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
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
历官左散骑常侍。
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
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
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
宋威还驻青州。
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
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
王仙芝被俘斩。
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 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 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 光绪十年(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 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参考资料来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历史上姓曾的有那些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