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萧道成、萧衍、萧子显、萧朝贵等,肖姓是萧姓的简化。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历史上有迹可循的名人只有萧姓,名人有萧何、萧道成、萧衍、萧子显、萧朝贵等。
1、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2、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绍伯,小名斗将,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刘宋右军将军萧承之之子。
萧道少时师从名儒雷次宗,性情深沉,通习经史。宋明帝时先后镇会稽、淮阴,累官至南兖州刺史。在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叛乱后,迁中领军将军,掌握禁军,与尚书令袁粲、中书令褚渊、丹阳尹刘秉号称“四贵”。
之后刘宋皇室成员自相残杀,朝权渐集于萧道成。升明元年(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顺帝刘准,被封齐王,总掌军国大权,并诛灭忠于宋室的司徒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人。
升明三年(479年),受刘准禅让,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南齐。萧道成戒于刘宋灭亡之弊,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
次年下令扩大清理户籍,并设立校籍官,开始整理户籍。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贫苦人民常被误为户籍诈伪而“却籍”,同时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
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去世,年五十六。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泰安陵。萧道成广览经史,能文擅书,喜爱围棋,曾有《齐高棋图》二卷问世,是史载首位亲自著作围棋书的皇帝。
3、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
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
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4、萧子显
萧子显(489-537年),字景阳,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梁历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
起家太子中舍人,迁国子祭酒,拜侍中,领吏部尚书,出任吴兴太守。博学能文,爱好饮酒,性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大同三年,去世,谥号为骄。
萧子显一生撰写五部历史著作,只有《南齐书》存于世。
5、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族属未定(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西王。
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姓
壮族的习俗
[的图案。
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
[编辑本段]【礼仪介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编辑本段]【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
一、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二、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壮拳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编辑本段]【婚礼习俗】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编辑本段]【宗教特点】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签前忌吃狗肉。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开春作“春祈”,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③社公。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村中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孩子名字。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赎魂”。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④禾神。六月初六家家户户杀鸡做粢粑到田间拜祭“田公地母”,聚饮欢歌;并在田边插小纸旗,祈求丰收。在遭受虫灾时,则“耍黄龙”驱虫。播种时,往往撒少量谷种或花生壳于村口路旁,求禾苗长齐。七月间有的村寨集体举行“祭青苗”,以猪酒供祭于村外,老少集饮,唱和农歌。秋收时,要举行“吃新米”,从田里采集稻谷做新米饭,宰杀鸡、鸭到田头供祭后,才开镰收割。
⑤牛神。壮族传说牛是上天派到人间帮助农耕的,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牛的生日,称“牛皇诞”。该日禁用牛力,在牛栏烧纸祭牛神,并喂牛一团有色糯米饭(黄牛用黄色,水牛用黑色);有的地方还以菖蒲雄黄酒灌牛。春耕大忙后,要举行“收牛魂”仪式,称“牛魂节”。该日,以鸡、鱼、肉、五色糯米饭祭于牛栏或野外放牧处,众人团坐欢宴,并用芭蕉叶等包五色饭和肉、菜等喂牛,禁止鞭打或厉声呵斥。他们认为耕牛农忙作业辛苦,神魂惊散,故须招引。
此外,还崇拜龙、雷、水、火等众多自然神灵,并各有崇拜祭祀礼仪。
祖先崇拜 壮族称祖先神灵为“公裔”,崇拜至诚,特别是对被认为英雄的祖先,尊崇尤甚。
①莫一大王。传说能呼风雨、驱鬼神、敌盗寇、护百姓的英雄祖先。许多地方,尤其是广西西北地区,不仅有莫一大王庙,而且家家神龛供奉莫一大王为“真正尊神”,长年香火不断。祭祀礼仪有三年一庆愿,五年二庆愿,十年一还愿。庆愿还愿均须宰杀猪牛鸡鸭献祭,并请师公诵经数昼夜,耗费甚巨,称为“大秀火”。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的,可于腊月做“烧腊”祭祷,向莫一大王表示力不从心,以求宽恕。除莫一大王外,还有莫二、莫三、莫四、莫五等大王和黄九公等,都被认为是壮族的英雄祖神。
②家祖。每家正厅必设神龛,奉祀祖先以及灶王诸神。祖先名用大字写在一张红纸的中间,其他诸神用小字低一格列于两旁。春节和鬼节为一年中最大的两次祭祖活动。除夕,净扫门庭,烧茶冲米花糖迎接祖先神灵回家。大年初一早晨,互相串门给各家祖先酌酒作揖,共贺新春。初二送祖,亲戚来客必带供品,向祖先神位进香。年初一至十五,神台前供物不断。晨昏三叩首,早晚三柱香。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要过“躲鬼节”。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地狱里的鬼都出来觅食,其中恶鬼作祟,为害甚烈。所以道绝行人,家家闭门躲鬼,在家祭祀鬼神。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十祭祖坟。届时在墓前供献五色糯米饭,在坟头遍插纸钱。
[编辑本段]丧葬仪式
人死后,停尸于正厅。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一般停尸三日。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尸体遮盖白布。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如死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 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作法时穿常服。无师授,无经典。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师又称师公。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不吃素,可婚娶。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福”之类。经典称“壮经”(亦称“巫经”),用壮语的土俗字(“sawndip”)书写。内容多是壮族的民间传说,历史地理,天文历象,巫和师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
师公大多主持丧葬、集庆、祛灾等较大规模的宗教活动,故又称大巫。
壮族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在中国上世纪60年代,被当作封建迷信横遭禁止、批判,大量的《布洛陀经诗》遭焚烧,不少地区有巫公、巫婆,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备受打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壮族的摩(MOZ)教几乎灭绝。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落实,壮族本土的宗教----摩(MOZ)教才得于恢复。但60年代后绝大部分的年轻壮族人,很少了解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和《布洛陀经诗》。也很少有60年代后年轻壮族人信仰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断层。
[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每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长河中,都涌现出许多伟大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一种文明所产生的男人和女人----人的类型, 正好显示出该文明的本质和个性, 也即显示出该文明的灵魂 “。(1)壮族也不例外。因而壮族杰出历史人物向来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出:布洛陀(壮族人文始祖),罗诚(戎成王),梁奉(镇南王),潘长安(安南王),黄少卿, 阿侬(侬智高生母,“娅王”),侬智高(曾建“大历国“,“南天国“),瓦氏夫人(抗倭英雄),郑献甫(清代学者),黄鼎凤 (壮族民族英雄), 吴凌云(清代延陵王),韦昌辉(太平天国北王),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卢焘(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陆荣廷(1859-1928,旧桂系军阀),韦拔群(中国现代农民运动领袖),黄现璠( 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钟毅(抗日英雄)韦国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甘苦(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覃应机,黄荣,体操王子李宁等等杰出历史人物,可谓史不绝书。
[编辑本段]【节日庆祝】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节日中的壮族人
一、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 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
二、正月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三、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四、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五、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六、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编辑本段]【壮医概况】
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一种医学。在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的方书中收录了一部分岭南的解毒、治瘴气药方,在医书分类中出现了“岭南方”,标志着壮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壮医是通过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了下来的,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壮族医药秘方验方,从而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壮医用药
壮族居住区地处岭南亚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壮族人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动物的习俗,因此动物药应用较为普遍,民间历来有“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药经验。
壮药的另一特点是善于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围较广,包括解蛇毒、虫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箭毒、蛊毒,等等。广西著名的蛇药就是壮药的一大贡献。壮医是基于一个极其朴实的真理:有什么样的邪毒致病,必然有相应的解毒药治病,所谓一物降一物。而且毒药本身,在一定的量内,还是具有重要治疗作用的良药,所谓以毒攻毒。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625
扩展阅读:
1.《中国历史》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彝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族满族回族汉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哈萨克族傣族怒族
女真族摩梭族畲族白族阿昌族布依族侗族高山族哈尼族京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土族佤族瑶族 开放分类:
中国,文化,民族,少数民族,广西
更多 合作编辑者:
asdfj97、dadali2010、金桂银桂、zhangbinbing、壮捞、我上面有勋、szetobill、6832594、baiyuemincu、洣汒_哋莪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7317 次
编辑次数:63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3-07
创建者:考研资料下载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81.htm
忠王李秀成是忠还是不忠?
