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翠微诸峰的传说
翠微峰的传说,大多与张丽英有关。
张是汉初樵夫之女,住石鼓峰下。
一日偶于山中摘桃两颗,以一奉母,母弃桃于地;自食其一,核弃于地,桃与核并化为石,即今仙桃峰。
张自此顿忘饥渴,面发奇光,体态飘然出尘,驻金精洞修炼。
长沙王吴芮征闽过宁都,闻张仙姿,遂入山求聘。
张说,这翠微峰岩石中能通神仙洞天,你能凿开一条路,我就听你的。
于是长沙王发兵凿山,洞穿如瓮,果然见张披发仰卧洞天石鼓峰下,众人以为她已死,不料紫云涌起,张白日飞升,于空中对长沙王说:“我是天上金星的化身,下凡管理翠微群山,凡夫俗子怎么能痴心妄想呢?”据志书载张丽英时年十五岁。
到宋代,徽宗诏封为“灵泉普应真人”。
张有《石鼓歌十八章》,今传五章,其一日:“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来观,生民实苦。
” 翠微十二峰,古来为道家修身之地,其金精洞,被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
自古流传有许多故事。
金精洞内的望仙峰,又称虎化石,传说是汉代仙女张丽英外出的坐骑。
行则为脚力,归则为洞府守卫。
张升天后,虎化为石。
金精洞天井口上左右两峰,形似手掌,有人名之合掌峰。
掌似合未合,像是正要“合十”的姿态。
传说当年张丽英在洞内修炼时,如果祥云霭霭诸仙晋谒时,则两掌大开迎入洞室。
若是乌云压顶妖魔来扰,则两掌紧闭拒之洞外。
金精洞天井口上顶端,有许多水流的痕迹,象绺绺青丝,故名披发峰。
传说张丽英避长沙王吴芮时,她从山顶跃人洞内,身躯悬空,散发披于此处。
当吴芮追来,她即飞至莲花山顶——白茅峰,在浴仙湖升天。
披发峰即她留下的发痕。
翠微十二峰最高的是凌霄峰,像一匹骏马奔腾,俗称马脑寨。
峰北段古时多竹,称黄竹峰。
又因形状像石鼓,亦名石鼓峰。
相传张丽英下治此山之前,这是一匹凶恶的山马,乃众生的天敌。
张首先炼石为桩,系住了这条恶兽,并施法术降服了它。
马脑寨前有一笔直的石峰,即名系马桩,俗称“吊马石”。
翠微峰是十二峰的主峰,立于金精洞东面,像一道天然屏障。
峰东南面色如丹霞,俗称赤面寨。
传说,翠微峰是一艘仙人的船,船尾的桅杆石还直立在那里。
并说诸仙相邀张丽英赴蟠桃盛会,就是同乘这条船去的。
像船的说法,有它一定的依据。
若在云雾弥漫的时候,站在太阳山顶远眺,确会感到翠微峰像一艘在云海中疾驶的航船。
翠微峰南麓,有两颗并立的椭圆形的沉岩落石,传说是张丽英吃的仙桃核,丢在此处,蓦地而起成峰。
故称双桃峰,又称仙枞峰。
八仙洞,在翠微峰与王竹峰之间山谷中的中段,一堆乱石,中有一洞,传说是上八洞神仙曾到此品茗下棋。
翠微峰北端山腰,有几块石头,像是臼米的碓架,碓杆竖起,形象俨然。
相传斗转星移之时,行人过此,忽闻踏米声响,又见金光闪烁,行人大声呼喊,霎时光息声止,即现此形,于是称它为仙人踏米。
翠微峰与王竹峰之间的北边山谷口有两座山,较高大的叫雄狮峰,俗称狮形。
雄狮峰对面一座矮的山,今称母狮峰,俗称“狒子石”。
传说古时两狮正在欢歌乐舞之际,忽然有一恶兽直冲过来。
母狮望而生畏,低首俯伏,而雄狮则施展雄威,将恶兽吞噬,谁知恶兽体大骨硬,塞住了咽喉,从此雄狮便张口怒目,巍然屹立守护在母狮身边。
