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导游讲解词从这几个方面讲解:首先要从各方面的了解他,再主要组织语言,这样就会讲解好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南部的宜宾市境内,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景区内竹子58种,7万余亩,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植被覆盖率达87%,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1历史
北宋时期,蜀南竹海名万岭箐。著名诗人黄庭坚到此游玩,
蜀南竹海
见此翠竹海洋,连连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扫帚为笔,在黄伞石上书“万岭箐”三字,因而得名。
明嘉靖年间,在仙寓洞内摩崖造像和西游记故事浮雕群。
1988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
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
1996年,李鹏同志题词“蜀南竹海天下翠”。
1999年,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2003年12月,蜀南竹海通过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
2005年10月23日,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
2007年底,荣获“最受群众欢迎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开幕式呈现了蜀南竹海梦幻般的美丽画面。
2009年,蜀南竹海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竹林景区。
2009年,11月18日,蜀南竹海成功列入第二批“中国双遗产”预备名录。
2 位置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长宁、江安两县交界之处,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北距成都约430公里。
3生物资源
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这里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除盛产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夏日一片葱茏,冬日一片银白,是国内外少有的大面积竹景,与恐龙、石林、悬棺并称川南四绝。[3]
在茫茫蜀南竹海的竹海中,还零星地生长着桫椤、兰花、楠木、蕨树等珍稀植物;据统计,竹海所产的中草药不下200种,堪称一个天然的大药园。竹海中栖息着竹鼠、竹蛙、箐鸡、琴蛙、竹叶青等竹海特有的动物。林中除了产竹笋,还有许多名贵的菌类:竹荪、猴头菇、灵芝、山塔菌等。
3最主要景点介绍蜀南竹海整个景区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
蜀南竹海
竹海有景点124个,其中一级景点15个,二级景点19个,蜀南竹海素以雄、险、幽、峻、秀著名,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万江景区、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蜀南竹海空气清新,纯净,离子含量较高,是我国一级环保旅游区。
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600-1000米。林中溪流纵横,飞瀑高悬,湖泊如镜,泉水清澈甘洌,空气清新,郁香沁人,曲径通幽。竹景与富集配套的山水、湖泊、瀑布、崖洞、寺庙、气象、地质、民居交融,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并重,清风摇曳、竹影婆娑、四季宜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一望无际的竹子连川连岭,整整覆盖了500多座山丘。现建有国内唯一收集和展陈竹类资料标本和有关竹文化资料的竹海博物馆 。
仙寓洞仙寓洞
仙寓洞位于蜀南竹海南部仙寓洞景区擦耳岩陡崖之中,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佳被誉为“竹海明珠”。仙寓洞原是一个天然岩腔,长300余米,宽和高2至15米,洞上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峡谷。此外,仙寓洞还有寺庙,和尚殿是历代主持圆寂后贮存骨灰的地方,内有石塔一座,骨灰龛15个。南山门入口处有隐安道人题写的“仙寓洞天”四字。左侧门柱上有半幅对联:“修真安乐是蓬莱”,传闻系隐安道人出。
仙寓洞,在199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云亭观云亭,又名轿子石。亭中可观川南浅丘。河水如带,
观云亭
阡陌纵横,处处竹树人家。再远处,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盆周山区。东西延伸的两列山脉逶迤起伏,其中一列是黄色的山岭,另一列长满了绿色植被,它们犹若“黄龙”和“青龙”,并排游弋,护卫着蜀南竹海这块风水宝地。
