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楚国诗人、政治家。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
毕升(?-1051),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
庞统(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
陆羽(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员。襄樊谷城冷集沈湾(原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
皮日休(约公元834—883年),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
马谡(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领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之际,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之后,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家世业渔。
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刘华清(1916~)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团,1935年10月转党,1929年10月参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苏联海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专业毕业,上将军衔。
徐海东(1900一1970)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徐家窑人,出身于窑工之家。9岁,入乡塾读书,13岁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师斥责,愤然退学,进窑场学艺,跟随父兄,以窑工为职业。
项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恽代英(1895~1931)189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江苏武进县人,中国共产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军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许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将。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聂凤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属黄安,今黄冈市红安县)。上将。
陈锡联(1915-1999),原名锡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陡山彭家村,军事家、上将。陈锡联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区郭受九村。军事家、上将。郭天民是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是红安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
国防部长上将——秦基伟,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见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军事家、上将。
韩先楚(1913-1986)湖北黄安县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
周纯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八里区雷家田,曾在八里湾小学堂当校工,后到武汉参加并组织“二七后援会”和汉口惠工织布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周纯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军事家、上将。
郭锡章(1933--)花桥镇刘常村西湖口垸人。司令员。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县彭店乡)人。民国总统。
陈潭秋(198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黄冈县(含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钱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宁,出生于湖北潜江周家矶。女革命家、国家监察部部长
李书城(1882—1965),潜江县袁桥村人。同盟会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向忠发(1880—1931)又名仲发。湖北汉川人。早期革命家家
谢富治(1909-1972),黄安(今红安)县丰岗谢家村人。上将。
吴仪,女,汉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如何选好墓地
墓地的好坏会关乎子孙后代的命运。有好的风水便能够风生水起。
所谓“风水”,有风有水才能是好风水。“风”是空气流动,有风便代表有生气,有流动好的空气可以使墓地主人的子孙后代龙精虎猛。而“水”则代表财,在墓地前有水流(小河,湖泊等),能够为墓地主人的子孙后代聚财,也象征有生气。有大瀑布更好,大瀑布象征龙。有大瀑布会使子孙后代成为人中之空,就算不是成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都绝对不会是处处受人欺负的小角色。若是小瀑布则不好,小瀑布象征蛇。
选好墓地不是件易事,有好的地又不一定能得到,墓地有风,墓地前有水,就差不多了,但墓地不宜在山中塌陷的地方,否则会破风水。
<晋代大风水家郭璞在《葬书》中曰:“气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乘生气的理论,是风水的中心主题。生气,指流走于土中,具有致福生旺人的一种能量。生气能够调和阴阳、生发万物,住宅得之,生人则平安多福;墓穴接之,墓主子孙则兴旺富贵。风水学归根结底在于叫人识别运用生气为人类造福。《葬书》曰:“夫阴阳之气噫为风,升为云,斗为雷,降为雨,行平地中而为生气”。生气是阴阳二气轮回周期中的一个环节,阴阳之气运行不息,不断变换成风、云、雷、雨及生气等表象。“五行之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风被吹散荡尽,因而无法利用,故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气荡散。只有环绕吉地的层层山峦才能遮挡住风,只有缓缓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聚集生气。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为群山所环抱、流水环绕、主流支流交汇处的河漫滩及阶地并且人们在其上选址建城、建村、建宅的原因。>
介绍一下东哥,布占泰,和阿巴亥
九部大战以努尔哈赤以少胜多的大胜结束,女真诸部之间的纠纷与战乱也逐渐愈演愈烈、纠缠不清。而孟古姐姐的娘家叶赫部更与努尔哈赤结下了深仇。
