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有一个传说是,乾陵是由袁天罡和李淳风一起发现的。传说高宗要找一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墓,后来请来了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一起去找。最后先是李淳风找到的,他在那个地方放了一枚铜钱,然后回来了,然后袁天罡也找到了,他在那个地方插了一根针,后来皇帝去二人所指的地方查看,结果另所有人大吃一惊,袁天罡插的针正好在李淳风放的那枚铜钱的钱孔里。后来就选定了那个地方作为陵墓,也就是现在中国保存最完好的陵墓--乾陵。
关于乾陵的各种传说,越多越好
乾陵形似女人横卧
1958年在今天的很多人看来很有意思,那一年,春天全民打麻雀,夏天全民炼钢铁,都是举国上下,欢欣鼓舞的事情。这一年的11月27日,在距西安市西北方向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正在施工。因为工程需要大量石料,乾县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就地取材,放炮炸石。当半空中飞出的石条散落在农民眼前的时候,有些学识的人迅速将此与武则天联系了起来。于是,历经风雨的乾陵墓道,在沉寂了千余年后,第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脚下,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里的人长久以来引以为傲的,就是听说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正是女皇武则天长眠的陵寝,里面蕴涵的宝藏,难以计数。千百年来,从唐末五代的温涛专事盗墓、到黄巢的起义大军、孙连仲的精锐部队,对乾陵的盗掘活动从未停止。奇特的是,每每都会在遭遇狂风大作之后,在战战兢兢中不得以罢手。1958年,当农民们意外地将乾陵墓道炸出来的时候,考古队员紧随其后,赶到了现场。根据以往对秦川大地汉唐陵墓的挖掘经验,考古队员迅速展开了勘察。
王鲁湘:唐代的这个帝陵和汉代的帝陵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什么地方。
张所长:唐代帝陵和汉代的帝陵实际上它是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是两个大的阶段。因为这个唐代帝陵从关中现在保存的18个陵来看,有14个陵是因山为陵。
王鲁湘:是在山上。
张所长:是在山上,因山为陵,那么这个,它最初的一个陵,这个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它基本上是仿照汉陵制度来做的。
王鲁湘:还是在平地起坟。
张所长:平地起坟,所以它自己的这个陵园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昭陵开始它就因山为陵了,那么昭陵它选择那个山是一个非常陡峭的一个山,它的陵园这个设计上受到很大的这个限制,那么实际上这个乾陵应该说是唐代陵园制度成熟的一个标志。
经过仔细的勘查,考古队员对乾陵陵园遗址进行了初步分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寝位于梁山主峰上,墓道口用石条填充后,用铁水灌注,固若金汤。主峰四面各辟一门,南部东西二峰对峙耸立,形成天然阙门。中间设有神道,整个陵园气势恢宏,在唐代陵园中堪称奇迹。
王鲁湘:我1983年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最震撼的就是远远地看到这个乾陵,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妇人躺在咸阳原上头这种感觉,头,脖子,然后胸部,然后肚子,然后甚至说还有两条腿是吧。
张所长:对对,我们现在走这部分差不多相当她这个腹部这一块。
王鲁湘:她的肚皮这一块。
张所长:肚子这一块,这块也还是比较高的,它越往南越低,越往南越低。
王鲁湘:整个乾陵的园区的建筑好像就有点仿长安城的那个感觉是吧。
张所长:对对对,一共三重就是有一个外郭城,有一个这个皇城还有宫城这么三道,三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一道我们已经进来了,最前面那个阙还在南边,它距这个地方还有一公里呢。
王鲁湘:我们等于已经走在外城了。
张所长:已经进入到外城的城圈里头了。乾陵它实际上这个陵园制度它形成一种模式了,再往后因山为陵的唐陵基本上是走得这个乾陵模式。
王鲁湘: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哪几个基本样的要素和规范呢?
