要云水压穴星,离为以,外明而内暗,居南方为得位矣!7、少阳穴得位出煞局坐艮向坤申,右水倒左出丁方,对面三台案,坐艮寅为得位,结穴自土星角出,收右边进神水过堂,必定人丁大旺,富贵双全。
8、少阴穴得位出煞局坐庚向甲,左水倒右出乙方,当面玉尺案,结穴窝中出乳,其卦上缺浅凹脑,然后必有鬼睹禄山,若坐庚酉为得位,财丁两旺,科甲满门矣!墓地的入口,以朝向南、东南及东南偏南为吉相。
不向流水直去;不向万丈高山;不向荒岛怪石;不向白虎过堂;不向斜飞破碎;不向外山无案;不向面前逼宫;不向山凹崩缺;不向大山高压;不向山飞水走。
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
《易经·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死者的埋葬问题,逐渐发展成为一件大事。
今日保存下来的许多重要文物古迹,不少就是坟墓的遗迹遗物,如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四五千年前埃及法老的陵墓。
中国至春秋时代时,孔子大力提倡“孝道”,厚葬之风日盛,历代不衰,并逐渐形成一套隆重复杂的祭祀礼仪制度和墓葬制度,以及种种讲究。
于是,坟墓被认为是安葬祖宗及父母之首邱,上可尽送终之孝,下以为启后之谋。
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对坟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视。
而作为为人择地卜葬的堪舆家(风水师),更以阴宅为先务之急。
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
皇陵一般都位于京师附近,如西周、秦、汉、隋唐均以长安为京师,故此这五个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于长安附近;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为京师,所以这三代的皇陵皆位于北京附近。
唐朝帝王陵墓区,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之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
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不象秦汉陵墓那样采取人工夯筑的封土高坟,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仅献陵、庄陵、端陵位于平原,余均利用天然山丘,建筑在山岭顶峰之下,居高临下,形成“南面为立,北面为朝”的形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九峻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
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愈加衬托出陵山主峰的险峻雄伟。
除了四周山峦的护卫之外,更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山水具佳,愈加显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由昭陵主峰迤逦而南,有167座功臣贵戚陪葬墓,占地约30万亩。
李世民的玄宫居高临下,陪葬墓列置两旁,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坐落在乾县西北的梁山上。
据《新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治于光宅元年(684年)葬于乾陵,神龙二年(706年)重启乾陵墓道,将武则天合葬于墓中。
梁山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山巅三峰耸立,北峰居中最高,即乾陵地宫所在,为陵之主体,与九峻山遥相比峻。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而形体相仿,犹如天然门阙华表捍陵。
上面各有土阙,望之似乳头,俗称“奶头山”。
梁山东有豹谷,西有漠谷,整个地势似一个头北脚南仰卧在大地上的人体。
乾陵因山为陵,以山为阙,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陵园有内城外成之分。
内城的南、北、东、西城垣基址程度分别为1450米、1450米、1582米和1482米,城垣均为夯筑而成。
内城四面各开一门。
陵园内有石刻群,除内城四门各有一对石狮,北门立六石马(今存一对)外,其余石像均集中排列在南面第二、三道门之间……从南至北,计有华表、翼兽、鸵鸟各一对,石马及牵马人五对;石人十对,还有无字碑、述圣碑和六十一个“蕃酋”像,丝毫不减皇宫之气派。
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八陵,集中于河南巩县境内洛河南岸的台地上。
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陵区。
北宋王朝建都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京,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
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宋代帝陵在地形选择上与别代迥异。
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面河,而宋陵则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
原来,在宋代盛行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风水术,该风水术把姓氏按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
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
因此宋代各陵地形皆东南高而西北低。
明代以后,风水学特别重视关于山川形胜的形法,因而明清两代的帝陵风水格外讲究,加之建筑的配合,皇陵的选择与规划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昌平县北十里处,自公元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至1644年明朝灭亡,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二百余年,未曾间断。
燕王朱棣在南京登上帝位以后,即打算迁都北京。
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许氏死,朱棣没有在南京建陵,而是派礼部尚书赵江和江西风水名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
朱棣派出的人马足足跑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几处可供选择的地方。
据说,最初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要进了屠家定要被宰杀,犯地讳不能用。
另一处选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因后面有村叫“狼口峪”,猪旁狼则更危险,也不能用。
也曾选过京西的“燕家台”,可“燕家”与“晏驾”谐音,不吉利。
京西的潭柘寺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也未能当选。
到永乐七年,最终选定了由江西风水师廖均...