在叶赫部与努尔哈赤所结的仇恨里,有一个特殊的女人:叶赫老女——东哥。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海西女真四部在“九部之战”大败四年后,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叶赫部还表示愿将死于“九部之战”的布斋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
东哥又名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努尔哈赤当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亲。
东哥假如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就是要与姑姑孟古姐姐共侍一夫了。然而她坚决反对,向哥哥布扬古贝勒说:“努尔哈赤是杀父仇人,谁能够杀了他,我就嫁给谁。”于是,叶赫部毁掉了东哥与努尔哈赤的婚约,并以“杀努尔哈赤”的条件向诸部落公开为东哥征婚。
事实上,这在东哥的婚姻史上,已经是第三度毁婚了。她九岁时许嫁哈达部歹商贝勒,然而这只是一条美人计:在迎亲的路上,歹商被“岳父”叶赫部伏兵所杀。随后,叶赫部又将东哥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以诱使他参与“九部之战”,布占泰随后便在这场战争中做了努尔哈赤的俘虏。当布占泰四年后被释放打算迎娶的时候,东哥却早又被许配给了努尔哈赤。
听说东哥征婚,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遂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向努尔哈赤宣战。九月,孟格布禄兵败,向努尔哈赤投降。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把他给杀了,又将富察氏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武尔古代,万历二十九年以后,哈达部彻底被努尔哈赤吞并。
孟格布禄的结局并没有使得垂涎东哥美色的男人们停止前赴后继的脚步。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订婚,背弃了原来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九月,怒火中烧的建州女真出兵扈尔奇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辉发部给消灭了。
接着,东哥又再次与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订下了婚约。布占泰听说有机会抱得美人归,立即把自己与努尔哈赤六度联姻、七度盟誓的事情全丢到了脑后。当年,他就派重兵埋伏自己的岳父之一舒尔哈齐以及舅子褚英与代善,被击败后又以鸣镝射了舒尔哈齐嫁给他的女儿娥恩哲。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年九月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第二年正月,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
然而眼光极高的东哥根本就没把败军之将布占泰看在眼里,她拒绝履行婚约。又气又羞的布占泰不久郁郁而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东哥已经三十三岁,东蒙古暖兔部首领之子吉赛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扬古求娶。然而东哥没看中吉赛,即使他以征讨叶赫相要胁,她也坚决拒绝出嫁。正当吉赛与努尔哈赤为争夺东哥而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也来向东哥求婚。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尽的布扬古大约是想要把吉赛和努尔哈赤的两支队伍引开,让他们找莽古尔岱的麻烦而自己坐收渔利,终于不顾明朝边防将领的警告,下定决心在当年九月将东哥嫁到蒙古去了。东哥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
然而布扬古没想到的是,东哥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努尔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叶赫部发作。
努尔哈赤是在东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称帝建立后金的。三年后,即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廷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原文为:“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第二年八月,努尔哈赤用同样的理由灭掉了叶赫部。
叶赫那拉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
东哥应该是个性极强的女人,她强烈地拒绝了做“礼物”的命运。就在她将婚姻一变再变的同时,她的又一个姑姑(孟古姐姐的妹妹)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姐姐去世七年后甘心接受了和亲的命运,代替她嫁给了努尔哈赤。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改变东哥必置努尔哈赤于死地的主意。
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努尔哈赤真是太不应该了。东哥给他带来的好处,仅亚于他的生身母亲。
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
——自东哥这儿,绝代美女的意思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实在值得研究。 布占泰,生年不详,死于1618年(即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在古勒山之战中,建州将士在战场上活捉了满泰之弟布占泰。建州士兵在战场上俘获布占泰时,出于对九部联军的愤怒之情,举刀欲杀布占泰,吓得布占泰大声呼叫,求建州将士刀下留人,表示自己愿出金赎罪。士兵随即将布占泰押解到了努尔哈赤面前,交由努尔哈赤发落。此时,努尔哈赤兵不识布占泰其人。布占泰见到努尔哈赤后,口称自己是“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生死唯贝勒命!”叩首不已,恳请努尔哈赤饶命。战败九部联军,使努尔哈赤的对立矛盾一时激化起来。为了缓和激化起来的部邻之间的矛盾,为日后改善双方敌对关系留有回旋余地,努尔哈赤“遂解其缚,与以猞猁狲裘”,将布占泰抚育恩养起来。
布占泰在建州的三年中,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布占泰为妻。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又按兄长的旨意,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布占泰。当乌拉贝勒满泰死后,努尔哈赤见时机成熟,立即派部将图尔坤黄占、博尔昆费扬古摔兵护送布占泰回归乌拉部,迅速地掌管起乌拉部政权。乌拉部中满泰的子侄因与布占泰争夺汗位,先后被努尔哈赤派出护送布占泰复国的建州军所杀。在两位建州将领的辅助下,布占泰牢牢地掌握起乌拉部的统治大权。
布占泰在返回乌拉部初期,从自身安危考虑,与努尔哈赤所部保持着友好的部邻关系,并将自己的妻妹嫁与舒尔哈齐为妻,两部又一次联姻。在此基础上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结盟。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布占泰又以其兄满泰之女嫁与努尔哈赤。
