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蜀汉在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积聚国力之后,趁着曹丕死去不久、年轻的曹睿刚刚即位,主少国疑这一有利时机,计划向曹魏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完成刘备的遗愿:北灭曹贼,光复汉室!
这时在蜀军的参谋本部里,有两个作战计划:一个是诸葛亮自己拟定的:派一支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注意力于关中地区,然后自己率主力部队从岐山坦道穿插而出,攻取魏军守备空虚的陇右地区,切断曹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攻取河西与凉州打下基础。
后世的军事家和史学家在分析这个作战计划的时候,都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保险稳妥的方案。
另一个,就是魏延的从子午谷出奇兵偷袭关中的计划。
历史上诸葛亮最终是采取了自己的第一个计划,舍弃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这么做的结果如果,大家都知道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计划到底是怎样的?两个计划本身的优劣是什么?魏延计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历史上是否有类似的战例的可以进行比较?
我说几点自己的拙见,欢迎大家讨论。
先说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在历史上其实有两个版本,我们现在最常见到和讨论的这个版本,是出自裴松之注的《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魏略”:“夏侯懋为安西将军,镇长安。
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懋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东方腥聚合,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
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这一版本明确指出,魏延计划率领精兵、粮草队各五千,沿着秦岭向东隐蔽行军,再向北穿过子午谷,用十天左右的急行军进抵长安城下,而长安守将夏侯懋是曹操的女婿,一个靠裙带关系爬上位的无能怯弱之辈,一看到魏延的军队杀来,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坐船从渭河逃跑,而魏延军可以借助长安城内留下的粮食物资支撑二十多天,等诸葛亮率大军主力从斜谷出来,两军会合一处,则长安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将全部落入蜀军之手!
而另一个版本,则是来自于陈寿原著《三国志·魏延传》中的一句话:“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两个版本的前半部分是大致相同的,大致是用一万人左右轻装部队高速行军出子午谷,用闪电战的方式突袭关中,不同的是后半部分:第一个版本是计划夺占长安,待诸葛亮主力从斜谷出来会合,目标就是一举拿下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第二个版本中,魏延的攻击目标根本不是长安,而是效仿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抢占潼关、武关等天险关隘,将曹魏从中原调来的援军拒于关外,切断潼关内外的联系,由诸葛亮的主力部队扫清驻扎于关中的曹魏军主力,进而占领整个关中地区。
对于这两个版本,相信的大家在仔细研究推敲之后,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抢占潼关、武关等天险比攻占长安在无论是在战略海事战术层面上,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根据第一个版本,即使魏延奇袭长安计划完全获得成功,也仅是控制了关中的西半部分。
当从中原方面增援的魏国大军赶到后,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平原地区与蜀军展开决战,长安一带除了潼关和武关根本无险可守,这对于身经百战,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宿将魏延来说,不会不清楚在这样的地形,蜀国的轻装步兵与以高速骑兵和重装步兵为主的魏军决战会是什么结果;其次,长安是东汉、曹魏的陪都之一,又是雍州的治所,经过包括董卓,李傕,钟繇等数代人的增筑修补,仅围绕城墙一周就有80里长,是座出了名的难攻不落的坚城。
即便魏延击败或赶跑魏守军占领长安,也已是元气大伤,何谈守不守得住?再次一旦关中地区成为战场,双方则均无法依靠当地供应粮草,蜀军的粮草需要依靠从汉中翻越秦岭来供应。
而魏军可以依靠渭河的水运从河东、中原方面进行补给,比较方便(曹操当年进攻关中马超韩遂集团就是依靠渭河运送的粮草),这样蜀军必不能长久;而且就算魏延攻占长安,也只能将关中魏军逃走的道路部分切断,而且无法阻击增援大军,若要阻击曹魏的中原军团,就必须控制潼关和武关,才能完全获得整个关中的战场控制权。
因此,魏延计划的第一个版本,从军事上看是很不合理的。
而第二版本,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