雄狮峰的西边是三谳峰,俗称三端寨。
故址山门,依然在目。
石蹬如一串鱼鳞高悬。
峰的下端,有许多洞窟,井然有序,形似中药铺里的药箱,因名仙人卖药。
雄狮峰东边的桃尾坑,俗称猫尾坑,坑口·石,名叫板盖(棺盖)石。
相传此石常在深夜吓唬人,每当单人行过,它突然滑下,拦住去路。
有一次碰上一位木匠,用五尺(旧时木匠用的量尺,长五尺)一量,说是长了五寸,用锯裁去一截,从此再不恶作剧了。
太阳山东边山谷有一堆杂乱无章的花岗岩石块,奇形怪状,宛如斧劈刀削,这就是传说的仙人试剑石。
以状付名,有的叫仙人下棋的棋盘石,有的叫仙人品茗的八仙桌。
有的像鞋印,名为仙人踏雪。
距试剑石不远有一石峰,高约三百米,从顶端到地面,有一裂痕。
传说石岩下曾住有妖和尚,作恶多端,遭雷击毙,石峰被雷劈裂,故称之为“雷打石”。
从雷打石往北走,一路上会探出许多比金精洞更加壮观的洞天世界。
先到集贤岩,俗称石泉岩,亦名滴泉岩,是因山泉从洞顶飞溅而下得名。
传说古时此处常有神仙聚居,故曾名集仙岩。
后改名“集贤岩”。
此岩洞比金精大,视野比金精广。
虽是幽静处,却能远瞰大千世界。
二、水口塔的传说
水口塔,又名镇妖塔,坐落在宁都县城南郊梅江河畔山包上。
这座宝塔是宁都客家人的风水塔。
明朝万历年间,农夫叶伯,在梅江河里洗锄头,上游漂来一只烂木盆,他拾起带回家当鸡食盆用。
每天晚上倒在盆子里的剩饭残粥,第二天却是满盆。
叶伯奇怪,又试着放了一勺食盐,隔了一夜,又是一盆盐,再放上一枚铜钱,第二天也是一盆满满。
原来是只“聚宝盆”。
从此,叶伯生活越来越丰盈。
一年初夏,梅江河水暴涨,这时有一白发高髻道人路过此地,指点叶伯道:“此洪水乃梅江孽龙所兴,宁都城南郊梅江湾里有个深潭,即是孽龙巢穴,若能在潭上建一座宝塔,便能镇妖除患。”
叶伯得了指点,立即筹资备料建塔。
可是,一船船大石倒入深潭,即无影无踪。
怎么办呢?叶伯想起了家中那只“聚宝盆”,于是带着盆子来到工地,往盆里放了些泥土石块,猛地往深潭一掷,只听得一声巨响,一道金光耀目,霎时,深潭填满了,一座小山拔地而起,叶伯就在小山上建塔。
又有人传说,叶伯失去了聚宝盆,耗尽了全部资财,才兴建了塔的底下三层,上面六层是由曾、彭两姓捐资建成的,至今仍流传着“曾彭压叶”一说。
三、美人献花的传说
在城西蔚村背岭,曾建有状元獬祖辈的冢坟,地肖美人献花形。
相传某富户请一地理先生择坟地,连续三年,均未选中。
这天,稳先生在河东岭脑上持罗盘遥测,发现城西蔚背岭有块美女形风水宝地,蕴蓄大贵之兆。
富户闻言甚喜,欲即刻点龙破土定穴。
谁知远眺形若真,走近虚无迹。
任凭先生施展技法,经半载,仍徙劳。
晚上,先生宿山上,梦见一如花似玉女子,执扇咏歌而行:“他家福禄已全无,苦苦何须逼嫁奴。
直待三年五载后,妾身情愿嫁樵夫。
”次日先生为富户另择坟地。
数年后,椎夫郑十四郎,斫柴歇肩蔚背岭,伏身饮泉解渴,忽然土崩塌被压身亡。
时家贫子弱,无能入殓,遂葬于此。
地理先生得知,将夜之情披露,断言:郑姓后裔必出能人。
数十年后果然应验。
十四郎曾孙郑獬于北宋皇祜五年,高中状元。
四、冠石的传说
冠石,在宁都县城正西面八华里,状如皇冠,故名。
俗称“沙帽石”。
相传王莽篡位,刘秀落难。
