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游览路线:林荫大道—行健亭—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永慕庐—议政亭—孙中山纪念馆—仰止亭—流徽榭—音乐台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陵墓坐北朝南,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
主要建筑
孝经鼎
相当于整个钟的挂扭,位于陵墓广场正南,1933年秋建成,是中山大学同学与戴季陶捐赠。鼎内藏六角铜牌,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鼎面铸“智、仁、勇”三字。
博爱坊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岩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陵门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碑亭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
石阶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8.7米,长30米,宽24.7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主、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墓室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陵园周边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
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1)中山陵,周一闭馆。游客们不要周一去中山陵玩,否则你会白来。
2)中山陵,无需门票,但是中山陵附近的明孝陵、灵谷寺、中山陵音乐台都收门票,建议大伙买联票,价格合适。中山陵,只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钟山风景区很大也很出名,也值得一逛。
3)交通,乘坐南京地铁到地铁2号线下,往中山陵出口方向出来,有中山陵景区电瓶车直达中山陵大门口,10元/人。当然,也可以步行上去,不过有点距离。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古都南京之风水
历代堪舆家眼中,南京一直被视为“王气所钟”之地,适合做“帝王之都”。
南京城东有钟山龙盘,西有石头山虎踞,南是秦淮河镇守,城北有玄武湖,恰恰形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风水四兽”镇护的形式。
相传秦初,李斯命人凿断石头城山岗以泄王气,以致龙脉断裂,自此凡定都南京的王朝,皆以短命收场,明代也于第二代就迁都北京。
近几年,南京的经济明显落后于周边区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不论是文化界还是企业界,南京都缺乏影响全国的人物。
南京的富人区,相对并不太多。
网上有好事者分析,把中国版图看作九宫八卦,南京恰处死门,这才是定都南京的王朝大多短命的原因。
另南京名墓太多,中山陵、雨花台、明孝陵、江东门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未免多了一份肃杀的死气。
老齐对此嗤之以鼻,南京风水之尴尬源之长江。
古人多将长江作为天堑阻断北方南侵,却不考虑风水上忌讳直横之水,水流过快,无法聚气,且会将气运带走。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将长江改造成蜿蜒曲折的水流,因风水上讲究“曲折环抱之水有情,直泻僵硬之水无情”;二要将市政府迁到浦口老山南麓,以老山为靠,面对长江,南京尴尬的风水处境就能得到彻底的改观。
若能将马鞍山并入,则以浦口为中心的新南京将有更大的发展余地。
鸡鸣寺,玄武湖是决定南京的风水的主要因素,也是南京短命皇帝的主要原因但你知道为什么吗? 看明白了,你就知道了你看看,南京的皇家正庙全部损坏,而鸡鸣寺确能保留那是入门基础,是系统点我是感觉到的为什么只有寺庙保存峦头的基础是雪心赋和佛有没有关系有关系,短命皇帝为什么啊因为阴盛北京正好和南京相反南京山多啊阴盛对,北京是阳盛水少啊重庆和南京差不多南京的风水是背靠鸡龙山(就是现在的鸡鸣诗的那个山),后面是玄武湖我从卫星地图上看紫金山象龙头紫金山虽然气势大,但没有鸡龙山影响的直接鸡龙山离南京老中轴线不到400米啊其实明初年,南京还有个燕雀湖,被刘伯温填了盖皇宫了就在南京军区司令部这个位置燕雀湖,要比哪个玄武湖影响小,是影响后面几代皇帝的风水的东西不能随便讲啊,原因就在这里啊我估计就是从太平门到鼓楼这一条线你没有看过老南京的风水布局图啊我觉得太平门太邪了我坐公交车,有一次看见二个车祸,同时在太平门发生王武龙,知道吧弟弟就是挖开了鸡龙山的一段鸡龙山,应该是南京政府风水的直接影响者,所以南京的政府人员也换的勤快南京市政府大院,以前日本人做过司令部
发现明孝陵中山陵等陵墓都在山的南面,不知是山的地质问题,还是...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
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据说,早在1912年的初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当时他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
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因此,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灵柩停于北京。
直至1929年6月1日国名政府奉安大典时,才将中山先生安葬南京紫金山。
当时灵柩从中山码头运至紫金山,沿途分别以中山北路、中山路命名,中山先生的陵寝也以中山陵命名。
中山陵的建造特点及典故,具体点.
张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将 张居正,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 张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今草书法大师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域的旅行家 张謇,最早创建博物馆的人 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
张仲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中医理论家 张之洞,最早推广普通话的高层官员 张元济,张姓最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家 张志和,张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诗人 张衡,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制造者 张学良,国民 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姓最长寿名人。
张勋,最后一支“辫子军”的北洋军阀统帅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大的叛徒。
张瑞芬,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家。
h还有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