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葬礼,早期是在喇嘛教的背景下形成的。
蒙古人将死叫作“成神”、“归天”,汉人所说的“去世”、“过世”等,他们也用。有时他们会说某人“去了阴间”。最通俗的还是“死了”、“没了”、“走了”,这些恐怕全世界都一样。父亲寄给我的“原初”资料上说,那是没有读过书的人对死的称谓。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特别强调,仇家死了,那叫“滚蛋了”。
蒙古人死后,用的棺材型号大小,不根据身材和岁数制定,而根据权势大小、贫富程度。
有钱人死后,站立着埋葬的叫“立材”;坐者为“坐材”;躺者为“卧材”。阿拉善盟的蒙古人死后,用整匹布将尸体裹住埋葬,叫做“布材”;孕妇死后,只穿衣服埋葬的叫“衣材”;穷苦人死后光着身子埋掉的尸体叫做“裸葬”。
蒙古人出殓用人抬棺材到墓地的叫“担材”;儿侄、女婿将死去的老人“背对背”送到墓地的叫“背材”;还有一种“驮材”,用白布将尸体放在骆驼背上,无目的地走,尸体掉在哪里,哪里为墓地,并将骆驼陪葬。蒙古人送葬不用车拉,车拉是蒙古人最忌讳的一种方式。
蒙古族的葬礼在埋葬这个环节也有四种方式:
火葬:喇嘛、孕妇、轻生(不该死而死)者,死后烧掉;
土葬:王公贵族、富贵人家,死后装入棺材埋葬;
野葬:大部分是穷苦人,将尸体扔在野外被狼、狗等野兽吃掉;
水葬:很少用,个别人会用。
葬礼的整个过程中,入殓是比较讲究的。本地有威望的人将大操大办一番。给死者洗脸,梳头,穿衣,口含银钱,请喇嘛念经一到三天,以后到了第四十九天再念一次,到一百天念一次,甚至到第三年再念一次。入殓期间,亲戚朋友参加时带来绣花针九枚或二十一枚,穿各种丝线,还带上“次哈达”(蒙古人称“桑拜”)。而后亲朋念经、祈祷、死人升天。蒙古族请喇嘛看好“风水”,指出“出殓方向”做出“出殓形式”。蒙古人概不请“鼓匠”(吹鼓手)之类的乐队。
前来哀悼的蒙古族亲友,或来为蒙古族已故者哀悼的客人,他们也有哀悼的礼仪要遵守。
1.哭丧时:禁止大声哭叫,只能默默流泪,表示沉痛悼念。大声哭叫会惊吓死去的人,过多流泪会被认为泪多成河,死人过不了河,到不了天堂。
2.念经、求经、磕头:按辈数排队给死人磕头。但不烧纸,只烧供品。
3.哀悼:带孝期间为7天、21天、49天、100天,甚至1年、3年。后两种,用的人很少。
哀悼7天者,在第8天“解孝”;哀悼21天者,在第22天“解孝”,总之是出了带孝期之后的一天为“解孝日”。
4.带孝期间的清规戒律:不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不理发,不剃须,不带首饰,要穿黑衣服,罩黑纱,扎黑头绳。
蒙古人在送葬期间,饮食也与日常不同,这个时候是不喝奶茶的,只喝砖茶,只吃用胡油炸过的茶食(面点),吃稀饭、块肉,不吃“羊背子”,不吃整羊,不吃婚事的肉食。在吃喝之前,向天地敬食品,烧食品,忌讳喝酒,但祭典时,所烧的食品中必须有酒。
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谢恩。死人埋葬后,将死者的用物、衣物、骑乘等都交给喇嘛。另外,要送给前来帮忙的人和喇嘛一些牛、羊、带鞍子的马、驼、“现大洋”。现大洋根据当时的社会行情和货币流通行情定。还要送给帮忙者皮毛、毡和蒙古包。
蒙古族祖先倒底是什么人?