张所长:就是说首先他选择这个山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山,然后把这个悬宫选择在它山的南面的半山坡来开凿,环绕着这个山筑一圈这个陵园的城墙把它包起来,包起来,然后在它南侧有一个非常长的一个神道。
从高宗崩逝,营建陵园,到武则天合葬入寝,乾陵的营造历经23年。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有人说,每一座皇陵。既是死者的天堂,又是修建者的坟墓。
陵址传说为唐代风水师李淳风所选
王鲁湘:高宗李治的这个乾陵据说是高宗生前并没有选定,而是死后由武则天派人选定的是这样的吗?
张所长:文献里边没有明确的记载就是派谁去选定,但是从现在这个陵址我们现在看起来,从它环境的角度,它这个地形的角度,甚至包括中国传统的风水的角度,都是非常好的一个,一个选址。
王鲁湘:显然是御用风水师做得这个工作。
张所长:对,应该是。
王鲁湘:因为他那个时候正好是中国风水在唐代发展到一个顶峰的时候,也可以说中国风水发展到一个顶峰的时候,最有名的李淳风就生活在这一个时期。
李淳风何许人也,对大唐史熟悉的人便知,那可是皇宫里的传奇人物,大唐御用风水师。他与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一起,为高宗选择陵寝宝地。后来二人各自回朝,都说为皇上选到了一处上极之地,就在长安之北的梁山。高宗听说后,即刻命老臣长孙无忌前去查看,结果,当长孙无忌来到梁山,震惊得半天不能说话。
相传为高宗选址之时,袁天罡曾以铜钱为记,李淳风以发针为标,各自为证,而当长孙无忌兴冲冲地赶到那里,他惊奇地发现,李淳风的发针竟然不偏不倚,恰好扎在袁天罡铜钱的方孔里,而当他抬头仰望,赫然发现整个山体宛若女人的时候,他心里隐隐感到了不安。
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是陕西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0公里。1961年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乾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这里最注目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因其“无字”而著称,至于究竟是因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留后人评”故不书字,或因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而成无字碑,均无充足的史料佐证。
吃的特产:
锅 盔:相传唐代修筑乾陵时,工程浩大,士卒甚众,做饭困难,兵士们有人用头盔做锅,烧烤面饼,颇为好吃,这一办法便于工作在地上传开来。后以人们改进,发展成今天用平底铁锅烙成的“锅盔”馍,现在的乾州锅盔,取精细麦面,做成直径八寸,厚六分的圆饼,用炉火上烘下烤。烤成后外表黄白相间,内瓤起层,闻则幽香,食则甘美,久放不坏,便于携带。
挂 面:系用精粉手工制作,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先在开水中煮熟捞出,在凉开水中冲过,再捞成小撮,调成酸汤,以鸡蛋洛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做为“漂稍”浇在捞好的面条中,做也叫“浇汤面”,酸香可口,滋味鲜美。相传修建乾陵时,士卒和民工,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当地群众为使他们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搭在竹杆晒干切断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士卒和民工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不仅能充公饥还能解乏止渴,被雀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又加了“漂稍”,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
馇 酥:也是乾县著名小吃,用马油和面,包以冰糖,青红丝、绵白糖作馅,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据传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随之流传到民间。因马油难得,故今多以大油代之。
豆腐脑:传说,修筑乾陵时士卒工匠们用黄豆磨成豆浆,冲沸后饮用,后来有人不慎将石膏掉入豆浆中,豆浆即凝结,有人放胆去尝,很是好吃。此后便有意在作好的豆浆中加适量石膏让其凝结,一种新的食品就这样产生了。因见其状酷似脑髓,故起名豆腐脑。一直流传至今。
乾县豆腐脑由于水质特别,制成后颜色雪白,柔嫩光洁,翻而不散,搅而不断。再加上调料讲究,醋用大香、桂皮熬过,辣面用菜油浇开泼稀,咸辣酸香,温润适口,香味扑鼻,诱人食欲。
李治并非旧史家所称的“昏愦无能、怯弱平庸”之辈。即位初年,他“载怀千古,流鉴百王”,立志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业。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辅佐下,他恭勤国事,礼贤下士,认真执行太宗皇帝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势力进入中亚地区。故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李治中年后,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遂委武后处理朝政。武后借机大权独揽,专擅朝政,“权与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与武后同登泰山封禅,谒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局面。宰相上官仪曾上奏后宫权重,被下狱处死。李治亦深感大权旁落,恐李氏江山丧于己手,欲禅位太子李弘(李治与武则天长子),无奈李弘沉疴婴身暴薨。于是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并使之监国。武后旋以“忤逆”罪废黜李贤。李治无奈,又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公元682年,李显生子李重润(死后追谥懿德太子),李治立其为皇太孙,并破例为太孙开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万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之贞观殿,享年56岁,在位34年。他临死前说:“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表示愿将尸骨埋在故乡关中。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长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武则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长安(一说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原为木材商人,后追随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其母杨氏是隋宰相杨达之女。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奥爽,不易知晓,让他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当为天下主!”
