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1、《金马碧鸡》的传说 昆明东面有一山曰金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为云南的象征。
早在明代,“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就已视为昆明胜景。
流传于昆明的《金马碧鸡》的传说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说古时昆明为荒凉贫瘠之地,山上无树木花草。
一日太阳东升,在“隆隆”巨响声中,大阳里飞出一匹骏马;当天月亮出来,在“哗啦啦”的响声中飞出一只碧玉雕成的雄鸡。
于是,昆明处处金花开,满山结金果,坝子成碧海,鸟飞鱼虾跃。
其二则说: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丽的公主联姻,金马碧鸡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给滇王的礼物。
后来,因滇王有两位王子,相互都谦让王位。
老滇王纳宰相之谋,让两位王子都去寻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马碧鸡。
结果两位王子去找金马碧鸡之后,一直不见返回,于是便成为昆明民间流传的纪念金马碧鸡的许多民 俗事项的缘由。
《金马碧鸡》的传说源远流长,远在公元前的西汉就在民间有流传。
史料记载,汉武帝听信方士的说法,认为云岭之南有神鸡,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
汉宣帝封王褒为谏议大夫前往云南求取。
王褒因故没有到达,还写《移金马碧鸡颂》以祭之。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里讲到滇池有龙马,龙马交配而出骏马,可“日得五百里”。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
唐宋之后,这一美妙的传说又被佛家所利用,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骥”。
唐代之后,昆明东西山岳已有金马、碧鸡的词寺,人们把它当作神灵以供奉。
历代的文人名士吟咏金马碧鸡的诗文颇多。
2、圆通寺的传说: 据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天夜里,昆明市区下了一夜暴雨。
翌日清晨,一个和尚走出僧房,只见庭院中落叶遍地,转入大殿燃灯上香,却见木柱上的两条泥龙浑身水淋淋,好像才出水面归来。
这和尚惊愕万分,转身跑去报告住持,住持半信半疑,于是,带领一群和尚奔进大殿,果见这两条龙遍身是水,鳞甲上粘挂着青苔(海藻之类)。
龙的胸部一起一伏地喘着气息。
众和尚见状,惊得目瞪口呆,不敢出气。
其中有个小沙弥,好奇地左瞻右顾,他走出殿堂,见地上有一条粗大的水迹,这水迹是沿着柱上盘绕的泥龙而伸到殿外,这小沙弥向众和尚指指点点,他们似有领会,一齐蹑手蹑脚,沿循水迹去寻找根源。
一行来到今翠湖的九龙池畔(今圆通街坡底西北面),岸上围着一大群人正议论纷纷。
原来昨夜天降大暴雨时,许多人听到神龙咆啸,格斗之声音一夜不绝。
又有人在岸边拾到有碗口大的几片龙鳞壳,和尚们才恍然领会,方知是本寺的两条泥龙奔入海中(翠湖原名菜海子),驱逐强占九龙池的一条蛟龙。
在这以前,昆明常遭蛟龙泛水,淹没半个城区街道,老百姓叫苦不迭。
经此一战,蛟龙绝迹了,人民安居乐业了。
圆通寺的大殿后,筑有咒蛟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正是蛟龙潜藏的大石洞,蛟龙占着居高临下的地势,时常兴妖作怪,危害人民。
距昆明城南约40多公里处有座盘龙寺,寺僧名阿咱李。
他懂得峋嶙经文(古夏文),经文上详细记载着大禹治水的经过。
其中有就(就有)降伏蛟龙的神咒。
昆明城的耆老们,为了收伏蛟龙,才在此筑咒蛟台,恭请阿咱李在台上日日夜夜念峋嶙经,数日后法咒的效力显现了,蛟龙出洞伏于地,作求饶状,阿咱李挥之令去。
此后蛟龙泛水之灾患就没有了。
3.阿诗玛的传说 相传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
这事被阿黑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赶回去救阿诗玛。
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
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以热布巴拉家。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得救了,兄妹俩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
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要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俩人都迷了路。
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
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一经走散,便谁也再找不到谁。
直对洪水渐渐退去,阿诗玛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
但俩人都已迷失了方向,又加浑身冻得直哆嗦,他们犯愁了。