中华民族同源一体 “犬鹿说”构筑学术新框架
中国民族报(记者 阿勒得尔图)中华民族到底是多元一体还是同源一体?内蒙古师范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芒.牧林费时近30年,通过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文字符号学、民俗文化学和原始家教学等多学科的比较研究,最近提出全新观点——“犬鹿说”。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孔子写《春秋》、司马迁撰《史记》到各个朝代编纂的《二十四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历史著述,所有上限都没有超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朝,而对于更为久远的历史特别是有关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内蒙古师范大学亚细亚民族溯源研究所创始人、著名蒙古族语言学家芒·牧林潜心研究近30年,在积累40多万张(800多万字)的资料卡片以及1000多万字其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语言学为切入点,通过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文字符号学、民俗文化学和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比较研究,提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养犬者”、“养鹿者”既“犬鹿氏”或“鹿犬氏”,约在1.5万年前生活在内蒙古东部的扎赉诺尔地区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地区。
芒·牧林经过大量考证后认为距今1.5万年前的“扎赉诺尔人”是今天亚细亚地区80%以上蒙古人种(黄种人)的原始远祖,那个时期形成两个血缘家族群体。一支是以“阎家岗遗址” 、“昂昂溪大兴屯遗址”为代表的生息繁衍在丘陵、草原地带既黑龙江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他们把狗驯化成人类的最早家畜既“养犬者”;另一支是以“蘑菇山遗址”、“嘎仙洞遗址”为代表的生息繁衍在山岭和森林地区,他们把鹿驯化成家畜既“养鹿者”。经过若干千年的进化,这两个血缘家族群体废止内部近亲结婚而实行族外婚时,“养犬者”和“养鹿者”这两个族群成为相互通婚的“联姻群体”,而他们养的家畜犬、鹿从此分别成为所在氏族的名称,直致成为整个蒙古人种古代氏族、部落和民族的称谓。
蒙古人种的原始氏族集团“犬鹿氏”约在1.5万年前开始,经历三次大规模的迁徙、繁衍和融合,最后形成近百个民族遍布亚洲各地。在距今约1.35万年前的大迁徙中,其中一支沿霍次克海经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大陆北部,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据地质资料证明,当时环太平洋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出300多米,亚、美大陆是彼此相连的两个板块,这次伴随人类迁徙的家畜是犬、鹿,美国学者雷纳多尔对美洲狗头骨化石进行DNA检测,结论是狗大约在1.2万年前从亚洲到美洲的,其恰好和印第安人从亚洲到美洲的时间相吻合。芒·牧林的推断和雷纳多尔的检测,均被一个印第安人的墓志铭所证实:这块出土石碑上镌刻的动物就是犬和鹿。另外还有几支分别迁徙到现在的北极、日本、朝鲜等地。约在1万年前,“犬鹿氏”开始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第二次大迁徙。一支沿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上游南下,到达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成为肃慎人和朝鲜人的祖先;一支从海拉尔地区沿伊敏河流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东麓南下到达辽河流域,成为殷契、东胡、鲜卑人的祖先;一支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进发,沿克鲁伦河逆流而上到达鄂嫩河流域,成为乞颜和鞑靼人的祖先。约距今8000——5000年前,先期到达金思台、辽河流域及辽东半岛的“犬鹿氏”群体,分五路向西、北、东、南和中原地区进发,历经两千余年的大迁徙活动,遍布中国各地的“犬鹿氏”群体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分别形成各具文化特色的氏族和部落,在东北平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泰山、燕山、阴山、太行山、华山周边地区及东南沿海、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分别形成以神话传说为标志、以不同名称出现在史前时代历史舞台上的氏族部落集团。
“犬鹿氏”经历三次大迁徙后又出现三次大融合。
“古国”概念源于红山文化,在牛梁河的考古发掘中已出现古城、古国的雏形。约在4500年前进入传说时代后开始出现战争,炎帝与蚩尤、黄帝与蚩尤、炎帝与黄帝之间的大规模部落战争,导致黄河流域“犬鹿氏”后裔的第一次大融合。夏、商、周时期是“犬鹿氏”后裔进入“方国”阶段,在中原地区由奴隶制转入封建制,使分散各地自行发展的“犬鹿氏”后裔实现第二次大融合,“华夏民族”在这次大融合中形成。据芒·牧林考证,夏、商、周时期的主体民族及周边地区的民族名称,仍然是“犬鹿”的读音变体或假借字记录,是同源分支大融合过程中再次出现的众多名称而已。
秦始皇统一的中国是夏禹时期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即中原地区,从此进入帝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天下一统”是出现在元朝。自公元前200年起,相继建立起独立政权的匈奴、鲜卑、拓拔、柔然、高昌、突厥、吐谷浑、渤海、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政权多次交替执政,匈奴、鲜卑、乌桓、女真、契丹等民族南迁,形成“犬鹿氏”后裔的第三次大融合。
芒·牧林考证,约在公元前5000年,“犬鹿氏”的一支到达甘肃天水一带,在夏、殷时期建立方国,史称“白鹿”或“白犬”。史书记载秦始皇的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最近启动的秦早期文化探源大型考古活动的专家认为,非子所居“犬丘”及秦早期都城和陵墓所在地应该在甘肃东部的天水及陇南一带,这与芒·牧林的推断相吻合,特别是把“犬”字直接用做地名,更是一个“犬鹿氏”后裔大迁徙的有力佐证。
芒·牧林在其论文《试探汉藏—阿尔泰语系起源关系》中指出,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逐渐形成长城以北蒙古高原和东北亚“阿尔泰语系”的诸语族语言群体和长城以南“汉藏语系”的语族语言。他通过 《M·斯瓦迪士修正反词表》对汉、蒙、满、藏、突厥五种语言2000多条音近义同的谐音词的读音进行比较考查,惊奇地发现汉蒙、汉满、蒙满之间的同源比例均在80%以上,尤其是汉蒙语之间的同源比例竟高达94%。这几种语言有着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对应词大都出自秦汉以前的典籍、文献,构语规则和语法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痕迹。从而芒·牧推断这两大语言体系的共同“母语”是“犬鹿氏”三次大迁徙前蒙古人种语言体系。诸如“犬”的56种变体,“鹿”的26种变体都是因时、因地、因族而产生的同源词族。
芒·牧林潜心研究近30年,不仅追溯华夏上万年的历史,而且以民族同源语言、宗教同源、文化同源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中华民族是“同源一体”的新概念。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注。来源:中国民族报
http://cyc90.cycnet.com/cycnews/sars/subject3.jsp?n_id=99080&s_code=02
求高人指点,看看我这个风水如何怎样破解
不规则不代表一定不好!不是要一定方正的才是好的,原来蒙古人住的蒙古包就不方正的啦。但是蒙古人建立世上最大的帝国,并且蒙古人大多是身强力壮的!风水好不好要看的环节很多的。周围环境,楼层,户型格局,家具摆设这些。综合起来才能判断的!
