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大都市,中小城市,还是乡镇农村,都有高楼大厦在不断崛起,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以及个人身份的象征。
风水大师李亮德先生说:房子,是家人的安全的港湾。从易经文化,居家风水的理念来讲,居家中一些陈设及饰物的磁场,会直接对居住人的吉凶祸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居家中,进入家门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客厅,因此说,客厅的风水对居住人的心情、社交、人脉、家人和睦、事业、贵人运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一、首先,客厅一定要整洁
客厅是进户后首先看到的,也是别人进入自己家中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好比我们的脸面。客厅的布置整洁,干净,让人看上去大气、舒心,就自然而然会对房子的主人产生第一好感;同时自己工作一天的疲惫心情,也会因此产生一种放松、愉悦的感受。
反之,如果客人进入你家中看到客厅比较乱、脏、不整洁,就可能会在心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对主人也会产生一种不好的第一感觉等。
二、客厅以宽敞明亮为宜
客厅最好是宽敞明亮,这样入户后空间大,气场流通,会有很好的旺宅效果,还可以直接对居住人的运势起到旺贵人、助业的良好效果。
三、沙发的摆放不可与进户门犯冲
客厅的沙发不可与进户门犯冲,也就是说开门后不可正对着沙发。
沙发正对入户门的话,容易形成家中隐私外泄;同时在风水方面也形成一种泄气、财运外泄的不利信息。这是因为,沙发为客厅中人气最旺之地,也是聚财纳气的所在,冲门则形成家中财气涣散难聚,从而直接影响居住人的财运收获,和事业的进展,也不利于居住人的人脉方面,所以说沙发不可对进户门。
四、电视柜两侧的摆放有讲究
客厅的电视柜两侧,可以放一些绿植或是养一些观赏鱼(至于具体放绿植还是养观赏鱼,最好是通过自己命理的喜忌而定),这样不但可以化解电视磁场的波动,又可以对室内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五、墙面挂画重寓意
客厅墙面挂一些风景柔和或是一些寓意吉祥的名人字画,不但能体现出主人的涵养和素质,这些风景画、字画的磁场还能对居住人的运势起到良好的助推效果。
李亮德老师建议:至于客厅的色彩搭配、装饰材料、家居的材质方面,最好是结合居住人命理来确定,才会更好的助旺居住人的运势。
居家风水真有那么讲究吗?
现代家居当然有很多讲究,一是根据家人命理布局,二是根据风水布局,但现代城市商品房买了过后基本很难改动了,所以建议在选房设计时就请专业人士看风水!此房客厅可以在大门入口做一玄关,化解大门与阳台气流直通之煞!
方舟子做科普讲座,为什么那么多人喷他?
科普是一个特别需要良心的领域,因为科普面对的是没有足够科学素质的大众。一旦科普者是别有用心的人,那么他很容易在科普中夹带私货,误导大众,更加可恶的是一旦将大众误导成功,有可能他自己能牟小利,而他的金主则在有可能毒害大众的情况下牟大利。
方舟子的科普比较著名的是反中医和推广转基因主粮。我们一个一个剖析。
中医有效性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其原理现代科学尚不能解释也的确是事实。但是用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就必须禁止,就完全不是科学的态度。例如最近中国取得巨大进展的量子通信,利用的是量子纠缠这个现象,而量子纠缠科学尚无法解释其发生的原因。
方舟子说,量子纠缠不是入口治病的药物,而药物必须有科学根据。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对于新发明的药物这么说尚有道理,但是对于中医这种体系完整理论完整并且应用两千多年,有无数案例证明其有效性的方法显然不适用。
同时,西药也并非完全在人们了解其所有人体反应之后才得以应用的。例如伟哥,在研发之初是为了研发心血管药物的,结果成了春药。
而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没有一个西药能完整说出它在人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正因为如此,很多西药在使用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发现它对于人体有很强的副作用,而被禁用。而这个长时间人体应用的实验,中医在中国人身上做了两千年。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方舟子指责中医的另一个重点是大夫开方不能经过双盲测试。然而,双盲测试是针对西药的,它是多种有效性验证中的一种方法,西医的手术也没有双盲测试,放化疗手段也没有双盲测试,它们也都合法的在使用呀!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一个内行如果别有用心去忽悠外行,其实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给外行科普的时候。因为科普不需要严谨的证明过程,只是给人最终结论就可以敷衍了事。所以在科普时,完全可以歪曲事实,给你那些得出错误结论的事实,而不是给你所有的事实。
这一点在方舟子推广转基因时尤为明显。他告诉你的是转基因本身是脱氧核糖核酸,你每天都吃。但是,他不会告诉你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和其他产物对人体的影响是未知的。他告诉你bt玉米是对人体无害只是会杀虫,但是他不会告诉你有科学家实验老鼠喂bt玉米三代后肿瘤发生率增加一倍。他告诉你中药必须做双盲实验,同时又说转基因粮食理论上无害,这是科学你必须接受。其双标狗的嘴脸一览无遗。
至于自己成立了两个基金,一个为打假,一个为自己的安保,结果用基金的钱买车买房转移到美国。其道德破产涉嫌违法敛财也是大家讨厌他的一个原因。
他打假打很多人,而他老婆论文作假被人打了,他却坚决不认,于是我们当然可以怀疑他方舟子做这些事的动机。
如果你是为了反对假,那么你老婆的假你理所应当反对。如果不的话,那么你就是别有用心了。
反对中医,可以帮助药厂让西药扩大市场。推广转基因可以让种子公司一本万利。说到底,牟利才是根本原因。至于是否有害,方舟子是不管的。
育儿讲座听得越多越好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听那么多讲座,您会不会发懵?呵呵,没关系,拉起你的手,看看这条路怎么走?