龙吟寺龙吟寺,又名龙尾寺,坐落在海拔
龙吟寺
980米的九龙山上,寺庙占450平方米,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涨惠和尚修。1959年被拆毁,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框上有对联:“双树插青云龙吟虎啸,四边连空碧乾端坤倪”。
龙吟寺石刻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湖青龙湖景区,面积3.06平方公里,以大型水面和历史遗迹为主。
青龙湖
青龙湖,位于高耸险峻的插旗山下,水面3平方公里,是葱茏竹海之中的最大湖泊。湖上可荡舟划筏,湖边亭阁,也可品茗小酌。夏秋之夜,山峦沉郁而秀朗,清风徐来,涟漪翩翩,湖边纳凉闲话,别有情趣。[7]
天宝寨天宝寨
天宝寨相传建于1862年清代咸丰年间,地方官府为防御石达开太平军入川而建。地形险要,易于防守,古寨长1500米,高20米,宽10米左右,洞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多为半边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内有13道坚固的石寨门,易守难攻。洞的四周翠竹周合,途中有罕见的巨大蘑菇石,高有10多米,上面的石块如伞盖,危而不坠。传说此石原是仙寓洞道长使用的伞,放在此地后化作黄色的石头,故取名“黄伞石”。洞中凿了《三十六计》,按照每计的内容,精选群众比较熟悉的战例,雕刻成巨幅图画,巍然矗立于悬崖绝壁之上。
翡翠长廊翡翠长廊
翡翠长廊,位于竹海深处的翡翠长廊,是蜀南竹海的又一胜景。翡翠长廊路面是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天然红砂石铺成。两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红色地毯式的公路与绿色屏风般的楠竹交相辉映,形成秀丽壮美的翡翠长廊。[8]
七彩飞瀑七彩飞瀑又名落魂台。
七彩飞瀑
《江安县志》载:“万岭箐南北飞瀑,殆似庐山”。不择地而出的泉水,使得深邃幽深的竹海充满灵气,山岩跌宕处,每每作了悬泉飞瀑。山间数十条姿态各异的瀑布中,最为壮观的,当数七彩飞瀑。[9]七彩飞瀑处在石鼓山和石锣山之间的葫芦谷中,从深林里流出的水潦河,在回龙桥下分为四级泻下悬崖,落差近200米,蔚为壮观。瀑布上头,还有石龙过江、孟获坟、古较场等景点。一湖碧水映蓝天翠竹;湖水的宁静,与瀑布的飞动相互映照。
万江蜀南竹海万江
万江景区,地处蜀南竹海东景区腹地,原名“瓢儿沟”。是蜀南竹海管理局致力打造的核心景区,是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也是蜀南竹海长寿傲人居住地。风景秀丽,湖面微波拂面,是度假、水上娱乐、山地赛车的旅游胜地。
仙女湖仙女湖,位于仙寓洞的山顶上,
蜀南竹海仙女湖
与天宝寨、仙寓洞形成仙寓洞景区旅游环线。 仙女湖面积三十多亩,湖水清澈碧绿。看晨曦初升,夕阳西下,壮丽辉煌。晨雾烟雨中,绿的山.翠的竹,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海中海海中海,位于翡翠长廊至仙寓洞景区公路的左侧,
海中海
是仙寓洞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海中海原是竹海山上一个比较低的槽谷,后筑坝形成一个湖泊,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对外开放。湖泊面积约60亩,湖面空旷开阔,俨然茫茫竹海中的一个“海子”,故名海中海。
竹海博物馆蜀南竹海博物馆,集竹文物收藏保护、展览、
竹海博物馆
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于一体,以“追溯千古民族文化,展示万载竹类精华”为宗旨。馆内设六大展示厅、一个“竹园”和一个竹工艺作坊,分别陈列展示了旖旎的竹海风光、丰富的竹类资源、灿烂的竹文化的照片。[12]博物馆区占地10亩,主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在墨溪河的水面上,川南民居风格,园林式布局,楼、台、亭、廊相应相通。
5景区文化也是重点介绍瑶箐造竹相传,蜀南竹海所在的“万岭山”原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遗落的赤石。
天宫之中有个金鸾仙子,见天南的万岭山还是一片荒凉,于是便私自下凡想给此山编翠织绿,不料因触犯天条被抓回天宫治罪。看守金鸾的是南极天官的女儿瑶箐仙子,瑶箐本来就心地善良,当她得知金鸾触犯天规的详情之后,便更加同情和敬佩金鸾,于是就偷走父亲南极天官的放行牌,送金鸾逃出南天门。不料被天门神将发现,双双重新被捉,金鸾打入天牢,瑶箐本该遭受严惩,但由于南极天官平日办事勤恳,加之人缘又好,因此众神求情,玉帝也乐得做个人情,因此就将瑶箐贬到凡间,要她在“万岭山”编织绿波,将绿波接上九天,才可以返回天庭与父亲团聚。
瑶箐喜出望外,乐意受此惩罚。可怜南极天官不舍爱女,却又天命难违,无奈之中,只来得及将自己的七星蚊帚送给爱女。众仙姑也纷纷赶来含泪相送,大家不约而同地摘下智周万物上佩戴的各种翡翠玉器送给瑶箐做织翠编绿的种子,织女还送了一条可以化云变雨的白丝绢。