藏风聚财的风水宝地是封建迷信吗
火所焚。
”又据《辞源》载:“郭璞·晋·闻喜(山西境)人,字景纯,博学有奇才,词赋为东晋之冠,尤妙于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所占多奇验,其文学几为术数所掩,所着书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楚词注》、《子虞子林赋注》数十万言,后为王敦所杀。
”郭璞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朝庭上下都很相信风水。
《晋书·郭璞传》记载:“璞以母忧去职,卜葬于暨阳,去水百步许。
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基数十里皆为桑田。
”“璞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视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
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
帝曰:出天子耶?答曰:能致天子耳,帝甚异之。
”由此可见,当时郭璞在风水方面的成就是极被世人所推崇的,后世人公认郭璞为风水的鼻祖,一点不为过。
郭璞所着的《葬书》,也被皇宫所收藏,列为“禁中御函秘书”,专供朝庭使用。
在郭璞之前,风水也被称为“堪舆”,堪舆一词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所着的《淮南子》。
在第三卷《天文训》中,有云:“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
”东汉许慎说:“堪,天道,舆,地道”,意指堪舆是为天地之道。
因此,不管称“堪舆”或者“风水”,我们均可以理解为:考察山向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生存,地质状况,气候变化,水文及环境景观等。
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至佳境界,是古代的一门实用建筑技术。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
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土地)。
请大家在说风水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
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
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
《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是什么,三就是水。
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有人认为这是风水一词的起源,其实郭公这里就已把风水狭义化了。
顾名思义,就可见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博大,多么的重要。
那些把风水学当成封建迷信的看法是多么的片面多么的无知。
后来有人把风水学归类于道家五术之一,这是错误的。
因为在中国古代,不但所谓儒释道三教都乐于此道,就连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都把风水地理作为必须掌握必须精通的知识与学术。
所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是也。
只不过后来有些遗贤术士把风水学引入太过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了而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把风水定义为“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是片面的,把风水狭义化了。
定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这是把风水丑化庸俗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风水一词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广义的意义,泛指附近的空间、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
比如说这里风水真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等。
一种是比较狭义的意义,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
比如说做风水,你家有好风水等。
为了方便理解,本文的风水一词是指广义的风水。
狭义的风水,直接用阴阳宅一词。
古代的阳宅阴宅,不管是官衙与民居,不管是贵族坟与平民坟,大部分都有风水师的一份功劳。
所以现代人必须承认,风水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容诋毁的贡献。
风水先生是怎么看墓地风水的,寻龙点穴风水大师视频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相地术、地理、相宅术、青乌、青囊术、形法等。
风水术其实就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
堪舆:堪为天道,舆为地道。
风水一开始就与天文历法、地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是风水术的两大特征。
相地:是指观察地理形势。
青乌:得名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又称青乌先生。
青囊:得名于东晋郭璞所得青囊九卷而著的相地术经典《青囊经》。
但在我国民间,多称为“风水”,而把操此职业者称为“风水先生”,由于风水先生要利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并且人们认为他们是与阴阳界打交道的人,所以又称这种人为“阴阳先生”。
“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故后人尊郭璞为风水鼻祖,而有传承的风水派系内却都尊九天玄女为阴阳院(风水门)的宗师,因为传说九天玄女为帮助黄帝战胜蚩尤,解救百姓困苦而传授于他玄学术数,其中就包括风水术。
风水术中重要的几大元素是:风:空气流动的现象。
水:水流。
气:地气与空中肉眼看不见的些子之气。
另外还有龙、砂、穴、水、坐向等等重要内容。
在我国古代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懂得风水,很多大官贤达甚至精通风水,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的孕育时期;魏晋南北朝,风水学得到传播;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近代历史中,风水学在旧中国十分盛行.先贤云:卜筮不精,条于一事;医药不精,害于一人;地理不精,倾家灭族。
可见风水术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所以,风水术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不用罗盘可以看风水吗?