1、育儿讲座涉及方方面面,选择适合自己当下最需要的去听。
- 按年龄时间分:如果你的孩子还是新生儿,就没有必要急着去听学前儿童的相关。时代会变,知识会更迭,也许现在说的对的,几年后就颠覆了。
- 按内容分:如果你是想了解“如何给婴幼儿添加辅食”,那就没必要去顺带听“如何挑选儿童安全座椅”,因为等你真的要去准备给孩子买安全座椅的时候,你早已经忘记了细节,还得从头来听过。
2、听再多的讲座,也只是被动输入,没有主动输出(应用实践),结果等于0。
所谓“学习”,听是在“学”,做是在“习”。听了“1”,做了“10”,那你就收获了“10”;如果听了“10”,做了“1”,那你只能收获“1”。可见听的数量不决定你的收获,实践才出真知!此处快速插播一句广告:“Just Do It!”
3、反问句:是不是不听那么多的育儿讲座,咱就不会带娃了?
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80/90新手父母都普遍爱学习,随着二宝时代的到来, “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也再一次被推崇。二宝诞生后,你瞬间就成了“过来人”了,面对第二个孩子,你也就经验的多,放松的多,没那么焦虑了。
其次,育儿专家也不是神,各派理论观点,也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听多了还会混淆,不知所措。再高大上的理论,也不如短平快的“社区同龄孩子妈妈帮”接地气,面对面或是网络群的交流,共性问题互相探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正是当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体现。
4、此条提示,时间土豪可自动屏蔽。
最后,我想再从时间上讨论一下,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听一场讲座,少则40分钟,多则几天,那些靠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的人,实在是羡慕嫉妒恨啊。
综上所述,听讲座这事儿,咱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父母总热衷于听保健品讲座,怎么办?
谢邀。当下这种情形很多,也很让人苦恼。甚至,公考面试题目中,也有类似的场景设计。劝说父母,首先要明白他们参加这种讲座的目的是什么。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找到目的以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效果。
一是闲着没事,消磨时间。有些父母退休在家,既不要照料孙子孙女,又没有多少兴趣爱好,听说有类似的讲座,可以有好多人,还可以有便宜拿,就去了。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培养他们打打牌、跳跳舞,为他们找几个同龄玩伴。
二是空虚无聊,缺乏关怀。现在父母和年轻人分居,之后周末等不多时间有空陪老人,导致一些老人比较寂寞,闲来无事,只好去听讲座了。这类的处理方式和上边差不多,同时平时也要注意和父母多沟通交流,见面不方便,通信谁都可以做的到。
三是实际需求,缺乏知识。人老了身体总会有些问题,而自己又缺乏相关知识,同时对所谓专家、科研人员有天然的信任,希望通过参加讲座,解决自身问题。对于这一类,还要从化解问题入手,大部分的老人都相信中医,子女可以带老人去接受当地知名中医门诊,一方面为老人寻找科学化解之道,另一方面也借助中医专家破除父母的迷信,让他们科学养生。
四是实际需求,外加迷信。毕竟有些人,已经痴迷保健品,一般轻易沟通说服不了。这个时候,要切记老小孩,年纪越大思维越简单,还需把功夫下在平时。多沟通、多交流、多陪伴,时刻不放松警惕,及时劝阻有关行动,最大限度的降低受骗事件发生。
大学里的讲座有必要去听吗?