万历三十五年春,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长策穆特黑前来拜见努尔哈赤,陈述其部在投奔乌拉部后,屡次遭受布占泰的虐待和羞辱,乞求归附建州。努尔哈赤随即命令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率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三将,以兵3000至蜚悠城,收取其城内外部众500余户,分兵300派扈尔汉、扬古利先行。闻讯后,布占泰派其叔博克多率军1万余人堵住了归往建州的道路。日暮时分,前进受阻的扈尔汉与扬古利依山扎寨,凭险据守。第二天,乌拉兵前来进攻,扬古利率兵与之大战,斩7人,乌拉兵退至河边陡山结营,以阻建州军马。扈尔汉与扬古利待褚英、代善率大军到时,合兵一处,奋勇击敌,大败乌拉军,代善斩杀乌拉主将博克多父子,次将常柱父子及胡里布战败被擒。此役,建州军斩杀乌拉兵3000余众,获马5000,“获甲三千以还”。从此两部征杀不断。
万历三十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名褚英、阿敏率5000人征乌拉。建州军攻克乌拉部的宜罕阿林城,斩杀千余人,“获甲三百,俘其余众”。
万历四十年九月,布占泰率部众掠建州所属的虎尔哈路,掠取人畜而还。此后,布占泰将对努尔哈赤的愤慨之情转向了他的女儿,“以鸣镝箭射所娶太祖女”。
“庚申,兵临乌拉河,布占泰以所部迎战,夹河见太祖军甲胄甚具,士马盛强,乌拉兵人人惶恐,不敢渡。”努尔哈赤率大军沿乌拉河下行,攻取了乌拉部的五座城堡,在攻取了金州城后,安营扎寨,暂作休整。同年十二月,努尔哈赤率军直攻乌拉城北,将缴获的粮草尽数焚烧,占领的城堡全部毁掉,决意彻底击垮乌拉部。布占泰乞降,曰:“乌拉国即父国也,幸毋尽焚我芦舍,粮草”。边说边向努尔哈赤叩首请罪,甚是悲哀。努尔哈赤立马于河中,数落着布占泰的种种罪状,遂率大军撤回,但努尔哈赤留下了1000军马驻扎在乌拉河边的麻虎删上,监视乌拉部布占泰的动向。
努尔哈赤刚刚回返建州,布占泰有一次背盟。
万历四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布占泰将舒尔哈齐及自己的女儿被囚禁起来时,“复率兵伐之”。建州军在连续攻下郭多等三座乌拉城堡后,布占泰率3万大军前来迎战建州军,欲意决战。两军对峙时,努尔哈赤又想下书招抚布占泰,惹得诸子、诸将皆说不可,要请立即出战。诸将的激情,促使努尔哈赤下了决战的命令,命令中严申,“胜即夺们,毋使复入!”意在彻底击败乌拉部。
“布占泰自伏尔哈城率兵还,令其军皆步为阵,两军距百步。太祖军亦皆舍马步战,矢交如雨,呼声震天。太祖躬入阵,诸贝勒、诸将从之纵击,乌喇兵大败,死者十六七。师入,太祖坐西门楼,命树帜。布占泰馀兵不满百,还至城下,见帜则大奔。遇代善,布占泰兵皆溃,仅以身免,…”(《清史稿·布占泰传》)
布占泰一人寻思了良久,远处仍不时地传来建州军马的喊杀声,无奈之中,只好只身策马逃奔到与努尔哈赤仇怨日深的叶赫部,投归金台石去了。自此乌拉部消亡。
布占泰投奔叶赫后,为了躲避追杀,在金台石的安排下,藏匿到赫尔苏河源头处,修筑屋室隐藏起来。国破后的乌拉部族众,得知布占泰已逃至叶赫,纷纷前往投奔,而后在努尔哈赤的抚喻下,改投了建州。乌拉灭亡,布占泰逃走投奔叶赫,被金台石收留,使努尔哈赤的心病仍然未能消除,他多次派出使臣前往叶赫部,面见金台石,索要布占泰。可是,金台石并不买努尔哈赤的账,并让使臣转告努尔哈赤,要想索要布占泰,除非以兵来取,否则休想办到。
1618年,布占泰客死叶赫部,其后人被努尔哈赤收编入旗,下令恩养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其父乌拉贝勒满泰。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在清太祖孝慈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得宠,生育3子,分别是: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均拥有贝勒之位,各掌管一旗。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明天启六年)正月,67岁的努尔哈赤在山海关外辽西宁远城(今辽宁兴城)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所伤,八月十一日未时,努尔哈赤死于浑河的船上,地址正在叆鸡堡,距今沈阳40里。阿巴亥成为努尔哈赤临终前唯一的陪伴者。努尔哈赤生前未正式确立继承人。按照曾制定的“大汗共推”之说,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八月十二日卯时,四大贝勒宣称先帝曾有遗言,大妃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以自己的死确保三个儿子的平安。死时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后金时期满族的殉葬制度为丈夫死后,嫡妻即使无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选择一名无子之妾从殉。从殉之妾一般都要艳妆,然后由嫡妻率家人儿女向她行礼之后“上路”。最好的待遇是服毒自杀,或由家人以弓箭射杀或以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愿从殉的话,则会被家人活活掐死。阿巴亥作为生育三子的嫡妻,被选中殉葬的原因难以令人信服。顺治初年,阿巴亥的次子多尔衮摄政。顺治七年,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牌位入太庙。同年年底,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太庙。
重庆吊脚楼的任何资料都可以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与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气和安稳,与石库门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细和开放,重庆的吊脚楼更能凸显出重庆人独特的精神魅力。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我们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加设披顶,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这些吊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十分简陋。远远望去,如果是独自一间,歪歪斜斜、晃晃荡荡,似乎风一吹就要倒下来。如果是一排排的,则你挤着我我靠着你,手握着手,肩并着肩,体现着一种团队精神。就是这样的吊脚楼,重庆人住了两三千年。遇上洪水,大水淹漫;遇上滑坡,泥土冲埋;遇上风雨,风吹雨打。年复一年,人们总是不断地与大自然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它,把吊脚楼修得更加牢固,更加坚强。简陋的吊脚楼是千百年来重庆人在贫困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修建的栖身之处,最能体现重庆人的顽强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 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代的楼房居住环境更加科技、舒适、优美,简陋的吊脚楼不可能再成为重庆人居住的房子,只能将其当作一种生态符号,供人们观赏回顾。吊脚楼成为了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祖坟建在山洞中好吗?请教高人!