他无愧于一个忠王的称号。
1:苏州被清军围困6月。八大王投诚,想说服李忠王,刀兵想见时,表 现出了大无畏忠诚”天朝“的气概 ”叛逆恻隐走忠王”就是例子
2:南京被清军围困2年之久,李绣成每天上城楼,巡岗。在清军的利诱下也是宁死不屈
3:被俘虏后,写自述时,想拉着曾国藩一起下水
同蒋介石逃到台湾的少校以上名单
二十万。
回答者:xuddol - 举人 五级 5-19 23:04
从洪秀全到蒋介石--细数南京总统府的兴衰荣辱
外滩画报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总统府,这座充满东方园林优雅之美的院落,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屈辱,感受过太平天国“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的悲壮,也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钟山风雨和国民政府的兴衰荣辱。
3月1日,总统府正式对外开放,到明年5月为止,它将建成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3月1日,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79岁徐福祥老人,一早就和老伴儿赶到长江路292号总统府。今天是南京总统府第一天正式向公众开放,承袭着600多年风雨的总统府一直以来只对公众部分开放西花园和煦园,徐老伯虽然就住在总统府旁边,但几十年来,这也是头一次一睹总统府的真面目。
建国后,“总统府”由江苏省政府、政协等机关使用,最多时曾有20多个机关、1000多人在此集中办公,从1984年起,江苏省的诸多机关陆续搬出“总统府”,前后历时16年。附近700余户居民也陆续搬离。
到明年5月,总统府将成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扩容”两倍,占地42公顷。博物馆投资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并已在3月1日向公众开放。
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踌躇满志的天王陛下洪秀全在脑海中构筑起一个政教合一的乌托邦,他下令大兴土木,就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原址上扩建他的天王府。
·飞扬跋扈的杨秀清终于跨出了决定命运的一步,在天王府的大殿上,逼迫天王封自己为“万岁”,于是揭开了太平天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湘军破城后,洪秀全的尸骨和他一手创下的基业一起灰飞烟灭。
公元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乘坐的黄色大轿在众人的簇拥下,由水西门进入南京。他掀起轿帘,太平军将士甲胄鲜明、刀戟林立;胆战心惊的金陵百姓跪在道路两旁,迎接天王大驾;战火的硝烟尽数散去,炮火毁坏的房屋也已修葺一新。这一天,无疑是这位农民军领袖人生的顶点。此时此刻,他也许会想起在金田揭竿而起的那一瞬间,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一干兄弟叱咤风云、挥斥方遒,那是怎样的意气风发。
仅仅用了2年多时间,太平军就辖50万之众,“帆樯蔽江、衔尾数十里”,自武汉顺江东下,一举击破两江总督陆建瀛设在老鼠峡的防线,总督大人也兵败身亡。也正是因为一切太过顺利了,踌躇满志的天王陛下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筑起一个政教合一的乌托邦。他显然被眼前这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繁华盛景所迷惑,以为这一回真的到了“小天堂”,于是下令大兴土木,就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原址上扩建他的天王府。《贼情汇纂》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建造宫殿的景况:“掳得城中妇女挖壕沟”、“墙用城砖,闻皆掳妇女挑运”、“日驱男妇万人,并力兴筑,半载方成,穷极壮丽。以金陵文弱之人,逼令挑砖运土”。
当时,洪秀全起用了大量女兵建造宫殿,那些从两广带来的客家妇女,都是天足,又跟随太平军转战多年,个个孔武有力,而当时的江南女子却几乎人人缠足,客家女子监督江南女子做工时,往往“雌威严厉,毫不放松”、“稍不遂意,责鞭捶立下。妇孺惨遭凌虐,亘古罕闻,茹苦含冤,天地惨变”。城中男女不是被征服役,就是逃出城外,全城十室九空。督造宫殿的将领们于是就去安徽、湖广等地招募工匠。就这样一个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一直到天朝灭亡,天王府也没有彻底完工。
然而,洪秀全自进天京以后,很快就消磨了意志,自己避居深宫,所有朝政一概交由东王杨秀清把持。杨秀清假借天父之名,独断专横,渐渐将洪秀全架空成了一个傀儡。洋人吴世礼在《天京观察记》中记载了天王洪秀全深居宫中,几乎不外出宫门。宫中“屏绝男性……常受其许多妻妾或妃嫔女宫之包围。男仆一概不准入宫”。洪秀全之子洪天福贵在自述中讲:“老天王是我的父亲,他有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由此可见,《天京观察记》所言比较可信。
1856年的整个秋季,南京的空气中都飘浮着浓浓的血腥气。飞扬跋扈的杨秀清终于跨出了决定命运的一步,他站在天王府的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逼迫天王封自己为“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回京勤王,9月1日深夜,北王韦昌辉领三千精兵抵达京门,于是揭开了太平天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先是韦昌辉将措手不及的杨秀清及其全家亲属亲兵斩杀殆尽,“尸骸不可数计,从观音门口漂流入江”;接着,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干脆拿石达开的家眷也开了刀;然后一不做、二不休,领兵围攻天王府;夤夜出逃的石达开从安庆领兵杀回天京,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终于将北王诛杀。
至此,金田起义时的五军主将只剩下石达开一人,然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不再信任任何臣僚,他加封两个“又无才情,又无算计”,多少有点弱智的哥哥为安王和福王,同石达开共理朝政,名为辅佐实为挟制,石达开一怒之下率军远征。七年之后,他站在大渡河边陡峭的绝壁上,身后是清军的围剿,面前湍急的江流,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但又何尝不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境遇里每一个人普遍的悲哀?在遥远的天京,那个他曾经为之出生入死的帝国,如今除了那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外,似乎什么也没有了。
躲在天王府中的洪秀全,得到石达开的死讯后也变得心灰意冷。当时,天京常年为清军围困,城中断粮已久,全城百姓天天以野菜充饥。李秀成劝天王“让城别走”,遭到断然拒绝。焦头烂额的洪秀全处在清军和八十八个娘娘的双重包围之下,终于在1864年6月1日“升天”,那一年,他年仅五十一岁。
洪秀全死后尸体被秘密葬在天王府内。1864年7月19日,湘军破城后将洪秀全的尸身挖出,刀戮火焚。一个名叫李臣典的湘军将领更是极富想象力,他将洪秀全的骨灰和以火药,装入炮口,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洪秀全的尸骨和他一手创下的基业一同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后来晚清、民国又多次在原址上重建屋舍,以至于天朝宫殿的范围如今已经无法确认了,只能从晚清文人的零星记载中略窥其轮廓。
91天的临时大总统
·在曾国藩的身后,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穿着满清王朝两江总督从一品的冠服,站在总督署衙门月影稀疏的院墙下吟风弄月。
·当1912年1月,孙中山在总督署的大堂暖阁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的办公室就设在原两江总督署西花厅。
