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4、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5、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国家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6、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7、宏村: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8、西递村: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9、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
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
10、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什么
在广东,游客常常会被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吸引,这是因为他们在欣赏岭南建筑之美的同时,也是在了解一段历史,这为旅途增色不少。尤其是在广府地区、客家地区、潮汕地区以及粤北山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村之中,散落着不少各个时代特色的民居古建筑。
这些特色民居古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流传着千百年村民津津乐道的故事,正等待着游客去发掘其乡村之美。
岭南建筑独树一帜,作为特殊地区性建筑,广东省的岭南风格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它一直在发展变化,有着因地制宜、宜时多变、丰富多彩、民俗味浓等特点,还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岭南建筑。可以说,要了解广东,就要了解广东独树一帜的特色建筑。
1、镬耳屋
▲镬耳屋充满浓郁的岭南味
对于游客而言,岭南建筑中的“祠堂”、“镬耳屋”、“天井”、“碉楼”、“骑楼”等自然是独具魅力。当了解游览过陈家祠、西关大屋、骑楼街、岭南四大名园等代表性建筑后,不妨把眼光投放到广府地区、客家地区、潮汕地区以及粤北山区的传统古村落之中。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认为,广东省的传统村落建筑由于民系的差异,所以风貌各有特色,有潮汕的、客家的、广府的,在同一个民系里面由于地域的不同或开村历史和发展的不同,也各有特色。
2、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绿野故园
近代以来,广东省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其建筑将外国文化、侨乡文化、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村落的整体,塑造出岭南特色的景观风貌,让传统村落具有了旅游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春介绍,广东是中国保存传统文化较为完整丰富的地区。
3、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石拱门
▲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石拱门
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丰富:既有广府地区梳式布局的水乡村落,又有客家地区以围龙屋为中心的山区村落,也有潮汕地区以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为特色的独特建筑,还有连南排瑶、乳源过山瑶等少数民族村落,其建筑样式也颇具民族特色。
对于广东传统村落中特色民居建筑的旅游开发,他建议,保留好其传统特色,其中就包括保护好传统建筑,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岭南乡村民居建筑看点
从沙田水乡的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点缀其间的祠堂古屋,到云浮郁南的兰寨村古建筑群,再到侨乡江门开平中西合璧的世界遗产——自力村碉楼,都见证着广府民居建筑的发展变迁,也让当地村落成为著名旅游景点,这些建筑群跟周边景点联合形成了经典的乡村游线路。
4、番禺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留耕堂
“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现存有以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还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建筑艺术精品,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5、郁南连滩镇兰寨村
▲郁南县兰寨村古建筑
兰寨村古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大小4条,清末古建筑30座,林氏宗祠、双桂堂古屋、安宁庙、瑞昌大屋、正己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众多文物建筑。相邻的西坝还有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光二大屋,占地面积10亩,共有房屋136间,富有岭南传统风格
6、开平塘口镇自力村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中西合璧的碉楼,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塘口镇还有方氏灯楼、宝珠楼、立园等著名景点。参观碉楼时,采用自驾车或者骑自行车旅行会是不错的选择。相邻的赤坎古镇,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群,有3公里长的骑楼街道、约600座房子。
广东客家地区民居建筑,以泥土夯筑的围龙屋著称,规模宏大,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风水观念等。其中,梅县长教村、和平县林寨古村、博罗县旭日村的民居建筑恰好代表了客家人祖居的不同形式,如今这些地方正在发展乡村旅游,受到许多游客的欢迎。