瑶箐自天南而下,落脚于“万岭山”的荒山野岭之中,日出日落、播撒翡翠、挥蚊扫帚、舞白丝绢,终于一颗颗的嫩笋破土而出,一排排青翠的新竹长成了一片片碧绿的波浪向着九天延伸。贫瘠的万岭山,终于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碧玉,这块碧玉就是今天的蜀南竹海,竹海里的淯江河,则是瑶箐仙子遗落的那条白丝绢。
墨溪传说传说当年瑶箐仙子为民造竹获得成功后,土地神便禀告玉帝,请求赦免瑶箐的罪名。于是玉帝就派文曲星下凡查访事情的真假。文曲星下凡后变化成一个游方道士来到竹海,但见得此处娇翠欲滴,葱绿峻秀,修篁古木静幽清远。老仙竟然耍心大发,乐不思归,寻得深幽的溪谷处结茅为屋,点化几方巨石为椅为桌。白天探寻佳境,吟诗作画;夜晚邀约村夫野老,煮酒品茶,对弈论武。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一日,人间三年,大概文同星下凡久久未归,终于惹怒了玉帝,就派风神和雷神前来敦促文曲星返回天庭。
二位神仙一路风雷来到竹海,风吼雷鸣,地动山摇,文曲星慌忙收起棋子跟着风、雷二神上天界。慌乱中,不慎将作画写诗的墨水打翻在溪水之中,等到第二天山民们又云找老道士谈古论今时,却发现茅屋石桌已荡然无存,只有那墨色的溪水和溪边散落的几颗已化成石头的棋子,还依稀留有仙家的气息。后来,北宋有个大诗人叫黄庭坚游览竹海,为这个传说所吸引,还亲笔书目写了“墨溪”二字在溪边的石头上呢。至今,墨溪边仍有“棋盘石”、“晒经石”,而忘忧谷里的“石破天惊”处的那一破为二巨石,据说也是当年雷神劈开的。
失恋后适合独自旅行散心的地方
去绿色之类的地方吧。古镇之类的别去了,毕竟失恋而不是恋爱。。。
我的感受:“重要的不是去哪,而是自己内心的坚定和遗忘。爱情怎会是女人的全部......?下定决心忘记,说一句"谢谢,拜拜。" 抬起头,天空依旧很蓝。我在某个地方。”
我的推荐:可以去人少但风景好的地方,比如武夷山,江西婺源,还有成都。成都的生活节奏很慢,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走,静静地想,而且成都四月份的风景很不错,气候变化比较大,朝来风雨,晚来霞,值得一去。
不知朋友在哪个城市?我认为以你目前的心态不适宜一个人去旅行。你应该与知心朋友聊聊,待释放掉心中的烦恼和悲伤后,再和朋友一起去享受旅途的快乐比较好。
在当今这个物化、浮躁、喧嚣、拥挤的中国,宁静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心烦则乱、心静则宁。朋友的问题在心里,所以化解自己心中烦恼才是根本。当然旅行是一种方法,但决不是一个人去宁静的地方,而应该是一群人去快乐的地方。
四月是旅行的好时机,这个季节以往南方为佳。杭州、厦门、桂林(阳朔)、大理都是可选之地。在这些城市周边都有好玩又相对安静的地方。其实,在你现在生活的城市里也一定有宁静的角落。朋友说是不是?
有谁知道深圳下沙村的历史,还有下沙黄氏的历史
深圳下沙村的历史
农村城市化以前,福田区下沙村是一个下辖东涌、大围、村仔、围仔、新村、东头村等6个自然村组合的小村落,共有耕地15000多亩,海上作业面积40000多亩,村民以黄姓为主,世世代代以种田、捕鱼、养蚝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的下沙,楼宇鳞次栉比,商铺星罗棋布,郁郁葱葱的大王椰矗立在大路两旁,笔直的下沙大道在区内延伸,豪华舒适的星级酒店喜迎八方来客,文化广场宽阔优美,规模宏大的体育场、游泳池和康乐文体中心及商业购物中心、保健医院等一应俱全。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匆匆,下沙村所在的福田区沙头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突飞猛进。难得的是,下沙在发展现代经济的同时,也不忘记文化建设,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下沙牌坊、黄思铭公世祠、美丽的社区文化广场和文化体育中心,吸引着中外来宾,如今又多了一处弘扬传统文化、见证下沙历史和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场所——下沙博物馆,在博物馆揭幕之际,记者随下沙实业股份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访。
福田区下沙村是深圳市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该村也因为每年一度的大盆菜宴而闻名海内外。今天,下沙村又迎来了一大盛事——下沙博物馆揭幕开馆了。
四大展厅展现岭南文化
“沙头、梅林两乡,山川灵淑之气,钟奇毓秀,蔚为巨族,故历代以来,巨室大家甲于他姓,儒流闻望,济济翔翔,其仁孝之意,著于古而流于今;礼让之风,作于前而兴于后,洵非他族所能及者。”这是摘自清乾隆五十四年《重修族谱序》中的一段话,其中充满了对下沙的溢美之辞,也激发了记者参观下沙博物馆的热望。
从滨河路进入下沙社区,“下沙人民欢迎您”几个大字便道出了下沙人民热情好客的心声。走在下沙社区的道路上,林立的商铺,葱郁的树木,美丽的雕塑,朴素的居民,真有一种恍入桃源的感觉。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金色的雕塑,刻画着渔民、稻穗、海燕等。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博物馆序厅的主题雕塑,寄寓了当今下沙人民对新时代繁荣盛世的倾情歌颂。