·卸任后的孙中山离开了总统府。从1912年1月1日就职那天算起,他一共只呆了91天。
同治9年至11年(1870—1872年),曾国藩就在这样一堆布满瓦砾和焦炭的废墟上修复了两江总督府,奠定了今天总统府大致的样貌。同治十年11月22日,督署尚未最后竣工,曾国藩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是日移居新衙门,即百余年江督旧署,乱后,洪逆据为伪宫者也。本年重新建造,自三月兴工,至是粗竣,惟西边花园工尚未毕,虽未能别出丘壑,而已备极宏壮矣。”
在曾国藩的身后,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这样一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穿着满清王朝两江总督从一品的冠服,站在总督署衙门月影稀疏的院墙下吟风弄月。这样看似太平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11年末。12月1日,革命军江浙联军的炮火轰走了清王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人骏。
今天,总统府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博物馆已经向公众开放,全馆依中、东、西三条轴线进行分布。中轴线是蒋介石时期的总统府;东线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办公楼、国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陈列,以及清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史料遗迹等;西线就是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秘书处和参谋本部以及西花园。
1912年1月1日清晨,孙中山从上海哈同花园乘上马车前往上海北站,准备转乘火车直赴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火车抵达城东两江总督署东箭道车站。沿途街面店铺,均悬挂烛灯,厂家则高挂彩旗,场面蔚为壮观。一路上,军警密布,市民夹道欢呼,人人争相一睹大总统的风范。孙中山曾自称自己是“洪秀全第二”,命运果然又将他和半个世纪前的那位起义者联系在了一起。
孙中山登上一辆蓝色丝绸绣花马车。车队以军乐队高奏凯旋曲为前导,直抵两江总督署辕门。早在孙中山刚到上海时,在宁的各省代表就已经作出决定,要将总统府设在原清两江总督署衙门。当晚,孙中山在总督署的大堂暖阁宣誓就职,他的办公室就设在原两江总督署西花厅。
当时为了定都在南京还是北京,是有过一番争执的。一条长江,把南京的气候和地理划归了南方;2400多年的历史,又使金陵先后成为八个封建王朝的帝都,太多太多的帝王之气让这里的语言和性情沾染了北方的豪迈。显然,孙中山是希望能够将国都定在南北并济的南京。
1912年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接受了孙中山的辞职咨文,并专门审议了定都一事。然而议会选举的结果却让孙中山大为失望。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继任第二任民国总统,首都顺其自然地移至了袁世凯的大本营北京。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任了临时大总统职。这一天,孙中山起身很早,他逢人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自由公民了。两天以后,孙中山离开了总统府。从1月1日就职那天起,他一共只呆了91天。
此后,从1912年至1927年的15年中,总统府(都督府、督军署、督办公署等)主官20次易人,府邸18次更名,而中国的政局,则是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靖。
总统府最后的背影
1949年元旦,总统府大礼堂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上,彻夜未眠的蒋介石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精神发表了一番讲话。21日蒋介石携宋美龄登上“美龄”号专机,往东南方向飞去。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总统府大门上的这三个字,是1948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匆匆挂上的,换下了原来“国民政府”四个字,由当时国民党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总统府资政周钟岳所书,直到解放以后被摘了下来。博物馆改造初期,就有人提出既然要恢复历史原貌,就应该重挂“总统府“这三个字,然而申请报告如同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回音。总统府工作人员决定先斩后奏,2002年11月21日他们悄悄地把复制的金字挂上了门额,没想到引来的却是一片叫好声。博物馆综合管理处的刘晓宁讲起这件事,不禁感慨万千。当时的国府大院基本是北洋军阀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屋,作为国民政府的府邸,却依然沿用了督军署的大门。蒋介石采纳了外长王正廷的建议,决定在清两江总督署的辕门原址上推倒重建新大门。工程历时半年,建成后的大门,朝南立面有八根古罗马爱奥尼式石柱,立面向外有三座拱形门洞,四周是巴洛克风格的线脚。
总统府中轴线依次是大门、大堂、礼堂、会客室、总统办公楼(子超楼),也已经基本恢复了民国时期的原貌。沿着中轴线一路走进去,当年蒋介石也是沿着这样一条相同的道路,走完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段政治生涯。
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并非每天都去总统府办公,大部分时间留在距总统府不远的黄埔路官邸。只有在接见外宾,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召集重要会议,参加每周一例行的总理纪念周等活动时才会露一露面。
从蒋介石的官邸到总统府,只需几分钟的车程,但每次都由总务局事先周密部署,以防不测。沿途的警察局、派出所长官均是从远侍从室中调派。当总统的车队出发后,沿线黄埔路、中山东路、汉府街,实行半戒严,进入国府路后,则是全戒严。如果总统与外宾车队通过,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个岗亭必须通知下一个岗亭,一站站传下去,直至总统府大门口的哨兵。汽车驶入国府路时,仪仗队就要做好准备,车队一进大院,立即吹号奏乐。这时,总统府参军、局以上办公室的信号灯一起亮起来,电铃连响三声,表示蒋介石一行已经入府。
蒋介石的坐车可以一直驶入大堂,至二堂下车。而一般的车辆到大堂前必须停下。蒋介石下车后,踏上台阶,走过麒麟门,穿过磨石子甬道,过政务局,直入“子超楼”,登上美制“奥迪斯”电梯,到达二楼办公室。蒋介石的警卫车队则停在大堂外,便衣侍卫就在大堂内外流动警戒。蒋介石刚任总统不久,内战战场就一再失利。总统府上上下下都笼罩着一股悲观气氛,小道消息四处流布,一时间人心惶惶,连上班的心思也没有了。有一次,军务局接到国防部保密局(即原军统局)送来的一份情报,大意是:据勘测,家的祖坟风水绝佳,因此共产党可以老是打胜仗。保密局在意见处理一栏里,居然写上了:派兵“围剿”湖南韶山。1949年元旦,总统府大礼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与会者人人低头不语,惟恐惹老蒋生气。彻夜未眠的蒋介石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精神发表了一番讲话:战争虽然失利,但我们还有西北和华南的大片土地,还有长江天堑,只要万众一心……
1949年1月21日下午,面容憔悴的蒋介石,穿上那一身浅色长袍,深色马褂,一手拄着拐杖,与送行的官员一一握手后,携宋美龄登上“美龄”号专机,往东南方向飞去。蒋介石想起自己1927年首次入主总统府以来,几进几出,1927年被迫下野,1931年迁都洛阳,1937年再度迁都重庆,……然而,与前几次不同,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总统府”那三个金色的大字被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求那些被篡改的历史
楼主要的应该是下面这篇吧。请采纳!
