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沿袭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然而,自豫、皖、鲁、冀至关外三省,除夕之夜,却有一共同习俗:拦门棍!
《林州民间的春节》载:
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沂蒙人的一年四季传统节日习俗》记:
除夕傍晚,接灶后,门口放拦门棍,以防邪魔鬼祟强入院内。
《传统节日》曰:
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领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
”烧完纸便起身回家。
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
进了大门以后,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
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据说有什么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
日照奎山一带,拦门后在院内泼水,用红纸条缠裹木炭一块,配芝麻秸一棵,门两边各竖一束,叫做“把门将军”。
刘家启先生在《家乡特有的年俗》忆:
我的故乡在鲁南大地……除夕前,乡亲们贴好春联后在院子里洒满芝麻杆,踩上去啪啪作响,在房门坎外和大门坎内各放一根推磨和碾子用的棍子。
要在初三凌晨“聚财”时先放爆竹,再把芝麻杆清扫成堆当柴烧,拦门棍也同时拿掉。
故乡撒芝麻杆与放拦门棍的习俗乡亲们认为是起源于古代的庭燎礼仪,庭燎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庭燎是在空旷的地方点燃竹堆,一说是驱邪避灾;另一说是祭祀祖先和神灵。
火势旺象征着兴旺。
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族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只不过经过长久的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式。
原因可能是北方没有竹子就烧芝麻杆,同样能产生爆裂声。
旧时村落多低矮的草房,家家都烧芝麻杆易生火灾,于是就改撒芝麻杆,脚踩上去同样能产生爆裂声。
同时,撒芝麻杆确有防盗贼的作用,民间过年时各家的门要一直敞开,有了芝麻杆一踩就响,盗贼不敢进院,人们就可以安心聚于一堂欢庆新年。
放拦门棍准确地说应当是桃木棍子,民间认为桃木能驱鬼邪,每户不可能都有桃木棍,就改用了推磨和碾子的棍子替代。
放拦门棍是为了拦住故去的又被请回的亲人的灵魂同家人共同过年,又防止其他鬼邪进入的传说。
也是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孝敬之情而逐渐演变来的。
在《老家年事》中,郑州的杜东升先生写道:
老家过年要敬很多的神……不仅要敬,而且还要照顾神和送神,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照顾神就是不能把神请到家就不管了,每天至少要烧三柱香,门前要放着拦门棍(保安用的,横在门口外,防止孤魂野鬼的打扰了神),特别要记着的一件事是正月初五千万别忘了把拦门棍拿开,因为诸神要离开神位,上上厕所,活动活动。
晚上还要记着把拦门棍栏上。
据上可知:
一是“拦门棍”质地不一。
青岛的“拦门棍必须要用柳木做成”。
林州是桃木。
鲁南一带“放拦门棍准确地说应当是桃木棍子,民间认为桃木能驱鬼邪,每户不可能都有桃木棍,就改用了推磨和碾子的棍子替代”。
在济南柳埠镇大峪村,“天一擦黑儿,要先‘请家堂’,‘接’祖先回家过年,进门后在院里撒些谷草,以‘喂’祖先乘坐的马匹,门口要横放一根拦门棍或一把笤帚,以防其他神鬼混进来,同时也把祖先带来的财宝留在家里”。
二是“拦门棍”值班时间不一。
青岛崂山是正月初二走姑家、姨家拜年,傍晚吃饺子,供祖先,焚烧天地牌位,撤去谷草及拦门棍,谓之“送年”,即可以扫地、泼水。
日照是初三拿去拦门棍。
郑州是正月初五。