据介绍,下沙博物馆主要保存的是具有浓浓南粤风情和岭南风格的传统文化物品,主要包括古文物、雕塑、画幅、照片等。博物馆分为四大展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下沙的文化。在博物馆里,记者看到,气势恢宏的骏马雕塑、古旧纯朴的民居模型、其乐融融的围吃大盆菜雕塑……无一不展现了这个村庄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一展厅为“骏马堂堂出异方”,主要介绍了下沙的起源。该展厅主要展出了骏马雕塑、立村先祖黄峭山(俗称峭山公)、辛亥革命名将黄耀庭等下沙历史人物和名人的画像、雕塑、史书、介绍,以及下沙人使用过的部分文物。在这个展厅的一角还包括一个放映厅,采用了先进的投影设备,可以容纳近百人,主要放映介绍下沙过去和现在的专题片,届时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下沙村的今昔概貌。
第二展厅为“耕山耘海八百年”,主要展出下沙人过去使用的部分生产、生活用品,包括以前下沙村民居住的瓦房微缩模型和一些农具等。下沙的养蚝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这里出产的蚝也因为鲜味独特而稀有,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个展厅有一组反映下沙人民养蚝情景的雕塑,它深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据说1992年以前,下沙村民通过扬船和撑着滑板到靠近香港元朗和天水围的蚝田种蚝、收蚝。
第三展厅为“天下共享大盆菜”。下沙村的大盆菜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元宵节和一些重要日子及喜庆活动,除了举办大盆菜宴席外,还会举办舞龙、舞狮及唱演传统戏,吃过“大盆菜”,盼望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据介绍,大盆菜是由蚝、鸭、猪肉、鳝鱼、鱿鱼、油豆腐、支竹、牙菇、鳝干、肉皮、云耳、冬菇、芹菜、萝卜等15种菜做成。展厅里还有一些展示大盆菜制作过程的特写镜头。这里还设有两个电脑触摸屏,可以方便人们进一步了解有关大盆菜的信息。2002年2月23日,下沙村举办了具有浓郁南粤风情民俗的“黄氏宗亲会”元宵节,以“大盆菜”3800桌,6万人共尝的规模获得了吉尼斯世界之最的纪录,轰动一时。吃大盆菜的位置就在下沙祖庙和黄思铭公世祠前,这是一座具有清式宗祠建筑风格的祠堂,也是深圳市区内最大的宗祠之一,位于博物馆旁边的文化广场内。
第四展厅为“繁荣强盛看今朝,富而思进向未来”,这个展厅以图片展为主,主要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2年下沙村演绎为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化的大转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情景。
投资千万元,建起下沙博物馆,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社区大文化
2002年,下沙实业股份公司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划出几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一座博物馆大楼,设有博物馆,图书馆,老干部、党员、老人活动中心,治安监控中心和幼儿培育中心等多功能场所。
下沙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社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和坎坷,目前下沙实业股份公司的办公大楼还是多年前的一栋老楼房。下沙村为何不先修办公楼,反而要斥巨资建起一座博物馆大楼呢?
下沙实业股份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社区文化是一切工作的载体,办公室要改建、装修,但不急于一时,而博物馆的建设则是丝毫等不得的事儿,因为下沙的许多传统文化已逐渐消失了,包括养蚝、民间传统等等,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包括下沙的部分本土村民都不太清楚下沙以前的那段历史了,因此要有一个载体,来保存下沙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下沙实业股份公司建立博物馆,其宗旨一是为了发展社区大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建设把下沙800多年的历史记载下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下沙的独特风俗民情,了解岭南文化;二是把博物馆建成一个教育基地,通过博物馆培养和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同时激励他们发扬先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继续奋进,为下沙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下沙股份公司董事长黄英超为博物馆的题撰“谨以此,献给黄氏列祖列宗,献给下沙的过去,献给下沙的今天,献给下沙的未来。”
“骏马精神”推动下沙不断推陈出新
是什么动力推动下沙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呢?
