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
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
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2006年,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位置境域〕
历史沿革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为新光县。
东汉初,废入眉县。
永平八年(65年),复置武功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武功郡。
建德三年(574年),废郡设县。
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县名为武亭。
元代复名武功县。
1958年12月,武功县并入兴平县。
1961年9月武功县制恢复。
1983年10月,本县由宝鸡市改属咸阳市。
武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12′-34°26′,东 经 108°-108°26′之间。
东邻兴平,西靠杨凌、扶风,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北与乾县接壤。
面积392.8平方公里。
东距咸阳市50公里,距西安市87公里。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废保、甲制,设区公署、乡人民政府。
全县划分为城关、杨陵、大庄、普集、薛固、长宁、贞元、魏公、三厂等9区,76 乡。
9月将渭河三厂区(共5乡)划归盩厔县。
1951年5月,将杨陵区湋河以北的上营、新寨两个乡,大庄区的南、北庙底、毛家嘴、赵家崖、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
1952年6月,将原71乡缩编为64 乡。
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
将第八区(魏公)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城关)。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上营、杜寨、李台、大庄、张寨、南仁、普集、薛固、北营、长宁、河道、戴家、贞元、蔚村、周村、牛台等16乡合并为7乡。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上游(城关)、红旗(杨陵)、跃进(普集)、卫星(薛固)、东风(长宁)、火箭(贞元)、中苏(苏坊)。
同年11月,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武功、杨陵、普集、长宁、贞元5个人民公社,辖27个管理区。
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
1961年8月1日,武功县建制恢复,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
1964年,将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
1965年4月设杨陵、普集、小村三个镇。
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
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武功公社为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桂家、东李家大、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原薛固公社的仁村、成家、小村和薛村归小村镇。
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消原观音堂、薛固、北营三乡,分别并入大庄、小村、普集三镇。
〔自然资源〕
武功县地形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
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士娄土和黄土等优质土壤占94.3%,全县土地总面积589252.1亩,其中耕地面积434741.1亩,水浇地面积395784.5亩,占耕地面积的91.02%。
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17169.8万立方米。
干旱年亩均灌水253立方米,总计1.27亿立方米,加上工业用水共计1.34亿立方米,已开采1.6亿多立方米,总水量收、支平衡有余。
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992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2%。
地下水中有丰富的肥水资源,主要成分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少量磷、钾,分布在14个乡(镇)120个行政村,面积2.258万亩。
已开发利用的有肥水井含氮量为30克/立方米~100克/立方米,个别井含氮量最高达1200克/立方米~1500克/立方米。
全县水利设施面积 4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6%,有效灌溉面积39.36万亩,占耕地的89.4%,人均 1.05亩,其中旱涝保收田172576亩,人均0.46亩。
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
已被利用的植物中,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林木68种。
农作物中,粮食作物11种,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要品种;经济作物18种,以油菜为大宗;果树以苹果为主;林木树种有针叶用材树5种,阔叶用材树40种,庭院风景树7种,灌木11种。
已被利用的动物中,饲养畜、禽15种,50多个品种。
大家畜以奶牛、黄牛为主,小家畜以猪为主,奶山羊次之。
家禽有5种,以鸡为主。
鱼类有10种。
〔人口分布〕
武功是个农业县,人口分布以农村为主,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很小。
1956年城镇人口25106人,占总人口的12.01%;农村人口183894人,占总人口的87.99%。
1982年城镇人口31673人,占总人口的8.1%;农村人口359322人,占总人口的91.9%。
1990年城镇人口 31530人,占总人口的8.46%;农村人口341174人,占总人口91.54%。
武功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小村镇、普集镇、大庄乡、北营乡人口密度最大。
据1990年统计,每平方公里分别为4436.1人、 2502.3人、1202.3人、1161.5人。
河道乡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66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