济南历城有过“破五”的习俗,这天家家都包饺子,叫“捏破五”,合家饮酒吃团圆饭,畅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燃放鞭炮,俗称“送年”,这天一般不串门访亲。
旧俗初五以前不许动刀剪,“破五”前所吃饭菜都是年前备好的,吃时加热即成。
初五晚间“送家堂”,供奉水饺,焚香叩头,取回“拦门棍”,送走祖先,意味着年过完了。
《淳朴友善的风情民俗》记:安徽之拦门棍,直到元宵节后才拿去。
三是“拦门棍”作用不一。
或是防“邪魔鬼祟强入院”,或是防“孤魂野鬼的打扰了神”,或是“防‘野鬼’进家”,或是“防穷神饿鬼趁黑进来争夺‘财气’”
莫言先生在《过去的年》中记:高密过年“大门口放一根棍子,据说是拦门棍,拦住祖宗的骡马不要跑出去”。
邹城除夕“请老的”回家门后,大门口横放“拦门棍”,意在既防游鬼闯入,又防自家财气流出。
威海请祖先来家过年时放“拦门棍”,是为免野鬼游魂假冒混充溜进来,连给死人烧化点纸钱也得写上姓名,画个圆圈,以免野鬼游魂冒名顶替或哄抢财物。
安徽有的说不使金银外流,有的说不让祖宗外走。
然千古沧桑,三界之内,孤魂无数,在一年一度香火延续之家“人”、“神(鬼)”团圆之时,让那些冤死、屈死无法入轮回的野鬼游荡荒野,实悖仁恕之道。
相比而言,即墨人则仁慈得多:
即墨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黏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
此外,还要朝大门口泼饺子汤,据说门神不让无家可归的亡魂进门,只好让他在大门外喝口饺子汤。
即墨牛齐埠一带,在布置年节祭祖的同时,必在大街靠墙的地方用3块土坯搭一个小屋,俗称“孤魂棚”,棚内设一个牌位,上写“孤魂之位”,两边贴一副对联:“往日无主今有主,此处非家却是家”或“往日无主今有主,昔日无家今有家”,横批为“四方孤魂”。
此后五更发纸,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至于“拦门棍”的起源,据王智清先生考:
这故事起源于明朝朱洪武(朱元璋)起事,延至现今。
朱洪武曾派两员武将:胡大海、常玉春来山东讨伐“北国鞑子”。
各家纷纷挂牌,凡是挂“南朝”牌的,属良民;挂“北国”牌遭杀。
大军压境,逐村逐户,都挂“南朝”牌,大军一撤,又挂北国牌。
二位大臣把事情向上秉报,朱洪武拍案大喊:“反了,大胆刁民,竟敢欺骗当朝命官,把所有刁民全部杀掉,斩草除根!”胡大海、常玉春奉旨来到山东,见人就杀,正在追杀时,见一青年壮汉背一位老嬷嬷奔跑,截住问:“你跑什么?”这位壮汉打着哆嗦说:“你们可以把我杀了,把我老母留在世间,他从小把我喂养大,我却无尽孝道之心!”跪地磕响头,求饶。
二人一听,这属良民之辈,有孝道之心,便说:“快快回去,关门闭户,在门外面放一拦门棍,我下令凡见有拦门棍的人家不准斩首。
”壮汉背着老娘往家里跑,被外逃的村民发现,壮汉一看是本村兄弟,急切地说:“快快和乡亲说:赶快回村,门口放上拦门棍,就免遭杀头,保全性命。
”一传十,十传百,家家都返回家中,门口放一拦门棍,免遭杀害。
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上,元末明初,红巾起事,中原连年混战,之后又发生一场大瘟疫,人祸连着天灾,十室九空,劫后余生者,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逝者的追思,是极可能衍生出“拦门棍”这一习俗的。
至于“拦门棍”在东北的流行,原因很简单――山东、河北人“闯关东”。
金钱时代,“拦门棍”已被城里人忘却了。
即使在乡下,年味也越来越淡,传统的过年渐行渐远了。
一位朋友曾这样说,我们这一代往下,家庭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后辈们会陌生了那些五舅六姨的称呼,陌生了“拦门棍”等那些过年时家族仪式的神圣。
过年,成为我们一种更加拼命的追忆,拼命追赶过年的感觉。
但不管怎么说,过年都是一种朝圣!“拦门棍”,一种开始尘封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为什么过年门口要放上一根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