【我看过的了,里面大部分是对的,也不全对哦】
那些被篡改的历史 作者:kids
第一、义和团
许多人以为拳匪(官称义和团)虽然行为过火,但毕竟是为了反对外来力量。他们不知道,拳匪除了初期杀了一些传教士,攻打使馆时杀了几个使馆卫兵以外,主要糟蹋的是中国人!繁华的前门商业街被一火焚之,无数中国人只因为沾一点洋东西就被杀。趁机报复他人杀人放火的,是拳匪的主流。
第二、地道战
地道战如雷贯耳,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等一等,这不过是课本和电影的神话。真实的地道战也许只是村民们包括八路军被日本鬼子堵在地道里用毒气熏,我读过一则史料,仅一个村子就被这种方法杀害了800多人。
第三、白毛女
黄世仁与杨白劳自小结拜兄弟,杨继承父业后欠下巨额赌债无力偿还,黄借给他大洋1000元,并收留其未成年的女儿喜儿。无脸见人的杨外出躲债,误喝卤水身亡。黄厚葬了杨,然后为了突出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黄世仁就躺着中枪了……
第四、半夜鸡叫
《半夜鸡叫》主人公周扒皮的原型是周春富,本是辽宁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祖上闯关东到东北,辛勤劳苦积攒下一点家业。周春富待人温厚,和佃农的关系很好。小说发表后,有人说老周不是那样。高玉宝说:“文学创作的需要嘛。咱们这儿没有,不代表全国其它地方没有。”这个王八蛋怎么不说周春富被他一篇小说害得家破人亡
第五、918事变
1991年5月28日,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8人访张学良时问,蒋介石是否下过手谕令张不抵抗,张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我下的指令,与蒋无关。
六、地动仪
中小学教材里的张衡地动仪其实只是个模型,不是东汉古董。闫涛:“这个‘古董’是上世纪 50年代才造出
来的。在上级有关精神指示下,王振铎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
汉货色……”
其实真正的地动仪大家没人见过,史料记载,在张衡死后不久就被毁了。因为那时候发生地震是不好的预兆,是改朝换代的象征,统治者并不愿意发生地震后被过早告知,所以地动仪被毁掉了。
七、造纸术
说到地动仪我又想起造纸术,其他国家似乎并不承认造纸术是中国的发明,因为在造纸术传到西方时,西方已经有了羊皮纸,印度也有贝叶,埃及的纸草,都是类似与纸的东西,只是原料比较考究,不好推广……
八、慈喜并没有垂帘听政
西方史学界公认慈喜并没有垂帘听政
慈禧的确不是什么好货色,但也不能给人家抹黑吧!
九、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看见水壶烧开产生灵感发明蒸汽机——蒸汽机在瓦特出生前就有的,他只不过改良了而已……并不是发明
十、西点军校里挂雷锋像
小时侯老师说过美国西点军校挂雷锋的头像.有雷锋手册什么的.每天向雷锋学习.老师都以这个事情向我们宣传叔叔多么的有名——人家根本没有!纯粹是国内愤青的意淫。(再次丢人丢到国外,鸭梨大……)
十一、林则徐
林则徐一直认为英国人如果不喝茶的话就会大便不通而死,他有一个美国医生伯驾,但却拒绝和对方见面,一直采用远程治疗。伯驾为了让林则徐知道世界有多大,曾想赠送林地球仪、地理书和地图册,谁知林却要求伯驾先填写“送礼请原书”,伯驾一怒之下便作罢。
十二、爱迪生救妈妈
小学二年级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课文讲爱迪生小时候用反光镜提供“照明”帮助医生为母亲实施阑尾炎手术。经考究得知,医学史上关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
十三、邱少云
说实话、小时候读到邱少云的时候我很感动,但长大后细细回味那篇课文,疑点还真不少。大家先看看原文吧:““三九一”高地是方圆几十里的制高点,工事坚固,火力严密,12道密麻麻的铁丝网,以及星罗棋布的地堡和地雷。为了出其不意地攻击“三九一”高地,我军派500名志愿军战士利用黑夜作掩护先秘密地运动到“三九一”高地外围,潜伏在一片开阔的草丛里,待到第二天黄昏突然向敌人阵地发起冲击。邱少云接受了任务,与战士们一起秘密地潜伏在草丛里,他们班埋伏在整个部队的最前头,距离敌人工事只有20米,不能互相说话,不能站起来坐起来,一直伏在草丛中,屏声息气,注视着高地上敌人的动静。
到第二天早晨,他们已埋伏了一个夜晚,觉得十分疲乏,腰腿酸痛得厉害,露水全打湿了衣服,大家坚强地坚持下去,一动也不动。
大约中午时分,狡猾的敌人对阵地的情况有所警觉,几架敌机尖叫着飞到草丛地上空,在不断盘旋,接着扔下一排燃烧弹,落在潜伏区附近,一时间黑烟滚滚,大火熊熊。
“不能动!一定要严守潜伏纪律!”战士们暗暗下决心,用目光互相鼓励。500名英勇无畏的战士纹丝不动,阵地依然像没有一个人那样平静。
敌机又一阵疯狂扫射,临走又扔下一排燃烧弹。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后爆炸了,燃烧着的汽油溅到邱少云身上,身上的伪装、衣服立刻烧着了。“哇——哇!”他的左侧,
传来了急促的蛙叫声。
“叽——叽!”他的右侧,传来了紧迫的鸟叫声。
这是战友们用暗号发出的呼唤,他们不住地向邱少云示意,赶快将大火弄灭。但邱少云却异常平静,他向战友们摇摇头。
他当然知道,身后就是一条流水的小沟,滚进去,火马上就会熄灭;或者,踢开腿上的伪装物,就地一滚,也能将火熄灭。但他心里清楚:此刻,山上山下正有几十架望远镜向燃烧点了望,自己只要出现一丝动静,敌人的万门火炮就会在顷刻之间把潜伏地炸成一片焦土。自己的战友就会全部牺牲,攻击“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任务就不能完成。他安静地卧在那里,任凭火舌爬上自己的脊背,爬上自己的双肩,任凭火舌燃烧着他的眉毛、头发……他没有呼喊,没有流泪,只是使劲咬着嘴唇。
他慢慢地将爆破筒递给了附近的战友,将冲锋枪、弹夹,还有一份入party申请书递给了附近的战友。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下来,他的双眼被烟火烤得睁不开,呼吸急迫。他的双手深深地插入泥土里,像一尊巨大坚硬的石像横卧在烈火中一动不动……
……火慢慢地熄灭了。 ”
医学界把痛感分为10级,其中烧伤灼伤的痛感是最高级10级,我真不相信有人能忍住不动的,即便邱少云在清醒状态下真能仍住,当他濒死的时候意识不清醒了,还能不动?这个故事真的很假很假!
我觉得邱少云的故事是杜撰的,可能当时真有一个叫邱少云的志愿军战士牺牲了,尸体也被烧焦了,但他在被燃烧弹烧着之前就已经死了。
十四、飞夺泸定桥
不废话,先看原文: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 大渡河
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事实是什么呢?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party军队把守。从国民party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party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泸定、康定并属的西康地区专员六月三日的通报也表明,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不在泸定。当时国民party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里,向河对岸已无国民party军的泸定城打炮。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一九九七年这位妇女已是九十三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她对我们讲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有的木板是被损害,可能有拆去的。九十三岁的老太太记得红军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过完后老百姓各自去认领。泸定桥只有一次剩下光溜溜的铁链,那是拍宣传长征的电影《万水千山》时。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我相信事实,因为凭泸定桥那个天险,真有一个机枪阵地把守,不可能守不住。其实不用多少人,2挺机枪和6、7个人守住一点问题都没有。
十五、爱迪生的名言
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赋+99%的汗水。想必这会儿还有很多小学挂着这些名言吧。
但原话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普通人与天才距离很远,我们阿Q了很多年啊!