这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为。
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我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
”讲完就落在阿诗玛的包头上,阿诗玛用手把它赶起后,就同阿黑哥尾站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
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白猪找不到。
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
他把泥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
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
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也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上。
天长日久,被雨水不断冲刷,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了。
阿诗玛石像旁的那塘水,也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积下的。
4.过桥米线的传说: 传说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
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
夫妇之间,感情很深。
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
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饷生。
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
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
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
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恕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
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
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亚,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
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
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
5.西寺塔的传说: 在昆明市中心,最有名的古迹,除了每六十年能出现“金碧交辉”奇景的“金马”、“碧鸡”二坊之外 就当数相隔数百米,遥相呼应的东、西寺二塔 ,此二塔镇龙的传说在昆明已是家喻户晓,以至于昆明市民文化中有了“铁树开花马长角”的最大禁忌~ i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就是在这两座塔的中间地带,还有一口井!!!听过这样一种说法: 东西寺塔下的黑龙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双塔都镇压不住 }为了安抚黑龙,只能在双塔中间开了一口井,必要时打开盖子给黑龙透气并进行祭祀 6.黑龙潭的传说: 很久以前,昆明经常闹旱灾,有一次连着几个月都没有下雨。
一个叫做小黑哥的小伙子,一气之下就做了一首打油诗骂龙王: 挨刀死龙王,遍地闹灾荒,老子遇到你,把你鳞拔光! 小黑哥向乡亲们告了别就去找水。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小黑哥骂龙王的事,被五老山上的麻脸老龙王听见了,他非常生气。
可昆明的风雨正好是他管, 老龙王决定要惩治小黑哥。
于是变成一个白发苍苍满脸麻子的老头,坐在山口上等着小黑哥。
小黑哥见到麻脸老头向他询问水源,并请他带路。
老头领小黑哥走进一个黑森森的山箐里,到了箐底后看见一潭泉水,小黑哥刚要喝水,只听见“哗啦啦”一阵响,小黑哥被一条又粗又长的铁链栓了起来。
麻脸老头说道“我是龙王,你敢骂我,我要把你扔进这深潭淹死!” 小黑哥一听,火冒三丈咬着牙说道“我就是要骂你这个老不死的龙王!” 麻脸龙王说道“你我前世无怨,今世无仇,你为什么要骂我?” 小黑哥说“你天干半年不下雨,坑死一方老百姓,不骂你骂谁?” 龙王道“天干要下雨,雨多要收雨,这些事,累死人。
我一老头,实在是管不了。
” 小黑哥很生气的道“你不管,我来管。
” “你管可以,但要答应我两件事。
” “什么事?” “行雨收雨都是龙做的事,你要行雨,先要变成龙,这是头一件。
第二件,成龙后你要被锁在这个龙潭中,隔六个月才准下雨一次。
” 小黑哥道“我都答应你,只不过等不了六个月了,我今天就要行雨。
” “但今天不是行雨的日子,你要去也行,不照天条行雨一次,你身上的链子就要加一千斤,你干不干?” “干!” 麻脸龙王点点头,用手一指,把小黑哥身上的链子解开,叫他喝了三大口龙潭水。
小黑哥一下子变成了一条大黑龙,冲到空中行起了雨。
一直下了三天三夜,乡亲们得救了,庄稼也活过来了。
