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公园是广州最早的公园之一,也是广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
广州解放后这一构想得到了实现。
如今,越秀公园自然风景优美,富有亚热带地区的景物特点,而且还保存了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
新建的园道还连接着各个景点。
越秀公园的主体,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广州的风景名胜地。
两千多年前,在岭南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南越王赵佗,就曾在此山大宴群臣,并盛情款待汉高祖刘邦派来的使者陆贾。
越秀山上有越王台旧址,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佗都要到这里登高游乐,随行官员在台上跳起越族歌舞,故又名歌舞冈。
南汉时期,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称为“呼銮道”,道旁遍植金菊、芙蓉,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
到了宋、元、明时期,越秀山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较为著名的景区,如粤台秋月、粤秀松涛、象山樵歌、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等,历代“羊城八景”无一例外地把越秀山作为重要的景区列入。
1925年,广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将越秀山筹建为孙总理纪念园。
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同年12月,越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
1950年开始,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越秀山名胜古迹实施开发和维修,同时全面整顿绿化。
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还为新建的门楼牌坊题词“越秀公园”。
1957年11月7日,新的越秀公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并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
2006年1月,该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越秀公园是山的公园,越秀山属白云山余脉,东西部延约3公里,海拔70余k米。
历史上又名粤秀山、越王山。
明代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民间又常称之为观音山。
越秀山是广州的风水宝地,从地理形态看,广州负山带海,北倚五岭余脉九连山,南临伶仃洋;左有罗浮山,右有青云山作为“朱雀”、“玄武”拱卫并延伸至广州的白云山和越秀山。
从地图上看,白云山和越秀山像巨大的苍龙,在珠江畔,形成“飞龙吸水”之势。
越秀公园是广州市城市中心区范围内面积最大的绿地,是以混交林和湖泊为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园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园中植物种类多样。
现存植被是人工植物和天然次生植被的混合体。
乔灌木和地被共127科460种。
其中乡土植物275种,非乡土植物185种。
乔木146种近22万株,以阴香、榕树、土蜜树、朴树、构树、龙眼、白兰、台湾相思、洋紫荆、蒲桃、人心果为主;灌木121种,有桂花、朱蕉、海桐、假连翘、红背桂等;地被植物143种,有海芋、白蝴蝶、蒲草、肾蕨、蟛蜞菊、大叶仙茅、鸢尾、龟背竹等。
棕榈植物19种,竹类植物8种,藤本植物10种,水生植物3种,时花10种。
这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公园内丰富的植物种类,茂密的竹林、树林和大片草地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
园内共有有鸟类43种,还引来了南美洲的候鸟。
另外公园还栖息着犬蝠、东亚伏翼、扁颅蝠和小黄蝠。
蛙类6种,鱼类10种,公园有昆虫6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