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没好的,我倒是知道一位高人,不过他非常难伺候,一般情况下你如果跟他有缘他可以免费为你算,。但是你没缘分的话收费很高一般情况下是50万起算吧。他算的很准算一百次有99次都准的,除了那一次他算不准 他喝酒非常厉害。哈哈
史上最厉害的风水先生,都是谁
史上最厉害的算命先生,诸葛亮都没有被选上!还有谁?
在中国古代,风水大师人才辈出,遴选出中国古代10位大师:
1、鬼谷子:(约前40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2、樗里子:(?―前300年),名疾,又称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临终前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后果然灵验,后世的堪舆家皆奉他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
3、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助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4、管辂:(209年-256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人。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元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后世尊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
5、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河东郡闻喜人,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6、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唐代益州人。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最为著名事迹是其为年幼的武则天看相,一见大为震惊,言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天下之主,袁天罡真是神人也。
7、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
8、杨筠松:(834年-900年),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9、赖布衣:(1101年-1126年),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曾任国师,后受秦桧陷害,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相传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10、廖均卿:(1350年—1413年),字兆保,号玉峰,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江西省兴国人。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于1984年被确定为该县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很多小辈:
为了让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卜筮文化即预测学,本人列举了以下对预测学做出过贡献的历史名人:
伏羲、黄帝。——在中国的神话中,上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等都是具有极大神通的人物,其中一点就是都具有神奇的占卜能力。
周文王——《周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相传为文王所著。书中记载了以八卦进行卜筮预测的方法,书中的众多理论成为后世推命学研究的基础。
鬼谷子、珞琭子——鬼谷子,姓王名诩,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孙膑与庞涓均为其弟子。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书。珞琭子,古之隐士,中国秦汉魏晋以后的禄命学祖师。
邹衍——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五行学说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他在继承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行生克理论。
王充——两汉时期,方术盛极一时,最著名的论命书籍就是王充的《论衡》。
刘向——西汉时期著名学者。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国家藏书《七略》,术数命理类书籍得到政府认可,编入本书。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精通星象命理。主要著作《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
朱建平——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均被《三国志》誉为“非常之绝技”。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 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57当遭兵灾。 结果曹丕40去世,曹彪57岁时,犯了与王凌合谋罪,被赐死。
郭璞——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是游仙诗的祖师。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送童子”事件(真实)吗
时间:2006年9月26号 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郊区赵村一高姓人家 人物简要:此家男主人叫高长远,妻子叫许彩丽,上有二老,下有一子, 事件:在2006年9月20日的时候,高长远带着其妻到我师傅的店里,让我师傅给她看看八字,我师傅拿了三个铜钱给她,让她放在手里暖着,(注:我师傅用的是先天演卦算的),然后让她连掷六次,得出卦像:乾坤一气,风雷卦,葵罡、紫薇二星照命,白虎出宫,青龙升天,但有童子煞........ 从卦像上来看为“童子附身”若不及时择吉日送走,恐怕会出事,我师傅就劝她做一场法事把它送走,以免日后受伤害,那男的就说:行啊,这一次多少钱? 我师傅说:不多,加上所需物品100元。那男的说:那好,我今天身上带的钱不是太多,等明天来再送吧。 我师傅看他这样也没说什么,只是对他说:这也行,不过尽早为好,回去后不要让她看戏,参加丧事....” 那男人放下了20块的卦钱就带着他老婆走了,可是第二天却没来,过了几天之后,那男的慌慌张张的来了,一进门就说:赵师傅,快去我那看看吧,我媳妇她有病了,老是说胡话还手舞足蹈的。 我师傅就叫上我,带齐家伙,骑着摩托车就跟那男的一起去他家了。 可惜的是,我们还是晚了一步,进门的时候,那女的已经死了,死的样子很奇怪,像是在打坐一样,两腿盘着坐在床上,脖子上勒了条绸带,两手拉着绸带的两端,脸上带着微笑,眼睛闭着,她竟然是自己把自己勒死的。 但是我师傅就让那男人出去,然后让我把门关上,我师傅马上拿出黄表纸画了一道“镇煞符”在那个尸体面前烧了,封住了童子的天门,鬼路。然后用红线紧紧的绑着她右手无名指的根部,连缠了七七四十九圈,后来听师傅说是为了不让她的魂魄被童子给控制。 