在下沙流传着这样一段祖宗遗训:“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先祖黄峭山所留下的。峭山黄公所处的年代,是“百善孝为先”的年代,“父母在,不远游”是当时的行为准则,而峭山黄公却大胆让儿子们各奔异乡,创家立业,这在当时要有怎样的胸怀和胆识啊!如今的下沙人民,峭山黄公的子孙们骨子里流淌的也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骏马”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下沙人在给世人带来无数惊奇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发展奇迹。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下沙股份公司委托中国环境规划院编制了下沙生态社区建设规划,近期下沙建成了广东省首个生态示范社区,目前下沙生态社区工程的中期规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将在社区外围建设人工湿地环保教育基地,营造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化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要靠长期熏陶。下沙人今天意气风发,下沙人今天富而思进,下沙社区今天文明和谐,这得益于下沙长期以来对文化的倡导和坚守。下沙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前来置业。目前,30多家企业、800多家工商户已落户下沙,下沙的旅游事业也蒸蒸日上,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中外游客,做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博物馆内的一组反映过去下沙人生活场景的雕塑。
下沙村,地处深圳湾畔,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目前集体土地面积约0 .35平方公里,本地村民440多户,1300多人、暂住人口约4万。分为八坊。有下沙牌坊、黄思铭公世祠、陈杨候庙、佛祖像等历史古迹,有村建博物馆及休闲公园。
这是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现在她又是深圳城市中心区的旺地。红树林80%的面积都在下沙村范围内。南宋时期,黄墨堂迁居来此,成为下沙黄氏的先祖。后裔以捕鱼种田为生,为在这块土地更好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在此种植了红树林防御海潮。
如今,下沙已成深圳市集体股份经济发展的范例之地。辖区内大型企业林立,商贸活跃。也因其治安逐渐好转,管理趋于规范,成为宜居之地。
在规划中找生产力
祖上以渔业与耕种为生的下沙村,由于地处深圳湾畔,在早年远谈不上“中心”,甚至显得有点边缘。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下沙由于整个环境差强人意,在福田区当时的15个行政村中处于落后状态。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城市化之后,新改制的下沙股份公司开始蓄势发力。下沙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黄礼昌回忆起这段历程时曾表示,下沙在近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当年的超前意识。当时,下沙股份公司的一班领导提出“规划就是生产力”。
因为当时下沙要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规划无序。下沙股份公司一位老员工表示,那时的下沙村,市政无规划,民房建设乱,是有名的“走路难、用水难、用电难、排污涝难”的“四难村”。针对这样的局面,公司领导层痛下决心,出资300多万元聘请英国联利建筑公司对下沙社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紧接着,旧村拆迁的硬仗也打响了。
溯源深圳下沙百家姓之“黄”姓
“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在深圳、在广东,在全国各地,许多黄姓后代在很小的时候都被教背这首诗———父兄们说,凭这首诗,就可以认出千百年前是一家的兄弟。
根在何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在何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这些都是他关心的,甚至是魂牵梦绕的。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强化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
一个姓氏的繁衍生息、一个家族的兴衰聚散,记载着先人们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打着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历史文化的鲜亮。这里有喜有忧,有经验总结,有血泪教训。这是活生生的历史,不带虚伪和矫饰,也没有任何功利色彩。
从本期开始,我们“溯源深圳百家姓”……努力探寻各姓氏、家族在深圳地区源远流长,探寻其由来、流动、迁徙、繁衍的社会生活风貌、成长变化轨迹,希望能为年轻的深圳人了解历史,爱乡爱国,感情交流,起到些许帮助。(雪松)
黄姓,是有史料记载的深圳百家诸姓中最古老的居民。
1670多年前,黄氏就从中原来到深圳。
以广九铁路为界,深圳的西部地区主要分布着广府人,东部则以客家人为主,而深圳黄氏先祖,也因此可以溯源两大分支———广府黄氏和客家黄氏。
古黄国后裔
