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峰塔建造一说,民间自流传着一个神奇而又动听的神话故事。
据说在文峰山中住着一条脾气极为暴躁的蛟龙,它经常出没于岷江与文峰山峦之间,每遇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便会在岷江河里肆虐地横冲直撞,不停地卷起阵阵巨浪,发起一场场洪涝,严重危害着两岸老百姓们安宁的生活。
勤劳、勇敢的犍为人民并不屈服于蛟龙的威胁,人们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向这条可恶的蛟龙发起致命的反击,他们共谋大计,想出了一个消灭蛟龙的办法,那就是在文峰山顶修起文峰塔,把那条可恶的蛟龙永久地阵压在文峰山下,让这条无恶不作的蛟龙永世不得再为人们带来痛苦的洪涝。
但故事毕竟是故事,400年前古人建造文峰塔的缘由现在也不得而知了。
第八批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批准公布,我市犍为文峰塔、九井禹王宫、熊克武故居、福利普贤寺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
“凌空远塔浮青影,夹岸垂柳蘸碧丝。
”(《龙池春涨》)这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李元模歌吟犍为文峰塔的诗句。
“斜阳移塔影,落此清冷地。
池面如渥丹,塔尖如毛锥。
”(《龙角池》)清同治年间举人秦拱北也曾这样歌吟文峰塔。
文峰古塔,是诗意的,也是传奇的。
关于它的来历,就有多种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塔被一位仙人从遥远的仙山背而至此。
又说,文峰塔是从大兴乡云峰寺狮子山或下渡乡观斗山,由一位和尚一夜之间背将而来。
在文峰村,至今还流传着“和尚背白塔”的传说。
但我却从它历经风雨、沧桑斑驳的一砖一石中,感受到了它的久远与真实。
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载:“丙午三十四年建文峰塔于文笔山。
”“文笔山”即文峰山;“丙午三十四年”,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文峰塔位于犍为县龙孔镇文峰村4组,屹立于海拔485.7米的文峰山之巅,塔身高9层30余米。
远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犹似一支饱蘸文墨的如椽巨笔,书写于蓝天青山之间。
塔内有螺旋形石梯拾阶盘旋而上,直通塔顶,中间塔层每层皆有窗,透过塔窗可了望远山近水。
每个窗眼后面都有神龛,塑有神态各异的神像、菩萨。
塔顶为八角形,每角挂一铜铃,风刮之,物击之,铃声悠扬于十里之外。
塔尖有一宝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塔身造型优美,洁白无瑕,若是傍晚时分,被夕阳点染得会更加迷人。
遗憾的是,早被时人拆去了塔顶和塔身4层,塔顶八方的铜铃也不知流落何方。
让人欣慰的是,2004年犍为县已将所拆塔顶及四层塔身修复。
虽然八方铜铃无法找回,修旧未能完全如旧,但总是将“一笔”重又“凌空”,“挥毫欲向空中书”了。
如今的文峰塔,已是乐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颇有文缘,总罩着一层文气。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山还叫文笔山,文笔山还是个小山丘。
有个叫文峰的书生,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
文峰刻苦,读书破万卷,一手字也练得炉火纯青。
又到一年大考时,文峰告别乡亲,担着书箱,上京赶考。
临行前,对父老乡亲发誓,若不得高中,誓不为人。
一场考试过后,文峰文章本可天下第一,谁知试卷被主考官大人遗失,文峰无缘能得天子面试。
十年苦读文笔山,一朝落第心已寒。
文峰落榜,于心愤愤不平,慨叹老天不公。
他想到赶考前面对乡亲们说过的话,万分愧疚。
但文峰还是回到了故乡犍为。
他再次来到自己曾经苦读诗书的文笔山,久久孤独静坐于山丘之上,把紧握的手中之笔,一动不动指向苍天。
不知过了多久,文峰那凌空之笔,便这样化作了永固的白塔。
文峰久久凝望高天,不吃不喝,久而久之,化作了一座山的巍峨。
后来,人们便把文峰书生化身的这座山,称作文峰山,文峰那支笔化做的塔,称作文峰塔。
文峰书生的故事也许有些悲情、苍凉,却可从中读出先人刻苦求学,为求取功名的艰辛与读书人命运的多舛。
从另一侧面,也可悟出犍为人好学为文,力求上进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犍为八景”之一的“龙池春涨”,犍为文庙的“畔池”,在文人墨客的诗吟中和民间传说中,都与文峰塔有着不解之缘。
《犍为县志》载:当日落月出,则文笔山塔倒映其中,昔谚有玉笔点丹池之说。
说的是,在龙池水满涨时,立于龙池书院大门前左侧,向东远望,文峰塔尖映于池水中,有如“玉笔点丹池”,也称“夕峰远映”。
也有说“玉笔点丹池”是文峰塔倒影映入犍为文庙畔池的奇观。
不管是龙池说,还是畔池说,这玉笔点丹池都不失为犍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颇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妙景奇观。
登临文峰塔,可一览众山,尽观八方。
东可远观犍为与自贡、宜宾接壤的大兴狮子山,西可遥望大小凉山,南可见宜宾翠屏山吊黄楼,北能观峨眉仙山金顶。
伫立文峰塔,俯瞰滔滔岷江,“日观千人拱手”(昔日纤夫拉纤),“夜看万盏明灯”(县城灯火)。
从文峰塔向着岷江对岸望去,一江(岷江)、一河(马边河)、三坝(黄旗罢、机场坝、洛江坝),景色无限。
据说,修建文峰塔,最初选址在距今址不远处对面的芥子山。
当初堪舆先生刚一架起罗盘,正要观此风水时,芥子山就颤抖起来。
堪舆先生忙说,此山不宜,无法承受修建文峰塔之重。
于是,文峰塔最终建在了这座略高于芥子山的文峰山上。
民间传说,自从修建起文峰塔后,对着文峰塔的朱石滩岷江河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翻船事件,是文峰塔把水怪镇住了。
紧邻文峰塔约百米处,原有一寺,俗称白塔寺。
《犍为县志》载,白塔寺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
据1952年曾任文峰村农会主任,现年79岁的屈用光回忆说:白塔寺占地一亩多,为四合水砖石和瓦木结构,寺内塑有菩萨造像100余尊,香火旺盛,1954年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