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始祖 字玉爵,号天禄,挥为弓正,赐姓张,封豫州牧 生四子:长文钦 次文选 三文盛 四文光 张,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与辉煌记录的大姓。据中国数年前的统计,单单在中国大陆,姓张的就有一亿人之多,几乎是每12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姓张的。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上古时代最伟大的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他的一个儿子(也有说是孙子)叫挥,负责监造弓箭,黄帝时代他就担任“弓正”官,后来就以“张”为姓,姓名就叫张挥。因此,这位张挥就是天下张姓的始祖。 史书上也有记载,黄帝时赐了“张、王、李、赵”等姓。由此可知,张姓实为黄帝的直系后裔,其历史也跟黄帝一样,至少有五千年。 由于张姓的始祖是监造(一说发明)箭的人,姓旁从“弓”,所以,当后来的人问“您贵姓”时,姓张的人总是回答“张,弓长张。”这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也可看到中文的奥妙,回答“弓长张”,这就避免跟“立早章”的姓氏混淆。 这支最早的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最初的发源是今山西省太原一带。 到了大约三千前的周代,黄帝的另外两支姬姓的后代,又有以张为姓的。其一,根据元代《张 宗普序》上的记载,“张氏出于姬姓”。“姬”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本姓,追溯上去,也是黄帝所赐的姓只 。这一系的张姓,繁衍的根据地有十二处,海外张姓宗亲最多者是出于“清河”,所以,有不少各地的张姓宗亲组织,前面冠以“清河”二字,以示其源。另一支系是出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据《通志氏族略》一书所载,“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不论是出自哪一个系的“张”,溯本究源,都是出自轩辕黄帝,都是黄帝子孙
文革挖的古人墓,尸体都毁了吗
都被毁了!扒坟掘墓,令人发指!文革期间,徐锡麟、苏小小、秋瑾、岳飞等名人坟墓均被挖掘或遭红卫兵破坏。
朱元璋的皇陵石碑,海瑞的坟,张居正的墓……都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被砸毁。
当孔子墓被挖后,当时的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很认可这一行为,公开称赞说“造反造得很好!”由此掘坟风迅速蔓延全国。
其他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墓冢,在这场风暴中几乎无一幸免。
在本组图集中,多维历史为读者盘点文革中惨遭掘坟的名人们。
张之洞,中国重工业奠基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学堂和中国第一个幼儿园。
他将武汉打造成中国重工业基地,创建了中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让“汉阳造”闻名天下。
他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一生清廉,丧葬费由亲朋和门生筹措。
1966年,红卫兵掘了他的墓,让他曝尸荒野,被孩子们踢著玩。
关于张之洞被掘墓,还另有一说:红卫兵将张氏夫妇的尸体吊在树上。
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结果被狗吃掉。
但主流说法还是曝尸荒野多日,被好心人草草掩埋,然后于2007年被发现,重新安葬。
康有为,晚年迷恋青岛,不但于此定居,死后也葬于青岛。
1966年,举国“破四旧”,康有为墓惨遭破坏,被某校红卫兵挖开,其头骨被红卫兵绑在棍子上,抬着游街示众,其骨头则被当场扬了一地,再难找回。
在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县,红卫兵把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以及秦桧等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而在杭州,红卫兵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挖了,岳武穆被锉骨扬灰。
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
海瑞去世后,万历赐御葬,选址海口滨涯村,清代和民国均有维护续建工程,1949年后曾做部队驻地,牌坊祭碑遭损坏。
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将墓碑和其他碑石扳倒,坟墓挖开,抬走海瑞遗骸,几日后给遗骨戴上高帽子,在海口市游街示众后焚毁。
1969年公社砸石头支援建设,石桌烛台等全被砸毁,墓园成养猪场。
武训,千古义丐,享誉中外的清代教育家。
一生不娶妻、不置家,用当年乞讨的积蓄兴办义学。
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一个乞丐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修建起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结果后来他成了“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
1951年,《武训传》因政治原因遭遇批判,后在文革中,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他的墓,掘出其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
左宗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时人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后沙俄侵占伊犁,已63岁的他主动请缨出战,携棺材西征,击退侵略者。
其墓十分偏僻,破四旧时逃过一劫,但70年代初为修一条带过溪涵洞小路,当地公社干部将牌坊墓碑炸掉取石修洞,并掘坟,左公曝尸荒野,幸得一村民偷偷收敛。
李鸿章,晚清名臣,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他主持的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其为当时世界四大伟人之首。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中唯一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梁启超则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大跃进时期,他的坟被刨,尸体被挂在拖拉机后游街,直至尸骨无存。
《聊斋》作者蒲松龄之墓文革时被毁,红卫兵在其墓前先挥舞红宝书,祝“万岁、林副主席永远健康”,背诵“你不打他就不倒”等语录,然后掘坟,向死去的“老封建”冲锋。
结果发现墓内除尸骨外,只有几样简单陪葬品,无物可毁。
另外,蒲家庄代代相传的蒲松龄手稿字画,均被清剿烧毁。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1966年,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被红卫兵洗劫,他们要砸烂这封建王朝的老窝。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抬到广场上,周围堆著画像和照片等实物“罪证”,组织人员批斗,大家高呼“打倒保皇派”,然后用石块投掷尸骨,砸到七零八落,随后一把火将三具尸骨烧掉。
以上只是极少部分,罄竹难书 没有一个民族会对自己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这么的诋毁和破坏!!!比八国联军、日本鬼子更凶残!!!
