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最高峰-- 七目嶂 (亦名七峰山),高1318米,位于龙川南部,于龙川,五华,东源三县交界处。七目嶂,群峰竞秀,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还高22米,是龙川的最高山峰。其地史悠久,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带,构造线以华夏型(东北—西南向)为主。自古生代后期的二迭纪至中生初期的三迭纪,由于各期断裂及火山活动,大约至今23000万年,在原断陷地区沉积了不少陆相盆地沉积物。到中生代未的白垩纪至新生代初的第三纪,大约距今14000万年,由于燕山运动花岗岩开始侵入和抬升,使古生代以来各期形成的地层隆起,形成地层复杂的山地。从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大约距今4000万年至今,使山地间歇性进一步抬升,而形成地质历史悠久的山地。组成山地的岩石多为中生代侏罗纪砂岩、砂砾岩、砂页岩、粉砂岩和石英砂岩等。
龙川第二高山-- 野猪嶂 ,海拔1293米,位于河源龙川县上坪、细坳镇之间,是龙川第二高山。属于未有任何开发的原始森林区。山脚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翠竹,再上开始为森林区,山顶则为草甸,一路上山能明显看到植被按海拔变化的不同分布,穿行密林,需要淌过数条小溪(水源充足),在离山顶200米处,方才重见天日,登至顶峰,如遇晴天能极眼远眺,据当地人说江西龙南、河源东源等地均尽收眼底,晴天山顶能搭十几顶帐篷。山顶附近有个深100多米的山洞,洞内泉水寒冷如冰,最里边有股大清泉,常年不断。
只知道这两座,霍山能排第几就不知道了。
广东河源龙川共有几个镇?
截至2015年,龙川县辖24个镇,分别是老隆镇、佗城镇、义都镇、黄布镇、鹤市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黄石镇、黎咀镇、车田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佗城镇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最南端,至今有2221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来是龙川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重镇。
2、鹤市镇
鹤市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龙川县东南5镇的地理位置、商贸、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中心镇之一。
3、丰稔镇
丰稔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与县城相邻,位于县城北郊,总面积133.09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东北面韩江环绕,西南面有东江。
4、田心镇
田心镇位于龙川县境中部偏东,韩江上游,东连兴宁大坪、龙川回龙,西接龙母,南邻石坑、铁场,北界赤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丘陵起伏。面积88.39平方公里。
5、回龙镇
回龙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位于的龙川县中部,东北面与兴宁市相连,南接田心镇、西邻赤光、新田镇。回龙镇是全省八大革命老区之一,1929年3月,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龙川大塘肚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川
龙川习俗是什么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据龙川旧志载:余文很爱张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河源龙川的历史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关于龙川的介绍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3088平方千米。总人口86万人(2003年)。龙川县辖25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逥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岩镇、新田、附城、义都、麻布岗)。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中文名称: 龙川县
别名: 客家古邑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广东省
下辖地区: 辖25个镇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
面积: 3089平方公里
人口: 90万人
方言: 客家话
著名景点: 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
火车站: 龙川火车站
耕地: 2.92万公顷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 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龙川县老隆镇,听说是一个很乱的地方?
我就是当地学生。在老隆乱的是学校,打劫那些别去少人地方和很晚出门即可。发达这个我不知道怎么说,我爸公家单位就2000多工资,如果和大城市比当然没得比,如果在当地的话不购买大型东西就可以的。例如房子车子之类的就要很久了,其它的东西还算消费的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的最高峰前五座山是哪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