十六:
以德报怨,成语,注音:yi de bao yuan,指用恩惠回报与别人的仇恨。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吧,说是什么儒家这个精神对国人影响。有多少人知道,也是被取了前面半句,后面还有: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真髓。
十七、周作人
周作人在1939年被误认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建国后重新从事写作工作。其实称之为汉奸也不是不可以,一开始日本想聘用他做为自己写东西,他断然拒绝后来日本人拿枪威胁他他就屈服了……
正因为如此他在近代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但文采确实是有的,据说文学功底在鲁迅先生之上。
但是与鲁迅关系不和,甚至绝交,因为他娶了一名日本人。
十八、暴虐mop.com L的隋炀帝
隋炀帝在扬州时,励精图治,安一方黎民。当上皇帝后,开凿大运河,是中国历史的创举。另外,杨广文学天赋极高,可以搜一下他写的诗,大气非常。历史记载:杨广“善属文”。“炀”是李渊给杨广的谥号,改朝换代后,后朝人给前朝的嗜好,是不可信的。由于李世民老爸是隋朝的旧臣,夺取了人家的王位有点理亏,所以后来掌握了话语权的李世民就在写隋史的时候给隋炀帝彻底颠覆成了现在的形象。
这个跟天朝的现在的做法很像啊!
十九、周总理去世、联合国降半旗
周总理去世,联合国降半旗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虽然大多数国人都很想相信,但这确实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很多火星人喜欢打着这件事到处让人敬礼,但是这件事本事并不存在……
不过我还是先敬个礼吧!大多数人还是敬重这位总理的,包括我。
二十、无毒不丈夫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二十一、华盛顿家的樱桃树
本里说华盛顿把他爸的樱桃砍了,虽然怕挨骂挨打,但还是承认了错误,结果华盛顿的爸爸不仅没有惩罚他,还夸他诚实。事实上,华盛顿他爹华盛顿从来没种过樱桃树。
二十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其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代没标点真害人啊。
这是通俗理解:百姓可以被支使,但是不可以放任自由,但断句后:老百姓如果认可了(统治者的政策),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不理解,就让他们理解(以后再去执行)!
真真假假谁知道呢,反正统治阶级只认同前一种说法。
二十三、“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
在国内,年龄稍长者都知道有个“老三篇”,一篇是赞扬神话人物的《愚公移山》,一篇是赞扬国际主义战士的《纪念白求恩》,还有一篇是赞扬一个士兵的《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提到C.P(此处被屏蔽)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因为炭窑崩塌而牺牲,他“为人民利益而死”,其死“重于泰山”。
但近来网上有人撰文,揭出张思德原来并不像《毛选》中注释的那样,在烧炭塌窑而死,而是在被派到当地一处大烟加工厂参与烧制大烟时,因为烟窑崩塌而被活埋而死的。为什么这种事要让(此处被屏蔽)团的人去干?也不难理解,因为加工大烟的事情既要保密,又要保证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不会中饱私囊,所以必须安排十分可靠、“party性强”、“纪律性强”的人去干。事实上,除了张思德,
(此处被屏蔽)团很多干部、士兵都轮流参加过加工烟土的工作。 只可叹的是,烧烟英雄居然也被立作楷模,还让全国人民学习了数十年,也真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二十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实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么活啊……
二十五、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顺差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清朝向英国大量出口丝绸和茶叶,却对英国的工业产品没有需求,这让英国大为恼怒,于是向中国输入鸦片,并在随后挑起战争,这完全是扯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萨伊庸俗经济学的天下,欧洲各国go-vern-ment早就不将出超作为贸易目标了,棉花和绵纺品(而不是鸦片)才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
二十六、陈世美抛妻弃子
陈世美的朝代也比包公早很多,是个非常好的清官,因为不愿意给一个同乡走后门就不断被诽谤,之后好事没传下来,剩下来的都是被黑化的部分,那啥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二十七、武大郎
武大郎:在北宋未年,武大郎,藩金莲分别是河北省清河县相邻的孔宋庄和黄金庄人。武大郎实名武植,世人尊称“武大郎”,乃人品才貌俱佳的寒门秀士,曾中进士,被宋徽宗钦定为阳谷县令,为官清正。藩金莲则是当时贝州州官藩知州的千金。她嫁于武植,成了贤内助,生有四子,白头偕老。
有三位老人回忆,1946年,孔宋庄的人穷得揭不开锅,有人挖掘田,武两家大姓的祖坟,想弄点金银财宝。武大郎的坟头高大,用铁锤钢杆才揭开青砖壁垒,但里面只有一只楠木悬棺和两具骨头。从武大郎的遗骨看,他至少1米70以上。
二十八、杨家将
杨门女将,杨家将——杨业就一个儿子,杨延昭,也就是俗称的杨六郎。所谓杨家七个儿子是假的,为了烘托出那种满门为国捐躯的壮烈感,于是……
二十九、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被诸葛亮气得吐血,三国演义里周瑜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死是罗贯中胡扯的,原因在于罗屡试不第并迁怒于某周瑜的后人,故在书里YY泄愤.事实上现在周瑜的族人还有族谱,证实此说纯粹造谣,诸葛亮根本没做这回事,我家周郎就这么悲剧了……
其实还有,空城计、草船借箭什么的都是瞎编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被神话了。指挥赤壁之战的是周瑜、没诸葛亮什么事
三十、在月球上看地球能看到长城
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远处看一根头发丝。杨利伟在神舟归来以后,亲口证实过这个事情。/
历史到现在姓赖有谁出名
古代赖氏名人
汉朝朝廷户部主事,交趾郡太守赖先