7、梅县雁洋镇长教村
▲客家民居建筑
从村口至村中,在用石头垒起来的石台上,沿着山坡地势逐层修建有数十座古近代客家民居建筑。其中,继善楼是一座典型的二层夯筑的杠式围楼,规模比较大,有七杠之多,而且内部装饰甚为精致。
8、和平县林寨镇林寨古村
▲古民居群
清代至民国期间,林寨村民兴建起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为典型客家风格的方围屋,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楼,高达8至10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厅堂式布局。
9、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
▲古村建筑
古村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是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古建筑群体,被到此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潮汕民间有许多在下山虎、四点金基础上组合的大型民居。其中,潮安龙湖古寨、澄海前美村、普宁南村是潮汕村落民居建筑的代表,体现历代潮汕人民奋发图强的成果。
10、潮安龙湖镇龙湖古寨
▲古寨一角
寨内辟三街六巷,从门到街巷显得设计有致,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故有“潮州小城”之称。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素有“潮居典范”之美誉。
11、澄海隆都镇前美村
▲前美村航拍图 蓝远峰 摄
因有“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而闻名。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历时近半个世纪还未最后竣工,被誉为“南国大观园”。
12、普宁洪阳镇南村
▲德安里大门 郑春林 摄
村内有一处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的古建筑组群——德安里,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大、保存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府第式古村落,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
粤北瑶族村寨建筑以排瑶最有特色,其建筑依山坡的形状和走向,由下而上一排排布置,整齐有序。其中以连南南岗瑶寨延续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反映了连南瑶族甚至中国瑶族古老悠久的瑶族传统文化。
13、连南县三排镇南岗瑶寨
▲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的建筑群
瑶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堪称世界建筑奇观,完整地保存着瑶族人古老的生活风貌。有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有凌空高挂纵横交错的竹水笕,有生火烟熏并举的火炉塘,有下作牛栏上作储粮的粮仓,还有原始的酒坊、豆腐坊、榨油坊。
急求徽派建筑的结构特点,文化内涵
徽州明清古建筑俗称徽派建筑,它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恰似珍珠撒落在黄山、白岳脚下的山水之间。徽州地域,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与秀美山川相辉映。徽州古建是明清时期中国乡土建筑的代表,它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西递、宏村古建筑群落列入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国石坊等16处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人合一”徽建魂
徽派建筑是天人合一的完美体现,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徽州古建筑村落选址非常注重地形地象、水土质量等因素,甚至把建筑选址看作是“相宅阜人”,认为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丁兴旺。“天人合一”观念,不仅体现在对理想居住环境的选择、改造,同时还体现在对村居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清代乾隆年间,一些人开挖山体,影响村居生态环境,黟县乡人出面制止,并上书县衙发布告示禁止。徽州人普遍爱护山水形胜,史料就有祁门善和里宗族要求“各家爱护四周山水,培植竹木,勿剪勿伐”的记载。徽州人还将“山川形胜”与“祖宗血脉”联系起来,把尊祖与尊重自然相统一,家族伦理与生态伦理相结合。展品《郑氏族谱》及版画《郑村十二景》堪称典范,谱中记载,郑氏先人在这山水胜地建村后,不仅村景如画,且族中人才辈出。徽州人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得人居建筑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天人合一”是徽州古建的灵魂。
“四水归堂”的序厅
一走进展厅,迎面的厅堂太师壁上悬“崇善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酬”,中间挂一名人山水;翘头案上东为青花大瓶,西为玻璃镜,中间为西洋钟;案前一八仙桌,两旁各置一太师椅;厅堂左右各壁挂高风翰隶书八条屏,并下设玫瑰椅和茶几。厅堂以宫灯点缀,把厅堂照得通体明亮,整洁典雅,好像是在迎接贵宾佳客的到来。
序厅左右两侧,右壁为《西递村口》《皖南秋色》;左壁为《宏村月沼》《南屏古村落》等巨幅照片;后壁《前言》《黄山日出》《徽州府山阜水源总图》《带桥南湖》巨型图片和《安徽省徽州古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郑九夏绘《郑村世居图》(4幅)以及为观众而设的触摸屏。这就是《徽州古建筑陈列》的序厅。