黄姓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而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姓纂》:“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黄氏在三千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之时,曾被封于黄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潢川县之西的地方,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少昊金天氏的苗裔,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被晋灭。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仍是黄国遗民的后裔。(虹)
堂号郡望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为政宽和。宣帝时因事落狱。官民齐为呼冤,终平反。
“江夏堂”:后汉黄香,幼丧母,对父最孝,夏天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被褥暖热:“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姓堂号还有“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炽昌堂”以黄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
会稽郡:秦置郡。东汉黄昌之后。零陵郡:西汉置郡。三国黄盖之族所在。巴东郡:东汉置郡。东汉蜀将黄权之后。西郡:甘肃永昌一带,酒泉黄衍之后。
?默堂黄居士塔
这是南宋古墓,它建在深圳莲花山西北坡。据称所葬的就是下沙黄氏一世祖黄默堂。
现在,下沙村、上梅林村、宝安上合村香港新界米浦等村的黄姓后人,每年的重阳节都要来此扫墓祭祖。
默堂黄居士塔是深圳地区发现的惟一的南宋时期塔形古墓,就是在广东地区也较为罕见。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虹)
广府黄氏:参山衍派,椰树长春
●本报记者刘一平实习生孙海英
溯源晋代黄舒
深圳最早的广府黄氏,是著名的“南粤孝子”黄舒。331年东晋设立东官郡后,他的父亲黄教就来到东官郡宝安县的一个村子。
黄舒之“孝”千古留名(本版曾有详细介绍)。“乡曲争传黄孝子”,人们将他比作春秋孝子曾参,给他家门挂匾,书“参里”二字,黄宅旁一座无名山,也由此被称为“参里山”、“参山”,而村名也随之改为“参里”(今宝安沙井镇沙井中学一带)。
黄舒死后葬于“大田乡猪母岗”,就在现在的步涌村大田路旁。2001年,在一片茅草丛中,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副研究员彭全民和当地村民发现“黄舒墓”,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步涌乡的江炳球先生对记者讲述了寻找“黄舒墓”的事:“彭先生1984年就在这儿寻找黄舒墓,可是没找到,一直念念不忘,我也记得听老辈人说,有一个这样的墓。后来发现它就在一片草丛里,不钻进去根本看不到,地点就距当年彭先生寻找的地方仅100多米。”
彭全民认为,当时南方文化盛行,黄舒将中原传统孝道从中原带到深圳,并一直影响至今,他是深圳地区汉越(南北)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
广府黄氏村落与黄舒
深圳广府黄氏的老村落不少,村里的家祠和族谱都提到黄舒———福田上沙黄氏、下沙黄氏、上梅林黄氏、南山北头村黄氏,还有宝安区的上合村黄氏等村民们都为之自豪。
上沙村的怀德黄公祠,灰瓦覆面,在祠门的两侧,嵌着大理石的祠联:“参山衍派,椰树长春”。相邻的下沙祠堂里,则可以看到“泽传参里,声讫程乡”的祠联。
南山区北头村的黄氏,自元朝起就在这里立村,至今还保留有清同治年间所编的族谱,其中记载宝安人黄舒“生八子,分居各处,绵绵瓞瓞”。
宝安上合村黄氏宗祠的第二进,有一个清代重修的“孝行流芳”的牌坊,据彭全民先生介绍,深圳地区共有4处纪念黄舒的牌坊,现在只有这一处仅存,牌坊正面上刻“奉旨旌裱”,两侧有对联:“西晋伦常南粤士,六年庐墓一生心”,背面对联“名开子舆当日里,孝传司马鰄朝人”。
显然,深圳西部黄姓村落与黄舒有密切关系。而彭全民先生告诉记者,还不能证实这些老村都是黄舒后裔。因为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确凿证据,“毕竟相隔了好几百年,族谱或传说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研究。”
虽然相隔的数百年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还不得而知,不过,这种现象很好地说明了黄舒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几百年前是一家
在深圳福田区的版图上,上沙和下沙相邻而居,先祖是1100多年前唐末的黄峭山。此人曾任浙江、两广的军务,宋朝时先后被追封为侍正学士、刑部尚书、太子少保。黄巢之乱,客家先民进行第二次大迁徙之时,他迁入闽南邵武和平镇。吸取皇室子嗣争名夺利的教训,他命各房只留下长子,其他的子孙到外地创业,还留诗一首(见题头)作为日后黄氏后代相认的“密码”。
有趣的是,记者的朋友黄天颜小姐是“广西人在深圳”,还在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她背诵这首诗,她还记得父亲讲的“有21个儿子的老祖宗的故事”。
沙头上沙黄氏,立村已经900年左右,黄金堂为开基立业的一世祖。上沙村曾叫“椰树村”,村内怀德黄公祠所题的“椰树长春”,表达的是族人的良好愿望。
800多年前,黄峭山的后裔黄默堂在下沙建村,成为下沙的一世祖。
从名字上看,黄金堂与黄默堂像是“两兄弟”,可彭全民先生考证族谱发现,黄金堂的孙子竟比黄默堂还要大80多岁,如果黄金堂和黄默堂是兄弟,彼此间至少相差120岁,这显然不可能。他俩可能是“左兄右叔”(左兄,黄金堂尊称;右叔,黄默堂别号),是不同辈的亲戚。