笔者这样说肯定会遭到学风水者的驳斥,会说罗盘是看风水的工具,并不是道具。
有的人甚至因此认为笔者根本就不懂风水。
这就正常了。
如果人人都明白不用罗盘可以看风水,那就是反常了。
试想一想,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科学家,只有牛顿一个人?写出相对论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科学家,只有爱因斯坦自己?这说明,真理往往只能是被少数人所掌握,大多数的人都想不通。
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呢? 要做到不用罗盘同样可以看风水,我们首先就要明白风水为何物。
什么是风水呢?我想很多人会引用晋朝人郭璞写在《葬经》里的原话:“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意思就是说,风水是探索(阴阳二宅)怎样藏风聚气以求吉利的学问。
不错,不少先贤们看风水固然注重藏风聚气,但是藏风聚气只不过是不少先贤们看风水时注重的因素,并不是说藏风聚气就是等于风水。
正如中国人要吃饭,但吃饭并不等于就是中国人。
郭璞的那句话,实质上给了后学一个很大的误导。
我们知道,风水学的正式名称叫做堪舆学。
这就是说,堪舆学即是风水学,风水学即是堪舆学。
那么“堪舆”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汉人张晏所说:“堪舆,天地之总名也。
”许慎的解释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意思即是说,所谓堪舆,乃是指天地之道,那么堪舆学,就是研究探索天地之道的一门学问。
什么是天地之道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我想会是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依笔者的理解,所谓天地之道,便是指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指天地之道,亦即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二字,“道”即“理”的意思,“德”即“得”的意思,“道德经”意思是“理得的门径”。
换句话即是说,道德经是教人获得天地之理的门径,也即是教人了解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风水是指大自然的根本规律,看风水是在堪察大自然的根本规律,那么用不用罗盘又有什么关系呢?张三看风水需用罗盘,李四不需用,如果两人都看得非常准,那么谁的水平更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说,罗盘不是自古有之,它最早是出现在南宋时期。
据《二十五史·宋史》的编撰者阿鲁图说,罗盘原是南宋时一个名叫罗禹瑒的人,在司南(指南针)的基础上所创,所以命名为罗盘,又名罗经。
这就是说,罗盘最早是在南宋时期发明的,经过后世堪舆家的不断改进,才是现在这个复杂的模样。
至于使用罗盘的最早记载,也是在南宋。
据宋人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地罗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
天地南北之正当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
” 可见,罗盘是在南宋时才发明的。
那么,在南宋之前的古人是怎么看风水的呢?汉朝的郭璞、唐朝的杨筠松等风水大师看风水,那时是没有罗盘的,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看风水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即使是到了宋朝的赖布衣,我们也没有看到他必须要使用罗盘,否则就不能够为人看风水的有关记载。
所以行内有句话说:“一流师傅看星斗,二流师傅看水口,三流师傅拿着罗盘四处走。
” 可是关于风水的最早记载,却是出现在周朝。
有一次,周武王在建造洛邑时,命周公和召公两兄弟相地(古代看风水叫相地),选择风水宝地建造周朝的都城。
据《尚书·洛诰》的记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
”在那个时候,周公兄弟俩从哪找个罗盘呢? 不用罗盘同样可以看风水,相信读者应该没有疑问了吧?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不用罗盘凭怎么看风水呢?要做得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改变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风水影响人的命运”这个观念。
风水其实并非影响人的命运,而是它反映人的命运。
看风水和卜卦算命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并不是卦象和八字本身影响人的命运,而是卦象和八字反映出人的命运。
我们卜卦和算命,是通过它解读客人的命运状况。
同样的道理,看风水也是通过它解读客人的命运状况。
其方法是记熟八卦的万物类象,因时、因事、因人而作出合理的解读。
古人叫看风水为相地、相宅,就跟看面相一样,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说是说出了看风水的实质。
我们在看风水时,无论是阴阳二宅,都以自身为立极点,周边分布八卦。
例如左边为青龙、长房、长子、男性、贵人等等;右边为白虎、二房、次子、女性、少女、小人等等;前方为朱雀、三子、中女、文人、中年妇女等等;后方为玄武、小房、儿孙、后代、靠山等等;阳宅的天花板为上司、老板、长辈、头部等等;地面为员工、下属、学生、足部等等;墙壁为皮肤,门口为口,窗口为目,饭厅为胃部,厕所为排泄器官等等。
我们根据这些各不相同的象,它所显示出来的吉凶,就可以作出合情合理的准确解读。
至于解读的具体方法,恕笔者从略,暂作保留。
笔者平时为客人看风水,身边有罗盘时用罗盘(是随俗,作道具用),没有罗盘时就不用,同样令到客人大感惊奇,很多客人还以为笔者可能有神通。
其实笔者哪有什么神通呢?无他,只不过是吃透了易理,知道凡事皆有定数,并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罢了。
...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为什么郭璞被被称为风水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