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子破坏的地方绝对不少
我老家没出过什么大人物绝对的声名不显
但有块鸡型石很大在山上十里八乡的都知道
后来不知道怎么引来了南蛮子风水师把鸡头给毁了
你说这混蛋不混蛋
为什么有些北方人把南方人叫南蛮子!人家又没有招惹你!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南50公里处的关王庙乡大河村和坂尔上村境内有一处名扬远近的旅游胜地——云丘山风景名胜区。
景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史上曾有“河汾第一名胜”的盛誉。
这里又是道教圣地,素有“南有武当、北有云丘”之称。
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
海拔最高处玉皇顶1629米,相对海拔近千米,是晋西南的最高巅峰。
上古时云丘山亦被称为昆仑,曾是羲和观天测时的地方;春秋战国时庄子笔下写到了姑射山,云丘山当属姑射山的最高山峦。
景区内峰峦叠嶂,乔灌丛生,淫羊藿、威灵仙、穿地龙、五味子、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随处可见,还有矮牡丹、野大豆、翅果油树等珍稀植物;山泉流淌,鸟鸣兽藏,金钱豹、褐马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有出没;更有奇特的是这里还有罕见的反季节冰洞和男女生殖器的象形山体。
最为引人入胜的还不是这些,是攀登云丘山没有丝毫的压抑感,从下至上都行走在高高的山脊上,回首一览众山小。
尤其是到了玉皇顶,俯瞰身后走来的路径,竟然是一条巨龙,顿生乘龙腾飞的豪爽感兴! 云丘山的道教建筑很多,有五龙宫、八宝宫、玉皇顶、祖师顶、玉莲洞等大小庙宇十余座,有 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悬空阶梯、崖壁栈道和稀有的古人活动遗址;还有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名间流传的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
黄金峪谷 黄金峪是马壁峪南端的一大支流,是云丘山脉中的一座主山脉。
它是丁石与坂尔上两村之间的一条东西小河,与马壁峪呈丁字形。
东西总长约十五公里,南北纵横也有十公里之多,总面积达十五平方公里至多不少。
峪里边含有自然村六个:前庄、后庄、前金甲岭、后金甲岭、新庄和红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面四个村子交通不便,现已搬迁完毕,就剩前庄、后庄约三百余人。
从黄金峪各沟各凹开田到顶,修地满沟。
我估计在过去战乱年代,山下广大难民,为了躲避战乱之灾,都逃到黄金峪。
从住人的村落上看,当时的暂住人口不下千人。
仅红坡一个村当时就有三百来口人,要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地呢? 黄金峪共有八个石岸,用沟的笔画和八相乘五十六条沟;用岭的笔画和八相乘六十四道岭。
每一条沟都有它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道岭都有它耐人寻味的传说,每一个凹都有它历史的见证与烙印,每个岸都有它神奇的色彩。
我就按它的前后顺序一一道来。
圪台岭与冯儿岭 黄金峪口北有圪台岭,南有冯儿岭,这好比是黄金峪两扇敞开的福字门。
圪台岭是黄金峪的北扇门。
从我的记忆中,当时圪台岭松柏常青,郁郁葱葱,山脉整齐,土地肥沃。
正岭上面有一块四五亩地的宝地,当你站到那块地方的时候,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背靠松柏青山,南望龙王长岭,左边马首山收入眼底,右边祖师顶尽在眼前,站在这儿一切烦恼荡然无存。
冯儿岭是黄金峪的南扇门。
冯儿岭顶端长有二百米,宽约六十来米,属长方形体。
四面石头林立,槲木茂盛。
唯有当中约六十来米平方的地方,全是沃土,像是个元宝形。
据说坂尔上村冯家的先人们早在明朝时期,把这儿成为他们家的坟茔。
相传风水极好,后辈人鼎兴旺,聪明能干,曾出过五个诸侯。
坂尔上村委前边的地里立石碑的坟茔,我想也就是他们的后人了。
能立下如此精致高级的石碑,不是一般家庭能办到的,我记得石碑前面还有一对石旗杆。
可见他们的家庭在当时也是辉煌马壁峪,红遍乡宁南大门。
卧牛沟 卧牛沟离黄金峪口大约有六百来米,是靠峪南边的一个小沟。
为什么叫卧牛沟,我无从考察,可能从地形地貌上看,象是一头健壮的黄牛,头向东,尾朝西,俯卧在整个山卯中。
山沟内老百姓耕种的地田,与大寨田相似,整整齐齐地,一层比一层高地排列在沟内。
卧牛沟虽然没有古老的传说,没有动听的故事,但站在卧牛沟的地边,去看对面的山崖,可是大有文章所在。
卧牛沟的对面,是一付天生的,比历史有名的画家齐白石画的名画还要强几百倍的天然人生哲理图。
这副美人图从东到西,从上到下大约有二千平方米以上。
整个美人图由笔直的石崖组成。
石缝里的松柏树、槲子树象点缀在银河里的星星一样耀眼。
偶尔有喜鹊的窝巢、老雕的窝,垒在树叉上、石缝间。
而它们自由自在的在这副图上飞来叫去,这副图画的精美之处是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给镶嵌在这块石崖之上。
小南凹 小南凹紧挨卧牛沟,在前庄村庄的对面。
凹不深,传说当年南蛮子(我们这儿的人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我想当年南方人由于文化水平高,对地理结构研究得比较透彻,再做些对北方人不利的事,所以北方人用这个贬义词来称谓南方人为蛮子)在北方盗宝时,发现黄金峪这一带是出人才的地方,要么还会出皇帝之类的人物。
所以南蛮子操心不善,就找来石匠在小南凹的顶部的一道岭上(据说这是黄金峪的龙脉岭),凿口断脉。