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后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初入宫闱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妩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但她自揣在佳丽如云的后宫是难以得到太宗长久宠爱的,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诱惑了皇太子。贞观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侧,与武氏有染。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才人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临寺焚香,与武媚娘相遇,旧情重温,遂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并不惜以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并开始参与朝政。“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露出她超人的才华和精明强悍的治国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极大信任与依赖。显庆五年(660)十月以后,身患多种疾病的李治,便将“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借此机会,笼络朝臣,利用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消灭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令其不得干预政事。载初三年(690),武则天命僧人法明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降生,应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几百人“劝进”,结果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四夷酋长、僧道等几万人都跟着“劝进”。武则天见时机成熟,遂改唐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中宗护则天灵驾还西京,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乾陵都有什么故事 关于乾陵选址传说
乾陵选址传说: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发现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后随夫也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
无头石像:
乾陵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的石像没有脑袋,原因众说纷纭,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无人能盗的原因:
1、武则天墓被称为“乾陵”。乾陵的建址讲究: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 6 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 76 公里,修建于公元 684 年,历经 23 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 1047.3 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大家认为,梁山对女主大利。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2、乾陵石固墓坚:因为乾陵依山为陵,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梁山半山腰打洞开凿的墓穴,山上都是坚硬的青石,盗这种石头墓,非常难。即使按照现在的盗墓技术,打开墓穴至少要1~2个月的时间。对于盗墓者来说,时间太长了,还没打开盗洞,就被逮住了。
3、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4、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 4.9 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 1450 米,东墙长 1582 米,西墙长 1438 米,总面积约 230 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 60 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5、从风水学说: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命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钉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已经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武则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 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 17 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 40 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但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这些原因功不可没。
扩展资料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陵
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
提要:武则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甚至出动40万人去挖。然而,没有人能打开乾陵。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为什么武则天乾陵独善其身?
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其实,可以想象,乾陵一开,其间珍宝定会光耀全世界,不弄个世界第九奇迹才怪哩!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对一座帝王陵墓来说,墓道口好比一把钥匙,若要发掘,相当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宫的钥匙已被我们握了40多年,这把钥匙若是让历史上那些盗墓贼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陕西省考古界老前辈石兴邦老先生,几次撰文说,发掘乾陵的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时机也成熟了。40多年来,考古界对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门寺地宫、秦公大墓的发掘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完全能够胜任对乾陵的发掘工作。
发掘乾陵是陕西省政府40多年来的一种官方行为,在花重金撰写几十万字、有众多科学家参与、异常严密的《唐乾陵发掘计划》中指出:所谓发掘,就是在采用密闭系统,阻隔空气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许两个携带有氧呼吸设备的无菌工作人员(或机器人)进入墓道,用微光摄像器材采回资料就算发掘成功。如何保护,如何展出应根据资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怎么会对文物有损害?
