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的墓园:
1、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公墓
地处尧峰山脚下的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公墓,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苏州最大的经营性公墓之一,下设锦绣、尧南、旺山等墓区,又在苏州市率先建成造型多样、环境优美的园林、围栏封闭式墓园,近年来又率先推出了草坪墓、艺术墓、小型墓及树葬墓等。
同时连续十年来被区政府评为“文明先进集体”,近几年来又被吴中区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党组织”,2004年被吴中区民政局、物价局评为“一级公墓”。2006年被苏州市民政局、物价局、殡葬协会评为“一级公墓”。
2009年被苏州市民政局、物价局、殡葬协会评为“特级公墓”。它坐落在山青水秀、朝南向阳的江南水乡吴中区尧峰山脚下,并面临太湖,与灵岩、天平山遥相对峙,风光旖旎,登临墓地,尽览湖光山色。
2、苏州吴中区东山华侨公墓
苏州吴中区东山华侨公墓是江苏省民政厅(81)6号文件批准创办的,是苏州地区唯一可以接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遗体棺葬,及国内外城乡居民骨灰安葬的单位。公墓位于苏州市郊,太湖之滨,江苏省四大名镇之一的吴中区东山镇(又名洞庭东山),风景优美,山水秀丽。
公墓下设三个墓园,杨湾(原一工区),莫厘峰(原二工区),万隆(原三工区),还特设了一个精品小区新艺区。墓园均设在北靠青山,南临太湖,地势高燥,风景绝佳,环境幽静的莫厘峰和杨湾山麓,是理想的墓葬风水宝地。
3、苏州市吴中区凤凰公墓
该墓园坐落在风光秀丽、山清水秀的凤凰山麓,倚山筑墓、气势雄伟墓区技术力量全面,用料质地坚固精细,美观大方,墓穴品种繁多、造型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可供客户自由选择设计。墓区占地面积450亩,已有墓穴十万余只,苍松翠竹、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墓葬胜地。
墓区内凤凰池相传是古代美女西施的沐浴之地,相传此水甚有灵性,可消灾除病,往来香客均要在此洗手洗脸,以求带点福气回家,整个园区的布置和设计符合“三才学理”,即天气、地气、人道气,乃是少有的风水宝地,皆应有“前照凤凰池,后靠凤凰山,左青龙清明山,右白虎和合山”的风水之地。
4、苏州名流陵园
名流陵园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建立的中外合作高档涉外陵园,始建于1994年。199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验收合格准予营业。陵园各项手续合法规范齐全,可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提供全面的墓葬服务及各种不同的安葬方式。
名流陵园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太湖西洞庭山岛(苏州市太湖旅游度假区金庭镇)最西端,传为西洞庭山山脉之龙头,面向太湖,湖光一览无遗。陵园朝南左有一缓坡半岛伸向湖心,右生一小岛,似青龙白虎相伴。若荡舟于渺渺太湖之中,自远处观望陵园,则酷似大鹏展翅状,气势非凡。
5、苏州吴中区香山公墓
香山公墓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经营性公墓,地处苏州太湖之滨胥口镇的香山山麓和清明山麓,下设三个墓区,香山墓区、皋峰墓区、新麓墓区。墓园全部建成园林式风貌,古式古乡,墓穴均建在山坡上,朝南向阳,面向太湖,环境幽静,墓区新颖多样,任意自选。
香山墓园依山傍水,铺锦叠翠,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墓区地势高爽,坐北朝南,前有15000平方米香山湖映照,后有青山伟峦依托,“青龙”、“白虎”两道山脉左右相拥。中间大道仿中山陵建设布局步步登高,两侧绿树如栏,百种普、中、高档各式美观墓样等艺术墓分列其间。
墓穴周边全面绿化,通过墓穴与植物的结合塑造“墓就是景,景就是墓”的人文景观,处处呈现出吉祥、富贵之兆,是先人安息的乐土,后人缅怀先辈的净地,被人们称为“艺术的宫殿,人生的后花园”。
6、苏州市清泉公墓
清泉公墓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经营性公墓,地处姑苏城郊西南部七子山南麓,整个墓区座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太湖,风景优美。
7、苏州市兴隆公墓
苏州市兴隆公墓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经营性公墓,接收城乡客户的殡葬业务。兴隆公墓坐落在苏州西部,著名道教胜地穹隆山南麓,墓地座北朝南,面向太湖,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是按放先人的理想佳地。
本公墓墓穴式样众多,构思独特,有传统的花岗岩结构的石狮石栏墓,有小巧玲珑的现代艺术墓,还有书葬,草坪葬墓地内有雕塑喷泉,牌坊亭子,鹅卵石小道,环境幽雅,处处体现出水乡独特江南青山绿水的好风光。
8、金鸡山公墓
