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出自太极,那什么是太极?没有答案。
我认为任何对“太极”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要么太抽象要么太具体。
我的理解是:把“太”字看成“大”和“点”构成,抽象里面的意思就是“相对”。
这是太极的属性,也是《周易》中阴阳观的第一大性质。
“太极”可以大也可以小(当然也可长可短)重要的是理解“相对”的概念。
程度是怎样的呢?第二个“极”来说明,可以到极致到无穷。
在此我需要插入一个“圆”的概念,也可以说成是“轮回”。
在数学上我们都认为,数轴是一条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它的“尽头”(这个说法不严谨,数学上定义直线没有尽头)用“﹢∞”“﹣∞”表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所有的轨道都是圆的,即便是光,它也是曲折前进的。
如果引用到数学上,我们可否认为“﹢∞”和“﹣∞”可以相连接呢?我知道这个想法一提出肯定大部分受过高等数学教育的人无法认同,这只是个假设,可能这样“狭隘”的数学观念只能存活在科学领域。
回到“太极”的概念来,极“大”亦是极“小”,这里的“大”和“小”分别就是“阳”和“阴”。
我们都知道“太极生两仪”。
“两仪”分别指“阳”和“阴”,它们不是从太极里面“分”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如果是“分”那么太极就消失了,如果是“生”那么太极仍然存在。
我们可以认为在太极中有无数对的阴阳组合,因为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太极中如此“相对”的概念是无穷尽的。
那么阴阳的属性是什么呢?阴和阳个代表世间万物的两种相对属性,必须是成对出现,阴阳不能孤立存在。
可以说阴阳是同生同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和死,中国人通常把生者生存空间叫做阳间,而死人的归宿就是阴间。
阳阴相对生死。
不要说这样的阴阳相对是偶然,阴阳观恰恰是中国人传统思想的源泉,我们现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传统思想源于《周易》,说到底是阴阳思想占领了中国人数千年,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属性,不可更改。
像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以成败论英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礼让为先。
当仁不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细细品味这些话,里面都是阳中带阴,阴中含阳。
这些话在西方人眼里全是废话,因为他们分不出个究竟,到底该如何去做。
确实,我们现在接受了太多西化的思想,我们对于中国智慧的古语不懂得去运用。
这些古语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做,而是明示我们这样辩证的道理,指引着我们如何变通,这就是“易”的体现。
阴阳之道告诉我们要有“相对”的思想还告诉我们“循环”的概念,可以是看做是阴阳互变。
这是阴阳观的第二个性质。
例如:“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言多必失。
”“适可而止。
”这就涉及到前面所说的“圆”的概念。
“圆道周流,循环往复”这种观念在伏羲的年代就有了。
说到这里西方人就更不明白了,为什么会阴阳互变呢?我们看太阳东升西落温度随着由热变冷,第二天还是由冷变热,阴阳交替循环。
季节也是这样,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为一年,第二年继续重复轮转循环。
有人会说阴阳只是两个相对的性质啊,没有办法解释这种多现象的事物变化。
其实不然,阴阳只是结果,是一种属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科学上量变引起质变,举个例子,早上太阳升起来,但是温度不高,到了中午温度最高,过了这个峰值,气温开始逐步下,到了傍晚虽然太阳未落山,但是温度不会再增加了,到了夜里温度降到最低。
我们把温度的冷热这种结果称作阴阳(这样解释其实挺狭隘的)。
我们还知道“太极生两仪”而后又有了“两仪生四象”这“四象”就是阴阳的变化过程,能解释程度多少、深浅。
我们把一天的气温分成四个时段,清晨为少阳,中午为“老阳”,傍晚为“少阴”,夜里为“老阴”。
有人会说这只是四个时间短的描述,不能以偏概全,为什么不把每时每刻的温度都做标签记录呢,起码时间间隔跨度不能太大,就算一个小时一种情况也算合理啊?我后面的回答就体现了阴阳之道的最后一个性质:阴阳合一观念。
阴阳是分不开的。
这个性质往往是现在的中国人最容易忽略的。
对于提出上面问题的人,都是被西化思想所毒害的可怜人,世上有多少事情能真正分清楚明白呢?按道理讲父母应该是对懂子女的人,但是在起冲突的情况下各自是否都懂了对方了呢?懂了多少呢?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我们就懂生活吗?唯一能懂的时刻是在临死时思想还有意识的前一秒,明白了自我的归宿。
凡事弄个精确,要求准度,这种人也就是一辈子的劳碌命、没福气。
当然这样解释这个问题是不对的,那我来换个比较科学的说法。
如果每个时刻都有个定义,那么这个定义太局限了,仅仅适用于这一个时刻,从定义的过程来说可能会耗费太高的成本,这样的收益和损失是不成正比的。
另一点,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抛开成本和收益,伏羲氏造出定义每个时刻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成是无限接近精确、完美,这就成了在描述某一刻的现实情况,在理论角度说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解释的力度,这样的“定义”不是定义而是描述,因为太具体了,脱离了概念,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伏羲的高明就在于只懂得运用智慧而不是知识。
而我们现代人恰恰相反,总是在运用各种知识,而抛弃了智慧。
阴阳不是电灯,它没有开关,不能分的清楚明白,含含糊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是阴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之前的篇幅已经提到了阴阳之道对我们的祖先以及现在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复的不再啰嗦,古代无论是“中华”、“中原”还是“中国”我们的标签都有个“中”字。
这源于阴阳合一的思想,几千年传承造就了我们中庸的性格。
这个“中”是阴阳,是太极,是道。
这种文化标签是我们所独有的,西方人学不来,其弥足珍贵不必多言,就希望我们把周易的思想传递下去,造福后世。
周易一书的精髓除了告诉后人阴阳之道外,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国泰民安。
其实几千年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就被推崇开来,曾经兴盛一时,但后来衰败下来,落到今日重提“和谐社会”,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生活中的起承转合虽然不是生硬的开关,就竟是什么也不知道,也没必要之道,或许生命的意义在于“等待被发现”,说到底都贯通着阴阳。
最后引用两个卦名,人在“泰”卦的时候要警惕,下一步就是“否”卦等着你。
身处“否”卦也不要紧,要相信经过63天“泰”卦就会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