大学、讲座,在我眼里两者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大学,传道授业解惑,讲座,提高你解惑的水平,提升你感应外界的层次,所谓大学就会有所谓的讲座,两者息息相关。
大学,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孩子是幸福的,大学给予我们相互交流、平等学习的机会;它为我们提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它就像是信息交流的大熔炉,这里不仅有情感的倾述、人生的宣言、智慧的交锋,更有学、才、识的展示和精、气、神的碰撞。
如果说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讲座则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色许多。丰富多彩的讲座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讲座在大学校园中的意义。
学校常会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某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精英到校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的成绩、对人生的感悟。听取学术讲座时,我们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们分享他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学术生涯的平凡与伟大。听取文化讲座时,我们畅游在古今中外知识的海洋里,使我们对历史事件更深入地分析、对知名人物更深刻认识。听取专题讲座时,我们与社会精英近距离接触,学习他们的创业史和人生经验,使我们了解学校以外的大千世界,拓展视野。
可以看出,大学讲座已经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被束缚在本专业的框架中,而聆听一场好的讲座,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拓宽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目标,激发出学习和工作的勇气、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也应该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许只是“牺牲”了一小时的上网时间;也许只是“牺牲”了一小时的闲聊时间,可当我们将这时间用于听讲座时,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会发生转变。也许就是这一个小时,可以让未来的自己创造奇迹!
或许也有这样一群神一样存在的人:打着听讲座的名义,赢得实践学分,打打酱油,唠唠嗑,一个小时过去了,也许只是“牺牲”了一小时的上网时间;也许只是“牺牲”了一小时的闲聊时间,可当我们将这时间用于听讲座时,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会发生转变。也许就是这一个小时,可以让未来的自己创造奇迹!
如何看待那些成功学和励志讲座?
“(成功学)其危害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与之齐名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使人犬儒,成功学则使人浮躁、浅薄、狭隘。需要注意,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同出一辙,双管齐下,最见药效。有一种说法,认为成功学的推广,必须搭配心灵鸡汤,假如一个人学习成功学而始终不能成功,他则急需心灵鸡汤抚慰、麻痹。更有甚者,直接宣布成功学本身就是一种心灵鸡汤。”
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确是两种事物。顾名思义,成功学教人成功之道,心灵鸡汤提供心灵按摩,一者向外,一者向内,一者如兴奋剂,一者如麻醉剂。要说两者互补,不难理会;融为一体,未免匪夷所思。
事实上,“向外”只是成功学的一面。这门学问,或者说生意,讲究内外兼修、剑气合一。修炼的第一步,往往从心理入手。用行话来讲,成功学第一课,就是灌输一种动机与信念:“我想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大学期间,同寝的蛋总曾拉我去听成功学讲座。不知是哪家学生社团请来了这尊大神,看起来像河南人,却一口台湾腔,说话从不称“我”,而以“老师”自谓,张口“老师在美国的时候”,闭口“老师曾提醒李嘉诚”……我的胃口被严重败坏,此后但凡见人说话作文以其身份、名字代称“我”,如“文君以为”“明初以为”,便不禁要犯恶心(林志玲是唯一例外)。
这场讲座我只听了30分钟,因为蛋总出了点状况。导师开场,棒喝听众:要成功,首先你得想成功!他掏出一个油乎乎的喇叭,让台下的同学上来,用最大分贝喊出“我一定要成功”抑或自己的理想,如“我一定要成为大律师”“我一定要成为亿万富翁”。据说这一招旨在发掘一个人的潜能,锻炼一个人的勇气,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不曾想,第二个上台的同学,竟当众高喊校花的名字,向其示爱,台下笑作一团。轮到蛋总上场,这厮摆开马步,气沉丹田,连喊三声“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不慎用力过猛,把嗓子喊哑了,我只能陪他狼狈离场。这段惨痛的经历,带给蛋总的伤害,心灵远过于声带,以至他谈起成功学,必称“他妈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半小时课程,乃是成功学的地基。中国的成功学,入门大都如此。譬如教育受众,设定一个目标,每天早晨起床,对镜子高喊十遍“我是最棒的,我要成为大律师”“我是最棒的,我要成为亿万富翁”;甚至见人就说:“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人笑话你是神经病,“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老师不是说过么:“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相比“发疯”,成功学还有一招,更加疯狂。此招名曰“想象”,即想象那些你所景慕的成功者,譬如李嘉诚、马云,他们每天在想什么,每天在做什么,然后把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复制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我觉得,能创造这一招的人,想象力实在惊人,该去写科幻小说。不过他起码误判了两点:第一,你对李嘉诚、马云的想象,极有可能陷入“皇后娘娘的柿饼子”之困境(鲁迅《“人话”》云:浙西有一个讥笑乡下女人之无知的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第二,基于你与李嘉诚、马云的巨大差距,如何移植他们的成功经验呢,而且还得注意,成功学属于逆推(事后归因),先有成功者,后有成功经验,而非相反,对此,有人嘲讽道:“成功了什么狗屁都是经验,失败了什么经验都是狗屁。”所以你所想象的李嘉诚、马云的成功经验,也许只是狗屁。
这一招“想象”,本质上则属意淫,说起来,比高呼“我一定要成功”还要害人。从结果上讲,两者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制造一种成功的幻象,使受众迷失其中。
说到幻象,成功学的名目,便是最大幻象之所在。试看这些书名:《克林顿教我5天成功的秘密》《七天学会全球投资》《每天一小时,21天拥有一流演讲与口才》《他如何25岁白手创业,2年半成为亿万富翁?》……成功学的一大卖点,在于速成,通往成功的时间越短,越有噱头,越有市场。然而,速成即幻象。因为天下事哪有捷径,凡是教人一夜暴富,“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云云,大部分是以幻术惑人眼目、迷人心魂。鼓吹“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唐骏,实情则是“我的复制可以成功”,堪为最反讽的注脚。
写到这里,我不由恍惚:我谈的到底是成功学呢,还是心灵鸡汤?成功学的这些招数,如激励、意淫、迷幻,不正是心灵鸡汤的主旨吗?
