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语:本人不以大师自居,不以祖传秘诀傲世,在生活工作之余提供风水宝地穴形图文以供大家欣赏,纯属娱乐,就当作吃饱撑着消化剂吧.若有所谓的大师不愿意,请赐教一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若遇共同兴趣爱好者,欢迎点评,大家同乐,老少咸宜。闲话少说,直接上干货,注意接招了......
一、将军坐帐形
古人云:将军坐帐贵无敌,刀剑旗鼓两边排。头戴钢盔贵人峰,狮虎回头下关中。
此形穴实属金头木脚葬水窝,取生化通关之意。
二、仙人跷足形
古人云:跷足仙人如人形,时师莫乱葬山冈。心窝正穴君须下,龙好还须佐帝王。
此山形实属木星来龙,人形一般结水窝,如心窝或肚脐穴,但眠木不能结水窝,只能结灵芽火穴或苞节金穴才有生机。
三、渴牛饮水形
古人云:渴牛饮水奔河湖,山势高峰头较低。作穴生成富豪地,教君子细认玄微。
此山形实属土金合体,多结兽形,土金行龙一般主富不主贵.
四、波斯献宝形
古人云:波斯献宝像掌形,掌上分明穴好寻。簇簇贵人迎接吉,儿孙积玉又堆金。
此山形实属火体,廉贞火合气龙穴,自身秀净不露焰,开水窝化刹气,有火底增平近江河,水火既济,生气融结。
好了,大功告成,到此为止吧,总感觉有点余意末尽,各位看官最好把山形图和穴形图互相对照看,如有不明白之处或对我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留意下回分解或关注我的百家号,谢谢!
如何赏析《北齐校书图》?
北齐校书图,画面形象的描绘了15人和两匹马各自角色分工到位。画中人物秀骨清象,细节对比鲜明,各场景氛围体现出了艺术功底。
那四位校书人,薄如蝉翼的披襟,仅用几根线条就能体现出当时这种高端织物的大气上档次。画家笔锋细劲柔美,细节神情,色彩,简朴流畅!在这样的轻松优雅艺术中享受,何感酷热之意!!!
如何赏析《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①是苏轼被贬黄州时之作,是苏轼散文作品中较为有名气的一篇,与他当时的处境,心情,思绪紧密关联,2016年作了赏析,一起分享。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②、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
【注释】
① 原题作《记承天夜游》,据别本加“寺”字。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南。
② 藻:水草的总称。荇(xìnɡ姓):一种多年生的水草。
③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有名无实的入,张怀民亦遭贬,故称“两闲人”。
【品读】
夜不能寐,心生难安,拉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伙伴共沐月光,这就是诗人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随笔式的小品文,被誉为“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文中寥寥几十字,却极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色如水,林影婆娑,月下闲游的清疏画面。首段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趣的生发。因为月色入室来,清泠泠地撩人心扉,醒着不能眠,于是,遂趁着好心情出门夜游,漫看良辰佳景,谁能与共呢?惟有承天寺的张怀民也。欣然一笑,随即前往。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张怀民亦未就寝,两人兴致更浓,邀约闲步院落中。
张怀民何许人,和东坡先生如此亲近、性格相投?
原来,此人也被贬黄州,任主簿之类的挂名闲职。同为天涯沦落人,境遇相同,情谊相投,连爱好也相近,都喜欢陶冶山水中,纵情户外间。苏东坡有文对其曾赞到:“今张君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因而,两人午夜一起散步就不足为怪呢。小品下半部分描述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意非常轻妙,说月色澄明得似一泓碧水流淌,波光潋滟,投射竹柏婆娑摇曳,犹如一娓娓水草荡桨浮动,盈盈飘摇,甚是娟秀美丽,皎洁十分。其境其情其思,甚为巧妙,极富想象空间。
文字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于贬谪中自我排遣、随缘自适的心境。意境空灵,情韵深致,宛如一幅淡雅、高洁的精美画轴,掩卷而来。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文学作品达到了质和量的最高峰,与他乐观、旷达、豪情、天真的性情分不开,越是艰苦,越是艰难,越是艰辛,他的文学创作力越是丰富激昂。
我是作家江晓英,分享苏轼山水小品一则,一起探讨。
如何赏析诗的格律?
谢邀。细读此诗,感觉用词甚为古怪,有造词之嫌。如"休声"、"景争"、"蓦头"、"懊绪"、"细绿"等,即便熟读古文的人也觉生僻。另外,题为"伤春",内容却无伤春之痛,除"虹女"偶有"懊绪"外,大都是雨霁日出、鸟语花香之象,不知"伤"从何来?再者,两组对仗欠工,韵脚也有瑕疵,以我门外人角度观之,尚欠火候,还应斟酌推敲。
些许胡言,友友勿怪。
怎么赏析袁枚的催泪小诗《苔》?