但是很奇怪,第一天凿下去后,第二天早晨一看又长起来,第二天凿下去,第三天又长起来,数日都如此。
后来南蛮子火了,就花钱雇了很多人,人不歇脚,马不停蹄的干了三天三夜,而且他还念了三天的咒语,这下龙脉岭元气大伤,以后凿下去的这个豁口再也没有长起来。
因此黄金峪的皇...
永城新变化 作文
我心中的永城是黑白相加的。
富含文化、旅游等方面的。
这些年来,家乡在变,我是知道的。
但是,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想像。
毋庸讳言,煤炭富了永城。
近年来,神火集团、永煤集团两家大公司的盛名如雷贯耳。
蕴藏量30亿吨,作为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能源产业给永城带来无限生机,社会经济发展大大提速。
按照一般想法,这是大自然恩赐。
但是,我这次才清楚,远非有资源就必定成功。
一个新兴能源城市迅速崛起,绝非轻而易举。
神火集团的发展不无曲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放出光彩,公司上市,成为全国煤炭百强,总资产达85亿多元。
永煤集团走上快速发展也是在本世纪初,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年利润十几亿元,在全国煤炭百强中排名第21位,创造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百闻不如一见。
我们到新建成的永煤集团城郊矿采风。
我知道平原煤矿不同于矿山煤矿,但绝没有想到,走进矿区,是一个花木扶疏的花园式单位。
就是这一个矿,年产400多万吨煤,产值9亿元人民币,每天的产值折合300万元。
对于什么是最先进的煤矿,我们有了具体的领略。
穿行在新建的永城电厂,我切实感到家乡将成为豫东的“能之源”。
这家按照21世纪示范电厂模式进行优化设计的新电厂,投资25亿多元,年发电量34亿多度。
据说,这不是永煤的唯一,在5年内,他们还将建多家大型电厂,在省内和国内拥有和控股4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规模。
那就不仅是豫东的“能之源”了。
我们看了正在建设的龙宇建设化工工地。
第一期工程投资也是25亿元,建成后将是河南省也是我国东部煤化工的老大。
看到这样巨型的工业生产厂房和巨型设备矗立在我熟悉的家乡田野里,说实话,我只有惊叹。
这种空旷中平添的雄伟,使我一次次产生陌生感,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有点容纳不下。
尤其是,我无法把这些巨大的数字所具有的经济学含义消化掉。
这种经济效益的巨大转换,我无法具体向读者解说清楚,只能转述如下概念:就企业利润讲,由煤到电,是1变2;由煤到煤化工,则是1变8,变10。
这个数字将是何等巨大! 家乡的同志喜欢讲,黑色经济富财政。
这些年,以煤为龙头,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等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使永城市的年财政收入有20多亿元,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永城。
近几年,永城市工业产值大幅增长,在工农业比值中已经超过农业一倍以上。
在免收农业税、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低税收的情况下,永城市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005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5亿元。
因为有了现代工业的支撑,一个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经济巨人,在河南东部门户一个长期靠救济的穷县,坚强地站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另一种“能源”直接间接地施惠于永城。
对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来说,现代工业企业带来的是农业增产无法比拟的巨大财富,同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物,是一所又一所大学和课堂。
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精神“能源”。
经由它们,新的视野、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乃至新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渗透。
我回到家乡,“习惯地”注意到农业的状况。
在这个方面,我心中留下的历史记忆太深刻,尤其是负面记忆。
在我过去谈到家乡的文字中,总是习惯地称作“穷乡僻壤”的。
“穷乡”的印象,一直刻在我的心里。
粮食亩产量长期徘徊在50公斤左右,年年都归咎于自然灾害严重,年年都是靠国家救济。
吃饭问题似乎永远都是头等难事。
吃饱饭,不饿死人,是许多届政府的基本目标。
人生是吃饭人生,朋友是吃饭朋友,财政是吃饭财政。
永城市档案资料显示:全县的财政收入1950年为130万元,人均3元左右;1961年为407万元,人均6元多;1978年为820万元,人均10元左右。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直到10年前才摘掉。
囊中如此羞涩,除了吃饭,哪里还谈得到其他? 只是20多年的时光,现在再去谈论饥饿,已经有恍若隔世之感了。