做完之后,出门,看见那男的母亲在院子里号啕大哭,他就蹲在大门口边吸烟边流泪,我师傅去安慰他,他就哭着说:都怪我当时没听你的,我想着没什么事,为了省钱就带她去了青龙山(我们这里的一座山,山上有几个小庙,里面的庙祝都是老头老太太,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的庙上,找那的一个老太婆给送的。咋会弄成这样了呢?”我师傅一听就跺脚了:你咋这么傻?那老太婆送的是个游魂,根本就不是童子,你把你媳妇害死了,哎....” 后记:这件事都过去一段时间了,我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一个小小的童子只是因为错过了时间没有送走,竟然要了一个人的命,可想而知,有些超自然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恐怖的,让人不得不信,后来这件事传遍整个村子甚至宝丰县政府的领导们都知道了,现在找我师傅的官员们很多,只是我师傅很不喜欢给他们看风水和占卦像,因为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凶煞和怨恨之气,因为什么会有,我想各位应该都明白,我就不多说了。从这件事上我更是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老头竟然对我藏私,奶奶的,有几招他竟然都不教我,气死我
祖坟风水凤凰宝地哪个部位是最佳
大神跟你讲。只要是凤形的风水宝地基本都在冠上的位置。你要有实图我一下子就能看到了。不过我还是相信福地福人居这个定理
文峰塔来历
对于文峰塔建造一说,民间自流传着一个神奇而又动听的神话故事。据说在文峰山中住着一条脾气极为暴躁的蛟龙,它经常出没于岷江与文峰山峦之间,每遇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便会在岷江河里肆虐地横冲直撞,不停地卷起阵阵巨浪,发起一场场洪涝,严重危害着两岸老百姓们安宁的生活。勤劳、勇敢的犍为人民并不屈服于蛟龙的威胁,人们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向这条可恶的蛟龙发起致命的反击,他们共谋大计,想出了一个消灭蛟龙的办法,那就是在文峰山顶修起文峰塔,把那条可恶的蛟龙永久地阵压在文峰山下,让这条无恶不作的蛟龙永世不得再为人们带来痛苦的洪涝。但故事毕竟是故事,400年前古人建造文峰塔的缘由现在也不得而知了。
第八批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批准公布,我市犍为文峰塔、九井禹王宫、熊克武故居、福利普贤寺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
“凌空远塔浮青影,夹岸垂柳蘸碧丝。”(《龙池春涨》)这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李元模歌吟犍为文峰塔的诗句。“斜阳移塔影,落此清冷地。池面如渥丹,塔尖如毛锥。”(《龙角池》)清同治年间举人秦拱北也曾这样歌吟文峰塔。
文峰古塔,是诗意的,也是传奇的。关于它的来历,就有多种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塔被一位仙人从遥远的仙山背而至此。又说,文峰塔是从大兴乡云峰寺狮子山或下渡乡观斗山,由一位和尚一夜之间背将而来。在文峰村,至今还流传着“和尚背白塔”的传说。但我却从它历经风雨、沧桑斑驳的一砖一石中,感受到了它的久远与真实。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载:“丙午三十四年建文峰塔于文笔山。”“文笔山”即文峰山;“丙午三十四年”,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文峰塔位于犍为县龙孔镇文峰村4组,屹立于海拔485.7米的文峰山之巅,塔身高9层30余米。远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犹似一支饱蘸文墨的如椽巨笔,书写于蓝天青山之间。塔内有螺旋形石梯拾阶盘旋而上,直通塔顶,中间塔层每层皆有窗,透过塔窗可了望远山近水。每个窗眼后面都有神龛,塑有神态各异的神像、菩萨。塔顶为八角形,每角挂一铜铃,风刮之,物击之,铃声悠扬于十里之外。塔尖有一宝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塔身造型优美,洁白无瑕,若是傍晚时分,被夕阳点染得会更加迷人。遗憾的是,早被时人拆去了塔顶和塔身4层,塔顶八方的铜铃也不知流落何方。让人欣慰的是,2004年犍为县已将所拆塔顶及四层塔身修复。虽然八方铜铃无法找回,修旧未能完全如旧,但总是将“一笔”重又“凌空”,“挥毫欲向空中书”了。如今的文峰塔,已是乐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颇有文缘,总罩着一层文气。也是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山还叫文笔山,文笔山还是个小山丘。有个叫文峰的书生,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文峰刻苦,读书破万卷,一手字也练得炉火纯青。又到一年大考时,文峰告别乡亲,担着书箱,上京赶考。临行前,对父老乡亲发誓,若不得高中,誓不为人。一场考试过后,文峰文章本可天下第一,谁知试卷被主考官大人遗失,文峰无缘能得天子面试。
十年苦读文笔山,一朝落第心已寒。文峰落榜,于心愤愤不平,慨叹老天不公。他想到赶考前面对乡亲们说过的话,万分愧疚。但文峰还是回到了故乡犍为。他再次来到自己曾经苦读诗书的文笔山,久久孤独静坐于山丘之上,把紧握的手中之笔,一动不动指向苍天。不知过了多久,文峰那凌空之笔,便这样化作了永固的白塔。文峰久久凝望高天,不吃不喝,久而久之,化作了一座山的巍峨。后来,人们便把文峰书生化身的这座山,称作文峰山,文峰那支笔化做的塔,称作文峰塔。
文峰书生的故事也许有些悲情、苍凉,却可从中读出先人刻苦求学,为求取功名的艰辛与读书人命运的多舛。从另一侧面,也可悟出犍为人好学为文,力求上进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犍为八景”之一的“龙池春涨”,犍为文庙的“畔池”,在文人墨客的诗吟中和民间传说中,都与文峰塔有着不解之缘。《犍为县志》载:当日落月出,则文笔山塔倒映其中,昔谚有玉笔点丹池之说。说的是,在龙池水满涨时,立于龙池书院大门前左侧,向东远望,文峰塔尖映于池水中,有如“玉笔点丹池”,也称“夕峰远映”。也有说“玉笔点丹池”是文峰塔倒影映入犍为文庙畔池的奇观。不管是龙池说,还是畔池说,这玉笔点丹池都不失为犍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颇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妙景奇观。
登临文峰塔,可一览众山,尽观八方。东可远观犍为与自贡、宜宾接壤的大兴狮子山,西可遥望大小凉山,南可见宜宾翠屏山吊黄楼,北能观峨眉仙山金顶。伫立文峰塔,俯瞰滔滔岷江,“日观千人拱手”(昔日纤夫拉纤),“夜看万盏明灯”(县城灯火)。从文峰塔向着岷江对岸望去,一江(岷江)、一河(马边河)、三坝(黄旗罢、机场坝、洛江坝),景色无限。
据说,修建文峰塔,最初选址在距今址不远
远眺文峰塔
处对面的芥子山。当初堪舆先生刚一架起罗盘,正要观此风水时,芥子山就颤抖起来。堪舆先生忙说,此山不宜,无法承受修建文峰塔之重。于是,文峰塔最终建在了这座略高于芥子山的文峰山上。民间传说,自从修建起文峰塔后,对着文峰塔的朱石滩岷江河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翻船事件,是文峰塔把水怪镇住了。
紧邻文峰塔约百米处,原有一寺,俗称白塔寺。《犍为县志》载,白塔寺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据1952年曾任文峰村农会主任,现年79岁的屈用光回忆说:白塔寺占地一亩多,为四合水砖石和瓦木结构,寺内塑有菩萨造像100余尊,香火旺盛,1954年被毁。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点与终点是哪?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南水北调
总体布局: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