福田村黄氏,来源于上沙黄氏。公元1192年,黄金堂的第四个儿子黄西孙,迁到松子岭的南沿定居,带领儿孙开荒造田,村名后来就定为“福田”。
上梅林黄氏,则是下沙黄默堂的后代,建有“梅庄黄公祠”。
孙中山战友黄耀庭
提起近代名人黄耀庭,下沙黄姓族人都会非常骄傲与尊敬。
黄耀庭原名黄恭喜。1900年加入兴中会,孙中山为他改名“耀庭”。孙中山发动三洲田起义,黄耀庭被任命为中路先锋官,以英勇善战闻名,起义失败后去了南洋。
辛亥革命成功后,黄耀庭回到家乡沙头下沙定居。孙中山请他出来做官,他以“做惯乞丐懒做官”拒绝了。当时南头县城的县太爷贪污腐化,还在光天化日之下侮辱妇女,黄耀庭非常气愤,请来广西武师将他狠揍一顿。县太爷怀恨在心,趁他生病时,指使人将他毒死,年仅50岁。
下沙村人非常看重黄耀庭,在村内的黄思铭公世祠里,张挂了他的画像。客家黄氏:坑梓故里300年
虽然没有广府黄氏在深圳地区那样悠久的历史,但是客家黄氏在迁入的300多年时间里,对深圳东部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的贡献。
深圳地区客家黄氏比重最大的,主要是坑梓黄氏(“坑梓”就是黄氏族人对故里的称呼),坑梓镇现在有23个姓氏,而黄氏就占了总人口的80%。
有一种有待证实的说法是:黄朝轩的先祖,也是唐末的黄峭山———如果得到证实的话,深圳的客家黄氏和广府黄氏,就是同宗同源的兄弟。
一世祖黄朝轩:江边村行医
深圳学者刘丽川在坑梓共收集到8本客家黄氏族谱,她发现,各谱都尊黄朝轩为一世祖。据介绍,明末清初的黄朝轩是一名“走方郎中”,明朝末年,由嘉应州(今梅县)移居到惠州府白马碗窑,再移居到坪山江边村。
坑梓“城肚”(即秀山世居)的黄汉英先生讲:“听老人说,朝轩公是明朝官员,因不愿为清人做事,开始隐居。”有一种有待证实的说法是:黄朝轩的先祖,也是唐末的黄峭山。
二世祖黄居中:立足坑梓
精湛的医术,使黄朝轩很快积蓄了财富,后来他的次子黄立中留在江边村,长子黄居中一家5口则移居坑梓,从此发展为人丁兴旺、财大气粗的旺族,后裔至少在数万以上。
民间对黄氏在坑梓的大发展,有一个“异口同声”的传说:当时老坑梓的土地,属于原住户高姓人所有,当时因为刚复界,还无力翻修已经损坏的高姓祠堂,而黄居中要在此落籍,便与高姓人商量,由他出钱,高姓出地,盖两间祠堂,各自一间。因为高姓人得罪了风水先生,而黄姓人则很殷勤,风水先生就悄悄让黄姓人挑选看上去破旧却能旺才旺丁的祠堂,高姓人不明就里,选择了漂亮的那间,结果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过,专家对此有另外的观点,刘丽川撰文认为,清初出现“康乾盛世”的大背景,推动了深圳地区客民的起步与兴旺。(刘一平孙海英)
客家围“涟漪”分布?
坑梓黄氏兴旺后,兴建的客家围达几十个,大都围绕河流“涟漪般而建”,二世祖黄居中在河中上游建洪围,他的儿子则在河的上游和中下游各建围堡,再建的围屋则如同扩散开去的涟漪,围绕祠堂分布。
其中的洪围、三世祖黄昂燕创建的新乔世居,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六世祖黄奇纬创建的龙田世居,则是省级文保单位。
彭全民介绍,客家黄氏崇尚文化,注重教育,有一座围堡,就有一所私塾,供族人子弟读书。如光绪年间的“光祖学堂”,就是黄氏在兴新学的潮流中,废除私塾后办起的新型学校,是“光祖中学”的前身。(一平)
?“百鸟归巢”大盆菜
每年元宵节,下沙黄姓有个宗亲性质的活动——吃“大盆菜”。
下沙黄老伯告诉记者,吃“大盆菜”源自宋代,明清时被称为“新安盆菜”,原来一个木盆,四条长凳,八人一桌。现在用不锈钢盆,盆里一层层放入十几种菜,最上面是鸡鸭,寓意“百鸟归巢”,企盼团圆。去年分3大场地烧制菜肴,1000人下厨,使用150口大铁锅煎、炸、煮、焖、炒,用料52000公斤,摆出3800张流水席,宴客6万人。
征求野外生存活动方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下,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方案一 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训练;
露营、野炊、野外觅食、寻找水源、饮用水的净化、有毒食物的辨别、取火与生火
野外基本技能训练
野外行走、复杂地形穿越、野外渡河、野外攀登、下降技术、保护技术、野外辨别方向、野外预测天气
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训练
简易窝棚的搭建、床铺的搭建、炉灶的搭建、绳梯的制作、厕所的搭建、绳环的制作、竹伐、木筏的制作、架独木桥
规则:
1 、在一个指定范围内(如一个营地)设定数个关卡,而参加者则分成若干组,队员首先会得到一个指示,要他们到其中一个关卡去(每组都会有不同的指示)。
2 、当他们到达关卡之后,他们要受到一些考验,例如:
寻找一件物品, 答问题, 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3 、当他们通过了考验,这个关卡的负责人便会给他们一个证明,并告诉他们下一个关卡在哪里。
如此类推,到他们完成了最后一个关卡的考验之后,他们便需要回到总部报到。
4 、整个过程需要一天时间,以穿越的形式出现;午餐时,每个小组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自己挖灶生火做饭,每组在现有半成品食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还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寻找食物。
方案二 体验穿越 挑战自我(徒步穿越蒙山)
本路线位起点位于大洼,由大洼开始穿越蒙山,路线全长约40千米,穿越完成需要2天时间。
要 求;所有参加会员要求徒步穿越蒙山,可分为三人一组或者五人一组(式人员多少定)。
携带工具:每组会员不要的准备有,地图、手电筒、迷彩服、 太阳眼镜,匕首最好是瑞士刀、火种、急救箱、帐篷等物品。