苏州市吴中区金鸡山公墓是经民政局批准经营的国营公墓。金鸡山公墓地处苏州第一高峰“穹窿山”东侧,青山环抱,绿竹成林,三山重叠,左右互抱,藏风聚水,得天独厚,已成为市民安葬已故亲友的风水宝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墓园四季常绿,优雅宁静。由我们精心设计的多款墓型风格多样,选材上乘,,蕴涵着重孝敬祖、慎终追远之情怀。
9、苏州寿山公墓
苏州市吴中区寿山山公墓是经民政局批准经营的国营公墓。寿山公墓地处苏州第一高峰“穹窿山”东南侧,地势明阳高燥。墓区苍松翠柏,草坪绿地,树木花草并种,绿化美化同行,宁静幽雅,胜似再世天堂。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服务承诺:真诚发自内心,服务永无止境。
拓展资料:
墓园是人们最后的归属,通过墓园可以体现社会环境、殡葬文化和景观艺术的发展。在墓地上一个园区称墓园,近十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墓园发展迅猛,并且大部分墓园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把墓园都建设在城市风景良好的区域。
现代墓园是指在城市周边开发的,满足社会公众墓葬需要的,以企业性质经营的大众墓园。在我国现代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当代殡葬习俗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殡葬文化发展到今天,应当使之人文化,泯灭对死亡与墓地的恐惧。墓园设计者应使墓园公园化,倡导墓志文化。天津东华林陵墓园规划设计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为后辈儿孙营造了淡化生死、淡化贫富、淡化贵贱、净化灵魂、美化生活的胜地名区。
参考资料:
听说新乡市凤凰山公墓在金灯寺村北面,风水挺好的,请问具体怎么走,坐几路公交车,有没有服务车?
需要坐2路车,到“武陵路口”站下车转乘“临1”路车,就可以到了,希望你可以采纳。
我是上海人,请问一下,传统墓葬、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葬、海葬该如何选择?
一般好像8、9成以上的百姓都会选择土葬吧。基本都会选择传统墓,毕竟什么壁葬、草坪墓、树葬、花坛葬的,都是新兴的葬式,国家是为了节约土地才实行鼓励的。海葬的话个人感觉还是有点违背中国人的传统的。以后要去祭奠一下都没有地方可去。
给你推荐上海的奉贤永福园陵吧,我有几个亲戚家的老人都安葬在那边。永福园陵的规模比较大,价格也相对要便宜一些,环境很不错,市区前往交通也很近,而且售后服务都很周到,我们每年去扫墓他们公司都有安排车辆接送的。你联系下他们公司问问咯。
请问常州凤凰山皇龙公墓里有些历史的古建筑物是谁的冢?
当年,明朝大经易学家、大天文学家刘伯温大臣经过此地,被这里的自然风貌所吸引,实地测赏后,留连忘返。后特国当朝吏部尚书王玙并带领皇室风水专此看地。故王玙其子(镇江卫指挥吏)王洛家族即择地群葬于此,至今已有五百多年。
墓地门对联集锦
1、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常怀一片心
2、依水傍山大福地,步云攀桂有缘门
3、龙旺穴真发富贵,砂青水秀子孙兴
4、旺龙真穴千秋富,砂水朝抱万载昌
5、岭上梅花香五里,墓前明月照三更
6、来山必然发甲第,去水定主获贞祥
7、后环青山千古秀,前抱绿水万代昌
8、水色山光衬吉地,花香鸟语颂鸿恩
9、山川饱含千古秀,椿萱长占四时春
10、四面紫气霭吉地,八面灵龙拥洞天
11、且喜座中先得月,不妨睡处亦看山
12、青山源远护吉地,碧水长流霭瑞气
13、山环水抱聚紫气,虎踞龙蟠呈吉地
14、灵安福地卧真穴,子孙世代福无休
15、蓬山此去无多路,瑶池迎母小玉挽
16、漫步龙山随缱绻,畅游福岭任逍
17、祥光灿烂照先祖,瑞气蒸腾裕后昆
18、山川豪气元龙高卧,英灵遐想仙鹤常游
19、福地洞天先贤独得,近山流水后辈共怀
20、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保定的墓地陵园哪个比较不错?
世家华侨陵园还不错,位置处于北京,石家庄和天津三市的正中央地带。
清西陵园区是皇家陵寝,这里埋葬有雍正皇帝的泰陵,嘉庆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慕陵,光绪皇帝的崇陵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
选择墓地的山向及下葬的日期
出丧择日仪式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 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 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达#尔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西的"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讳?quot;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时刻最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
下葬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quot;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