农业的变化,几乎是亘古未有的奇迹。
同样是一亩地,现在的产量是过去的5倍到10倍。
全市134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已经超万元。
同样是这块地方,现在有了这样几块牌子:国家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基地、优质棉基地、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全国平原绿色达标县(市)、中国(永城)面粉城。
只说这最后一块牌子的经济含量。
永城市的领导把这个与“黑色经济”对举,叫做“白色经济”,而且目标明确:“白色经济富百姓”。
永城的粮棉油已经跃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这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而从工业的角度,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已有130余家,年加工小麦30亿公斤,面粉生产能力居全国县(市)前列,十多种面粉产品行销沪、京等许多省市,以拉长小麦面粉产业链的深加工企业正在成批产生。
永城市正在邀请国家质量监测中心在永城市面粉工业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仅创造面粉名牌产品,而且有望以永城面粉作为全国面粉质量的标杆。
农民正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赚钱。
传统的说法叫做“生财有道”,这话并不过时。
问题是市场经济...
南毛子是什么人?
话说古时候有位官家小姐年方二八,且才高美貌。
己到适婚年龄,求者不学无术纨垮子弟居多,可小姐却要找位有学问才俊。
老爷夫人都很心急,劝说小姐别太挑剔。
小姐说:"凤凰不落无宝地"。
老爷就说:"好!明天我就在问口挂上此联为你择夫婿"。
于是老爷就问口挂联择婿了。
孙山之弟孙水落榜之后,四处求职未遂刚好路过答联曰:"燕鹊唯求有檐巢"。
话音刚落后面一当兵的说:"兵将只勤有粮王"。
陆续又有人应联,"鸿雁只怜有心人"。
"鸾舆今迎有情人"……。
一时间应者无数,老爷也难拿主意。
老爷见一书生模样的人光看不语,于是问:"先生可有下联?"书生叹了口气曰:"蝼蚁尚攀有金枝。
"说完向老爷作了个揖转身而去……
卧牛城是哪个地方?
卧牛城的来历 邢台又名卧牛城 ,但身为邢台人真正知道其来历的并不多。
关于这一点可以与众博友商榷。
在今临西县仓上村旧临清县城的东北角,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叫他“卧牛坑”。
它是后赵所建之“水东”临清县的旧衙址。
这里,曾衍生了很多好听的故事。
据说,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信牛由缰,辗转来到我们这个地方。
当他走到今天的“卧牛坑”地方的时候,见这里西依大河,气脉甚好,便想往下歇歇脚。
他把青牛拴在一棵古桑之上,便在一块光达达的大青石上坐下。
谁知,青牛猛地不见了,青牛卧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两百亩大的一片洼地。
老子知道此地乃神仙宝地,于是便留下青牛,化一阵青风而去。
说也奇怪,自打青牛卧在了这里,这里便遍地洒金泼银,处处现宝。
在夜深人净的时候,人们还会看到这里金光四射,恰是一条金牛卧在这片大洼之内。
于是,人们便称呼这地方为“卧牛坑”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十六国后赵的建立者,羯族奴隶出身的石勒(274-333)从山东起事,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势力。
这石勒,早年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少长为人佣耕,年十四行贩洛阳。
西晋太安元年(302年)被卖于今山东茌平地主师欢家为田奴。
他一生备尝酸辛,苦难的经历使他的身体和智慧得到了锻炼,并迫使他走上了起义反晋的道路。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参加各种战役110多次,有93次获胜,17次失利。
他驰聘疆场20余年,终于以智慧和勇气击败了一个个对手,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成为一代君主。
有一次,他转战到今天的临西一带,遭遇到了前赵的一支强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时前赵兵力强健,号称百万,他们把石勒带领的一队骑兵团团地围困在今临西县仓上村东北的卧牛坑里。
敌军越集越多,圈子越围越小,石勒的骑兵已没有冲出包围圈的可能,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只见骑兵队中忽地跃出一条金牛,它金光四射,金角盘绕。
金光四射,如雷电射空;金角盘绕,似两把利剑。
只见这金牛四蹄生风,直朝西北方向的敌军冲去。
它力敌千军,势不可挡。
在它的带领下,石勒的骑兵紧随其后,也朝西北方向冲去。
他们一口气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又一口气跑到襄(今邢台)这个地方。
金牛狂奔到襄,冲进牛阴门后,实在累的够呛,于是便头东南尾西北地卧在了北瓮城进头道门的东城墙南拐角处。
石勒知道,金牛卧下的襄便是他发展的地方,于是他便围兵于襄,招兵买马,重整旗鼓,势灭前赵。
公元328年,他在襄称帝。
太和元年底(329年初),石勒称帝,是为后赵,年号太和,330年,又改年号曰建平。
石勒称帝后。
