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振坤,字应南,清雍正河南邓州穰东人。
乾隆十八年(1753年),拔贡。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人。
后历任广西浔州府武宣县县令和梧州府岑溪县县令。
莅政勤能,兴学爱民,有廉慈声。
致仕回邓时,囊空如洗,仅有衣被一卷,书籍一箱。
庞震坤出仕前曾设馆授徒,致仕后仍以舌耕糊口。
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受业弟子多有成材者。
病逝后,葬于六门堤旁。
门人冀复礼等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勒石墓前志其教诲之恩。
称“其攀月桂、仕西广,德举政事,当与名山并寿”、“设教吾乡,几历星霜,坐皋比而解经滚滚不倦,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尘氛者沃以风华,猥琐者诱以高骞。
虽当宦游而后, 犹且眷顾训诲而不可已”,表达了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其塾课制义辑为《月池四书讲义》、《卓尔堂文集》,今仅存《文集》残本55篇及五律《泉池》、七律《早春游杏山》各一首。
振坤聪明睿智,语多隽永,其传说故事在邓州民间广为流传,有“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国徐文长”之誉。
扩展资料
庞振坤出生于雍正年间,老家在邓州穰东,他本名姓齐,小时候被过继给庞姓姑家,就改姓庞了。
乾隆十八年被选为贡生,当时的知州蒋光祖很激动,写了一首诗《喜门人庞应南拔萃》派人送给他,夸奖他“品似孤骞呈白玉,文如万选出青钱”。
在考中举人之前,他在老家效仿孔子兴办私塾,边教书育人,边施展他的怪才,经常戏弄贪官污吏、收拾豪强地痞,为百姓伸张正义。
曾有一个叫汤似慈的知州,是位大贪,被庞振坤狠狠嘲讽了一番后怀恨在心,发誓要报复这个“刁民”。
有一天晚上,他听说庞振坤举着个灯笼在外面逛,灯笼上写着“我是天子”四个大字,顿时大喜,就以“欺君罔上”的罪名逮捕了庞,但庞振坤拒绝认罪,还怒骂汤有眼无珠。
知州大人仔细看了看灯笼,结果瞧见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三个小字:“一小民”,连起来就是“我是天子一小民”,完全没有毛病。
汤似慈还不死心地问为啥字的大小不一样,庞振坤理直气壮地回答:“小民怎敢与天子一般大小?是你自己没看清,还来怪我?”
这便是流传至今的“我是天子”之故事。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虎狼当道,民不聊生,百姓被刀俎鱼肉的案例数不胜数,人们恨则恨矣,却无力改变现状,就常常寄希望有明君、清官、侠客、英雄来拯救。
在豫西南,人人喜爱坠子、宛梆、曲剧,帝王将相,清官英雄一类的题材一演再演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庞振坤这一“草根英雄”形象完全符合民间需求,满足了草根阶层的意淫之心,自然而然,招徕的粉丝数量庞大。
自清代流传至今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巧对妙联免酒账”“妙语断案 ”“竹竿与水桶”“几份重礼”“庞振坤来了”等。
这些故事在穰东当地流传了几百年,虽然正史记录不多,但民间记忆却很丰富。
在他身后这几百年,民间不断对他进行修饰和塑造,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振坤