洞中下雨有积水并不太好,祖坟周围千万不要有水与柳树,否则是困阴局。你可以先看看这个,然后再请教一下懂风水的先生。
墓地风水七字歌
平原十不葬
一不葬粗顽怪石
二不藏急水争流
三不葬沟壕绝境
四不葬孤独山头
五不葬神前庙后
六不葬水口不定
七不葬开塘伤龙
八不葬草木不盛
九不藏人居稠密
十不葬龙虎尖头
山地十不葬
一不葬童山
二不葬断山
三不葬石山
四不葬过山
五不葬独山
六不葬逼山
七不葬破山
八不葬侧山
九不藏陡山
十不葬秃山
墓有十不向
一不向流水直去
二不向万丈高山
三不向荒岛怪石
四不向白虎过堂
五不向斜飞破碎
六不向外山无案
七不向面前逼宫
八不向山凹崩缺
九不向大山高压
十不向山飞水走
墓穴有十忌
一忌后头不来
二忌前面不开
三忌朝水反弓
四忌凹风扫穴
五忌龙虎直去
六忌直射横冲
七忌淋头割脚
八忌白虎回头
九忌龙虎相斗
十忌水口不关
迁墓有十观
一观墓穴塌陷迁
二观草木枯死迁
三观淫乱风声迁
四观男盗女娼迁
五观怪病颠狂迁
六观夭亡败家迁
七观官牢绝嗣迁
八观鱼龟蛇不迁
九观藤缠官不迁
十观温乳气不迁
八龙立向决
点穴立向须贯通
八龙顺逆要分清
火龙切莫造水克
木局生助火龙兴
木龙切莫造金克
水局生助木龙欢
阴阳两字有大关
吉凶就在一向间
点穴不知生与克
葬者何必请地仙
如何选好墓地
墓地的好坏会关乎子孙后代的命运。有好的风水便能够风生水起。
所谓“风水”,有风有水才能是好风水。“风”是空气流动,有风便代表有生气,有流动好的空气可以使墓地主人的子孙后代龙精虎猛。而“水”则代表财,在墓地前有水流(小河,湖泊等),能够为墓地主人的子孙后代聚财,也象征有生气。有大瀑布更好,大瀑布象征龙。有大瀑布会使子孙后代成为人中之空,就算不是成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都绝对不会是处处受人欺负的小角色。若是小瀑布则不好,小瀑布象征蛇。
选好墓地不是件易事,有好的地又不一定能得到,墓地有风,墓地前有水,就差不多了,但墓地不宜在山中塌陷的地方,否则会破风水。
<晋代大风水家郭璞在《葬书》中曰:“气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乘生气的理论,是风水的中心主题。生气,指流走于土中,具有致福生旺人的一种能量。生气能够调和阴阳、生发万物,住宅得之,生人则平安多福;墓穴接之,墓主子孙则兴旺富贵。风水学归根结底在于叫人识别运用生气为人类造福。《葬书》曰:“夫阴阳之气噫为风,升为云,斗为雷,降为雨,行平地中而为生气”。生气是阴阳二气轮回周期中的一个环节,阴阳之气运行不息,不断变换成风、云、雷、雨及生气等表象。“五行之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风被吹散荡尽,因而无法利用,故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气荡散。只有环绕吉地的层层山峦才能遮挡住风,只有缓缓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聚集生气。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为群山所环抱、流水环绕、主流支流交汇处的河漫滩及阶地并且人们在其上选址建城、建村、建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