2.汉朝朝廷金紫银青光禄大夫赖仙芝
3.汉朝相国赖珠
4.汉朝崇政殿大学士赖妙通
5.汉晋两朝国学侍讲赖忠郎
6.蜀汉都尉太常少卿赖忠诚
7.三国时蜀国太常赖恭
8.晋朝中宪大夫江东太守,大司马赖遇
9.晋朝相国赖匡
10.晋朝太常寺少卿赖硕
11.隋朝易赤竹坪为虔化县治赖灿
12.唐朝直殿大将军赖标
13.唐朝管军元帅赖重贞
14.唐朝世袭直殿大将军赖小标
15.宋朝吏部尚书赖衍恭
16.宋朝国师赖文俊
17.宋朝殿试钦点榜眼赖荣
18.宋朝进士吏部尚书赖恭
19.宋朝沿江统制招抚使赖五郎
20.南宋茶贩起义领袖赖文政
21.南宋镇远军节度使赖绂
22.宋朝招抚大使赖旦臣
23.宋朝吏部尚书赖虞观
24.宋朝中宪大夫赖朝美
25.宋朝知县赖朝英
26.宋朝中宪大夫赖朝奉
27.宋朝兄弟同榜进士赖梦泉与赖梦符
28.南宋直隶太平府知事赖君璋
29.宋朝大学士先师赖显佑
30.宋朝大宗师赖显益
31.元朝举两院入闽大宾赖显吉
赖显吉,轩辕黄帝149代孙。赖叔颍国君第九十三代孙,是明佐第三子,元朝举两院题奖恩典乡钦八闽大宾,元朝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朝廷多次召他当官,他拒任官职。为人乐善好施,赈粟济贫。汀州府知事沈梦阳题书日:“八闽尚义,广储施贫,为人磊落,恩典乡贤。”显吉去世后,葬汤湖边海螺形。配陈、颜氏。颜氏葬平远东石尘下。生三子:长子千八郎,次子千九郎,三子万二郎。宋朝末年,同子适居阳县蓝田都黄寨开基。
32.元朝兵部主事管军元帅赖万盛
赖万盛,轩辕黄帝149代孙,赖叔颕国君第九十三代孙。元朝任朝廷后部主事,管军元帅。生子添祥,名裳。以文学联捷进士。官任洪州(今江西省)管军御史,添祥生子。赖昌,名隆。
33.明朝国子监司业赖隆
赖隆,轩辕黄帝151代孙,赖叔颍国君第九十五代孙。又名仕昌。其祖赖十一仕,与赖朝美是同辈兄弟。十一仕生子赖芮,赖芮生子毓卿,毓卿生子万盛。万盛生子添祥。添祥生子赖隆。
赖隆明朝永乐十三年乙末科(公元1415年)会试中第七名进士,官任洪州(今江西省)管军御史,钦点军,任国子监司业,吏部观政使,礼部主事。后告辞归修族谱。守阳门生状元张显宗题书曰:“先生之德,美玉精金;不修坊,浩海千寻。”
赖隆生两子:长子赖俊,次子赖杰。赖俊生子元颖。元颖生四子;长子天齐,次子天仁,三子天兴,四子天乙。天齐生子大一,大一生两子;长子庄仲,次字美仲。天兴生赖子,赖子生安至,继续蕃衍发展,昌盛荣华。
34.中宪大夫、监察御史赖巽
赖巽,赖叔颍国君第一百代孙。 (1385—1447年)字逊志,又号清溪。明洪武十八年,出生于广昌驿前源池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岁丧父,家中贫困,十岁便承担起家中重担。赖巽常在清溪源头的古刹——西林寺前放牛。当时,寺旁有一学馆,赖巽在教室外听先生讲课。寺中月潭长老发现他聪明好学,遂留在寺中教他读书,在月潭长老6个冬春的谆谆善诱下,赖巽发愤攻读,通经史,览群书,顿开茅塞,日有长进,18岁入县学,26岁中举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登进士三甲第104名。
永乐十六年(1418年),赖巽官拜河南道监察御史,因其持廉正,秉公执法,有“铁石御史”之称。洪熙元年(1425年)奉旨出巡苏州,松江两府。他以法规为武器,严惩了以马良为首的一批贪赃枉法、欺上瞒下、作恶多端而又查有实据的贪官三百余人。
赖巽不畏权势,不怕强暴,敢于直言抗争。兵部尚书李庆,礼部尚书震,依仗权势,动用官船私运货物,被他予以截获,并建议有司究问,明正典刑。在湖广考察吏治时,对耽酒渎职者三百余人逐一黜罢。一时奸究胆落,百姓爱戴。
赖巽一生清廉,有口皆碑。他曾在示子信中告诫说:“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1958年清理赖巽坟墓时,只发现他的几件随身衣服和一根发簪,其他一无所有。
赖巽著有《滇中奏议》6卷,《清溪集》8卷。
35.明朝贡生郡官赖福稳
赖福稳,轩辕黄帝157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01代孙。是成友之长子。明嘉靖十八年己亥科(公元1539年)经郡试中式禀生,朝廷赐禄。后赴京朝考,钦点贡生。侯铨郡官。其父去世后,奉母李太孺人,由广东英德县迁到高州茂名延萌乡一都分界枫木半坑村。是入籍茂名的始祖。福稳去世后,葬半坑村屋背狮子岭。配邱氏,葬在其坟下左边。生一子世汉,元配程氏去世后,入赘于同邑火烟村朱氏。生二子:长子元富,次子元胜。长子元富留居贺村;次子元胜迁到茅埚村。元胜生一子茂迪,茂迪生一子贵钦。贵钦入籍广西后,经数次迁徙,到北流扶来东塘开基。现贺村和东塘两地已发祥五千多人。
36.清朝举人郡教谕赖朝绅
赖朝绅,轩辕黄帝167代孙。赖叔颖国君第111代孙。号松轩,字荣一。国泰第五子,广西北流白马东塘村人。是贵钦入籍广西后,第一位登科任官的先贤。清朝干隆壬午科乡试(省试)举人,中式副榜第二名(仅次于李绍防,李绍防第一名,李绍防后中复元),赐“副魁”。官任郡教谕。寿五十七岁,葬两广交界石狗头岭,金星挂角山,猛虎出山形。依据地理名家留诗点穴:“石狗行龙世大雄,隐隐约约穴向东;走出立石结龙楼,忠义子孙成石崇”。元配蔡氏,葬白马六里坑龙眼坪。淑配骆氏,葬东塘四科根。置租田三百多亩,生六子:廷珍、廷球、廷玑、廷瑶、廷琠、廷琳。分为六大房,分建六座屋居住。长子廷珍、五子廷琠都是秀才,诗文盖世,众称朝绅、廷珍、廷琠为“三赖”,比古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朝绅第三子廷玑是朝廷国子监学生,孙元佳是秀才,曾孙运修是举人。
37.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王后赖莲英
赖莲英,又名赖氏妹。轩辕黄帝168代孙女,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女。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封为又正月宫的赖莲英。跟随天王入广西桂平揭竿起义,协助天王训练女兵成为天王之好助手,女兵将领。
清朝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清将曾国藩攻破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赖莲英与女兵,宫中妃嫔及军民誓死守城防敌。时值炎夏,曾国藩攻城甚急,洪秀全后赖氏,携主福,付李秀成,翻身入河而死,带嫔妃死者以百十计,将近三千人。军民十余万皆死,无一降清。城阁连烧三日不绝。赖莲英誓死不降清,偕众妃嫔和军民十余万人投长江溺水而死,无一降清。成为天国时期中一名巾帼英雄。诗日“赖氏天王后,率军卫国邦,南京粮断绝,领烈投长江。”
38.太平天国首支征西军统帅赖汉英
赖汉英,轩辕黄帝168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广东嘉应州人。生于花县。洪秀全王后赖莲英的弟弟。众称赖国舅。1851年参加广西金田起义,初任文职。他熟读诗书,会写文作诗,又通医道。是太平天国高级领导集团中的一位很可贵的高级知识分子。金田起义时,封为内臣。职同军帅,仅次于主将军。1852年11月升殿右四指挥。1853年3月,升殿右四检点,后又升夏官副丞相。5月任首支西征军统帅。带领上万人,沿长江西上,势如破竹,从湖口一直攻打到江西,包围江西省会南昌。