北京的十三陵,都是哪位皇帝的陵寝?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占地182000平方米。
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分别是:东井、西井:一说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说是明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和昭顺贤妃喻氏的陪葬墓,期待考古发掘的考证。
万娘坟:即“万贵妃墓”,葬明宪宗皇贵妃万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
葬明世宗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世宗贤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
葬明世宗的郑贤妃、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周贵妃、杨荣妃、马贞妃、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周端妃、刘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我需要岳阳楼,君山,张谷英导游词。
简单明了。
简介岳阳楼,君山,张谷英村 恩看了以后再缩写就可以 慢慢了解吧 岳阳楼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
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
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
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
写得就更好。
《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
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
清代多次进行修缮。
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
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观看。
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
原名洞庭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
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
这浪漫神话传说,不足为信。
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峰组成,峰峰灵秀,“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这灵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传说,更引人遐想。
弃舟登山,可先谒“舜帝二妃之墓。
”墓两边的石刻对联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这“泪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寻夫来到洞府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
二妃因悲恸而死于君山并葬此。
从二妃墓翻过一道山梁,走不远。
就到了“柳毅井”。
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西山有杨么寨,相传是南宋初年洞庭湖农民起义军领袖杨么兵营的遗址。
从此出走,便到酒香山。
传说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
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听说后,便派文士栾巴到君山求酒。
酒求回后,便被东方朔俞喝了,后来闹出一场笑话。
君山地形独特,为洞庭湖中最大岛屿,岛上历有36亭,48庙、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贵文物遗址。
君山银针荼叶誉满中外,唐代以来就列为贡品。
汨罗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
此外,景区还有慈氏塔、襟代文庙、鲁录墓、黄盖湖、三国古战场等名胜古迹。
去岳阳楼游览可乘火车,每天在岳阳经过并停留的特快车就有8次。
从广州、长沙、北京、郑州、武汉等方赂前往的旅客都比较方便;从水路乘长江班轮可抵达城陵矶,从城陵矶到岳阳楼就很近了,有公共汽车可乘。
从武汉坐船去,费用较省,游览岳阳楼及附近名胜,可在岳阳住一晚。
君山 君山系洞庭湖中小岛,位于岳阳市区西南方,水程12公里。
总面积0.98平方公里.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
是一个山体呈椭圆形,两旁高、中间低的小岛。
山上有大小峰72个。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即神仙洞府之意。
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
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
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
温州有什么风景名胜?
一、楠溪江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
楠溪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
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
二、石桅岩 楠溪江石桅岩风景区,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北部,在鹤盛乡下岙村的峡谷中,擎天拔地,有“浙南天柱”之誉,堪称华夏之冠。
为一块高306米的浅红色巨石,岩顶如并蒂莲蕾,比肩而耸,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岩。
三、铜铃山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浙江省文成县,位于岩门大峡谷上游的叶胜林场境内,长约5公里,面积2755公顷。
境内拥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为浙南保存最好的原始阔叶林。
其中以铜铃山峡中经万年激流旋冲而成的壶穴奇观最为著名,峡内瀑连瀑,潭叠潭,湍流雷轰,震心慑憾,峡谷摩幻,称为“华夏一绝”。
四、百丈漈飞云湖景区 百丈漈飞云湖景区位于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的文成县,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风水祖师爷刘伯温的故里,古称“天下第六福地”。
百丈漈飞云湖景区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是一处集旅游观光、科考探秘、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分别由百丈飞瀑、刘基故里、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朱阳九峰、天顶湖、峡谷景廊、龙麒源、岩门大峡谷、飞云湖、双龙等十大景点构成。
五、江心屿 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州风景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张氏始祖的坟墓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