怎么赏析袁枚的催泪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拗体五绝与救拗方法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仄起仄收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但是在唐诗里经常能够看到第三个平、第四个平写成了仄,出现两种拗体句,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前者最有名的诗句是:野火烧不尽,后者最有名的是:向晚意不适。对句救拗的方式是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例如:春风吹又生,驱车登古原。
袁枚的这首小诗的首句和“向晚意不适”一样,是五连仄:白日不到处。白,是常见的入声字,入声字都是仄声。
《苔》的第二句是:青春恰自来,平平仄仄平。这首诗没有用传统的救拗方式。除了第二句的“恰”字没有救拗以外,其他的平仄、黏连、押韵都符合近体诗的要求。
不过绝句是否是符合格律并不重要,诗本来就有古体和近体之分,无需专门为了一个字的平仄而害意。袁枚是诗词大家,这点雕虫小技清楚得很。
二、《苔》 ,平凡的美丽后面,藏的是才子的骄傲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小诗我也很喜欢,作者用及其平淡的话语赞颂了一个及其平凡的生命,无论多么卑微,春天来的时候,我也有我自己的美丽,虽渺小但从不自卑,牡丹虽有国色,未必如苔花这样拥有一份安静而平淡的生活。
想的再多一点,可以联想到古人“入仕”与“归隐”的生活,苏东坡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中说过: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看看袁枚的生平,这首诗何尝不是作者的自喻呢?
袁枚享年81岁,23岁时在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清代乾嘉年间三大著名文学家之一。他四十三岁即辞官隐居,在南京随园著书立说,招生授徒,女弟子尤多,在当时影响很大。他传世了几千首诗, 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学诗的人无不读《随园诗话》。
三、被埋没的天才与佳作
创作者与其作品被埋没后突然爆红,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例如陶渊明、杜甫、张若虚等人都不被时人推崇,他们隔了几十年或者隔了几个朝代声名鹊起,甚至成为总是一流的人物。袁枚名声很大,文章早就被选入中学课本,但是这首小诗却是最近才广为传唱。
西方也是如此,梵高与毕加索相比,是不是活得就太卑微了。您是喜欢生前风光还是死后扬名呢?
结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 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来说,辛弃疾的理想太遥远, 还是静静地诵读这首小诗吧,过我们自己平静而安详的生活。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老街味道
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李商隐《风雨》赏析
《风雨》一诗的作者,李商隐,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宦海浮沉,羁旅漂泊,孤寂潦倒。诗人怀才不遇,暮年感伤而作《风雨》一诗。“风雨”有两重含义:一是自然的风雨,二是如风雨般的世态。前者只是诗人的象征,后者才是诗人的着意。
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句中的“宝剑篇”为郭元振所著。其人先前的经历与诗人相仿,后以《宝剑篇》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居高位。而诗人自已怀才不遇,遭遇凄凉,身世漂零,直到暮年也没有郭元振那样幸运。于是,诗人仰天长叹。这种羁旅飘泊的日子,什么时侯才是尽头啊!
次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句中,“黄叶”、“仍”、“风雨”分别与“青楼”、“自”、“管弦”对仗和对比,达官显贵的灯红酒绿、荒淫无度,恰好衬托了诗人的孤苦、沦落和惆怅。尤其是“仍”与“自”的对仗和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苦无助。
第三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是说新交的朋友遭遇世俗的非难而不见,以往的知交也因世风日下而疏远。“遭”与“隔”的对仗,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满腔的愁怨。
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句中,涉及一历史人物马周。此人落拓之时,到旅舍住宿,遭到冷遇,饮酒时店小二不肯送酒过来,只好自已取来独酌。后来马周得宠,飞黄腾达。诗人想,自己有着与马周当初一样的落拓,却没有马周日后的幸运……这时,诗人一腔愁绪,难以释怀,沽新丰酒而独酌,借酒浇愁。
这首诗,诗人借郭元振、马周的故事,反衬自己孤苦无助、凄凉、落泊的遭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的苦闷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诗人向往开明政治,渴望匡时济世的强烈愿望。
如何赏析诗歌?
谢谢邀请!
我认为:赏析诗歌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是在遭贬之时,是在春风得意之际,或者亲人、好友的久别重逢之时,或者年老体衰、壮志难酬之时,……等等。只有了解了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够进一步知晓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掌握诗的主旨。我想,这一点很重要。
二、把握诗作的景物描写
作者选取的景物,往往与自己当时所处的心情有着密切联系,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往往采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的手法。
三、把握诗作的情感特点及写作动机
俗活说,“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诗句。所以一首诗往往先写景,后抒情。景中见情,情由景生。抒情的诗句,一般都能看出作者的写作动机。
四、赏析诗句还要了解,作者在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五、了解诗的写作手法
比如:写景由远到近,由局部到整体;人物的整体与局部,色彩的浓与淡,等等。
六、把握诗中的重点字词
诗中有些关键字词,作者运用恰到好处。这些字词对赏析诗的内容,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诗歌鉴赏的几点看法,很不成熟,望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