乾陵具有全国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备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一打就开;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几十年不间断的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可以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而要立即进行抢救的资料。
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
对于陕西来说,经济学家和文物工作者们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五百万游客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五百万游客又会给西部大开发带来多少信息、多少投资?而迟迟不能进展的主观原因是某些专家们不愿说明的私心在作怪。他们关注的并不是乾陵能不能发掘,而是对自己有什么实际利益。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仿当时西京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乾陵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依然风雨不动,历代盗墓贼都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甚至连乾陵的墓道门都没有找到,可见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保护了龙体凤躯长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纷扰。但是,也有古人指出,梁山风水是好,但是它利阴而不利阳。武则天选定这里作为埋葬自己与唐高宗的陵墓,是为了武家后代子孙兴旺。并且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乾陵与太宗的昭陵龙脉隔断,如果是普通百姓埋在这里,可以兴旺三代,但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话,恐怕三代以后,江山有危险。事实也确实如此,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就由盛转衰,此时据武则天当政也不过三代。
第二,唐朝的龙脉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于龙首而使唐室兴旺,但是,梁山是周朝的龙脉之尾,尾气必衰。
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乳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乳峰高耸。这是一个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武则天之所以篡权掌天下,与她将陵墓选在此地有关。
当然,上述推论,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不过从梁山的地形来看,双峰高挺,二水环绕,似乎是一个美女静静地平躺在此处。不管梁山是利阴还是利阳,但它确实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
地宫中有何无价之宝?
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五百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她66岁时掀翻了李唐龙案,宫门外高悬起武周的旗帜,硬是当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竖起黑色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了棺椁。
而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尤物,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诗作。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这实在是弥天之谜
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仿当时西京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五官齐全,一对ru房坚挺对称,连ru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 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乾陵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依然风雨不动,历代盗墓贼都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甚至连乾陵的墓道门都没有找到,可见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保护了龙体凤躯长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纷扰。但是,也有古人指出,梁山风水是好,但是它利阴而不利阳。武则天选定这里作为埋葬自己与唐高宗的陵墓,是为了武家后代子孙兴旺。并且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乾陵与太宗的昭陵龙脉隔断,如果是普通百姓埋在这里,可以兴旺三代,但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话,恐怕三代以后,江山有危险。事实也确实如此,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就由盛转衰,此时据武则天当政也不过三代。
第二,唐朝的龙脉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于龙首而使唐室兴旺,但是,梁山是周朝的龙脉之尾,尾气必衰。
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ru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平躺,乳峰高耸。这是一个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武则天之所以篡权掌天下,与她将陵墓选在此地有关。
当然,上述推论,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不过从梁山的地形来看,**高挺,二水环绕,似乎是一个美女静静地平躺在此处。不管梁山是利阴还是利阳,但它确实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
乾陵管理处称至少50年内不考虑发掘乾陵
2012年01月13日02:22 西部网
乾陵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黄利健摄
本报咸阳讯 昨日,一则“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的消息在各大网站疯传,本报记者昨日下午与乾陵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核实之后,证实该消息子虚乌有。
报道称“具备发掘五条件”
据悉,网上这则消息源于某周刊,随即,该报道被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该报道称:“近日,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乾陵具有全国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备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几十年不间断的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可以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而要立即进行抢救的资料。‘镇国之宝’早日面世……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对于陕西来说,经济学家和文物工作者们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
可能有人断章取义
昨日下午,乾陵管理处副主任陈彦德表示,该报道纯属子虚乌有的捏造!短期内不说,至少在50年内,乾陵的发掘绝不会提上桌案。他告诉记者,1月11日,省文物局赵荣局长还在乾陵调研,“当时赵荣局长就明确表示,乾陵管理处目前要做好的工作是保护利用和综合治理两方面,即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做好乾陵景区的综合治理和整治。”
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也表示,他们和文物部门从来没有讨论过是否要勘探乾陵。
对有关报道和网传说法,陈彦德表示,2011年,乾陵邀请清华大学针对乾陵做了大景区近、中、远20年规划设计,而这个设计规划目前也已经初步通过专家论证,所以很可能有人断章取义并因此而产生误解。
背景资料
乾陵曾遭多次盗掘均失败
乾陵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1200多年间,仅仅规模较大的盗掘行为就有17次之多,而规模最大的有3次,但这些盗掘行为最后全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