厅堂是会客、请宴、议事、聚会等活动的地方。同时,徽州人当时身居异乡经商、为仕,对家人的牵挂、担忧,产生了祝福“平安”的寓意,厅堂就是实用性与寓意性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厅堂就形成了民居中最重要的功能所在,而厅堂内的陈设也因功能和寓意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程式化布局:东平(瓶)西静(镜),正中摆一长鸣钟的格式,取其谐音,寓意天下太平,徽州人就称为“终身平静”。徽商在这既隐秘又敞亮的天井旁的厅堂进行商业筹算,屡次成功的心理暗示,把天井的水流象征为财源滚滚,因此“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就成为了商人聚集财富的文化观念。“四水归堂”的天井形式和“终身平静”的厅堂陈设,由于多场合长时间的使用,它竟成了一种不可僭越的定规而一直沿用到今天。
粉墙黛瓦的载体
越过序厅,便是展厅了,这里豁然开朗,空间硕大,四周耸立着一道道长短有度,高低错落并时而饰以各式漏窗,白墙黑瓦的“马头墙”,与蓝天白云下的山水村落自然融为一体。它们有的是投影仪的“银幕”,有的是影壁,有的上面承载着大量的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它们整洁有序,清新典雅,它就是《徽州古建筑陈列》中的展墙。展厅中陈列着代表水口园林的环翠堂园景图、唐模水口、高阳桥、绩溪龙川船形村、绩溪龙川河、歙县山岸廊桥、郑村十二景图等图片,五分之一大用真材实料做的歙县的许国石坊模型;明嘉靖年间始建的“贞静罗东舒先生祠”的主体建筑寝殿“宝纶阁”模型;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徽派建筑的灵魂,那么“四水归堂”应是徽建的内涵,功能寓意的一大特征,而“粉墙黛瓦”就是徽州古建筑外在美的又一大特征。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白墙黑瓦“马头墙”的韵律,静中寓动,组成了立体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在星罗棋布的粉墙黛瓦中,人居空间则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非常耐人寻味。陈列抓住并利用徽州古建筑的元素符号,作为切入点,加以充分夸张运用,一改以往陈列中展带的做法,使得它贴近于历史、贴近于实际、贴近于生活,从而完美地表现了陈列主题的内涵。徽州古建筑中独具魅力的是“三雕”,即建筑构件装饰艺术中的木雕、石雕、砖雕。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处处都有雕刻精美的图案,无论是门楼、梁柱、额枋、斗拱、门窗等构件都因三雕艺术大放光彩。把徽州古建筑构件的实用价值与人们的审美情趣完美地结合,徽州古建筑则更为完整、更具魅力。
徽州的山美,水美,古代建筑更美。徽州的古代建筑虽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风霜,变得那么斑驳,那么凝重,而“天人合一”的理念, “四水归堂”的天井,“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建筑构件的“三雕”,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向人们传递的社会历史信息,却是人类文明前进中一份不可多得的永恒的宝贵财富。
皖南古村落的主要景点
南 湖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月沼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德义堂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二层三开间建筑。
德义堂的厅堂前有16扇半幢莲花门,有通道连接室内外,堂前有一个水塘,塘内有暗沟与水圳相通。在水塘的四周设有盆景。德义堂院内木梳花繁。绿荫层层,被称为“露天花厅”。一棵皖南猕猴桃藤攀爬在东侧的墙上。园中有东西两个花园,一明一隐,内植有果树繁花。德义堂有如园中水,水中园的布局。德义堂花园是徽派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承志堂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门窗六十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厅是整幢房子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门后面耸立着一幅威仪的中门,在中门“福”字的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百子闹元宵”图两边的“商”字斗拱上则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财神,“南、北”财神的上方是阁楼护板,在此,汪定贵设计了“渔、樵、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 树人堂树人堂位宏村景区内。树人堂系由清敕授奉政大夫诰赠朝仪大夫汪星聚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后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建造。占地面积为266平方米,系二楼三间结构,花园水池,独具匠心。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和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座北朝南,天花彩绘牡丹与蝴蝶,飞金走彩,希望后代有美满的归宿;厅堂东侧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鱼塘,活水长流。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枋栏板,象征官家的威严与排场,代表了曾经的显赫地位;不设后门,客人大门进大门出,象征建造者为官的品质。树人堂取“百业须精,儿女当教”之意,寓意深远。 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红白古树红白古树,位于宏村村口的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大树,一棵叫古枫杨,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
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因为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而这棵银杏又有500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中国十大民居有哪些中国十大特色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