狼牙在风水学中有没有什么说法
没有说法,
狼牙是蒙古人的饰物,因为蒙古人认为自己是苍狼白鹿的后代,而且狼是具有灵异力量的生灵。
在汉人的传统文化中,狼,本身就是邪。只是这些年狼文化在汉地兴起,一些汉人就学着蒙古人佩戴狼牙。
风水学中从来没有关于狼牙的记载。
1368年,明朝为什么能够横扫蒙古,成为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1367年,朱元璋拜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军25万开始进行北伐。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在此之前的孙权、刘裕、宋孝宗都折戟沉沙。只有朱元璋开创了了历史,建立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那么明朝的建立究竟拥有哪些因素,明军又是依靠什么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呢?
一、朱元璋集团文臣武将俱佳,元顺帝方面一直是混乱和内斗
朱元璋是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甚至超过了同为底层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是起到了辅助作用,他自己本身就是杰出的将领。这一点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非常相似,没有大将自己也能上。更何况朱元璋身边人才济济,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文臣武将十分齐全。再加上朱元璋卓越的统筹能力,将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知人善任,这不是什么类型的帝王就做得到的。在世界历史上,错用了人造成国家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点朱元璋绝对能和《沁园春》中的那四位大神并列。
相比之下,北方的元顺帝水平就差了十几条街了。元顺帝此时已经做了20多年的皇帝,登基初期的那股干劲早就被岁月消磨的干干净净。元顺帝到了后期以后,疯狂的信任太监,而且还是一个朝鲜半岛来的太监。除了宦官专权,元顺帝本人还十分的好色,仅仅是皇后和后妃的数量就是元朝之最。中央朝政是腐败的,地方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各地的军政长官相互争斗,丝毫没有估计南方正在迅速崛起的朱元璋。在元顺帝方面一共有两个拿的出手的任务,一个是脱脱,另一个是王保保。脱脱因为反对元顺帝的一些政策,最终被迫害致死。王保保虽然忠心耿耿,但是始终无法得到朝廷的绝对绝对信任。
二、长期的战斗,使明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元军
从古到今,要想让军队永远保持战斗力就只能使用战争。通过战争的洗礼让那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逐步成为悍不畏死的战士,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今仍不例外。朱元璋的军队是从农民军中锻炼出来的,起初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一般。但是长期的战争再加上名将名帅们的训练,这支军队逐步成为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从大战陈友谅到灭张士诚,再到征方国珍,朱元璋的军队已经适合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战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在强大军队的保证之下,明朝军队最后完成了北伐大业的成功。
与明军相比,此时的蒙古铁骑早就不复当年之勇。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间已经将近100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将蒙古军队变成了绵羊。当年蒙古军队横扫欧亚欧亚大陆,无数国家为之胆寒。但是蒙古军队统治中国以后,长时间的太平岁月消磨了他们的斗志。到了元朝后期,一些蒙古士兵连马都不会骑了。看到明军的第一反应不是冲锋,而是掉头就跑。真是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蒙古骑兵追击南宋军队也是这幅场景。即便游戏蒙古军队敢于迎战,由于长期疏于战阵,蒙古士兵已经不是明朝士兵的对手。
三、骑兵和火器的使用,让明朝军队如虎添翼
强大的步兵部队可以打败对手,但是无法全部歼灭对手。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会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汉武帝时期汉军的战马超过了60万匹,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军战马超过40万匹。由于元朝在全国推行养马的政策,这个本来祸国殃民的政策却间接帮助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在南方确定自己的统治以后,他根本就不缺战马。虽然此时朱元璋拥有的战马数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初战争的使用次数来看,最少也在10万匹以上。再加上骁勇善战的明军士兵和强悍到极点的常遇春,元朝军队根本挡不住他们。
常遇春是标准的骑兵将领,而邓愈则是一个使用火器的高手。在明朝初期,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早在大战陈友谅时,朱元璋的军队就开始大量使用火器,如火铳、火炮等等。而元军还是信仰自己的那一套骑兵冲击的战术,这可就是早死了。元军冲锋,明军使用火器和弓箭轮流招呼;元军撤退,明军的骑兵开始追击。元军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掉。元朝军队成批成批的被俘虏,每次都有那么几万人。正是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朝实现了北伐,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