这时,清军在南昌防守很严密。赖汉英多次率领将士,用地雷炸倒城墙。将士攻人缺口,但是,清军死守,攻不进去。他看到清军守城很严,而改用长期保卫,重重严困战术。而且分兵四出,截断其援兵。东攻克浮梁,东平,饶州及景德镇;西攻占瑞州(高安);南攻占丰城。无攻不克,处处胜利。而且赣州,吉安各地百姓。也纷纷起义支援,军威大震。
但是,杨秀清另怀心肠,看到赖汉英经三个月,攻不下南昌。居然下令西征军全部撤退。调赖汉英回天京,撤除他的夏官副丞相,打下冷宫,放到删书衙去。驻守在长江北面的重镇扬江的太平军,被清兵长期围困,弹尽粮绝,不能继续坚守。杨秀清派春宫又副丞相曾锦发率兵前去救援。不料,到三议河被清军截击溃败。曾锦发中炮牺牲。1883年12月,杨秀清又将赖汉英从冷宫放出来。命其率兵解救扬州。他经多次血战,打败了清军,一直猛攻进扬州城。把被围困在那里的太平军全部抢救出来,带回天京。杨秀清为了庆祝解救扬州的胜利,对参加解救扬州的将士,各个嘉奖。对很小的两司马,伍长都授予平胡加一等功勋。但是,他对统帅军队解救扬州的赖汉英,不但不升奖,反而调回天京,解除他统军的职务。放他到东王府任尚书。尚书的职务很低。东王府设六个部,共有尚书36人。赖汉英是其中之一。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赖汉英奉洪秀全密令,召韦昌辉、石达开两人回京,共商破杨秀清篡夺王位的阴谋。天京失陷后,展转香港九龙。后遭清兵围捕,逃走时右脚中毒弹溃烂,回家乡隐居,终年九十多岁。
39.太平天国奏王赖世就
赖世就,轩辕黄帝168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1823 1867)太平天国奏王。又名世国,号沤铁九。因自幼沤铁(打铁),且世就的“就”字与“九”谐音,故号。1823年3月2日生于广西陆川县古城陆罂村。早年学艺(打铁)习武(双刀、棍棒)。练就一身本领。约1845年参加贵县石达开“拜上帝会”组织。回陆川后,在太平以开炉打铁为名,秘密组织“拜上帝会”,宣传太平天国的革命主张。几年间,拜上帝会组织日益壮大。陆川、博白、广东化州廉江等地的贫苦农民纷纷前来参加拜上帝会。队伍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上百、上千人,成立太平营。太平豪绅见状,一边向陆川县衙门告密,一边从广东石角请来“教打师”何鼎保父子和当地保安队百十人,前往滋事、挑衅、围攻,被沤铁九太平营一一打败。太平营活动不仅在陆罂村,还推进到博白车田、广东平定、石角等地。沤铁九打到那里,就在那里开(地主的)仓济贫(农民)。陆川县衙恩麟令团总谢朝兴领数百团勇前往博白山猪浪围剿太平营。沤铁九闻报,由石角疾囲团太平营,将拜上帝会会众编为太平军,自任千总。并急切以刀、棍、木权、铁矛、白尾、三齿、藤牌三类武装队伍,另制作两把竹长枪、三门木炮,抢先一步赶到山猪浪黄氏宗祠潜伏。候谢朝兴团勇来祠,杀声四起,木炮轰鸣。谢团勇大败,逃回陆川县衙。山猪浪之战大获全胜。沤铁九率领的太平军自此公开活动,震惊地方朝野。
1850年7月,“拜上帝会”创始人洪秀全、冯云山发出“团营令”要求各会众于11月4日前集中桂平金田,准备武装起义。这时,车田黄文金带领的一支太平军赶来与沤铁九会合,推举沤铁九为首。沤铁九率部由陆川北上金田,一路宣传,一路抗击清军。至玉林队伍已扩充五、六千人。玉林知州顾谐庚率数千团勇前往堵截,沤铁九率军奋勇迎战,打败顾军,俘杀团总唐桂攀。围攻玉林城。在城南望江楼,州佩万花楼以木炮、竹枪向城内轰击。顾谐庚连夜遣人传令北流,博白两县团勇前往救援解围。沤铁九恐耽误金田行程,相机率部弃玉林,到下湾,渡浔江,直奔金田,参加起义。沤铁九在太平天国10余年,戎马一生,屡建战功,由千总到殿前侍卫,后升奏王。1867年11月20日,山东胶州之战中,被清将郭松材,杨鼎敷围困。为掩护遵王赖文光率东捻军突破重围,立马横刀,牵制清军夹击,拼杀身亡。后人诗叹:“浔江悲悲号,荆山巍巍高,胶州决战死,遗恨酬未报。”
40.太平天国恋王赖昌永
赖昌永,轩辕黄帝168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生于1810年,外号“蛇牯二”,系广西平南县鹏化里花王水旺村人。平时以打铁为业,可制农具,也造枪矛。据传,洪秀全为找到梦中的鹏隘杨(杨秀清),于1844年误到鹏化山,他找遍鹏化四水,也找不到“鹏隘杨”。不过,却遇上了在罗简垌落秧社开铺打铁的赖昌永,洪秀全见其人有大志,愤世嫉俗,兼有铁技,遂为交好。后来,赖昌永倾家荡产,破釜沉舟,率领子侄及鹏化里的旺村、罗简、下泽、发达等村“拔族”(全部)赖氏及其他会众,走上了太平天国的革命道路,为打击清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41.太平天国遵王捻军后期统帅赖文光
赖文光,轩辕黄帝169代孙。赖叔颕国君113代孙。赖文光是赖文鸿同胞弟弟。广西贵港市大墟镇永福村人。1827年出生,曾到广东应州府(今梅县等地)任职。后随洪秀全回广西。1851年(清咸丰元年)参加桂平金田起义,任文职官。1856年改文从武,临危受令。杨秀清,韦昌辉内乱后,奉命到江西招兵,次年参加保卫天京。1858年春,协助陈玉成破清军江北大营。1860年,参加攻打江南大营,封为杰天义。1861年(同治元年),随陈玉成西征到贵州,升为遵王。1862年,与陈得才,梁成富,蓝成春领军远征西北。从芦州渡淮河,进河南,人陕西,攻长安。闻芦州告急,即东返。经河南至湖北遇阻,改进攻陕西,夺取郧阳汉中等地。1864年,率师救天京,到湖北知天京已陷落,即同捻军梁王,张宗禹部转战鄂,豫,皖三省边界。联合鲁王任柱,荆王洛江,魏王李允等部捻军,在吴文区郭德园,河南邓州、鲁山,先后三次打败僧格林沁。除斩护军统领恒龄及副都统舒纶保等一批头目。在山东曹州全歼清军僧格林沁部万余人。军威大振。满清廷急调曾国藩率湘、淮军围堵。赖文光同他们转战鲁,豫,皖,鄂数省。在湖南黄岗打破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沙河、贾鲁河防线,在湖北种祥府罗家集,消灭清提督郭松标的湘军4000人,在尹隆河先击败刘传铭的淮军,再入湖北于蕲水大神港歼灭记名,布政使彭毓桔所属湘军3600多人,再入河南进攻山东,越过运河防线,冲过胶莱防线。赖文光率两千骑兵,冲破六塘河防线,直进扬州。1865年1月5日,在扬州瓦窑铺渡河时,被敌人击毙他所骑的马,他也身负重伤而被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有《赖文光自述》,坚贞不屈,慷慨陈词,决心以死报国。1868年10月,在扬州城外老虎山从容就义。
赖文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尔后又成了新捻军统帅。在天京陷落和霍山溃败的危难之时,勇挑重担,整编捻军,坚持了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他的英名与业绩,永载史册。
42.太平天国勇冠三军虎将匡王赖文鸿
赖文鸿,轩辕黄帝169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3代孙。广西贵港市桥圩镇永福村人。 赖文光的胞兄,是太平天国勇冠三军虎将。他曾与弟文光同到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等地)等地任职。后随天王洪秀全回广西贵县。带领他的父母和堂兄弟十人,到桂平参加金田团营。
