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此处原为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面积约13?3公顷。袁购买后扩充改建,共建9个宅院,姬妾9人,人各一院。正厅"养寿堂"为袁的居室。宅中置有花园,题名"养寿园",并开天平渠引漳河水入园,小溪长流,山林峻石,亭台水榭。宅四周筑高大围墙,建有炮台,由当局派两营马队护卫,俨然像一座城堡。袁世凯择居洹上,尽管他每天草笠木履,从舟垂钓,自称洹上渔翁、容庵老人,好像谢绝尘世的样子,但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他重登政治舞台的野心。洹上村筑有铁路专线,时与朝野要人来往,并设有电报房。袁虽身居乡野,其触角却伸向四面八方,每天都要用一两个小时处理电信"公务"。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使他终于得到东山再起的时机。他先迫使清廷起用他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独揽了军政大权,后又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1915年复辟帝制,自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这个称帝仅83天的窃国大盗,在全国人民一片声讨声中被迫下台。同年6月毙命。北京政府依照袁"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在安阳洹上村东北的太平庄北侧,建造了一座帝陵式的大型陵墓,葬袁于此,人称"袁林"。
袁世凯死后为何要葬在安阳?
袁世凯墓,又称袁林、袁公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紧邻洹河(又称安阳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林大门
袁于1915年改制称帝,遭到广泛反对,于次年被迫退位,并于同年6月6日病逝。北洋政府根据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工程持续近两年,耗资70余万银元,建成后的墓园位于洹水北岸,占地近140亩。
袁世凯墓
袁世凯的老家在河南项城,故袁世凯又别人称为袁项城。一般中国人的传统的叶落归根,但是为什么袁世凯非要留下遗嘱,执意将陵墓选在河南最北部的安阳呢?
原因一:因袁母安葬之事与家中亲族闹翻,感情受到严重伤害而不愿再回故乡。
袁世凯的母亲并非其父的正室夫人,而是偏房之妾,因此袁世凯是庶出,袁把其母的灵柩送回河南项城老家,打算安葬在祖坟,与其父合葬。可是,袁家的嫡子袁世敦轻轻地说了两个字:不行。袁世凯当时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是慈禧太后的红人,正是权倾朝野之时。可面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大哥,他也无计可施,最后甚至都跪下了,还是未能获得通融。袁世凯一怒之下,另寻吉地安葬了母亲,并发誓再也不回项城老家,死后亦不葬入袁家祖坟,算是与老袁家一刀两断。
原因二:安阳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于操纵局势。
安阳地处晋冀鲁豫交界处,且交通方便,离北京城也很近。现在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北京,而且当时也已经修通了铁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被清政府以“足疾”为由罢官后就一直隐居安阳,并自称洹上渔翁。他选择的安阳洹上村这个地方风景十分优美,前面是洹河,后面离太行山也不远,袁很喜欢这个地方,认为是理想的居住隐居之地。因此他很早就对安阳产生兴趣,并买下一块200亩的吉祥宝地,这便是后来的洹上村。
洹上渔翁
原因三:安阳是袁世凯政治上兴旺发达的起源之地。
彰德秋操
第一次是著名的军事演习“彰德秋操”。光绪卅二年(1906年)10月,清军在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的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袁世凯是阅兵大臣。这次会操是直隶两湖等省陆军的实战演习,精选出来参加演习的北洋官兵有4万多人,还有各国驻华官员和记者500余人参加。
这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彰德秋操参加部队总兵力33958人,战马2743匹,接济车、弹药车898辆,部队运动区域2000余里,战线长40余里。清政府调数省数万军队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进行军事演习,不仅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当时的媒体曾高度评价彰德秋操:“举数省已编之军队,萃集一处而运用之,使皆服从于中央一号令之下,尤为创从前所未有,系四方之瞻听。”事后,袁世凯称彰德秋操:“仿列邦之成规,创中国所未有”,“风声所树,耸动环球。彰德秋操大大提高了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地位,进一步被朝廷看作是栋梁之臣。
观看彰德秋操的俄国军官
第二次就不用说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无力调动北洋军,不得不启用隐居安阳的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一夜之间从洹上渔翁变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作为直鲁咽喉、平汉铁路重镇的安阳,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可说是一处风水宝地,袁世凯将其视作“龙兴”之地。
至于其陵墓为何称“袁林”而不是“袁陵”,则另有典故。?据说,袁世凯死后,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也想按照历代帝王的标准,把自己老子的墓地称为“袁陵”。但当时执政的大总统徐世昌却不同意,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了‘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而准其称为“袁林”。
袁林的整体建筑风格是土洋结合、中西合璧。这座陵墓按照明,清皇陵格局,采用中西合集手法,以中国古典建筑规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蔚为古今并组风格殊异的陵地建设.是中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所有青狮白象、石人石马,造型圆浑、简约不失精工。有碑亭一座,写着“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系徐世昌的手笔。
袁世凯墓至今保存完好。
安阳与商丘那个历史悠久
商丘:三皇之燧人氏黄陵所在.
安阳:五帝之颛顼帝喾二帝陵墓所在.
相比之下,商丘更早.详见下文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 (Anyang)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汉字之都、甲骨文之乡、《周易》的诞生地、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岳飞故里、上古颛顼帝喾二帝陵墓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鹤壁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将王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邑”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为府,领5县。明、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民初,沿清制。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商丘是火的发源地。早在1万年前,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燧人被人们誉为火祖。燧皇陵至今还矗立在商丘大地上。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曾迁都商丘,五帝之一的帝喾(kù)高辛氏都亳,夏王相都商丘,商汤都南亳,微子封宋国,刘武徙梁国,赵构都南京.数千年来,在商丘建国、立都、设郡、置州、为神州重镇,曾称亳、商丘、难阳、宋国、梁国、宋州、宋城、归德府、应天府和南京。
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e)伯,故《诗经 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始祖。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王亥便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一直沿袭至今。
商丘是孔老夫子的祖居地;是庄子、墨子、惠施、魏元忠、张方平、石延年、侯方域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是司马相如、枚乘、邹阳、韩愈、欧阳修、晏殊、苏辙等文学大家的宦游地;是大唐忠烈张巡的殉难地;是李白、杜甫、高适、苏东坡等文坛巨擘无限向往的风水宝地。孟子曾在这里容居,孔子曾在这里讲学,汉高祖曾在这里斩蛇起义,颜真卿曾在这里留下墨宝,赵匡胤曾在这里发迹,范仲淹曾在这里读书执教,苏东坡曾在这里题榜,苏三曾在这里吟唱,李香君曾在这里抚琴,、刘少奇、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这里视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大战.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袁世凯为什么死后埋在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