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url]《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3,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3。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一)水源区工程
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m3,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m3。
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m,加高至176.6m,设计蓄水位由157m提高到170m,总库容达290.5亿m3,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m3,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m3,增加防洪库容33亿m3。
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
人口:22.4万人
房屋:479.4万m2
耕地:23.5万亩
工矿企业:120个(合乡镇企业),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
2.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二)输水工程
1.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km。
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km。
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m,终点49.5m,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
控制点或渠段 设计流量(m3/s) 设计水位(黄海标高)(m)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 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 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
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m到北京3.5m,底宽由56m~7m。
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km2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2.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km,设计输水能力500m3/s,采用两条内径8.5m圆形断面隧道。
(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土方开挖 6.O亿m3;
石方开挖 O.6亿m3;
土石方填筑 2.3亿m3;
混凝土 1583万m3;
衬砌水泥土 718万m3;
钢筋钢材 70万t;
永久占地 42.2万亩(含库区淹没23.5万亩)
临时占地 11万亩
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六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
按1993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工程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工程规模与调水量】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一)输水工程
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
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
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黄河以南除南四湖内上、下级湖之间设一个梯级,其余各河段上设三个梯级。黄河以南输水干线上设泵站30处;主干线上13处,分干线上17处,设计抽水能力累计共10200m3/s,装机容量101.77万kW,其中可利用现有泵站7处,设计抽水能力1100m3/s,装机容量11.05万kW。一期工程仍设13个梯级,泵站23处,装机容量45.37万kW。
黄河以北各蓄水洼淀进出口设5处抽水泵站,设计抽水能力共326m3/s,装机容量1.46万kW。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40m3/s)、运行时间长(黄河以南泵站约5000小时/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涝任务,要求泵站运转灵活、效率高。
3.穿黄河工程
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
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km,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m,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m深处,为两条洞径9.3m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开挖一条。
(二)蓄水工程
东线工程沿线黄河以南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总计调节库容达75.7亿m3,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黄河以北现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可继续使用,天津市团泊洼和河北的千顷洼需扩建,并新建河北大浪淀、浪洼,黄河以北五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m3。
(三)供电工程
黄河以南有泵站30处,新增装机容量88.77万kW,多年平均用电量38.2亿kW·h,最大年用电量57.5亿kW·h。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处,新增装机34.32万kW,年平均用电量19亿kW·h。
(四)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总体规划 一期工程
土(石)方工程 (亿m3) 7.76 3.04
其中黄河以南 (亿m3) 5.33 1.76
混凝土 (万m3) 529 143
新增泵站装机 (万kW) 92.18 34.41
新建输电线路 (km) 1326 1282
永久和临时占地 (万亩) 33.91 30.2l
房屋拆迁 (万间) 7.6 7.6
按1993年价格估算,东线工程投资约200亿元。第一期工程约94亿元。
【工程效益】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m3。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518.html?wtp=tt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平顶山宝丰县哪有好的风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