王莽在中原把刘秀追赶得团团转,追到这里时,刘秀回头一看,只见王莽的人马已尾追在后,不禁大惊失色,于是将皇冠摘下,放在石头上,披头散发,另寻小路折回中原去了。
王莽看到皇冠,急欲戴在头上。
可是,使尽了平生气力,也拿不起来,原来皇冠见石生根,竟变成了一块岩石。
王莽无奈,只得走了。
这块岩石后来逐渐变大为现在的冠石。
五、七把调羹的传说
翠微峰西北面的石壁上,嵌着七把三米长、一米宽的调羹,其中六把至今仍是黄金色,另一把仅剩大致轮廓。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翠微峰下住着母子俩,母亲年老、多病、眼瞎,全靠儿子硬牯打柴度日。
一天,母亲想喝肉汤,硬牯上山挖了个陷阱,第二天,捕获了一只小山羊。
小山羊见到硬牯,忽然开口说话:“我妈妈有病,要我给她采点青草吃,结果被你捉住。
你杀了我以后,求你每天割一把青草放在那岩石旁,给我妈妈吃。
”硬牯一听,不觉泪流满面,他割了一捆青草放在路口,又轻轻地把小羊抱起来放了。
第二天,小山羊忽然出现了,对硬牯说:‘‘这石岩肚子里有七把金调羹,分别有七种作用,只要在钵子里舀一下,就会来米、面、油、盐、菜、肉、药汤。
”说完,硬牯手中就有了七把金调羹。
从此,不但硬牯母子俩有吃有喝,就是乡亲乡邻缺吃少喝,缺衣少药,也都靠硬牯接济。
宁都县城住着一个姓刁的恶霸地主,听到传说,就带着十几个狗腿子,来到硬牯家里,摆出七块金子来换金调羹。
硬牯死活不肯,狗腿子们一拥而上,把硬牯抓了起来。
硬牯拼命挣脱身子,跑呀,跑呀,石岩挡住了去路。
眼看狗腿子们追近了,硬牯一咬牙,把金调羹往石壁上一丢,“轰——”的一声,七把金调羹嵌在石壁上了。
刁恶霸还不死心,搬来云梯,爬上石壁掰调羹。
他爬呀爬,爬到梯子顶端,终于掰到一把金调羹。
刁恶霸大笑起来,这时,金调羹突然变成一只癞蛤蟆,刁恶霸惊得一脚踏空,倒栽下来。
从此,翠微峰的石壁上就嵌着这些金调羹,第七把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子了。
六、双鱼驮洲的传说
水口塔下的梅江河中,有一小洲,无论河水怎么涨都不会淹没,因为它会随水浮起。
传说以前,有对年轻夫妻在小洲上安家。
一天,有一伙蜜蜂飞进他们家,丈夫小心翼翼地收进蜂箱,放在窗台上。
此后,蜜蜂辛勤采花,源源不断酿出蜜糖。
他把蜜糖拿到城里卖,换回油盐、布匹,生活日益富裕起来。
一日,青年从城里回家,竹筏撑到江心,只见一只鹭鸶嘴里衔着一条绿鲤鱼,脚爪上还夹着一条红鲤鱼,那两条鲤鱼挣扎嘶叫。
他忙举起竹篙就打,鹭鸶腾空飞去。
青年划着竹筏紧紧追赶。
正在这时,成千上万的蜜蜂把鹭鸶团圆围住,鹭鸶被刺,“卜啦”一声,掉人江中,两条鲤鱼得救了。
几年后,这群蜜蜂分成了几十窝,小俩口的日子越过越好。
谁料,这年梅江河水上涨,洪水竞漫过小洲,庄稼被淹,良田冲毁。
眼看一窝窝蜜蜂危在旦夕,小俩口爬在竹楼上哭了起来。
在这危急之际,江面上游来了两条鲤鱼,身子一摇,忽然变成小山般大小,摆动鱼鳍,慢慢沉入江中。
一会儿,小洲浮了起来。
原来,是那两条被救的鲤鱼钻到洲底,用它们的背脊驮起了小洲。
从此,两条鲤鱼化成两块能沉浮的巨石,附嵌于小洲两头。
人们便称之为双鱼驮洲。
现在看去,两头仍象鱼形。
七、狮子岩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