综述:本路线既可以探寻山村民居、攀登山峰、观看日出,还可以登上蒙山最高峰--鹰窝岩。沿途基本没有过于陡峭的山壁需要攀爬,大多为鞍部缓坡和山谷丛林,安全保证较好,但行程稍长对身体条件要求稍高,适合身体较好的青年人和团体参加。
如何依据一个民族的特色来打造旅游景点,比如打造一个民族古镇?
民族特色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古镇意义重大。而现今民族特色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民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都得到有效保护,古镇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目前特色古镇建设也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保护和发展规划和方案不尽科学,部分地区部门协作不力,村民参与不够,古镇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提高对特色古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目标和原则,因地制宜,探寻各自的建设模式和方法,发挥政府、村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以及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远景设计研究院认为打造一个民族古镇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大要素:
1、舒适环境、独特景观
良好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是民族特色古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这是与大众对古镇的本质认识和心理需求所匹配的。
2、闲趣元素引人入胜
结合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其他资源,为民族特色古镇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概念,设置多样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消费人群前来。
3、科学规划、以人为本
民族特色古镇应以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和消费环境为关键,以人的感受为依据,以此满足人咅方面消费要求。
4、区位优势、良好交通
好的区位和交通有助于增加消费人群的数量,推动古镇的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区位优势与否,交通的易达性都决定着民族特色古镇的价值。
5、选址合宜、定位准确
通过对古镇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特定市场环境需求进行综合深入的整合分析,以差异化经营为手段,确定出民族特色古镇独特而精准的定位。
6、规模适度、动线贯穿
民族特色古镇必领以未来市场辐射的范围,主题定位所要求的功能与标准为根据,结合运营规律来确定整个民族特色古镇的合理规模。
古城有哪些,名字
中国古镇
【 云南古镇 】 丽江 大理 束河 和顺
【 湖南古镇 】 凤凰
【 广西古镇 】 阳朔
兴安
【 浙江古镇 】 西塘
南浔 前童
郭洞
新叶
龙门 三门源
斯宅
石塘 绍兴 碗窑 大济 泰顺
新市 长乐
【 江苏古镇 】 同里 周庄
枫桥 木渎 盛泽 沙溪
【 安徽古镇 】 宏村 西递
呈坎 查济 卢村 南屏
棠樾 三河
【 江西古镇 】 婺源
黎川
【 山西古镇 】平遥 张壁
【 福建古镇 】 永定 长汀
和平
【 贵州古镇 】 青岩 镇山
加去
【
】 洛带 罗泉
【
】 朱家角
【 广东古镇 】 石湾
【内蒙古古镇 】
满意请采纳~~~
你是男还是女
请介绍一下“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
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等,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回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成一部唯美的怀旧电影,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怀念石库门,是对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散开来。对老人们来说,石库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或住所,那日益积累的家常片段和邻里之间几十年不变的默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石库门也随着光阴的积累而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上海人的生活百态和岁月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和老上海的各种温雅野史,便立刻成为这个城市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宝藏。当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于是便有了新天地,有了‘阿拉上海街’,有了一个名叫‘1930’的酒吧……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上海的时尚就是怀旧,而怀旧的经典是石库门弄堂。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和优雅。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