所以我认为,历史上,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就是:偷袭关中——以轻装步兵高速出子午谷抵达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从背后夺取潼关、武关等险要,同时诸葛亮的主力兵团出斜谷攻略关中各地,并与子午谷部队尽快会合,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进而夺取整个关中及陇西,御敌于潼关之外。
那么在确定了魏延子午谷奇谋真正的攻击目标是潼关、武关之后,再拿这个作战计划来和诸葛亮出岐山攻略陇右的计划做一个比较吧。
战略上:诸葛亮计划是先夺取陇右,居高临下,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发展;而魏延计划是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到位,奠定光复汉室的基础。
而诸葛亮之所以舍弃魏延的子午谷计划,选择从陇右进攻,是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从汉中出兵一举攻下整个关中,而是采取声东击西策略,以陇右为跳板,夺取凉州,完成复兴汉室的第一步——扩大地盘增强实力。
这一点,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兵后,曹睿曾经和司马懿有过一次谈话,曹睿明确指出:诸葛亮之所以总是选择出岐山攻陇右,是因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关中,而在凉州。
拿下凉州,就可以和益州、汉中互为犄角,对关中地区形成半弧形战略包围,再做长远打算。
曹睿还说: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的战略规划,就是以荆州和益州为双翼来北定中原,但是当蜀汉彻底失去荆州以后,益州独木难支,这一战略设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因此,诸葛亮寄希望通过陇右夺取凉州,益州、凉州形成双翼与曹魏对峙,重新回到他当年的战略轨道上来。
而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如果真的能够实施成功,则整个关中地区将全部落入蜀汉之手,其战略意义和价值当然远远超过诸葛亮的先取陇右再夺凉州。
从战略层面来看,魏延的子午谷计划确实比诸葛亮的计划更有战略价值。
战术上:刘备死后,蜀汉沉寂多年,曹魏方面的确对西南方向的戒备放松了,无论是凉州、陇右、还是关中,曹魏的守备力量都比较薄弱,但是关中毕竟还有雍州刺史郭淮这位名将在镇守,而陇右更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所以诸葛亮一出岐山以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刻向蜀军投降了,所付出的带教极小,而且。
而魏延如果要偷袭潼关、武关,必将遭到郭淮这位精通兵法的曹魏名将的猛烈攻击,而且战前能否做到隐蔽性和突然性,不被曹魏提前发觉,的的确确是一个大疑问。
另外,子午谷是一条及其险峻难走的小道,它全长约三百三十公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整条子午谷道全靠架在岫岩上的栈道通行。
遇到栈道坏处便要修复,若坏处较多,则势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修复,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魏延这一万人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偷袭潼关?恐怕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两年后曹真进攻汉中就是走的子午谷,结果十天时间才走了一半(当然有受到暴雨影响的因素),使得汉中蜀军有充足的应对时间,最后以逸待劳,杀得曹真大败而回!
从战术层面来看,魏延的子午谷计划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计划。
最后,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个与魏延子午谷计划非常类似的战例吧,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历史上最成功的汉中偷袭关中的战例,就是魏延要模仿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
我们知道,这个战役的成功,使刘邦完全占有了关中地区。
当然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功,项羽对关中增援迟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魏延如果要学韩信偷袭潼关,曹魏的增援速度绝对要比项羽快得多的多!!
再看看现代的,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所担负的就是魏延在子午谷计划中的任务(魏延军任务还带有些战略性),其目的就是要突然、秘密的抢占敌后方的三所里、龙原里,切断联合国军退路,阻击南面敌军增援,玩了一个漂亮的关门捉贼。
穿插成功的38军,被彭德怀情不自禁地称为“万岁军”。
再来看看失败的战例,也是汉中,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从四川进攻陕西,走的就是子午谷,明朝将领孙传庭以新招募4个月的新兵(2万多人)伏击高迎祥主力(5万人)。
战斗结果,高迎祥部基本被歼灭,其本人受伤被俘。
当然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以当时蜀汉的国力和曹魏的松懈,今天的我们很难还原那段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魏延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