以成功学为心灵鸡汤,我曾亲见一例。大概5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快递员,四川人,不仅客气,而且好学。每次下楼取快递,十之八九,他都垂首于手机,默默阅读。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在看什么书,他报出一本成功学的书名。由于已经熟络,我便劝他,安于本分、一步一个脚印最重要,不要听那些江湖骗子胡说八道。他连连点头,说谢谢老师,这些话我也不信,不过读起来,心里很安逸。我有点惊诧,原以为安逸是心灵鸡汤的药效,不料成功学可以这样读。
我想表达的是,成功学与心灵鸡汤恰可相通,却非要在二者之间画等号。确切讲,成功学拥有心灵鸡汤的一定功用,然而它最重要的成分,不是鸡汤,而是鸡血。所谓“豪宅、名车、年入百万”云云,皆属鸡血,注入受众体内,不由他们不亢奋,不由他们不疯狂,不由他们不随成功学大师的指挥棒而翩翩起舞。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成功学流行的年代,最合适的命名,大抵便是“鸡血年代”。
三分鸡汤,七分鸡血,这一碗成功学,一饮而尽,能有什么效果呢?可想而知。我想起一位商人朋友的嘲讽:成功人士从来不读成功学,成功学只会教人不成功。他想了想,补充道:成功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使成功学大师盆满钵满,家产万贯,由此而论,成功学可谓一场杀鸡拔毛的游戏。
育儿讲座越听越迷茫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刚刚回答了一个《育儿讲座听的越多越好吗》的问题,就看到您的这个发问了。嘻嘻,这两个问题有共性,理由是:讲座后遗症。
这世界有太多的专家,有太多的达人,而每个人、每个家庭又都是单独个体的存在。再共性的问题,也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平衡。
——来,给你一本“小?葵花宝典”!
1、育儿讲座涉及方方面面,选择适合自己当下最需要的去听。
按年龄时间分:如果你的孩子还是新生儿,就没有必要急着去听学前儿童的相关。时代会变,知识会更迭,也许现在说的对的,几年后就颠覆了。
按内容分:如果你是想了解“如何给婴幼儿添加辅食”,那就没必要去顺带听“如何挑选儿童安全座椅”,因为等你真的要去准备给孩子买安全座椅的时候,你早已经忘记了细节,还得从头来听过。
2、听再多的讲座,也只是被动输入,没有主动输出(应用实践),结果等于0。
所谓“学习”,听是在“学”,做是在“习”。听了“1”,做了“10”,那你就收获了“10”;如果听了“10”,做了“1”,那你只能收获“1”。可见听的数量不决定你的收获,实践才出真知!此处快速插播一句广告:“Just Do It!”
3、反问句:不听育儿讲座,就不会带娃了?
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80/90新手父母都普遍爱学习,随着二宝时代的到来, “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也再一次被推崇。二宝诞生后,你瞬间就成了“过来人”了,面对第二个孩子,你也就经验的多,放松的多,没那么焦虑了。
其次,育儿专家也不是神,各派理论观点,也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听多了还会混淆,不知所措。再高大上的理论,也不如短平快的“社区同龄孩子妈妈帮”接地气,面对面或是网络群的交流,共性问题互相探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正是当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体现。
最后,希望这本武功秘籍,能帮你早日打通任督二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才能开一场讲座?
要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开一场讲座?首先得这个人有一定资格!要么是个人影响力大,有粉丝群的人;要么是在某个领域有出色表现的人;或者是因为部门单位的安排……其次是要有接受讲座的单位、团体,提供相应场所!最后,还要有听众。有了资格,有场所,有听众,才能接着谈如何开好一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