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随韦俊西征,任殿右六十四指挥,镇守皖南歙县等地。张贴布告,要该处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凡有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贤,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他转战桂、湘、皖、苏等地。在湖南衡州府战役中,率军打败李鸿章的洋枪队,屡建奇功。1858年,封隆天福。1859年,韦俊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叛变,他会同刘官芳,苏文全等夺回州城,取得大胜。洪秀全再次组建右军,委任赖文鸿为正总提。此后,长期在皖南作战。1862年,参加推毁清军江南大本营战役,也建立奇功,封匡王。1864年,参加留守浙江湖州(今吴兴)战斗,也取得大胜。后来,赖文鸿为了避开韦昌辉内乱,率十万大军入川,遭到清军川督骆秉章出重赏擒捉。当时,大渡河水瀑涨,当地土司截击。两军对峙作战数月,粮食断绝,数千人全部牺牲,无一降清。赖文鸿被俘。清军将他与石达开一同押到重庆。后来脱险,逃到外地隐匿。直到孙中山打败满清政府,建立民国后,才潜回家。他的祖坟原来立有墓碑。其中写祀孙赖文鸿、赖文光等10位堂兄弟。太平天国失败后,已将这块墓碑埋在坟下。直到建立民国,赖文鸿潜回家乡,又将这块墓碑挖起,立在坟上。文鸿年老病逝。今广西贵港市永福村山上尚存赖文鸿陵墓。
43.太平天国大将检点赖裕新
赖裕新,轩辕黄帝173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7代孙(?一1863)太平天国检点。广西陆川人。早年参加太平军,为翼王石达开部将。1855年任检点,随石达开转战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在湖南衡州之战中,打败清将李续宾。1860年8月围攻南宁。1861年6月由宾州(今广西宾阳)至兴业(今石南),任吕左宰辅中旗大军略,并率部为先锋。1862年4月围四川涪州(今涪陵),后转战贵州、云南,渡金沙江。1863年3月25日,在四川宁远府战斗中,中石弹身亡。
44.清朝翰林院吉士赖鹤年
赖鹤年,字耘芝,随母迁居桂平城厢社坡由华村。父亲早亡,靠祖母和母亲抚育成人。少时,家贫无法上学,天天坐在书房外听课,塾师黄德俊发现他聪明灵悟,勤奋好学,遂免费收他为弟子。鹤年刻苦学习,十多岁,考补博士弟子。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人,十八年中进士。后由刘福姚(广西桂林人,壬辰恩科中状元)点榜,转翰林院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中日战争时,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量台兼管务处。中日议和后,趁机请旨衣锦还乡,造翰林府第于浔城庆祝街,并在南木山陕山根等地购百亩良田。在府第门额上挂金字“太史第”匾,在二门高悬“钦点翰林庶吉士”,衔企匾一幅刻“双凤朝阳”,全部塑金浮雕,十分庄严华丽。后又奉旨调往四川,先后任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督办。号召地方官员民众开发金矿。只一年全省开办十多所矿务。他在改任川东兵备道时,正值辖区内洪水泛滥,及时疏通河道排泄洪水,标志新滩,保证船只安全来往。同时设局兴修水利,筑堤防浸。还创立时务学堂,算术馆及尊经书院,造就大批人才。后为政绩大著,任四川布政使兼重庆关监督。光绪25年因眼疾退休病逝,寿终五十七岁。生平爱好藏书,作文和书法俱优,是有名的书法家。有游龙寺证及千字文等贴传世,著有《历代文宝》和《双节堂文集》。
赖鹤年子赖瑾,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三十年八月,公费出国留学日本,攻读政法大学速成科兼经纬警察官,任清朝主事吏部侍郎,广东德庆知事。
45.清朝举人郡训导赖运修
赖运修,轩辕黄帝170代孙,赖叔颕国君第114代孙。号赓亭,字世德。广西北流扶来东塘人。朝绅的曾孙,元佳次子。自小聪明好学,智力超群,读书一目数行,只看一次,就能全文背诵,一字不漏。各级历次考试成绩,俱列一等。清朝同治壬戍恩科补行戊午正科,郡试中式举人第十六名,赐“文魁”。官任贵州郡训导。运修在赖府大门作的对联:“宅环修竹多君子,门耸乔松有大夫”。在中厅作的中幅:“倏然富贵眼前来,朵朵琼瑶满地堆,最羡梅花修得好,今年共乐占春魁”。两旁写的对联:“平安竹报全家庆,富贵花开满室香”。在祖先神位两旁写的对联:“祀先祖如在其上,祐后人焕乎维新”:“香烟篆出平安字,烛蕊生成富贵花”。
47.清朝贡生邑令州判赖兴圻
赖兴圻,轩辕黄帝171代孙,赖叔颖国君第115代孙。号申画,字振封。广西北流扶来东塘人。运修次子。清朝光绪二年,二十二岁,应州试,每试成绩优等,进庠生(秀才)。光绪十四年,三十四岁,应郡(省)试,中式禀生,授文林郎,朝廷赐禄。铨任浔州州判(州府佐官),邑令,合邑团董,铜阳、六里、扶阳书院山长(院长)。光绪三十二年丙午科,赴京朝考,钦点贡生第一等。赐“岁进士”,侯京官。生于一八五五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寿六十岁,葬东塘径口侧山,上水金鱼形。配李氏,葬石狗头山脚石增河后山,飞凤出山吸露形。生二子:长子科攀,次子科撰。科撰号济卿,广西玉林五属(旧制)中学高才生第一名。历任教师。
48.热心公益学者赖连三
赖连三,广东山头市郊佗浦镇村人。189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坤旬坡。清朝光绪与宣统交替之间的1908年,他只十八岁。坤旬坡华商总会保送农工商部,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攻读文科。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奉大都督黎元洪之命,宣传鼓励华商赞助民国。1916年,黎元洪继任总统,应召到京,在公府秘书厅任职。历任军政要职,遍游国内十六个省及南洋、英、荷、法、暹、印等国四十余个商埠。著述诗文甚多,尤其经十余年资访考证赖国人繁衍发展,编成粤、闽、赣、桂四省边界各县谱,以村为单位,编成三百四十一卷,使四省各赖国之派世系整整有条,留存于世,赖仲昭题诗:“燕京文学士前身,早岁曾经入阁人。粤赣闽桂修谱籍,春秋冬夏历风尘。源流系溯分支派,谱牒蝉联各汇亲。十载辛勤巨著立,光辉吾族志详真”。赖荣奎题诗:“颖川源流是正宗,展转南边到岭东。族内家谱皆自制,世系辈份互不同。粤赣闽桂奔十载,联修牒谱是我公。积累三百四十卷,伟绩殊勋永赞颂”。
(本文摘自:《中华周朝赖国后裔发展史》,赖甲彦编著。)
详情可看:ht(tp://ww(w.laihome.cn/Article.View.asp?/View-300.h(tml
去括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