襄便取别号为卧牛城 。
他时时不忘卧牛坑之战,于是在建平元年(330年)建县于“卧牛坑”,因县临清河(大运河一部分),故取名临清,这是今仓上一带第一次建县。
也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一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卧牛坑”,知道这里有宝,便想方法制服这头青牛。
他东觅西寻,这一天终于在龙旺村南瓜园地里找到了一宝。
他见这家菜园有一棵黄瓜种,金灿灿,半拖长短;一条黄瓜秧,绿生生,两丈有余。
他找到园主,说待到百天,黄瓜种成熟以后,你把这棵黄瓜秧子卖给我,我给你一两纹银。
说好便好,两人达成了协议,园主还以为这“南蛮子”是个傻子呢。
谁知,待到约定时日,“南蛮子”果真来了,他付了园主一两纹银,买走了黄瓜秧子。
原来,这黄瓜秧子是条“捆金绳”,“南蛮子”要用它去捆金牛了。
这一天夜里,阴云密布,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南蛮子”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卧虎坑”。
他瞅准了对方,猛一用力,抛下了“捆金绳”,只听“哞”地一声怪叫,一道金光,浑如闪电。
他知道是捆住了金牛。
正在他用力地往回收“绳”时,眼前却站着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只见这人手中拂法一甩,“捆金绳”不见了,一条青年却立在了老人面前。
老人道了声谢,倒骑上牛背,扬长而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老子.摘自《清渊寻古》.1.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
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2.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
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
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3.民间传说: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
优美的传说 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
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
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
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除邢台市外山西省忻州市的别称也是卧牛城.
风景名胜区的故事或传说
1. 龙头山文峰塔在林州城东的龙头山顶,矗立着一座高约20米的7层古塔,这就是龙头山文峰塔。
此塔建于何时?为何建于此地?又为何以“文峰”命名?查阅一下林州史料,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从明崇祯丁丑到清康熙丁未的30年间,林州先后有杨汝经、刘远芳、牛应征、阎鹤升、王辅远、牛君藩、王鼐、刘泽博8人考中了进士。
也就是说,在这30年中,平均每隔三四年,就有一名林州人金榜题名。
然而,自刘泽溥之后的140余年间,林州却再也没出过一个进士。
这一反常现象,在当时的林州各界引发了许多猜测。
林州城西山名曰“林虑”,峰峦耸矗,壁立千仞,在《地理经》中谓之“虎山”。
城东山矮势缓,绵延起伏,谓之“龙山”。
左右两山高程的悬殊及山形的差异,造成了右高左低,虎强龙弱的不平衡态势。
这时有人便认为,林州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地利”因素缺失,才造成域内人才难以成名。
清乾隆11年(1746),伏羌举人巩敬绪,调任林县知县。
他上任后,听信这些风水专家的意见,认为林县要想出人才,必须培弱抗强,补东抑西。
经过实地考察,最终拟定在城东龙头山顶建座石塔重振“文风”。
乾隆12年,工程正式开工,数月之后,一座三层高的石塔便告完工。
至道光17年(1837)夏初,时任知县袁铭泰又继而续之,将3层改建为7层,并将此塔命名为“文峰塔”。
因为这座塔建在众目睽睽的龙头山顶,所以,在后来的林州,便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民间传说。
其中有个故事说,龙头山原是一条青龙变的活山,不但能长高,还会昼伏夜行,如果它能喝到南关大池里的水,林县就会出一斗芝麻数量的官。
有一天,一“南蛮子”路过此地,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便说龙头山是条恶龙变的。
如不把它镇住,将后患无穷。
县官信以为真,便依照“蛮人”的指点,在龙头山上建起了这座石塔,把青龙压死在了塔下。
原来说林县能出一斗芝麻数量的官,结果出了一斗芝麻数量的建筑工匠。
传说终归传说,它原本就没打算承担历史责任。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故事和林州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在此后的道光戊申至清光绪癸卯间的55年中,从林州这块大地上又走出了申逢吉、刘曦、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南蛮子到北方破坏风水有多少,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