小黑哥行完雨,就被锁到龙潭底下。
每逢遇到旱灾,小黑哥就不顾天条规定,擅自行雨,铁链就加一千斤,而每回为挣断铁链,他都在龙潭里挣扎,因为是条黑龙,冒出的汗也就才黑色,把龙潭都染黑了。
这个龙潭就被人们叫做黑龙潭,为了纪念小黑哥,还修了黑龙宫和龙泉观 7.睡美人的传说: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
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
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
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
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 备注:其实这故事是根据郭沫若游昆明时的一句戏言编的,属于真正无中生有的传说,流传时间不超过三十年) 8.滇池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昆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
成千上忘顷土地都是靠天吃饭,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再也没有一滴雨,田野变得干裂荒芜。
一个年轻的猎手,为了给昆明寻找水源,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走了不知多少年。
终于来到了东海,他在海边看到一只鹰从海边叼起一条小红鱼,他一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没想到这条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
龙王看青年猎手英武善良,就想把女儿嫁给青年猎手,青年列执意不肯,龙王便将猎手变成了一条小黄龙。
小黄龙忘不了对妻子和家乡的思念。
一天,他趁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东海水后,飞回了昆明。
然而妻子由于思念过度而死,化做睡美人山(今滇池边的西山)。
小黄龙悲痛欲绝。
吐完肚中的海水,撞山而亡。
他吐出的东海水汇成了滇池。
从此,有了滇池水的昆明变得富饶而美丽。
9.盘龙江源头传说 盘龙江的源头有一个环境清幽的小村子——南营村。
在这里,人们和自然和谐地共处着。
特别是在南营完全小学中有一滩半围绕在绿树中的清澈泉水,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分外的宁静。
然而它并不是从来都如此宁静而和谐的。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这滩泉水。
在这里的绿树丛中有着一个漆黑而巨大的山洞,山洞口冷风习习,洞里住着一只贪婪而凶恶的大蟒,于是,当地人便把这个山洞称为“蟒蛇洞”。
只要有人从这里走过,大蟒都会在洞口张开那张恐怖的血盆大口,轻轻一吸,路过的人就浑然不知的从地面腾空而起,霎时间,只看见布满毒牙的血盆大口,然而外面的世界却越来越远……路人就这样被吞入了巨蟒的腹中。
许多村民都因此痛失自己的亲人。
小村笼罩在死亡的恐惧中…… 在南营村有一位走村窜寨,靠卖南北杂货营生的老人。
老人唯一的亲人就是和他相依为命的小毛驴。
为了为民除害,智慧而勇敢的老人想出了一个制服巨蟒的办法。
老人找来小毛驴,和一大堆威力十足的炸药,这些炸药足以将一座山包夷为平地,老人把炸药重重包捆在毛驴身上,赶着毛驴来到了巨蟒洞口附近。
老人取出火石点燃引线,登时,火苗顺着引线“噌”的就往上窜,老人抡起鞭子,狠狠地给毛驴屁股上抡了一鞭,毛驴“刷”的跑到山洞口,此时巨蟒以为又有美食送上门来,于是懒懒的张开它的嘴,只这么一吸,霎时间,天崩地裂,浓烟弥漫,血花四溅……巨蟒吞入了绑着炸弹的小毛驴,肚皮被炸开了花。
老人的小毛驴牺牲了,万恶的巨蟒终于得到了报应。
当巨蟒的脓血流尽时,人们却惊奇的发现这里居然涌出了一弘清泉,从此就有了现今南营小学中的这滩泉水。
当地人把泉水叫做“蛇洞泉”,而泉水流淌而成的小溪则取名为“金蛇溪”。
从此,人们傍水而居,终于过上了宁静幸福的生活。
然而人们却没有忘了那智慧的老人,勇敢的小毛驴。
人们把他们的故事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这里的人们分外地爱惜这滩泉水,污水从来不排在泉水中,因为人们要把这宁静而幸福的生活也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 10.昆明城的传说 面对老昆明地图,人们会发现,昆明的整个城池,完完全全是一个灵龟的形像,实在是让人感到称奇,高原古城昆明,平添几许神秘色彩。
昆明古城为何筑成灵龟的形状?一个悠远的历史故事解开了这个稀奇的亘古之谜: 明朝洪武年间,镇守云南的大将沐英决定好好修建一下云南府城。
如何建造?他自己却没有一个良策,就在他为此事而感到焦虑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一条大蟒,身长万丈,见头不见尾,正张开大口,哗哗哗哗地对昆明城猛吸,城中的金银财宝完全被吞进了它的肚子里,沐英大怒,高声喝问:“何处妖蟒,胆敢吸我城中财宝,使我百姓受穷?”大蟒回答:“我住城北山间,尾在四川,头在云南,我吃云南,屙四川,关你何事?”沐英听后,拨箭斩蟒,那蟒就地一滚,变成了一个黑脸大汉,与沐英大战起来,正杀得难分难解之际,只见翠湖九龙池中的九个龙子,骑着一只神龟,前来助阵,神龟最后把巨蟒给镇住了。
沐英醒来,感到很是奇怪,但又无法释梦,于是他请来了当时著名的风水先生汪湛海,求他给自己破梦。
汪湛海沉思片刻,捏指掐算了一番,然后振振有辞道:“这是城北长虫山在作崇,你看它头对着云南城府,大有吞噬古城之感。
”沐英一听,大为震惊,急忙讨教破解之法。
汪湛海说:“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导,变害为利。
”接着他谈了自己的看法:长虫山从东北方向蜿蜒而来,确有不吉之像,但在我的眼里,它却在古城上方汇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龙气。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紫微龙”地脉。
蟒蛇为长寿之物,但也为阴柔之体,它性格怪谲,若是耍起脾气来,必然伤害黎民百姓。
这样就得有一灵物克之,化之,辅之,变之,这个角色得由同样是长寿之物的,但却有阳刚之体的灵龟来承担。
在汪湛海的指导之下,沐英把老昆明城建成了一个灵龟的形状。
大南门是龟头,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分别是龟的四只脚。
这样,在北走蜿蜒的长虫山之麓,老昆明城与其气脉相连,形成龟蛇相交之态,使得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设、山长水远和万物合一的气势。
看着建筑好的昆明城,汪湛海站在五华山上笑了。
他不无得意地说:“昆明城池龙气益发,风生水起,定能造福于云南人,相信五百年之后,云南胜江南。
” 11.金殿传说 1. 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崇信道教,一日梦见仙人吕洞宾约翌日在鸣凤山麓相会。
第二天,陈用宾很早便在山麓等候。
只见一个放羊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在山边用一口沙锅偎芋,另一口锅作锅盖,待他走近一看,老头忽然不见了,带绳的羊也没有了。
陈用宾恍然大悟:两“口”锅垒在一起就是“吕”字,带绳的羊意味着是“纯阳”,是吕洞宾的道号,这个老头就是吕洞宾。
吕真人指示他鸣风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吕洞宾处,跨羊清河上,陈用宾修了“迎仙桥”,并在山上建了金殿。
2. 陈用宾年青时很穷,到处流浪,他信奉道教,对那些云游四方,来去无踪,变化莫测,长生不老的仙人羡慕不已。
他听说鸣凤山上有座道观,是块风水宝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住在那儿,于是他每天除了到道观求神拜仙之外,都呆在山洞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修道,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见到吕洞宾。
几年过去,连吕洞宾的影子都还没见到,他变得有点不耐烦,动不动就想发脾气。
道观的道长见他这番情形就提醒他说:“火气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认不出来。
”他听了道长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回到山洞,在洞门口两边写下了几个大字:“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
”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在洞门口遇到一位老头。
只见那老头大约八九十岁的模样,可长得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这么大年纪还一个人来到这深山老林,看他那具有仙风道骨的模样,莫非他是仙人?陈用宾盛情邀请老头到他的山洞里休息休息。
到了洞里,陈用宾拿出他存放了多年一直舍不得喝的老陈酒,用精心收藏的传家宝玉龙酒杯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递到老人手中。
只听“当”的一声,老头不小心失手将杯子掉在地上,玉龙酒杯摔碎了。
陈用宾一下子气坏了,愤怒地冲着老头叫到:“这是我的传家宝,你要赔我!”老头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连赔不是,并说到:“我会赔你的,我要加倍赔偿你,请跟我来。
” 陈用宾以为老人要去买个玉龙酒杯还他,便跟着来到洞口,突然老人化为一道清烟消失了。
陈用宾这才意识到这位老头是仙人。
待他回头一看,只见洞门口上的对联变成了:“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
见了吕洞宾,心头火又生。
” 陈用宾看后真悔恨交加。
他回到洞里把所有的酒喝得一干二净。
他喝得酪叮大醉,倒头就昏睡着了。
朦胧之中,他梦见自己升官发财当上了云南的巡抚。
酒醒之后,他受到梦境的激励,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用功读书。
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他状元及第后做了云南的巡抚。
为了纪念在鸣凤山上和吕洞宾的奇遇,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
基本上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因为以前曾看过一本书,上面把昆明的传说和老典故收集得很全,什么八大门什么的,但记不太全了,你对付着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